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一)

第784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一)

在林允文被他同行们的话惊出一身冷汗的时候。

刘钰也在松江府府尹这里,经受了一场旧势力的诘问。

宴会结束后,刘钰本来心情不错。

松江府的府尹又来拜见,本来说好要去周边考察考察,既看看农村情况,也看看松江府的手工业发展,约好一切从简,就在明日。

这松江府的府尹,也不是科举出身,和刘钰虽然不熟,但因着都属于是“廷臣”外放,走的是非科举路子的缘故,聊得还算投机。

江南一地,经济发达,文化兴盛。

大顺当年从均田免粮,最终不得不妥协成保天下,江南的大庄园、大地主经济并未被全部破坏。

坏处一大堆。

好事却也有一些,比如江南的文化、戏曲、小说等,都有了大发展。因为大庄园主、大地主会资助“艺术”。

比起满清时代对江南搞了几次屠杀、又在前期尽可能维系小农经济、搞几大案削弱了江南大地主的势力来说,此时的江南以依附大地主、大庄园主兴起的艺术,确实不错。

不管是明末那种奢靡人文的审美,还是小说诗词以及结社论政之风等,让刘钰在这边很是欣赏了一番。

这松江府的府尹,也在刘钰边欣赏的时候,说起了一些旧事。

“下官自来松江之前,陛下召见,多教下官这松江与众不同之处,又讲了一件前朝旧事。”

“说是前朝永乐、宣德年间,这松江府的知府叫赵豫。”

“彼时,松江府的百姓,有什么事,都不去宗族解决、也很少私下解决,而是什么事都要告官,由法律解决。”

“赵豫来后,便要移风易俗。凡是案情不严重的,便与告状的人推说,只道‘明日来’。”

“时间一久,这松江府便有歌谣,说是‘松江太守明日来,来了也白来’。”

“数年之后,及至赵豫离开,这松江府的风气,便真的被这种和稀泥的手段扭转了,移风易俗之下,一般的案件也不来官府,要么宗族解决、要么私下解决。”

“后世传为美谈,以为真儒家之道。”

说到这,这松江府府尹拱手道:“不过,下官来之前,陛下刻意讲了这个故事。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

“如今这松江府,乃朝廷工商兴发之处、财税重要之地。凡事不可和稀泥,要讲规矩。若能走法令的、走诉讼的,万不可叫私下里解决了。”

“昔者赵豫移松江好讼之风,是为功;如今下官也要易松江不好讼之俗,方为业。”

“鲸侯最喜规矩,这工商业初立,规矩更多。好在新学之中有不少人,可以为吏,否则每日下官也不用干别的了,只要应对这些诉讼就罢了。”

刘钰笑道:“陛下既选你来做这松江府尹,那也是见你有才能。你我都是武德宫出身,廷臣外放。这松江府,如今正是财税重地,非能不足以当任。陛下圣明,这里非比从前,从前小农居多,皆为邻里乡人,诉讼之事,尚可和稀泥。如今这是乃工商重地,若再和稀泥,可就不妥了。”

正要和和松江府尹谈谈工商业发展的事,有门子来报道:“鲸侯、府尹大人,外面有十余名乡绅求见。只说有事要与鲸侯诉说,都是有功名在身的。”

刘钰侧身用略带疑惑的眼神看了眼松江府尹,心道你不会是给我找什么事吧?

疑惑的眼神一闪而过,随后用调笑的语气道:“莫不是这些人有什么冤屈,竟是伸冤无门,得知本官在这,要直达公侯?”

松江府尹苦笑道:“鲸侯说笑了。都有功名在身,哪有什么冤屈?之前也来过几次了……”

说罢,示意门子先出去,待房内无其余人了,才道:“下官实是没想到他们会在这时候来烦扰鲸侯。其实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主要还是松江府这几年工商业发展,大量流民入此做工。朝廷又多免粮米关税,甚至鼓励自海外运粮。”

“如此一来,这事就有分说了。”

“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松江府的地租多以稻米斗数为准。这些有功名的,家里多有土地。粮价降低,他们的收入自降,自来不满。”

“若以君子之心谈君子之事,还是‘米贱伤农’。再往大了说,个中还是本末之争。”

“松江府工商也日益兴盛,如今只看松江府,这工商税、海关税、印花税等,远超地丁银子。”

“只看工商业,自是粮米价越低越好。”

“但终究,这里面还有诸多小农。若只是这些人,倒还好说。但他们裹挟小农之民意,这就难办。”

“去岁又有暹罗米入境,又恰逢丰收,米价极低。而百姓赋税,除去漕米,又用白银。商贾又在收米时候,压低价格……这些人在乡间煽动,顿时群情激奋。”

“陛下遣我来松江,自然不是为了收松江的这点地丁银。孰轻孰重,我还省的。可是,这事儿下官实在是解决不了,只能拖延。”

“讲道理,下官又讲不过。总不能说,米贱伤农不对吧?又不能说,小农就该破产?”

“不过,下官确实没有觉得此事麻烦,正好推给鲸侯解决的意思。只是,这些乡绅得知鲸侯前来,肯定是要讨个说法的,以求上达天听。”

刘钰闻言,苦笑道:“我也解决不了啊。可人家都找上门来了,还能不见?只是,你就没想出什么办法?”

松江府尹道:“下官也不是不想办法。也曾想过,将地丁银,折成米,收米不收银。废货币税、复实物税。但若收米不收银,这也不是长久之计。纵然少了收获时候商人盘剥,可小农还是要卖米维持生计的。”

“米贱伤农、米贵伤工。”

说到这,松江府尹叹了口气,拱拱手道:“如今方知下官赴任之前,陛下那番话的深意。此时此刻、实非彼时彼刻。彼时彼刻,赵豫时的松江府;与此时此刻,下官治下的松江府。全然不同。”

“世上安有两全法?不负工商不负农?”

“只看松江一地,以税收论,肯定是保工商不保农。可这道理,却不能说。总不能说,这先贤之道,在这里有用、在别处却没用,竟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吧?他们拿着这个来说事,只问我,米贱伤农的道理,难道不对吗?天下百姓,多为小农,难道不对吗?”

“下官实难应对。”

刘钰揉揉额头,哎了一声道:“我也难应对啊。得了,既如此,还是见一见吧。不见也不好。”

松江府尹长松了口气,忙叫人请那些乡绅前来。

既有功名在身,见官不拜。而且刘钰也不是科举出身的,也没有恶名在外,这些乡绅自是不拜。

见礼之后,看了看这里面还有几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儿,戴着方巾,穿着青衫,刘钰也不好蛮横,只能叫人坐下。

也不知道是真的穷,还是装的穷,有几个人的身上,居然还打着补丁。

若是旁人,说不定就见之心酸。可刘钰也是见识过当年文登州大灾的,只是点补丁,还不足以叫他落泪。

客套之后,果然如松江府尹所言,直接说起来米贱伤农的事。

“鲸侯,府尹大人。如今又到了外船来泊的时候。南洋米入松江,百姓皆无活路了。”

“民间皆言:南洋米、东洋麦,堆如山、贱如粪,农人苦,商贾笑。今岁多收三五斗、贷债又涨六七钱,丰年只盼灾荒至,米价腾跃好还钱……”

“农者,国之本也。谷贱伤农,此天地至理。鲸侯纵少读圣贤书,难道竟不知此道理吗?”

“古人云:雕琢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农事废,女工伤,则饥之本而寒之原也。”

“如今松江府舍本逐末,多行雕琢刻镂之事,贩于东洋;锦绣纂组,货于西洋。”

“若此风日盛,则恐天下大饥、民众皆寒。”

“我等今日前来,非是为了我们自己,乃是为了松江府的数十万百姓、为了天下数万万百姓。”

“松江一地,人皆求利,此风若兴于全国,难道日后男子都去做工、女子都去纺绣?到头来,便是堆积了金山银山,又有何用?”

刘钰本想直接问一句,你家有多少地呢。

但想了一下,又觉得这么问确实无情。不管怎么说,松江府工商业的发展,极大地损害了小农阶层的利益,这一点确确实实。

这不是说工商业发展导致的小农阶层的利益受损,而是因为海外贸易兴起、大顺的航海术进步,以及配套的为了保证松江府工商业发展的粮食进口免税制度导致的。

对工商业来说,粮食价格肯定是越便宜越好。就算是大顺人工成本低,想要维系手工业生产,也得保证那些做工的人饿不死,才能持续不断地劳动。

当然,还有因为税制改革之后,以白银的货币税代替了实物税,使得商人阶层经常在收获的时候压低米价。

正面说,这叫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反面说,就是农民破产比之前更加容易了。

这不是后世的农民,太便宜了大不了不卖。

此时的小农,既要缴税、又要交租、还要还债,新米一下来,就得赶紧卖钱。

不过,究其本源,还是土地兼并和高额地租导致的。但是,这本源根本治不了,等于废话,也就不必去考虑。

眼看着对面说的如此有道理,刘钰饶是有些急智,这时候也没办法在正面反驳。

“此事,本官也已知晓。你们都是读圣贤书的人,最有仁义之心、恻隐之意。实非那些只知利而不知义的商贾所能及也。”

“此事本官倒也有些办法。我说来听听,你们觉得如何?”

“这首先嘛,便是清查田亩土地,行永佃之法。田间地租,皆降,以每亩田收获之35%,为最高佃租上限。这是治标。”

“再行北派大儒之均田策,三十年为期。三十年后,土地皆为佃户所有。此为治本。”

“百姓受苦,那便只能苦一苦你们这些读圣贤书的士绅了。仁义大道,又岂是区区田租可比?”

“我看,正好在松江府试行。也可先问问百姓民意,到底是愿意忍受外来米压价、但地租降低、三十年归己?还是宁愿保持现在的租税不变,却只要进了外来米输入即可?”

“此二者选其一,民意不可违嘛。”

(本章完)

第1367章 里病外治(三)第566章 领海和内海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现第126章 一言为知己第672章 伐韩?伐蜀?(下)第345章 画饼第72章 参谋第758章 表演战(八)第1135章 假装心怀社稷第745章 巴达维亚新政(六)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郑成功的经验第1248章 钻石湾屠杀(四)第1079章 争功(四)第500章 谁也不是普遍真理第524章 怀疑对象第585章 要忍让第995章 娴熟第409章 约法三章第908章 南洋大开发(三)第194章 卸力第395章 枢密院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1055章 小麻烦第906章 南洋大开发(一)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五)第17章 缩头王八生了个横行螃蟹第1348章 三角贸易(上)第502章 弃用朱子学的危机第707章 海战(五)第1202章 木牛流马(九)第1242章 三战定印度(九)第70章 不明码标价的交易第912章 南洋大开发(七)第1124章 乡约村社(五)第29章 雪盲第1261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七)第624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38章 良家子第104章 浩然正气第270章 先驱者第545章 难题第789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六)第1466章 最后的闹剧(十三)第945章 南洋印度贸易区(下)第549章 澳门的蝴蝶(上)第298章 道德绑架第29章 雪盲第1166章 备战(五)第1102章 工业革命(十五)第492章 安天下 乱世界第1362章 国富论(五)第700章 反围城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143章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第876章 还是利益问题第1484章 终章 九三年(二)第194章 卸力第442章 打人还要被感谢第800章 时代的浪漫(中)第351章 旧相识第974章 照旧第1261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七)第1486章 终章 九三年(四)第950章 梦魇第749章 卧榻之侧(上)第1116章 脉络第422章 突入第721章 因为没本事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45章 冰墙第1438章 分歧(四)第736章 机遇(上)第428章 精锐对精锐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1361章 国富论(四)第382章 春秋大梦第1458章 最终的闹剧(五)第561章 启蒙工具人(上)第428章 精锐对精锐第89章 条约第374章 送礼的格局第232章 工业还是金融地产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68章 决心第787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四)第1102章 工业革命(十五)第747章 巴达维亚新政(八)第1410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一)第205章 入营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051章 坐庄(下)第1059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三)第412章 自我意识(上)第991章 烟幕第1455章 最终的闹剧(二)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251章 压力第701章 优势在我第22章 被卖了帮着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