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两封信(上)

第613章 两封信(上)

对腓特烈二世,欧拉曾经是有一些好感的。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自己是莱布尼茨科学院派的继承人,而柏林科学院正是莱布尼茨的心血。

对于腓特烈二世,欧拉其实并不是很熟悉。

但去年,腓特烈一世刚死,做儿子的腓特烈二世就写了一篇震惊欧洲上流社会的雄文,欧拉在彼得堡也读过。

书的名字,配上历史上腓特烈二世的作为,很有趣。

《反马基雅维利》。

开篇前言,就在诉说对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不屑。

【马基雅维利腐化了政治,并致力于摧毁对人有益的戒律。我将保卫人类去对抗这个想毁灭人类的怪物;我敢于质疑理性和正义,反对诡辩和犯罪;我一章一章地大胆思考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以便研制解药使毒药失效。】

【我一直认为《君主论》是世界上流传的最危险的作品之一;它是一本很自然就落入君主们手中的书,并让人喜欢书里的那些政治方针……但我认为,君主,他们必须伸张正义,为自己的臣民树立榜样;并且必须以他们的善良、宽容和仁慈成为值得尊敬的人……】

如果只是看这篇前言,或者翻看一下这本书后面的内容,更是惊叹。

这位后世以背信弃义、绝对专制、“高超”外交和“良好”的国际信誉以致欧洲皆敌而闻名的腓特烈二世,在书中痛斥治国中欺骗和背信弃义的行为,谴责不义之战和用暴力消灭敌人。

或许,一个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在上台之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反对马基雅维利。

也可能,只是在发泄对父亲的怨恨,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君主论》的忠实拥护者,而父亲死了,需要盖棺定论的时候,恨极了父亲的儿子总不好直接说父亲的不是,那就出本书,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

他的这位父亲,严苛,凶狠,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一言不合就殴打他和姐姐。腓特烈二世的发小曾经和他试图一起逃亡英国,脱离父亲的魔掌,但老腓特烈处死了小腓特烈的发小,并让小腓特烈参观行刑。

但不管是出于怎样的原因,欧拉在看过这本书后,对这位普鲁士的君王产生了极大的好感,认为这会是一个开明的、道德的、有志于为全人类谋福祉的欧洲国王。

一个,真正的,哲人王。

而不会是像一些国王一样,将科学、艺术、哲学,作为虚荣的体验、彰显自己上流品味的一种奢侈品。

至少,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爆发之前,欧拉是这么想的。

但就在不久前,这位在书中痛批《君主论》、怒斥治国中欺骗和背信弃义的行为、谴责不义之战和用暴力消灭敌人的开明君主,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背弃了当初的承诺,与奥地利开战,而且还是不宣而战。

一年前还在怒斥治国中欺骗和背信弃义的行为、还在谴责不义之战和用暴力消灭敌人,等到真正成为君主之后,立刻大呼“真香”。

就像是腓特烈二世在很久后三家瓜分波兰时,对他那“柔弱善良”的表妹特蕾莎女王的描述:看到波兰被瓜分,基督之矛毁灭了。她哭了,但她还是拿了。

她哭了,但她还是拿了。

这,就是君主。

用在腓特烈二世身上,也差不多。

他反对暴力和不义之战,但他还是为了西里西亚背信弃义不宣而战,连续撕毁两次和约。

这篇经伏尔泰润色过的宣扬道德与正义的《反马基雅维利》,配上腓特烈二世背信弃义不宣而战的举动,让欧拉对腓特烈二世递出的橄榄枝,产生了极大的动摇。

至少现在看来,这位君主也不过是将科学、哲学、艺术,作为一种价格高昂的奢侈品。

那些科学家、哲学家,或许和品味低下的俄国安娜女皇豢养的宫廷小丑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种君主所需要的点缀。

有人喜欢宫廷小丑、有人喜欢高大的巨人掷弹兵、有人喜欢科学家或者哲学家围绕身边、有人喜欢作诗数万首身边养着一些词臣,对君主而言,都是弄臣,形式上的区别而已。

只是,动摇归动摇,在收到那封来自遥远东方帝国的神交朋友的信之前,即便动摇,欧拉也做好了前往柏林科学院任职的打算了。

数学家,也要吃饭。也有老婆孩子。

俄国的局面太混乱了,混乱到连欧拉这种不问政事的数学家都看出来,马上要有一场大混乱的地步。

欧拉有老婆、有十几个孩子,虽然夭折了很多,他希望能够老婆孩子提供一些优渥的生活,至少不会如同在俄国一样十几个孩子夭折的只剩下五个。

虽然之前大顺的使节团来俄国的时候,给他了不少的礼物和金银上的私人帮助,但这不只是钱的问题。

而是俄国的科学氛围,彻底变了,不再是彼得大帝刚死时候那样了。贵族们对科学院的人指手画脚,将他们看成一个个工具,并且减少了科学院的补助。

安娜女皇是个品味低下的、标准的德国土地主做派,对科学院的事漠不关心,认为这些人并没有什么大用——尤其是数学家,甚至比不上一个能做燧发枪的工匠。

安娜女皇曾和弄臣们表达过对科学院的态度:微积分可以治理国家吗?

总之,欧拉是铁了心要离开俄国了,带着老婆孩子去寻找一方净土。即便他对普鲁士的新君主的作为产生了疑惑,但似乎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地方可去。

即便,那位腓特烈二世,是为了处处与不屑科学院的老爹作对;即便也只是当做点缀,但把科学家当点缀和爱好,总比俄国这边喜好宫廷小丑和唱歌跳舞要好。

可现在,欧拉收到了另一封信,似乎,前往柏林就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信上,当初因为俄国访华使团带回的正十七边形问题等而通信数次的刘钰,已经是大顺的侯爵,并且成为了科学院的院长。

一座“血缘”上是正统莱布尼茨科学院思想继承者的京城科学院,已经开工建造,即将完成。

这座科学院,将承载“为全人类谋福祉、探索天道的一切奥秘”的重任。

信中化用了古罗马的史诗《埃涅阿斯纪》中的一句话:

【对一切人来说,寿限都极短,死了也不能再生,但是一个有勇气的人职责是靠他的功绩延长他的名声。】

【墓碑的石头或许会风化、腐朽、碎成沙土,刻在上面的名字模糊不见、湮灭成尘。但名字背后的科学、数学、以及揭示世界运行的真理,将永世长存。这将比石头更持久。】

除了这种泛泛的高帽,信中也用之前积累的基础,做了一个比喻。

科学有无数的分支,就像是无数颗落在地上的种子、芽苗。

而不是科学的数学,就是这些种子、芽苗所必须的水份。

欧洲的种子萌芽了一些,水份却多了,数学能力过剩。

东亚的种子萌芽了很多,物理、化学,但是,萌芽的太多,以至于缺乏数学这个“科学之水”。

科学不像是一些东西,在欧洲是真理,在亚洲就不是。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所以,如果想要最大效率的为全人类谋福祉、更好地揭示世界的本源,就需要“西水东调”。

让欧洲过剩的数学之水,滋润中国过剩的科学萌芽,用以解释那些观测、总结出的科学规律背后的数学原理。

而这些萌芽的成果,终究是归属于全人类的。

这番高尚的说辞之外,还有大顺科学院的种种福利、物质条件等等,信的最后,是以通信朋友、同行,而非大顺侯爵的身份,向欧拉发出了邀请。

看着上面优厚的条件,以及真心诚意的那种尊重,欧拉已然心动。信上的内容很详实,解决了很多欧拉的后顾之忧。

包括保证每年会有一艘船,携带大顺这边的科学杂志、信件等,保持与欧洲各国的沟通。欧拉在俄国,和那些朋友、同行的通信,也是以年为单位的。

还有子女待遇、生活保障、科学院数学系院士的身份、以及优秀的研究生助手和学生。

信的最后,说已经派出了规格极高的邀请团,前往欧洲各地邀请各国的顶尖学者,参加于阿姆斯特丹的科学以及数学研讨会。

除了展现大顺这边最新的关于物理、化学、燃烧原理、物质守恒之类的成果外,还将统一一下数学的符号、规范一些单位的命名。

并且保证不会在研讨会上,讨论任何关于政治的问题,而且不会关切对方的宗教信仰问题。

来回的路费和生活费,都由大顺访欧使节团报销。

权衡了两封信后,不管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还是对阿姆斯特丹即将展示的一些科学成果的好奇,都让欧拉下定了决心。

他提起笔,给腓特烈二世写了一封回信,回绝了前往柏林科学院担任数学系系主任的邀请。

留在了彼得堡,静静等待着大顺那边接他们一加人前往阿姆斯特丹的马车。他相信,那是一个说话算话的人,一定不会吝啬前往阿姆斯特丹的车马费,一定会真的派人来接。

…………

欧拉写信回绝腓特烈二世邀请的同时,那艘从阿姆斯特丹来的船上的另一个目的的信件,悄悄送进了彼得堡的法国大使馆。

相隔遥远、国别不同的几个都想要俄国政变的人,通过这几封信,联系在了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本章完)

第788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五)第1214章 轮台之思(一)第1351章 你们准备好了吗?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667章 分赃大会(四)第1015章 虎兕出于柙第348章 怕疼第256章 优劣第15章 居高临下第835章 诚意展示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1498章 终章 九三年(十六)第353章 传教千年第261章 明帝国遗产继承者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624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124章 乡约村社(五)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1167章 备战(六)第1440章 分歧(六)第1240章 三战定印度(七)第1255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一)第762章 荷兰灾难年(二)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1493章 终章 九三年(十一)第833章 中荷友谊(下)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1162章 备战(一)第1284章 死与复仇(五)第247章 海参崴第1328章 有格调的小圈子(下)第428章 精锐对精锐第952章 交出主动权第149章 胆子这么小,还想当军官?第1052章 定性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七)第1073章 恶龙残影(八)第1079章 争功(四)第76章 恍然第1095章 工业革命(八)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60章 大灾将至和人口买卖第338章 下心毒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466章 最后的闹剧(十三)第1046章 破绽第563章 启蒙工具人(下)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38章 扣个人质第302章 这大英,药丸呐第841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三)第741章 巴达维亚新政(二)第735章 咱们(下)第102章 见人说人话第749章 卧榻之侧(上)第937章 老走私贩子的见识第968章 盐改的第二封奏疏第1234章 三战定印度(一)第266章 开源节流 与民争利第53章 选择第256章 优劣第1227章 开战(六)第72章 参谋第1461章 最后的闹剧(八)第197章 活路第950章 梦魇第796章 工商局第832章 中荷友谊(上)第1371章 里病外治(七)第241章 泰兴十六年的变化(上)第120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兰西(下)第701章 优势在我第907章 南洋大开发(二)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48章 鱼第1428章 王谢燕 百姓家(上)第164章 摊丁入亩第995章 娴熟第1章 钟鸣鼎食之家第1200章 木牛流马(七)第1011章 错乱的美第526章 也不想背锅第1300章 死与复仇(二一)第1348章 三角贸易(上)第223章 裁撤与移民第424章 卧薪尝胆还是毫无骨气第142章 曙光第1480章 临别告诫(六)第809章 阉党(下)第87章 混乱 曙光第207章 西域不过小事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906章 南洋大开发(一)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176章 十三张第1350章 三角贸易(下)第424章 卧薪尝胆还是毫无骨气第1193章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