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业此言一出,杨新等人自然是暗自庆幸,自己果然是遇到了大名鼎鼎的“金刀令公”。而常生俊的反应却比他们几个人更大,他闻言连忙从座位上站起,向刘继业躬身施礼道:“小人在军中时,早就听过刘将军的威名,今日一见实在是三生有幸。”
刘继业见状连忙将常生俊扶起,奇道:“听常壮士所言,难道曾经在我大汉军中当过兵?”
“正是”常生俊直起身子,将自己在北汉的从军经历向刘继业讲述了一遍,随后又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从汉国流落到辽国,又是如何跟随了“清园”兄弟的过程。当然,其中有关周远下山劫掠的段落被他省去了。
听完常生俊的介绍,刘继业也是感慨不已。一方面是感慨常生俊的经历,觉得像他这么有经验、有本事的人因伤不能再为朝庭效力实在有些可惜。另一方面也是感慨现在汉国处境之尴尬,连这样一名为国效力多年的老兵为了活命都不得不跑到他国去谋生。不过,在外人面前,刘继业并不想过多的表现自己对汉国前途的担心。因此,他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情绪,重新和杨新等人攀谈起来。
杨新等人向刘继业介绍自己是辽国幽都府人士,家里既有地也有产业,算得上是衣食无忧,这次来汉国主要是为了采购一些矿石。
刘继业一边面色如常的听着杨新等人的介绍,一边在心里盘算着对面这些人的真实身份。其实,自打常生俊一进这小酒馆的门,便引起了刘继业的注意。这常生俊虽然腿上有残疾,但作为军人的气质和行为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而跟着他一同进来的那两名游骑兵小队的兵士恰好都是原来飞龙先锋营的老兵,是由钱远山、曾志林等人按照古今结合的方式训练出来的,无论是行为还是气质与一般商队护卫更是相差巨大,看在刘继业的眼里,这两名兵士比常生俊更像当兵的。
要知道,这个小山村地处汉、辽交界地区,虽然汉、辽现在是盟邦,但辽**队来汉国打草谷的事经常发生,刘继业作为一名北汉将军对这群来自辽国的,由具有军人气质的护卫保护的一支商队不能不有所警惕。如果不是常生俊一口地道的太原口音和跛着的左腿让刘继业有些疑惑——他是不太相信契丹人会让个跛子带队打草谷的——只怕在见到常生俊等人后,他就已经派自己的随从去附近的军寨调兵来监视了。
后来,他发现杨新等人在暗中打量自己,就决定借机与他们打个招呼、攀谈几句,以便对这些人有更多的了解。而且,他觉得自己不过是个才入仕不久的将领,一般契丹军兵应该不会知道,所以才报了真名。结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个跛腿的汉子居然在汉**中服过役,知道自己的身份。这样一来,自己无论是想探听对方的底细,还是想暗中监视对方都会非常困难。
不过,令他稍微放心的是,那跛腿汉子显然是真在汉军中服过役,所说的部队番号和将领都对得上。如果这些人真是化了妆的打草谷的契丹兵,完全没必要冒着被识破的危险向自己讲说这些东西。再加上他也看出这支商队四个头领中,有两个绝对不是军人,其中一个还确实很像商人,所以对方自报的身份未必就一定是假的,没准这支商队的首领以前在辽军中当过兵,喜欢用军队中的规矩来训练护卫也说不定。
于是,刘继业决定不再纠缠对方来汉国的目的,而是设法与这些人拉近距离,争取能和对方交上朋友,然后便以朋友之名,在后面的时间里一路跟着这支商队前行,这样既有可能搞清楚他们的底细,又能很名正言顺的监视对方。所以,在听完杨新等人的介绍后,刘继业先是说明自己这次不过是假期出游,到雁门一带看看风景,捎带着也看看这边各个关隘的情况。说完这些无关痛痒的话,刘继业便有意的将话题往“朋友多了好办事”上引,希望对方能顺杆往上爬,主动向自己提出交朋友。,
结果,一切确如刘继业所愿,杨新等人到现在都还沉浸在遇到“金刀令公”的喜悦之中,常生俊心中对刘继业则是一种仰视的状态,根本也不会想到对方的话里还有其他用意,所以大家对刘继业的刻意引导并没有怀疑,特别是于文德和宋飞扬二人,他们作为寻找、采购黄铁矿的主要负责人,自然是希望能有本地人,尤其是有势力的本地人可以帮忙。
因此,时间不长,宋飞扬便主动向刘继业提出,如果对方没有军务要忙的话,是否可以帮忙在雁门或者汉国的其他地方打听一下黄铁矿的消息。宋飞扬的请求正中刘继业的下怀,刘继业自然是立即就答应了下来。对此,包括杨新、曾志林在内的所有穿越者都很高兴,纷纷向刘继业表示感谢。
刘继业见状连连摆手,说道:“诸位不必客气,大家能在这么个荒野小村相遇,本身就是一种缘分。反正小将也要返回太原,正好与诸位顺路,帮诸位完成买卖不过是举手之劳。而且,小将觉得诸位都是性情中人,很对小将的脾气,也希望能与各位交个朋友。来,小将敬诸位一杯。”
说完,刘继业便举杯相请,众人见他如此豪爽,如此平易近人,又是在历史上有鼎鼎大名的人,自然心中也很愿意和他交这个朋友,因此所有人都把酒杯举起,“当!”的一声碰在了一起,然后一饮而尽。几杯酒下肚,小酒馆中的气氛也慢慢的热烈起来,谈论的话题也越来越广,双方的距离也越拉越近,不知道的人会以为他们是多年老友。
正说话间,酒馆老板和几名兵士回来报告,说是已经与不少村民谈妥,对方愿意腾出房屋让队伍避雨乃至借宿。虽然这些房屋用来避雨足够,用来住宿还有些不足,但已经解决了大问题。剩下少部分住不下的兵士完全可以住帐篷,毕竟还有许多车马要照顾,即便房屋够住也要有部分兵士住在外面看管。
解决了避雨和住宿问题,杨新和曾志林都松了一口气,很是夸奖了酒馆老板两句,并表示会好好酬谢他。酒馆老板自然是千恩万谢,又去张罗着为这几位大方的客官加菜。只是常生俊还有些不放心,他向刘继业、杨新等人告了个罪后,又带着来报告的兵士出了小酒馆,去亲自查看安排。
常生俊离开前,曾志林叫住他,吩咐道:“常护卫,你要告诫所有护卫和下人,与村民一定要好好相处,不可造次,否则某必将严惩。另外,你去向老板娘要些酒肉去给大家分了。再要一些生姜,让护卫和下人们借村民的锅灶熬些姜汤水喝,驱驱寒气。你告诉那些村民,用了他们的东西,我们到时候会一并算给他们银钱。”
“是”常生俊答应着去找老板娘要了东西,然后便出了小酒馆。
常生俊出去后,其他人继续喝酒聊天,直到下午两点多钟才算结束。此时雨虽然比上午的时候小了些,但并没有马上就停的迹象,这也就意味着找矿队今天是不可能再继续赶路了。于是,曾志林又把常生俊叫来,让他去安排所有护卫兵士和下人准备在此过夜。因为此地只是个小村庄,与周围大的堡砦又距离比较远,所以曾志林特别强调,所有兵士都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晚上的岗哨绝对不能少,以防有山贼强盗来骚扰。
常生俊领命而去,不多时,小村中间的一块空地上便热闹起来,那些没有房子住的兵士们开始冒着小雨搭建帐篷。有房子住的兵士则开始将马匹和车辆安置在帐篷的周围,用来当作挡风墙及防御墙用。
大约到了五、六点钟,下了快一个白天的雨终于停了下来。兵士们用从村民家中借来的柴禾点起了篝火,准备起了晚饭。曾志林、杨新等人趁着天黑前的时间,围着小村转了一圈,既是为了巡视兵士们宿营的准备情况,也是为了观察一下小村周围的情况,这是一路上大家养成的一个习惯。,
入夜之后,曾志林、杨新等穿越者带着各自的亲卫回到了小酒馆,准备吃过晚饭后就在这里安歇。由于小酒馆能提供的客房有限,再加上刘继业和他的两个随从也住在这里,所以只有四名穿越者住在了正规的客房里,亲卫们只能在小酒馆的大厅里打地铺了。至于常生俊,则如往常一样和护卫兵士们住在一起,这也是他出行以来的习惯。
吃过晚饭之后,除了杨新和曾志林被刘继业拉着去自己的房间继续聊天外,其他人都各自回房休息。由于晚饭时喝了点酒,加上上午冒雨赶路也比较劳乏,所以众人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杨新和曾志林虽然也赶了半天路,但有武艺在身,再加上穿越后体质强壮了许多,所以和刘继业秉烛夜谈到也没觉得很疲倦。
虽然此时三人谈论的内容依然海阔天空,什么方面的都有,但是由于杨、曾二人从本质上讲还是军人,所以话题就渐渐的往军事上面靠拢。特别是杨新,他对军事历史和古代城防技战术等等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他讲的内容大都与此有关。
随着杨新讲的越多,刘继业心中越是惊奇,他没想到面前这个看似很普通的辽国商人居然会对城防技术、战术这么了解。虽然现在还只是纸上谈兵,不知道他的一些想法是否真能像他说的这么有效,但他的不少见解都很有新意,很有启发性。如果交到一个善守的将领手中,很可能会发挥极大的威力。这让刘继业甚至又开始怀疑这支所谓商队的真实身份了,更确切的说是怀疑杨新和曾志林的真实身份了。
就在刘继业正琢磨着是不是应该找个机会,用比较婉转的语言探听一下杨、曾二人的真实身份时,从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喝问“什么人?口令?”。这声喝问虽然听起来并不是很大,似乎是从村子靠近官道的方向传来的。但因为小山村的夜晚十分的宁静,所以虽然隔得有些远,依然听得很清晰。
喝问声引起了房中三人的警觉,特别是曾、杨二人,他们马上就反应过来这是自家岗哨在询问不明身份者。就在二人打算到前面大厅叫亲兵出去查看时,从远处又传来了“砰”的一声大响,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男子凄厉的惨叫声。
无论是曾志林还是杨新,都听得出来这是燧发枪开火的声音,同时也判断出肯定是有外敌入侵。于是,二人也顾不上向刘继业解释,便冲出了房间。与此同时,整个小山村也已经如同开了锅一般沸腾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