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归义军(下)

第716章 归义军(下)

士兵们眼中的世界,并不大。他们眼中的敌人,也就是一个荷兰。更远处的世界,他们听说过,但暂时与他们并无关系。

他们也不会知道,实际上他们这些人可能要被送去锡兰、印度,去和素未谋面、也暂时没有欺压过他们的印度土邦的士兵、英国士兵交战。

不过这都无所谓,弗雷德里希皇颂里唱的好嘛,【只要允许我们抢劫,我们就跟你干翻全世界】。大顺这边不怎么让抢劫,但是可持续发展,改没收土地和种植园分红了。

抢劫不是目的,目的是钱。只要钱到位,不抢劫也一样能达成效果。

士兵们对朝廷的安置整体上相当满意,那些具体的政策、以及后续能否实施,自然是要再看看。但现在,他们的军心并没有因为一夜之间归顺朝廷而产生丝毫的动摇。

大致交代清楚了对归义军的安置政策后,刘钰便让这些士兵们先散了,各去休息。

牛二等一众军官围过来,迎着李欗和刘钰,入了堡垒内的荷兰人的办公室,作为暂时的帅帐。

“殿下,大人,我早已派剩余的部队在途中等着荷兰人呢。一看到朝廷的军舰来了,我就知道荷兰人准得撤走。这巴达维亚,指日可下啊。朝廷登陆作战的部队呢?”

牛二邀功似的讲了一下他的计划,虽然和刘钰预想的拿巴达维亚杀鸡儆猴亮亮牛刀的想法不太一致,但纯粹从军事的角度考虑,牛二等人的做法还是相当值得夸奖的。

反正若是打不了巴达维亚,还有个马六甲可以打着给别人看。

“你考虑的不错,很能抓住战机。陆战队还在邦加呢,他们随后登船,要先拿到制海权,陆战队再出发。要不然跟着舰队在海上飘着,影响士气。我已经派人去传信了,估计三日之内即可在巴城附近登陆。”

“你们要是真的截住了荷兰人撤走的军队,野战能胜,这巴城也就指日可下了。干得不错,相当不错,很有主观能动性,也能领会上面的意图。日后多加磨砺,我看你是可以独当一面的。”

着实夸了几句,而且夸得都还是牛二想听的,最关键的就是最后那句“可以独当一面”的评价。

夸完之后,刘钰又道:“你们在这边搞得还真不错,要不是朝廷把大量的华人移走到锡兰,三五年内,你们还真能成事,席卷整个爪哇。”

牛二等人一听这话,悄悄看了一眼旁边的李欗,心道鲸侯这么说,自是要让我们当着外人的面,把一些事说清楚。

于朝廷的角度,李欗根正苗蓝,是皇子,还是总督海军戎政的大帅,怎么也算不上外人。

可于私人的角度,牛二等人还是潜意识里将李欗看作外人。这么一想,自然也就觉得刘钰话里有话。

“朝廷移民锡兰,自有朝廷的用意。至于说席卷爪哇……鲸侯便说笑了。一来荷兰人有军舰,席卷爪哇怕不那么容易。”

“二来爪哇虽富庶,但这富庶建立在可以贸易上。若被封锁,不能贸易,总不能啃香料、吃苏木。”

“只有殿下的海军来了,这爪哇才算是安稳了。况且了,便是我等做成如今这般模样,还不是朝廷指挥有方,调动银钱,否则我们就只能困死山里了。”

“谁有海军,这爪哇便是谁的。谁有海军,这爪哇才有能换金银的香料,否则就是一堆只能腌肉腌鱼的香料。”

“况且……席卷爪哇,难上加难。”

“华人本就不多,又因宗教因素,与外人格格不入。若只反荷兰,诸多苏丹国许能和我们一致。可打完了荷兰,只怕当时合作打荷兰的盟友,便要先打起来。”

“昔日,张议潮于沙洲起事,归义军纵横沙洲。张议潮固然忠勇,但吐蕃势大,周边又多有强国,复归国朝,亦是原因。”

“我等本领的就是朝廷的钦命,忠义二字,也多知晓。但即便是那些欲要自立称王者,若无朝廷支持,在南洋也难立足。”

“若想立足,总要资金,便不可避免要与西洋人打交道,以便卖货。久而久之,若无海军保护、贸易命脉又握在别人手中,唯有被西洋人吞掉要求缴税这个结局。”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没有朝廷的支持,华人在南洋立国就是痴心妄想。着实是难。”

他说了这么多,便是从非常现实客观的角度,说清楚在南洋自立的可能性极小,甚至根本不存在。

只要朝廷的海军尚在,在南洋自立,难度和在天津、山东等地称王造反差不多:真要能成事,便直接杀入京城夺了鸟位;但若没这等本事,自立也根本站不稳脚。

不存在一个在天津、山东等地长久割据的中间选项。

李欗也听出来了牛二的言外之意,笑道:“你倒是小心。鲸侯不过是夸夸你而已。昔日张议潮如朝为质,还不是因着唐时藩镇已起,中央无力?若不然,何需如此麻烦?高仙芝、封常清时候,安西常有数万大军,亦不曾见唐皇心忧。”

“你且放心就是,你还够不着鸟尽弓藏这个词呢。连个爵都没封了,哪有资格想什么鸟尽弓藏?”

“不过,先明后不争,规矩还是要有规矩的。朝廷的意思,便是将归义军重编,调往锡兰。而爪哇等地的守备,自从别处招兵。朝廷自有打算,倒不是说怕你们盘踞于此,树大根深,将来尾大不掉。”

“如你所言,只要朝廷海军尚在,南洋就安稳的很。这事儿,你也与军中人多说说,调往锡兰,日后衣锦归乡,不是说叫他们去做炮灰的。”

“归义军都是好汉,而且又熟悉了这里的气候、适应了训练,正是极好的兵员,朝廷爱惜还来不及呢。”

要把归义军调走,调到锡兰准备入侵印度,既要做好士兵的安置,也要和这些归义军的军官们说清楚。

枢密院选来的这些人,都不是酒囊饭袋,而且这几年他们做的确实不错,都是可用之才。

就南洋这情况,枢密院早就讨论过,刘钰也多次上书皇帝,把南洋的情况说的非常明白了。

南洋封建,是绝对不可取的。

只能军镇化,都护府化,控制几个要地,对南洋实行贸易控制即可。

只要朝廷的海军在,能把控对欧洲的贸易,南洋就稳如泰山,根本不存在造反、自立之类的情况。

不能封建南洋,因为大顺此时并没有资格在经济上,做南洋的天朝。

大顺不是香料的主要消费国,欲当新型的天朝,加深贸易控制的那种新型天朝的前提,就是天朝必须是藩属最大的市场。

否则旧的宗藩体系,其实是难以维系的。天朝此时既不能做到一些货物就此一家别无分号、也不能做到天朝的市场能让你们这些藩属发财。

而新的宗藩体系,是要加深贸易的,要当体系内最大的消费市场的。

但新的天朝体系,大顺暂时也确实做不到,现在只能是一种特殊的过渡期。

南洋的各项高贸易额货物,大顺基本都不是第一进口国。

一旦在南洋搞封建,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南洋的封建诸国肯定会和西方走的更近,至少在大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前,绝对如此。

理想中,南洋封建,会开疆拓土,拓展华夏的生存空间。

现实中,南洋封建,会比着亲西方、比着绿化、本地化,以求稳固本地的统治、获得足够的利益。

而且,封建和垄断贸易,二者只能选一个。封建了还搞垄断贸易,那不是在鼓励封建诸国反天朝吗?

不封建而军镇都护的模式,则可以避免各种缺点,只不过继承的还是换汤不换药的类似于荷兰的殖民体制。

海军在马六甲一摆,彻底将西洋人势力赶出南洋。

虽然欧洲依旧是香料的第一消费市场,但因为大顺垄断出货渠道,使得南洋小国只能选择和大顺合作。

用少量的驻军维持据点,保证南洋的基本和平,以宗藩关系维系南洋的稳定,通过自由移民来慢慢增加大顺对南洋的人口优势、保证香料贸易的垄断经营,这是可取的路线。

一旦路线确定了,一些所谓的猜忌和担忧也就没有意义了。

说明白了大局,越有本事的人,越可以受到重用,而不是被猜忌。这有点类似于西班牙要求总督不得携带妻子;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督和官员可以带老婆孩子的区别。

不是西班牙人狭隘小心眼,而是现实基础倒逼的;也不是荷兰人心胸开阔,而是现实基础让他们无需狭隘。

放到大顺,也差不多。不是皇帝心胸开阔是个圣君,而是因为现实条件摆在这,只要按照军镇贸易路线走下去,就不用担心这里的人自立。

牛二这批人不但要重用,连同归义军一起,都要成为大顺下南洋之后的重要军力。

按照枢密院的安排,锡兰要在数年之内,组建一支5000人规模的野战部队。这支部队不参与守城、防守堡垒、征伐南洋小国、剿匪镇压等等活动。

而是要作为一支训练严格的野战部队,随时可以插手印度各个节度使之间的斗争,尽快在印度获得印度的节度使给予的土地和港口,为将来和英国全面争夺印度做准备。

归义军作为一支人数将近两千、能与荷兰人野战对垒的部队,而且又还都是习惯了当地炎热气候的人,无疑是那支将扎营锡兰的野战部队的优秀底子。

以这小两千人为底子,扩充军官后,扩编为5000人,难度并不大。只要资金到位、兵器充足,一年之内就能形成初步的战斗力。

而南洋本地的驻守军队,占据荷兰人原本的城堡,驻守马六甲、巴达维亚、安汶、苏拉威西等地,接管荷兰人的势力,5000人也够了。

这5000人,可以慢慢训练。刘钰估计,经此一番杀鸡用牛刀之后,数年之内,各国都会安稳。这些驻军可以慢慢招人、训练,不急。

但要驻锡兰的那5000野战部队,就很急了。没有那么多时间训练磨合,那么扩充归义军也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不过,一些人事上的安排,还是要按照一些规矩来的。

刘钰将要将归义军扩编的事说完之后,又告诉牛二道:“若是你的计划成功,野战击溃了荷兰人撤走的军队。我与殿下,当表你为爪哇都督。你对爪哇熟悉,最合适不过了。至于调往锡兰的归义军,战场上能打的人不少,如你这般能练兵、又能在万隆地区主持民事的却少,把你放到那,倒是屈才了。”

“归义军要调往锡兰驻守,扩编五千,仍以归义军为军名。陛下钦赐军旗。”

(本章完)

第255章 两制第407章 不得不仁义的仁义之师第962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八)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968章 盐改的第二封奏疏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兰西(上)第382章 春秋大梦第917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一)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四)第919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三)第123章 小团体第129章 拓展天下观第960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六)第22章 被卖了帮着数钱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721章 因为没本事第1052章 定性第27章 临行第555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一)第729章 最后的平静第190章 为所欲为第701章 优势在我第39章 心思不纯第1240章 三战定印度(七)第1428章 王谢燕 百姓家(上)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十)第1028章 割裂(六)第1295章 死与复仇(十六)第667章 分赃大会(四)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为了啥(下)第1430章 王谢燕,百姓家(下)第266章 开源节流 与民争利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853章 一分钱难倒天子(三)第1299章 死与复仇(二十)第178章 钓鱼先撒饵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737章 机遇(下)第1369章 里病外治(五)第125章 红装武装第40章 野心第741章 巴达维亚新政(二)第1299章 死与复仇(二十)第158章 无解的贸易逆差第712章 反击第372章 当假装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习惯第556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二)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后的守望第828章 海牙惨案(五)第691章 棱堡时代的终结 会战时代的开启第721章 因为没本事第919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三)第557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三)第168章 当初的戏言第1162章 备战(一)第978章 决胜千里之外(一)第1458章 最终的闹剧(五)第466章 为何要抑商第55章 说服第83章 转机!俄国背锅侠来了第177章 机遇期第72章 参谋第968章 盐改的第二封奏疏第1476章 临别告诫(二)第1176章 启蒙跃进年(中)第1514章 终章 九三年(卅二)第424章 卧薪尝胆还是毫无骨气第727章 毁尸灭迹第991章 烟幕第21章 纸上谈兵第409章 约法三章第374章 送礼的格局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962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八)第742章 巴达维亚新政(三)第1428章 王谢燕 百姓家(上)第1195章 木牛流马(二)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139章 考察第49章 不同的后浪第127章 必拿下第658章 光荣复辟(下)第669章 分赃大会(六)第16章 震动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075章 恶龙残影(十)第159章 长期合作第260章 委婉拒绝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997章 量身定制第1502章 终章 九三年(二十)第476章 日本之马尔萨斯第391章 科学的困境第541章 人性第68章 决心第994章 咸饵第1329章 软弱性的故事第512章 使民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