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辽东战略

没错,姬衍打算把赵丹封到辽东去。

辽东现在严格来讲还不是大燕的领土,他属于肃慎。先前赵云、唐通偷袭萨尔浒就是在这里。

辽东人迹罕至,渺无人烟。

天寒地冻,姬衍估计赵丹这小子一定受不了这种苦。

届时姬衍就能用理由让赵丹跟顺君李自成那样,在蓟城建个府,吃喝玩乐就行了。

到时候辽东的军防交给赵国久将,人口用肃慎族人跟赵国那些愿意迁徙的人。

朝鲜半岛、辽西、上谷等地像口袋一般封住了辽东,也不怕辽东反叛。

一块战略要地姬衍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拿住,这不是美滋滋吗?

当然,这一切都得等打完肃慎回来再说。

李靖这不已经在蓟城在待命随时等候出征肃慎了么。

辽东属于肃慎最靠近燕国的地方,是个十足的战略要地,进可攻燕、退可守国。啧啧啧,真是个好地方啊。

所以,还得趁现在把辽东占了,这样寡人才能抵御北方的威胁。

“和珅,和珅!”姬衍高声朝外面叫了两声,和珅立马滚了进来。

“王上找奴才,不只是什么事儿啊?”和珅一脸谄媚,对着姬衍殷勤道。

姬衍身后站着典韦、李存孝,门口站着史阿,根本就不怕这和珅突然发难,于是开口道:“和珅,告诉寡人,辽东地区的肃慎驻守怎么样?”

“禀王上,奴才未曾归燕之时,辽东的大权在完颜氏手中,王上杀了那么多的肃慎将领,辽东还有完颜金弹子、完颜银弹子以及完颜总翰三人,两万骑兵。”和珅接着开口,瞬间就把肃慎辽东据点的底细给透露出去了。

“两万骑兵,三员大将么...”姬衍沉思了一下,既然肃慎、匈奴等与蒙古、契丹开战,那么辽东的守军定会减少,但也一定会布置一些。

他们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动手,无非是中原内战,他们也要趁着这个时机统一草原。

至于为什么不南下中原?

呵呵,中原各国的尿性...内部打的怎么样不管,反正最后肉还是烂在锅里,但是外人就别想吃了。

若是南下中原,各国立马就化干戈为玉帛,尊王攘夷的号召还没过期呢。

这一点,比后来的宋什么的,强的太多。

但他们草原各部不南下,并不代表姬衍不会北上啊!

老子可是有闲兵的啊!赵国已经算是亡了,只等枣阳、襄郡、巨鹿、清河的赵军团灭就可以宣告死亡。

赵国交给其他四国以及乐毅、韩信就行,可以让李靖挥师北上,进攻肃慎了。

李靖本部三万人加上李如松、高洋这些北方守军,怎么着也能凑够六七万兵马北上吧?

燕国现在的兵马有将近二十万,乍一看似乎是一个很多的数字...其实确是很多,能排进华夏前十了。

“好了,你退下吧。”姬衍想完后,对着和珅道,“从明天开始,你恢复营业。”

为了确保肃慎的消息,姬衍暂停了和珅的商业,今天才解除暂停。

“谢我王!”和珅大喜,美滋滋地叩谢圣恩,随后告退。

姬衍又开始筹划未来的动向,赵国亡了之后,燕国会跟晋、魏、韩、宋接壤,甚至还可能碰到楚,一下子压力大增。

如果此战秦国一鼓作气灭了河西,那么燕国又会多了一个虎狼之国的邻居。

东北政权是姬衍当前的心头大患,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存孝,待会儿你就跟李靖将军一同出发,去攻占辽东,给予肃慎重创吧。”姬衍突然扭头,对着李存孝道。

“末将必将为王上开疆扩土,攻占辽东!”李存孝也信誓旦旦地开口。

姬衍点了点头,又对着魏忠贤道:“拟诏,令诸葛亮、李如松召集朝鲜兵马,张任、吴汉召集安东都护兵马,秦开、高洋召集北境守军,由李靖为主将,秦开为副将,诸葛亮为军师参谋,张任、吴汉、李存孝为先锋,李如松、高洋负责后勤运送,此战必将攻克辽东!”

姬衍后来想了想,干脆心一狠,一咬牙把能调的兵全调过去,给予肃慎沉重打击。

“此战要是占不了辽东,这些将领都给寡人自己滚蛋吧!”

这么多的名将还搞不定辽东的三个傻蛋?真是笑话!

姬衍这次的安排也有些不合理,张任、秦开的能力与李如松、高洋相差无几甚至还弱一点,但却可以担任要职。

这是为什么呢?

资历啊,张任、秦开怎么搞也是老将。

北境这么多兵马,资历最高的属于公孙瓒,姬衍这次没调动公孙瓒,主要原因是公孙瓒负责韩信的后方安定。

除了公孙瓒,再就是秦开了。(张飞现在在南边乐毅军中。)

秦开下面就是张任了,他俩声望高、资历老,不给予重用真的是没法混了。

姬乐皖年事已高,已经数次要告老还乡,姬衍都没有恩准。

这次战役结束后,姬衍就会把秦开调回来做兵部尚书,秦开的兵马就可以归李存孝管辖了。

嗯,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武将的闲置了。

虽说秦开做兵部尚书有点浪费,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

邯郸城,赵丹归顺燕国的消息已经传了出去,赵丹书写诏书,令李牧、司马尚等人放下武器,随自己归顺燕国。

未果,今天、司马尚等人竟然找了另外一位赵国王室公子康,拥立其为王,这就是赵王康了。

赵丹也挺愤怒的,但自己手里没兵,也没办法去攻打李牧、司马尚等人,也就只能作罢。

尚师徒接到赵丹的旨意,很自然的就降了,带着一万兵马撤出清河,朝着邯郸走去。

尚师徒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得到如此好处,本来他就有些模棱两可,不知道投降还是不投降。

投降吧,人家会骂他忘恩负义。

不投降吧,他又不甘心就这么死了。

赵丹投了,还写书劝他投。

哇偶,千载难逢的机会啊!这样投了没人骂他忘恩负义,反而还会夸他真是一名知恩图报的战将啊。赵丹都不是王了还忠心耿耿的追随,真是一个忠义之士!

今天起来晚了...大年初一,新年快乐!

第三十三章 代燕渔阳之战(八)第三百零七章 进击的项燕(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倭国使臣第三百二十二章 世之霸主第四百四十六章 乌江自刎第十六章 齐国公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辽东之战(四)第十五章 二鹦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线决战(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临淄之议第四百四十四章 孤家寡人第三百七十四章 楚国参战第一百七十四章 赵廷商议第三百一十八章 下相项籍第四百五十五章 换将第一百零一章 灵寿攻防战(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克制铁骑的方法第一百九十四章 朝议论政第二百四十二章 戍北军卒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流涌动第三十三章 代燕渔阳之战(八)第二百七十三章 桓平六年春(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韩信的野望第二百九十六章 晋阳城外第三百三十六章 风雨欲来第一百零一章 灵寿攻防战(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欲与天公试比高第五章 首鹦第三百五十六章 后勤准备第二百三十四章 董平造逆(二)后记第三百四十三章 唐燕同盟第三百三十六章 风雨欲来第二百二十八章 鬼才病逝第二十八章 代燕渔阳之战(三)第四百五十章 大唐无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济南见闻第二百六十四章 伐金(六)第三百五十六章 后勤准备第三百零七章 进击的项燕(一)第三百三十章 狼顾之相属魏延第二百章 大秦的策略第二百八十四章 凭什么?第二百九十七章 诸侯动向第二百一十七章 草原攻略第七十四章 代郡之战(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伐金(一)第八十八章 立后(一)第三百八十章 我和岳飞五五开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线决战(一)第六十七章 犒赏三军第二百二十七章 肃慎会议第一百七十二章 北线焦点(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伐宋之战(五)第十一章 双宦争权第一百零三章 灵寿攻防战(五)第二百九十五章 烛影斧声第二十七章 代燕渔阳之战(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国之将亡第二百七十一章 灭清第三百六十四章 请君入瓮第一百五十六章 赵国之盾(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退守纪南第二百八十九章 水淹大梁(一)第三百五十章 前方便是龙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后勤准备第二百九十七章 诸侯动向第八十四章 罗艺父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先登死士第二百四十八章 镇国铁骑第二百四十三章 冬不动兵第三十三章 代燕渔阳之战(八)第三十三章 代燕渔阳之战(八)第二百五十七章 战起第一百五十六章 赵国之盾(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放榜第二百五十二章 辽东惊变(三)第三百一十章 进击的项燕(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破杨志第一百二十六章 魏秦特使第三百六十章 地理专家李广第二百九十七章 诸侯动向第三百二十二章 世之霸主第十一章 双宦争权第一百零一章 灵寿攻防战(三)第五十七章 鲜卑众将第三百三十二章 临淄城齐王议和第三百三十六章 风雨欲来第三百五十五章 声东击西第三百二十七章 韦睿归降第三百六十三章 攻占历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进攻邯郸(一)第十五章 二鹦第一百一十八章 血战破敌第一百六十章 破萦第十一章 双宦争权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况胶着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鼓作气第一百八十八章 升官发财第二百二十章 辽东之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