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难得的互信

第645章 难得的互信

勾心斗角的事,刘钰见得多了。

外敌当前,先琢磨着坑“自己人”,这几乎是此时各国宫廷的常态,中西概莫能外。

只不过今天刘钰倒真不是为了让荷兰的“自己人”互坑的。

本廷克伯爵设想的摄政派坑奥兰治派的想法,若是刘钰知道他内心的想法,一定会嘲笑本廷克伯爵过于保守了。

和他设想的坑,实在不在一个层次上。

但也不能说本廷克想的没有道理,哪怕是荷兰选择中立,那也等于是站队。

荷兰内部割裂的过于严重,亲英还是亲法二选一的情况下,内部混乱几乎是必然的。

不过于此时,很多荷兰人还没有认命,或者说还没有习惯荷兰不再是一个大国的地位。

社会意识总是滞后于物质基础,荷兰还有很多人的社会意识,认为荷兰应该是个大国,能赶英超法的那种。

这是这一次政变的荷兰内部的基础条件。没有这个心理基础,躺平等死自知是个小国的心态下,朝贡算个啥大事嘛。只有有尊严的国民,才会对此事激烈反对。

刘钰也没指望威廉奥兰治派就能接受他狮子大开口提出的关税协定,他还是把赌注压在了普鲁士中途背盟坑法国这件事上。

英国这边一直在绥靖调停,一旦奥地利接受了英国的调停,把西里西亚割给普鲁士,奥兰治派这边肯定能先拿到英国的情报,毕竟是老丈人和女婿的关系,英国也指望着荷兰出钱让奥利地打法国呢。

他是来这里为奥兰治派输送“弹药”的。

“你们确定不会接受关税协定和自由贸易的条约吗?”

本廷克伯爵心想,反正是摄政寡头派肯定不会接受。

反正自己这边和俄国那边情况不同,俄国那边是伊丽莎白本身想要上位,而荷兰这边是可以上位但却不想跳火坑。

“侯爵大人,这件事关乎荷兰的核心利益,不论是谁都是无法接受的。但是,您的另一个提议,也就是堪合贸易……恕我直言,贵国作为一个大国,东方最强大的帝国,东印度公司与贵国达成堪合贸易,也不是不可以。”

刘钰听得出本廷克在耍花腔,淡淡笑道:“你当我不知吗?东印度公司有自主外交权。到时候,是东印度公司朝贡?还是荷兰国朝贡?这里面的区别可是太大了。”

“圣天子这次遣我访欧罗巴诸国,正是要播天威于远域。若只是东印度公司朝贡,却有什么意思?我这边也没法向天子交代。”

“此番我来,正是要让欧罗巴诸国认得天朝,知道天朝之盛威。”

“荷兰只有两条路,要么朝贡贸易,播天朝之威;要么关税协定,利天朝之益。”

“总不能就这样下去,你们既得了实利、又得了名声。”

“之前各国都派出了使节团前往京城,唯独你们荷兰国,派出的却是东印度公司的特使。”

“天子知道后,极为震怒。原本以为,东印度公司的特使就是荷兰国的特使,但亏得有些他国使节说的清楚,天子方才知晓其中区别,如何不怒?”

他这也算是解释清楚了自己为什么对荷兰这么“苛刻”,真要论起来也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不管是英法还是和大顺有极大利益冲突的俄国,都派了官方使节。

唯独荷兰,弄了个东印度公司的使节就去了。

这件事真要是掰开了、说明白了,在朝堂上肯定是引发相当多的不满的。

虽说大顺已经禁教了,但之前百余年的铺垫,天主教传教士基本垄断着中西交流,荷兰的名声真的是臭到不能再臭了。

再加上诸多前科,真较真的话肯定有人嚷嚷着要断绝对荷贸易。

VOC从法理上说,与其说是个公司,其实更像是一个荷兰的附属国,或者更确切点,是藩镇、节度使。

可以有军队,能自己定税收、能自己开展外交。

如果是东印度公司朝贡大顺,荷兰不但没丢面子,反而面子大涨:这算是和东方那顶最华丽的皇冠平起平坐了。

不过这都不重要,刘钰的本意也不在意这个虚名,只是故意把话说得透彻点,为日后打下一个基础。

真要是到了普鲁士背盟、英国荷兰全面对法宣战的那一天,怕就怕奥兰治派这边没有足够的“政治敏感性”,不懂得利用这个机会。

刘钰在等的机会,是外部条件。

奥地利一旦接受了英国的调停,先割了西里西亚和普鲁士停战,英国和荷兰一定会兴奋起来,少了普鲁士,一起打法国,那还不是全力以赴?

但只靠这个外部条件,奥兰治派想要上台,还需要机会。那就是即便普鲁士背盟私自媾和,法国打奥地利、荷兰还是很轻松的。

正常来说,只有摄政派们被法国殴打一顿,荷兰本土受到威胁,荷兰民众才会绝望中让奥兰治的威廉“黄袍加身”,带领荷兰的军队战胜法国。

但,那可就晚了。怎么也得个三五年,而且变数极大。

所以他要借助这个外部条件,在内部为奥兰治派创造机会。

现在看来,七省执政官是个火坑,奥兰治派不想往里面跳。

一则普法同盟高歌猛进,现在入场坚定站英国,那是脑子有问题。

二则俄国的事,现在还处在迷雾之中,各国都在猜测刘钰和法国大使,到底与俄国女皇达成了什么协议。

这就是刘钰要找的时间差。

一旦俄国女皇那边展示出了她的治国政策,并不会迁就法国,各国都会明白刘钰可能被女皇“耍了”。

而且要是普鲁士在背盟单独媾和,这时候的七省执政官可就不是火坑了,而是一个完美的宝座,摄政派也不傻,局势一变他们就要对法强硬起来。

没有刘钰给奥兰治派创造一个内部舆论的机会,奥兰治派想上台也不那么容易。

现在他把这个“国体荣誉”问题直接说清楚了,就是在给奥兰治派送将来煽动民众情绪的弹药。

一旦外部局势有变,就要趁着奥兰治派亲英、可以比摄政派更早知道普鲁士接受了英国斡旋的机会,让奥兰治派看到机会来了,借着“朝贡贸易有辱国体”这个重磅弹药,一举踢开摄政派。

到时候,局势有变,奥兰治派就从现在的“不想上台”,变成了“想要上台”。

而局势有变的话,摄政派也会立刻成现在的“骑墙两不得罪”,变成“为了荷兰的荣耀,强硬地对法宣战”。

这时候自己创造的这个舆论大炸弹,就能帮助奥兰治派抢先一步。

只是,现在,本廷克伯爵对此不想发表任何意见。

相反,他极力希望淡化此事。

因为他不认为此时上台是好事,那就不但不能借此抨击摄政派,还得替摄政派说话,免得民众不满非要推奥兰治派上台。

真要是把情绪煽动起来了,民众非要奥兰治派上台来为荷兰争取“大国尊严”,那是上还是不上呢?

不上的话,人民失望,日后恐怕也不会再寄希望于他们心中能带领荷兰重回黄金时代的奥兰治家族了。

上的话,这局面谁上谁死。至少眼前这局面,是无解的,总不能在普法同盟而且高歌猛进的时候对法宣战吧?

现在反法同盟并没有对法国正式宣战,只是以“国事诏书”军的名义出兵出钱,并且一再重申不是对法宣战,只是为了言而有信保卫国事诏书的执行。

除非普法同盟瓦解,否则谁也不敢正式对法宣战,只能打这种暗戳戳的擦边球。

“侯爵大人,如果您这么说,我觉得您也可以在大议长那里得到您想要的东西。我们也并不反对堪合贸易。如果您认为东印度公司朝贡,不合适,荷兰国当然可以选择朝贡。”

“我们既不会出卖荷兰的核心利益。当然,我们也不会就这件事向摄政派发难,这是我们唯一可以保证的事。”

“如果您真的只是希望关税协定,那么您只能另寻办法了。”

“如果您是担心我们因为‘国体荣誉’之类的原因,借机向摄政派发难,那您就完全不用担心了。”

“威廉殿下,只是三省执政官,并且会遵守共和国的律法,并不会为了那顶王冠就出卖共和国的利益。”

本廷克仔细考虑了一下现在的局面,想要试探一下刘钰的真实想法。

刘钰故意沉默了片刻,显得似乎他真正的意图就是这个。

虽然沉默只有短短一瞬,可在本廷克伯爵看来,这似乎也说明了刘钰的真实态度。

这短暂的沉默,也让本廷克伯爵信心大增,觉得看破了刘钰的真实想法。

或许,刘钰不傻,应该知道关税协定和自由贸易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是不想让VOC这个七省共和国的下属政体来朝贡而已,故而来两边施加压力。

也或许,刘钰试图复制在俄国的政变,以为威廉这边也试图登上七省执政官的地位,从而用关税协定和自由贸易,换取刘钰这个政变大师的支持。

不管怎么样,本廷克伯爵这边咬死了不答应关税协定的口风,明明白白地表达了“这不是讨价还价、真的就是坚定的拒绝”的意思。

本廷克伯爵当然不懂朝贡。

他以为,这可能就是个法律文件的问题,区别就在于在法律文件上的公章,是东印度公司的公司章?还是七省共和国的国章?

但实际上,朝贡可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印谁的公章的问题。

刘钰也不明说,他要等一个机会,把真实情况说给整个荷兰听,甚至要通知欧洲各国,但绝不会是现在。

现在,只是给他们提个醒。大新闻还在后面呢。

片刻沉默之后,刘钰流露出一点点失望的情绪,故意问道:“难道真的有人能抵挡七省执政官这个宝座的诱惑?”

本廷克伯爵立刻道:“侯爵大人,您可能不能理解,奥兰治家族对祖国的爱和忠诚,胜过一切。”

“有些底线,我们是不可能用来交换的。”

刘钰心道是啊,太忠诚了,忠诚到威廉二世去英国当国王,用荷兰的血养英国,真的对祖国忠诚啊;忠诚到整个派系倾尽全力毁灭了“公元前巴达威亚共和国”的传说,毁灭了荷兰想想共同体的构成。

心里无限鄙视且想笑,但脸上还是做出了一瞬间错愕而又似乎有些敬佩的神情。

“也就是说,我们之间绝对无法就关税协定问题达成一致,是吗?我今天来,不是来讨价还价的,如果你们不答应,我就真的走了。而且绝对不会有第二次机会。”

拿出一种像是去街边摊买东西的态度,作势要走,期待摊主挽留。

然而这一次不等本廷克伯爵说,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威廉,自己就表达了“走好、不送”的意思。

刘钰也没有停留,不欢而散,大张旗鼓地悻悻离开。

他来的快,去的也快,也就难免让人产生两种猜测。

要么,就是愉快地和奥兰治派达成了什么暗地交易。

要么,就是啥也没谈成,谈判直接破裂了。

不过,这种猜测在荷兰的上层,几乎没有出现。

这边刘钰刚上了马车,那边本廷克伯爵已经派人去和摄政派寡头沟通了一下刘钰到访的目的。

详尽地说清楚了刘钰都谈了什么、提出了什么条件,以及威廉这边如何坚定地拒绝了刘钰的诱惑。

虽然摄政派和奥兰治派有诸多矛盾,但这时候奥兰治派不想蹚浑水,也不想被刘钰当枪使。

最关键的,还是奥兰治派通知了一下摄政派,他们不会在朝贡国有辱国体这件事上,借机生事。

双方并没有太多互信,但都是上层的统治阶级,在这一刻,不约而同地站在了一起。

奥兰治派担心摄政派担心奥兰治派会借机生事,真把这件事拖延下去,谁知道刘钰又会搞什么幺蛾子。

大家都是股东,真闹到大顺断绝了与荷兰的贸易,谁都不会好受。

谁会和钱过不去?尤其是荷兰这种钱就是地位的国度。

大议长安东尼在得到这个消息后,并不意外。

而且也非常相信奥兰治派的诚意,即便双方并没有什么政治互信,但这件具体的事涉及到双方的利益,而且双方的利益能够难得地取得了一致,这就无需怀疑。

“意料之中,谁也不可能与大顺帝国签订关税协定的。现在,这位在俄国掌控了一切、改变了俄国的侯爵大人,灰溜溜地回来了。现在,他终于知道该怎么谈了。”

面对召集来的东印度公司董事,大议长如此评价。

然而,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依旧忧心忡忡。

“大议长阁下,关税协定和自由贸易,当然会毁了东印度公司。”

“但是,堪合贸易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公司用了很长时间,借助奥斯坦德公司的茶叶事件,才总算对巴达威亚加强了控制。”

“一旦开启堪合贸易,巴达威亚的地位又会上升,直航贸易一旦取消,对华贸易就必须要依靠巴达威亚的势力。”

大议长也知道这件事确实会助长巴达威亚的地方势力崛起,本来本土对那边的控制就很艰难了。

现在大顺这么搞,相当于把好容易建立起来的中央对巴达威亚地方的控制又减轻了。

本来计划着以茶叶事件为契机,逐渐取缔巴达威亚中转港的地位,使得公司本部可以通过直航贸易慢慢收拾已经腐败不堪的巴达威亚地方。

现在直航贸易肯定是要被取消了,巴达威亚那边公司总部就真的不敢动了。

“如果两件坏事,只能选择一件,我想还是选择坏处更轻微的那件更好一些。公司董事会对此是什么态度呢?”

东印度公司董事无奈道:“董事会对此也没有办法,我们已经失去了对日贸易,不可能再失去对华贸易。公司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

“公司花了一百年时间,才终于获得了对华贸易的优势。也为了垄断茶叶,付出过巨大的代价。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

“联省议会无论如何,都要答应大顺这边的条件。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在堪合贸易的数量、形式上,争取一些对我们有利的条件。”

东印度公司的董事,说的是“要答应”,而不是建议性质的“应该答应”。

大议长也明白东印度公司的势力,可对于东印度公司的要求,并没有一口答应,而是反问了一下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会所希望的“有利条件”,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大议长阁下,刘钰在巴达威亚的发言,相当强势。他要取得贸易的完全主动权,包括双方建立联合舰队用来缉私、尽可能杜绝走私贸易,从而让大顺完全把握住贸易的主动权。”

“一旦控制了走私,大顺就会利用他们在贸易品的垄断地位,获得主动权。并且日后随时可以制裁我们。”

“东印度公司不应该被别人抓住命脉。”

“所以,至少在组建联合舰队、驻派缉私巡查这件事上,不能答应刘钰。”

“这样,一旦出现了什么变故,我们还可以用走私的方式保证货源。”

东印度公司董事会还是抓住了这件事的关键点,可大议长安东尼却没有答应,而是告诫了一下东印度公司。

“实际上,这件事联省议会可能无法与大顺进行漫长的会谈磋商,也不会就此事选择与大顺对抗。即便这位侯爵大人在奥兰治家族那碰了钉子、嚣张的气焰减轻了不少,但我们仍旧没有主动权。”

“而且,联省议会会选择尽快答应大顺的条件,尽可能低调地处置这件事。”

“奥兰治家族已经同意,不会借‘朝贡国地位有辱国体’一事生事。”

“董事会也应该清楚,不要说整个七省,单单是阿姆斯特丹市,就有很多人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地位颇多不满。”

“奥兰治家族和我们,难得站在了一起。却也不得不面对另一股力量。奥兰治家族不会借机生事,但另一股力量未必不会。”

“所以,此事还是尽可能低调,不要再拖延下去。虽然这一次刘钰的气焰被打压了,但他恐怕不会这么轻易罢手。”

“这位侯爵大人的行事风格很诡异,难以琢磨。一旦我们在细节问题上争论太多,比如走私问题上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安东尼叹了口气,问道:“一旦这位侯爵大人一怒之下,真的取消了贸易,对我们实行禁运,您能想象到消息传出后,阿姆斯特丹股市的动荡吗?你能想象投资者得知对华贸易被取缔、甚至可能要增兵造舰维系走私线路的消息时,股市会发生怎么样的恐慌吗?”

“所以,趁着他的气焰被打压,不会坚持关税协定和自由贸易的这个机会,尽可能低调地达成堪合贸易的协定。”

“尽快签约,送走他,而不是招惹他。”

“他在俄国做的事,让我觉得有些恐慌。看似他现在灰溜溜的,但谈判的主动权还是在他手里。他要不到关税协定,本就已经相当不满,怎么可能在联合缉私、贸易主动权的问题上让步?”

(本章完)

第1453章 “帝”(五)第515章 南进之前定北疆(上)第1471章 最后的闹剧(十八)第1477章 临别告诫(三)第509章 回报率第597章 下西洋第630章 鼓励西进的真正目的第876章 还是利益问题第943章 南洋印度贸易区(上)第1105章 工业革命(十八)第63章 军歌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三)第39章 心思不纯第1372章 里病外治(八)第995章 娴熟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45章 冰墙第48章 不可抗力第63章 军歌第974章 照旧第124章 女无脂粉闺中态第1459章 最终的闹剧(六)第610章 天选之子第908章 南洋大开发(三)第384章 逼迫第935章 绑定(上)第694章 做给百姓看第918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二)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1281章 死与复仇(二)第233章 垄断权第1141章 最后的布置(二)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1252章 复辟的代价(中)第429章 先活下来吧第807章 阉党(上)第1026章 割裂(四)第703章 海战(一)第1390章 凡尔赛和约(十七)第142章 曙光第936章 绑定(下)第1188章 理藩学(中)第125章 红装武装第962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八)第379章 四宗罪第756章 表演战(六)第116章 沿途见闻第1031章 显学胚子第1504章 终章 九三年(廿二)第606章 怀念过去(下)第1500章 终章 九三年(十八)第366章 模式选择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933章 觉醒(五)第1279章 特色第303章 这一年,世界的轴心在京城(上)第629章 西进南下,互为信任第677章 科学院(下)第1196章 木牛流马(三)第1123章 乡约村社(四)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1480章 临别告诫(六)第709章 谁占了最大的便宜?第655章 两幅面孔第732章 窗户和门的区别第377章 最后一次外交(下)第157章 老婆本第1384章 凡尔赛和约(十一)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231章 开战(十)第765章 荷兰灾难年(五)第841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三)第1283章 死与复仇(四)第998章 看得见的手第1373章 里病外治(九)第862章 好事第92章 钦定?第459章 马关换约二十八条第1135章 假装心怀社稷第569章 金钱操控舆论第1476章 临别告诫(二)第1405章 迁徙路(八)第293章 第三种可能第40章 野心第674章 归国第549章 澳门的蝴蝶(上)第434章 恶心的战术第367章 平平无奇第184章 备战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1474章 最后的闹剧(廿一)第275章 明知故问第518章 城里城外(中)第52章 模棱两可第99章 酒醉多言第1307章 死与复仇(二八)第92章 钦定?第861章 哄一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