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墙头草(中)

第723章 墙头草(中)

这个逻辑,算是很多出海的华人中上层的标准逻辑:因为底层华人的反抗,所以才导致我们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和猜忌。

现实如此。

历史上也是如此。

巴达维亚红溪惨案后,很多侥幸逃生的华人富商,并不怨恨荷兰人,而且主动为荷兰人开罪,认为缘由都是因失业华人暴动引起的。甚至还有人觉得这只是总督的个人原因,“若荷兰国主知晓,定不肯容”,但荷兰总督固然有一定的责任,主要还是因为那些底层华人暴动引发的。

不过,连富光说的倒也不全错,至少在城中华人并不支持山里的华人起义军这句话,是绝对真实的。

因为城中华人交得起人头税,靠的也是巴达维亚特殊的中转港地位谋生的。

而且城中华人住在城中,知道荷兰人的武力不可战胜。加之若是那些穷鬼得了势,只怕大部分做大买卖的、包税的、放贷的、承包糖厂的、帮荷兰人收香料的,都要被城外的那些人抢夺家产。

即便历史上红溪惨案发生后,荷兰内部在给连富光安罪名、在内部找替罪羊防止影响对华贸易的时候,也在书面上承认这一点。

【即:他们(居住在城中的华人),比那些在城外的华人,更了解公司的实力,能够做出比较正确的估计。】

【把我们(荷兰人)赶走,在管理上进行改革,绝不会给他们的贸易和商业带来好处。所以他们(城中的华人)不可能怀有和他们城外同胞一样的、反对公司的想法。】

这种想法,也算正常。

稍微脑子清醒一点的,若是看的更远一些,也觉得就算朝廷下南洋了,难道是啥好事吗?

巴达维亚的中转港地位一消失,巴达维亚作为VOC首都的地位一消失,对首都的百姓来说,都是坏消息。

而且绝大部分的人的生意,都是和东印度公司联络的。不管是往中国贩卖鸦片,还是当中间人在爪哇收购公司要的经济作物,这都需要荷兰人在这里,才能繁荣。

现实是很真实的,没有那些想象中美好的滤镜。包括后世被人视作海外华人图腾的兰芳共和国,他们也是往大陆贩鸦片的,1823年给荷兰人交税的时候,也是拿鸦片抵了一部分税款的。当然照着一些逻辑,也可以认为贩鸦片给满清鞑子统治下的殖民地愚民,真是好汉!但怎么看待这件事,就和事实无关了。

总归事实就是城外的乌衫党、糖厂奴工活不下去了,起义了,拿着菜刀竹棍攻下了荷兰的一座兵营,最后撤到了中爪哇以斗争求生存,活了大部分;城里的人历史上被屠的时候,毫无反抗,基本都死了,不少屠杀的参与者都回忆说在城里的华人很顺从地听公司的话,城外攻打的时候,他们闭门不出,直到被杀;而侥幸逃走的一些华人富商,也主动从华人身上找问题,并且认为荷兰国主要是知道一定不会放任这样的事发生。

此时连富光的逻辑,就是这样的:如果城外的华人暴动,因为都是华人,所以城内的华人也可能受到牵连。真要是出了事,荷兰人杀人了,这些人是要找你们这些糖厂暴动的人索命的。

这话要是说给一般人听,可能一般人会觉得好有道理。

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说不定,一些心善心软的,还会自责。

但王五听来,不禁大笑道:“扯犊子。瓦尔克尼尔连城外的糖厂奴工都不敢杀。他动一下试试?吓死他。”

“你还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还你斡旋周全的,毬毛。明明是朝廷的炮舰来了趟巴达维亚,多给瓦尔克尼尔个蛋,他也不敢杀。”

他满口都是脏话,说不出的粗俗,让连富光有些不太适应。但想着此人既能孤身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做生意,也是个强人,至少有资格和自己平起平坐,便也不好露出不悦之色。

只道:“无论如何,凭你们那几条破枪,难不成真的想要效那奋臂螳螂?你们可知这荷兰国在哪?可知这荷兰国多大?可知这荷兰国多少军舰甲兵?”

“你们不知,我且告诉你们。这荷兰国,在大洋之西数万里之外,可不只是小小的巴达维亚。其国军舰万千,甲兵十万,便是西洋强国见到,也都颤颤巍巍。当年蓝旗国的船,就被荷兰人扣了,只说怀疑海盗假扮的,却又如何?还不是老老实实停船接受检查?你只当那蓝旗国是小国?这蓝旗国也是与罗刹国打过几次大仗的,只打的那罗刹国丢盔弃甲。”

“你们便是占了井里汶,又能如何?”

“说句难听的,跟着荷兰人,有肉吃,有生意可做。跟着你们呢?”

“如今你既到了我这,我胞弟也在这,我也不妨说句明话。你们啊,赢不了,那又何必呢?”

“你们也别说甚么大话,便是北边的朝廷,当年也说均田免粮,可得了天下,还不是纳税纳粮?我们包税的收税,收人头税,难不成你们成了事,便不收税了?”

“既不能不收税,又不能做生意,也没有舰船,海上贸易也做不成。你叫我们如何支持你们?如何与你们一条心?”

“我弟弟是失了心疯了,听什么岳武穆、文丞相、水浒好汉之类的评书听多了,脑子坏了。你们这数千人里,就没有个脑子没坏的,竟能识时务的?”

说到这,连富光又看了眼弟弟,再看看身前坐着的王五等人,一咬牙道:“不若你们归降了总督,我从中斡旋,保你们无事。如何?”

他没注意到自己刚刚说到“北边的朝廷”那番话时,弟弟连捷光的脸抽搐了一下,也没注意到弟弟连捷光的眼神里闪出一丝惊恐。

连富光觉得自己还是最后一次尝试救一救弟弟,若能归降,凭自己甲必丹的身份,还有一些荷兰的律师朋友,不说照管别人,弟弟总还能照顾周全。

只要不流放到南非的开普,但凡在南洋,不管是安汶、爪哇、苏拉威西,自己这边都有关系,都可保弟弟平安。但要是流放到开普,那就没办法了,那边没有认识人,不过自己的律师朋友应该会争取到去安汶或者苏拉威西的。

话音既落,屋子里一片寂然,一时间竟无人接话。

他以为王五等人是心动了。

可却不知,此时屋子里的人心思百怪,各有不同,却偏偏没有心动这个说法。

连捷光心道:哥啊哥,你都在说些什么啊?朝廷的事,也是你敢非议的?还说什么均田免粮这事,只盼着那位大人觉得你是无知,不要追罪。你本就是这巴达维亚的甲必丹,算起来亦是逆官,这等关头居然还说这个?

王五身边的人心想,他妈的这人脑子坏了,救不了了。鲸侯知了我们义军要单打荷兰撤走的军队,连夜派我们来,只觉得你是城中甲必丹,先鼓动华人起事,免得荷兰人被围绝望而大屠杀。要不是为了城中这些华人,老子早一巴掌扇你脸上了,什么东西,呸。

王五倒是比较淡然,他在连夜赶往巴达维亚之前,接受任务的时候,就抱怨过。

他觉得城里的华人都是些墙头草。

而那些雷珍兰、甲必丹之类,他倒是也能理解,荷兰人统治着南洋,那么总得有人出面站在华人这边与荷兰人打交道。

但问题是他们还有一层身份,是包税人。

这几年王五多和英国人打交道,印度也曾去过、明古鲁也曾跑过,还是有一些视野的。

巴达维亚繁荣的基础,是巴达维亚的本地势力,绑架荷兰东印度公司,强行要求在巴达维亚中转货物。

之前一直阻碍对华直接贸易就不提了,连锡兰的肉桂,都要在科伦坡或者贾夫纳装船,逆风先去巴达维亚,再在巴达维亚分装,运回欧洲。

朝廷下了南洋,巴达维亚的地位必然是要下降的。且不说朝廷选定的南洋都护府在马六甲,就说朝廷眼里巴达维亚是个啥?凭啥将锡兰的肉桂宝石等先运回巴达维亚?

加上朝廷日后若是继续往欧洲卖茶叶、瓷器、丝绸,船只直接过马六甲就行,有必要绕个圈先来一趟巴达维亚吗?

既如此,将来巴达维亚的华人觉得日子还不如荷兰时候,只怕是心意难平。

日子不如荷兰统治的时候,对一些人而言几乎是必然的。失去了中转港地位,不说别的,就说开小饭馆的、开小旅馆的、开妓院的、开赌场的、卖菜的,原来一年来一万个人,现在一年来一千个,能不受影响吗?

百姓会考虑那么多吗?只会觉得日子不如荷兰统治的时候。

就算是这些心意难平的是少数,那么朝廷是不是要做点什么,来收巴达维亚华人之心?

最起码,包税制肯定是要废除的吧?

朝廷基本上不怎么用包税制,而且朝廷其实相当不喜欢让包税商赚中间的差价——没有包税商是赔钱的,哪怕他们自己哭着喊着说自己根本不挣钱,反而贴补了大量的钱,那也不能信。

再者来说,还有很多人是糖厂的承包者。

归义军那些起义的奴工,当然恨红毛鬼,可是对当年动辄拿“你没有居留证,你不好好干活我去就巴城那举报你,让你去荷兰人那服苦役到死”这些话来压华人奴工的人,要不要处置?

小两千人的归义军,日后就算扩编到五千,锡兰的华人不也是当年的奴工吗?

这要是毫不处置,甚至继续让他们承包糖厂、做人上人,这些归义军怎么看?

按王五所想,既然能抓到荷兰俘虏,以他们做人质,不准荷兰人屠杀就是,何必竟要让甲必丹来献这个投名状,竟要反正立功?

真要是荷兰人动了杀心,反倒是叫百姓知道荷兰人的狠毒,似是好事。

便是日后因着朝廷不需要巴达维亚中转,巴达维亚逐渐衰落,也叫百姓记得,天朝统治虽然巴城衰落了,可是至少没有屠杀了啊。

不过刘钰却告诉他,人的记性没有那么久。哪怕真的杀过,最多二十年,仇恨也就基本忘光了,没什么用。

墙头草,其实挺好的。

只要自己这边的风足够大,墙头草就绝对不会折向另一边。

如今在南洋,是东风压倒西风,墙头草还是可信的。

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平日里也不需要人人都做劲草。

况且,南洋的事,天朝没有早个三百年下南洋,也是有责任的。出海谋生,总得生活不是?

至于说为什么非要甲必丹等人反正立功,也是为了堵住朝中一些人的嘴:他们认为,去往南洋,自弃王化,久而久之,便淡忘了天朝,甚至勾结夷狄云云。

若这甲必丹、雷珍兰能反正立功,倒是可以在朝中说:华自是华、夷自是夷,其辩,非海波可消、天堑可平。凡有华人处,只要天兵一到,百姓必赢粮景从……

也好叫朝廷安心鼓励出洋。

再者嘛……

王五记得,刘钰说了几个字。

“秋后算账。急什么呢?”

(本章完)

第238章 敲定第393章 一人可当两万兵第115章 榨最后一滴汁第1047章 大改第742章 巴达维亚新政(三)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757章 表演战(七)第1316章 胆大才能发财第1411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二)第1264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十)第87章 混乱 曙光第1198章 木牛流马(五)第114章 科学院的设想第24章 奇怪的圣旨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364章 朝贡算不算侵犯垄断权第596章 好人我来当 坏人你来做第510章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1482章 临别告诫(八)第1385章 凡尔赛和约(十二)第1489章 终章 九三年(七)第877章 辩经的着力点第1058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二)第1225章 开战(四)第1191章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下)第299章 国小而不处卑第271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上)第24章 奇怪的圣旨第1081章 争功(六)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841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三)第1202章 木牛流马(九)第156章 新思维第1334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五)第404章 异端相见第182章 随时准备着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15章 榨最后一滴汁第1199章 木牛流马(六)第510章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916章 南洋大开发(十一)第272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中)第1232章 开战(十一)第210章 航海条例第383章 两全其美第420章 奇袭第1015章 虎兕出于柙第585章 要忍让第1031章 显学胚子第877章 辩经的着力点第1204章 太子难当(上)第160章 大灾将至和人口买卖第1228章 开战(七)第557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三)第1039章 大获成功(四)第935章 绑定(上)第734章 咱们(上)第1438章 分歧(四)第934章 觉醒(六)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1305章 死与复仇(二六)第135章 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第1176章 启蒙跃进年(中)第1303章 死与复仇(二四)第1094章 工业革命(七)第698章 巴达维亚的决断第1024章 割裂(二)第1361章 国富论(四)第1424章 言方兴(下)第520章 科班与草莽第1442章 歪经已成(上)第1293章 死与复仇(十四)第426章 错觉第1415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六)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723章 墙头草(中)第1473章 最后的闹剧(二十)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06章 喊最响的口号第87章 混乱 曙光第322章 五月第1504章 终章 九三年(廿二)第1412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三)第22章 被卖了帮着数钱第1213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下)第1374章 凡尔赛和约(一)第1287章 死与复仇(八)第1241章 三战定印度(八)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一)第528章 传统艺能第224章 预备役和实学第598章 奇葩的时代第114章 科学院的设想第830章 海牙惨案(七)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1345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五)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敌对第698章 巴达维亚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