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战起

“呜——呜——呜——”

嘹亮地军号响起,整个北方都开始动员了起来,各地士卒纷纷出塞,遵守姬衍的诏令,朝着辽东进军。

目的显而易见,就是在辽东之外的金国。

乐毅收到密令,姬衍令乐毅伐灭金国之后,一鼓作气覆灭清国,让东北插满燕国的旗帜。

乐毅感到十分为难,姬衍还在密令中说了镇国铁骑的事情,姬衍说镇国铁骑强无敌,能当十万轻骑用,只不过耐力不足,不能长久战斗。

乐毅却对此嗤之以鼻,在乐毅的观点之中,这个镇国铁骑最多可以抵三万轻骑,十万什么的是不太现实的。

涿郡的粮草正在朝着辽东运送而去,车辄在泥地里印出明显的痕迹,诸葛亮坐镇中军,率领全郡的守军运送着这批粮草,不得有失。

诸葛亮暗中寻思着,他觉得自己的机会要到了。虽然封疆一方威风无比,但这可不是诸葛亮的心中所愿,诸葛亮只想入阁为相,为燕国出谋划策,开创万世基业。

而这次,诸葛亮可以明显感觉到姬衍是在有意的提拔自己,这让诸葛亮又是兴奋又是不解。

自己与燕王也没有什么往来,为什么燕王会如此重视自己,数次给予自己立功的机会呢?

思来想去,诸葛亮最终把缘由回到了天命之子身上,认为姬衍才是真正的帝星,只有他最终才能一统天下。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抱着这样的心态,诸葛亮的忠诚度等级已经默默地向+3级变化了。

朝鲜半岛,李如松默默无语,他的身旁站着马芳。

“如松将军,没想到时隔四个月,我们终究还是要去辽东,与金国一决胜负啊。”

马芳感叹道,上次的战斗没有打起来,这已经让塔很是不舒服了,如今姬衍再次聚集士卒,而且是主动聚集...这场战斗十有八九会正式敲响,成为燕国四个月来的实验战。

实验的目的自然是镇国铁骑的战斗力与实战经验了。

要是镇国铁骑可以一往直前击溃敌军,那么久足够证明铁骑的可用性,将来在中原地区争霸更是会让姬衍如虎添翼,横扫天下。

要是镇国铁骑拖拖拉拉,没有足够的实力击溃敌军...嗯,燕国就可以洗洗睡了,顺便欢迎王师入主蓟城。

“这次恐怕王上是动了真格。”李如松点了点头,赞同了马芳的意见:“不过我实在不知道,王上究竟是凭什么才有底气与金国宣战?”

这是李如松很不理解的,这次姬衍调兵遣将的阵容与半年前的那次相差无几。半年前燕国没有那个实力吞并金国,难道仅仅是过了半年,燕王姬衍就有底气队金国宣战了?

“王令不可违,马芳,速速集结部队,准备出征吧。”李如松叹了口气,他十分的不看好这次战争,但王令不可违,也就只能随大流般的派兵了。

“末将领命!”

马芳叹了口气,拱手正欲告退之际,突然听到外面有传令小卒闯了进来,拜道:“启禀两位将军,从海上拦获一艘战船,船上之人自称倭国使者,特来拜见燕王。”

“倭国使者?”

马芳顿时有些惊奇,这个倭国又是哪儿来的?

李如松也与马芳一般,露出了疑惑的神情:这个倭国又是什么国家啊?

短暂的思索之后,李如松0令马芳率军前往辽东,自己则留在朝鲜好好和这个倭国使者聊一聊,看看这个倭国到底是什么意思。

毕竟在以前倭字可不是什么矮小、猥琐的意思,而是代表顺从、友好的意思。

这就让李如松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他实在是不知道倭国使者到底是来干啥的。

安东都护府,收到调令的宋江一脸激动,他等了一年多,终于轮到了一个立功的机会!

半年前的那场战斗,宋江热血沸腾,总以为姬衍会聚集周边所有军队给予金国一次痛击...嗯,宋江错了,敌我两方只是陈兵边境,然后干瞪眼,啥事儿都没有。

这次,可终于轮到他出头了!

“雷都尉、朱都尉、铁牛!”

宋江酝酿了一下心情,以一种带头大哥的心态呼唤着雷横、朱仝、李逵三人,“此番王上终于用到了我们安东都护府,我等一定要漂漂亮亮地完成这此的任务,莫要让王上失望!”

“哥哥放心,俺铁牛懂分布呢的!”李逵二话不说,率先出列,拍着胸脯向宋江保证。

“敬尊都护指令。”

相比之下,雷横与朱仝就有些规规矩矩了,他们一本正经的呼唤着宋江的官名。

宋江心里倒是美滋滋的,常人一看会以为李逵是宋江的心腹,与雷横、朱仝的定然不如与李逵那样要好,实则不然。

宋江平生最喜欢的就是当官,简直是沉迷官场无法自拔,因此雷横、朱仝这样规规矩矩的行礼自然是欣喜若狂的;而像李逵这样直呼哥哥的,宋江却已经略有不喜了。

无他,宋江是想摆脱自己昔日在鲁国带头大哥的身份罢了,毕竟他现在是体面人。

“食君俸禄为君分忧,我宋江定要为国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紧接着,宋江继续开口道,“我们安东都护府有多少兵马?”

这句话就有点扯了,宋江是鲁国人,这可是燕国啊。

虽然中原各国同种同宗,但也不能这样说话...这就已经隐隐约约属于叛国的边缘了。

雷横、朱仝、李逵三人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三人合计一下,最终给了宋江一个数字:“四千六百三十三人。”

“这么少?”

宋江皱了皱眉头,接下来的战斗可是数以十万计的战场,他这么点人定个屁用啊?

“罢了...出兵!”

与此同时,上谷骑、鲜卑骑出动,合计一万五千骑兵,朝着辽东飞奔而去。

蓟城郊外,昌黎军一万士卒在李存孝的带领下,与镇国铁骑一同朝着辽东赶往。

不过七天,辽东便已经集结了玄征军、戍北军、朝鲜军、安东都护府护卫军、上谷骑、鲜卑骑、昌黎军(一万)、涿郡守军、镇国铁骑孤竹军等十支部队,人数共计一十九万人,主将乃乐毅。

感谢凉的两张月票√

第四百一十二章 玄武门之变(下)第七十章 国士无双第二百九十五章 烛影斧声第五十三章 三国联军第九十三章 恒山之战(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共赴国难第十五章 二鹦第一百四十二章 内阁第二百三十二章 王允巧施美人计第五十二章 荞县之战第三十五章 燕公主嫱第二百四十章 草原双狼(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燕国长公子第四百三十五章 唐楚之战(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辽东之战(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卫青战王贲第八十一章 黄巾杂骑第三百二十四章 冒顿誓破筱商县第二百五十六章 半年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何人不降燕第三百八十七章 围堵函谷关(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三甲士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王允巧施美人计第二百三十一章 风流万户侯第一百七十章 攻破涿县第一百二十九章 田齐败亡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诸侯会盟第二百八十五章 决裂第一百五十五章 赵国之盾(一)第四十八章 乐毅伐戎第十四章 大婚第三百五十六章 后勤准备第三十二章 代燕渔阳之战(七)第一百六十一章 廉颇老矣第三百三十四章 八方英才聚蓟城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北狩第二百九十二章 魏国大剑士第三百四十五章 出征关外第一百二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三百七十四章 楚国参战第三百五十三章 放榜第二百六十二章 伐金(五)第三百三十章 狼顾之相属魏延第四十章 首杀君王第三百七十二章 云中伏击战第三百四十一章 牵扯甚广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流涌动第九十八章 水泊梁山第二百三十九章 草原双狼(一)第十七章 花刀将魏文通第三百章 楚上将军项燕第三百九十章 圣公陈胜第二百八十九章 水淹大梁(一)第五十七章 鲜卑众将第二十七章 代燕渔阳之战(二)第四十七章 鲜卑与山戎第八十七章 婚宴(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辽东局势第二十六章 代燕渔阳之战(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血战破敌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攻自破第九十六章 恒山之战(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郸之战(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线决战(二)第二百零八章 赵国群臣第二十四章 三鹦第五十六章 攻占无终第三百二十四章 冒顿誓破筱商县第十章 魏忠贤第二百四十六章 燕国长公子第三百零四章 退敌(一)第九十一章 韩信挂帅第七十七章 赵廷文臣第二章 奸相第一百三十三章 围剿梁山(四)第四百三十九章 唐军败,世民逃第一百零四章 大唐军神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破高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奇袭纪南第一百四十九章 中原大战(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邯郸内乱第四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英战吕布(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吉思汗第八十五章 婚宴(一)第一章 系统第一百六十六章 憋屈的赵胜第一百一十四章 方国攻略第三百三十一章 历城县叔宝殒命第一百九十八章 清河之战第四百零一章 刘皇叔第二百八十三章 舆论的威力第七十章 国士无双第三百四十一章 牵扯甚广第一百三十二章 围剿梁山(三)第七十二章 代郡之战(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对峙第二百三十二章 王允巧施美人计第三百七十章 自焚第八十八章 立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