第545章 难题

第545章 难题

皇帝还是理所当然地将刘钰当成大顺统治阶层的一部分。这类似于朱允炆之前的大明藩王、亦或是唐前期的关陇贵族、亦或是春秋礼崩之前的分封公侯,属于“自己人”。

面对“自己人”,话就可以不必遮遮掩掩。

直接说清楚,大顺可以相信的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自耕农、府兵和良家子。至于灾民募兵、工厂雇工这种出身的,可以用来对外征战,但不可以作为基本盘。

故而在松江驻扎的部队,必须是以良家子、自耕农、府兵为主。

一旦松江出了事,要么是雇工起事、要么是有资产的大商贾起事,只此两种可能。

而自耕农、或者交血税而不交币税的府兵作为驻军,砍起这两种人来,绝不会有丝毫的手软。

谁是基本盘,谁是可以依靠的、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这一点大顺皇室向来分的很清楚,搞得很明白。

至于刘钰,在皇帝看来或许想法不少,但也绕不开“治国平天下”这两个传统士大夫或者贵族的终极渴望,只是路线的不同而已。

路线上的不同,还是可以叫一声“爱卿”的,距离“逆贼”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呢。

刘钰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这时候也只能马屁如潮,山呼万岁,接着户政府尚书的话,大赞陛下英明。但却不会说户政府尚书琢磨的“省钱让退伍兵进手工工场”的想法。

皇帝听着刘钰的马屁,相当开心。因为这里面唯一可能觉得皇帝有可能“因噎废食”的人,就是刘钰。

现在处置方法说完,既证明了自己不会因噎废食,也说清楚了自己的应对策略,这时候当然是渴望臣子的夸奖和认同的。

这和权力无关,是否认同,皇帝都会做。但一些人的认同,会让皇帝精神上特别满足。

“鲸侯既然也认为此法甚好,朕且问问你,你对天朝之外的局势了解颇深,不会不知道巴达维亚之事的深层原因。既如此,鲸侯也想过天朝是否有所准备?”

刘钰忙道:“臣觉得巴城之事,其实也根本算不得事。臣于文登练兵,日本大饥馑的前一年,本朝从蓬莱到松江,也爆发了饥荒。数十万人做饿殍,也没什么大事。就巴达维亚那点人,算得什么事呢?”

“况且,当地情况不同。巴达维亚起事之辈,可以高呼‘唐人团结一致’。而陛下就是汉人,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团结其余的汉人呢?是以,臣不是不知道,只是觉得……一条豆虫,恐惧蚂蚁吞噬,于是将蚂蚁多么可怕的消息告诉了大象。大象低头看看蚂蚁,觉得就这?”

“或者如小马过河,松鼠惊呼此河深不见底、老牛却道此河不过膝盖,岂可一致而论?”

这个比喻并不新鲜,其实还是刻舟求剑的变种,皇帝知道刘钰常说的两个典故,一个是“好治不病以为功或为善谋者无赫赫之名”、另一个便是“刻舟求剑”。

此时再度听类似的比喻,不禁莞尔,笑道:“鲸侯之言,看来果然是琢磨过的。巴达维亚的事,朕也想过,终究还是不可控之事太多。譬如鲸侯说的日本贸易、波斯人挟波斯王以令诸侯终于效曹丕之事等等,此等事着实难控。”

“但再一想,似乎鲸侯的话也有道理。”

“终究,荷兰国兵弱。”

“若将波斯比朝鲜,若朝鲜出了这么大的事,天朝自有手段处置、施压。前朝时候,朝鲜王位之争,前明只需一句话,朝鲜便噤若寒蝉;本朝时候,朝鲜王得位有烛影斧声之嫌,天朝礼政府一小吏依旧使之胆寒。”

“若荷兰国能控波斯如朝贡、能制日本如藩属,蔗糖贸易亦不至此。”

皇帝这番话,并不是自大,而是此时眼界放宽了,真的觉得荷兰国兵弱。

人口不过一直属州之丁、地不过天保府大小,数千兵马,纵横南洋,竟无人可敌?

属实让皇帝觉得南洋那些苏丹、佛王,实在是废物。

每每听到荷兰在南洋统治之事,军改之后,皇帝老琢磨着,荷兰若真有种,就来中原闯一闯。等着威海这边海军初成之后,也琢磨着若是此时再有前明天启年间澎湖舟山之事,定要让荷兰国知何为天威。

只觉朕确实不敢去欧罗巴打你,打不过。但在家门口还能让你把朕的舟山占了?

这么一想,又属实觉得南洋诸国未免太好打了些。

不说别的,便是准噶尔部,若在南洋,就荷兰那投送能力,能打的赢准噶尔吗?这属实是个疑问。

李淦这几年也常看世界地图,就是想不明白那马打蓝素丹国之流,怎么就打不过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千余人马?

之前朝中有人反对刘钰的“穷兵黩武”之谏,老觉得打仗太难,风险太大。

如今打完了日本,一方面皇帝是真的明白刘钰在证明东南沿海的危机又多可怕,一方面又觉得好像继续扩张难度不大。

日本打马打蓝素丹国打得过吗?李淦是觉得,毫无问题,可能都用不到幕府倾尽全力。萨摩藩自己干都没问题。

既如此,若不趁着西洋诸国势力还未如刘钰所言“在印度站稳脚跟”之前下南洋,那真是昏庸无道了。

所以此时他一方面不想自己在臣子面前做一个“因噎废食”的人、一方面也算是金口玉言地认可了刘钰的“扩张能够压到内部混乱”的说法。

其余重臣即便心里不太认可如今朝廷的朝贡和贸易政策,但也看得出皇帝是真心想要改变的,朝鲜都已经被大顺逼着开关、废弃了京城朝鲜使团的贸易优待……这朝贡国里,朝鲜就是天花板了,朝鲜都如此,日后其余朝贡自是可想而知。

不过皇帝也没有当众说下南洋的想法,只是吐槽了一下荷兰国兵弱。

随后又问道:“这商贾之事,与以往多有不同。不管是刑、户等政府,都需慎重对待。朕所担忧者,唯有一事。就是科举出身的人,是否能管明白这些事?”

这话,按说不该是问刘钰的,毕竟刘钰和科举八竿子打不着干系,他又不是科举出身的,问了也是白问。

但皇帝说完这话,却没有看向四围里科举出身的人,而是望向了刘钰。

皇帝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只是需要刘钰的一个表态。

这时候,刘钰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说,这种事都是新事物,科举学的那些玩意,根本管不明白。

或如以前说的“王者不治夷狄”,拿着礼法去要求夷狄,那不是对牛弹琴吗?这商贾之事也是一样,拿着经书之言、君子之义去要求商贾、管理贸易,这不是扯淡吗?

所以,似乎就该改革科举。

另一个选择,那便是说“行、没问题,肯定能管明白”。

按照常理,说都知道刘钰既不是科举出身的、也是一直鼓吹实学的,所以直接选第一种选择,谁也不会说什么。

包括皇帝在内。

甚至此时旁边的大臣都觉得,这是皇帝借题发挥,想要借刘钰的口,来吹吹“科举改革”的风。

但没想到的是,刘钰却道:“臣虽不认同甚么‘天地至理皆在物中、格一物则通万物之理’的道理,但臣觉得这事也没什么难的。科举出身的,一样可以管好。”

“昔者,王荆公虽兴‘新学’、搞‘三舍’。但王荆公却也是科举考出来的进士啊。旧学出身,却搞新学,亦无滞涩。”

“科举选拔,皆天下之聪明才智之辈,处置此等小事,当无问题。”

“无非是牛拉犁铧,小牛不会,只要拉上几天,也就会了。朝廷自有法度,若无前例,则立新法便是。所谓,下不为例,如此而已。臣亦不过三四流人物,无非先前有所见闻而已。”

“日后若边事安定,想来尝试几年,谁都可做好。”

皇帝似乎颇为认可的点点头,心道你倒是识大体,看来真的是准备南洋之事一了,就要学李卫公“阖门自守”了。

看到皇帝点头,刘钰心里也是松了口气。

心道,得亏贞仪整日耳提面命,多说朝中的情势,若不然只怕今日又要说错话。

可以举的例子很多,但偏偏举了王安石的例子,其实也就是向皇帝表明一种态度。

王安石不只是变法,更重要的是王安石是“意识学问的领袖”,是有自己的一套理论的。

就像是科举一样,你答题,至少得符合官方的意识形态。

朱子学为官方意识的时候,答题的时候咔咔地写一堆前秦诸子的思想、亦或是永嘉永康的思想,那肯定是要受到质疑的。

王安石变法,随后自己搞了“新学”。

自己搞出了一套意识形态,借着《诗经》、《尚书》、《周礼》的新注解,作为日后官学的标准思想,搞出了荆公新学。

配套三舍法取士、配套官学统一思想,这才是变法。不学荆公新学、不用新的意识,想当官?别想!

用后世的种种,也很容易理解。类比如申论考试的时候,写一堆绝对错误的东西。总得有一个对错的标准,四海一的“一”字,可不只是一个皇帝派点郡守县令这么简单的。

大顺现在的情况很复杂,复杂到总结成四个字,那就是“破而未立”,以至于一而不能。

朱子学毁了,但新的学派其实还没立起来,没有搞出来一整套的体系、一套从上层基础到下层运行的一整套体系。

皇帝问这句话,其实潜台词是问刘钰,实学,到底是术?还是其中也有道?

你现在已经算是朝中实学的领袖了,你是做术的第一人?还是准备顺带搞出道,做王荆公?变法者加意识领袖一肩担?

(本章完)

第326章 演戏做全套第614章 两封信(下)第356章 画蛇添足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880章 区别对待(上)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452章 有福了第831章 海牙惨案(八)第1381章 凡尔赛和约(八)第1190章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上)第1389章 凡尔赛和约(十六)第1050章 坐庄(中)第1433章 鸩酒 解药(下)第1327章 有格调的小圈子(中)第865章 我是来监管你们的(一)第668章 分赃大会(五)第611章 十八路诸侯准坏事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1340章 最后的增兵第500章 谁也不是普遍真理第1398章 迁徙路(一)第758章 表演战(八)第953章 步步危机第1286章 死与复仇(七)第1395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上)第994章 咸饵第836章 赌国运(上)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1433章 鸩酒 解药(下)第383章 两全其美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26章 镀金第1458章 最终的闹剧(五)第221章 先知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469章 最后的闹剧(十六)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784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一)第604章 互相猜错的底线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为了啥(中)第1289章 死与复仇(十)第754章 表演战(四)第811章 改革决心的对比第1258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四)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1414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五)第1079章 争功(四)第865章 我是来监管你们的(一)第1199章 木牛流马(六)第118章 软实力恫吓第157章 老婆本第808章 阉党(中)第1250章 钻石湾屠杀(六)第470章 试错第298章 道德绑架第121章 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113章 小人哉第204章 投名状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242章 泰兴十六年的变化(中)第666章 分赃大会(三)第1222章 开战(一)第134章 懂倭语的第104章 浩然正气第745章 巴达维亚新政(六)第66章 认可第615章 政变加盟第767章 扩大影响力第1456章 最终的闹剧(三)第709章 谁占了最大的便宜?第978章 决胜千里之外(一)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90章 为所欲为第622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560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第236章 中介第946章 旗手第1057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一)第163章 投机性种粮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1437章 分歧(三)第126章 一言为知己第779章 艰难的第一步(下)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现第534章 此时此刻不新鲜第457章 刻舟求剑(上)第1420章 事已毕(上)第1284章 死与复仇(五)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083章 经验丰富第758章 表演战(八)第1292章 死与复仇(十三)第51章 小小批评第1356章 英国的总崩溃(五)第996章 超额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