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伐宋之战(二)

桓平七年七月一十五日,齐鲁省布政使诸葛亮发军十万,其中以齐军降卒占据六成,其余四成则是魏文通麾下的新卒。

当这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来到岳飞营地一带后,驻扎在不远处的李景隆眺望远方气势汹汹而来的燕国大军,吓得腿都有些软了。

“为什么,燕军为什么会突然增兵十万?!”与岳飞对峙了五天的李景隆歇斯底里的咆哮着,十万部队,增援者乃是昔日齐国名将戚继光以及燕国老将魏文通。

而魏文通、戚继光、岳飞三军会合后,确定了岳飞的主将地位,十六万燕军士卒,虽说有六万乃是齐国降卒,但也是威风凛凛的将士。

最关键的一点,这十万大军护送的是攻城利器,公输家研制数年的攻城利器。

“咚!咚!咚!咚!”

在十万大军抵达的那一日,燕军便响起了有序的鼓点,十六万燕军悍然朝着李景隆部发动进攻。

“报!燕将戚继光率军从左翼包抄而来!”

“报!燕将魏文通率军从右翼包抄而来!”

两声军令禀告让李景隆心乱如麻,他实在是有些慌张到不能自理。

“兵书...兵书上怎么说来着?”

李景隆慌慌张张地摊开兵书,开始了临阵磨枪的道路。

“嗖!嗖!嗖!”

万箭齐发,燕军的诸葛连弩可谓是世间一绝,无数的明军士卒死在了诸葛连弩的箭下,让他们一阵绝望。

绝望的明军士卒在燕军箭雨之下纷纷殒命,明军士卒各自为战,根本没有办法给予燕军什么伤亡。

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有李景隆这个草包将军指挥,明军的结局已然确定。

李景隆翻阅了无数的兵书,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登时大喜道:“哈哈哈,本将找到破燕军的办法了!终于...”

声音戛然而止,因为李景隆看见了闯入了自己军帐的燕军士卒...

“恭喜啊,李景隆将军,你可算是从兵家先贤之论中,找到了破我军的战术了。”魏文通带着嘲讽的笑容,鼓着掌道,“快,都给我鼓掌!”

“啪啪啪啪!”

魏文通命令下达后,周围的士卒开始三三两两的鼓掌,齐声道:“恭喜李景隆将军!”

李景隆嘴唇微微颤动,正欲说出一句宁死不降英勇就义,但实在没那个胆子,只能讪讪道:“愿...愿降...”

李景隆带头投降,收拢明军败军四千五百余人,进一步逼近朱棣。

不过是半日,李景隆兵败的消息还没传回朱棣耳旁,燕军大军就大军围城,把朱棣所在的这个县城围的是滴水不漏。

“宋明侯朱棣,乃是我大燕通缉的要犯,城内士卒速速打开城门,我等一缕不与追究,只诛朱棣一人!”城外的燕军喊话声传到了朱棣的耳朵里,让朱棣瞬间恐惧不已。

“不好了侯爷,城门令...城门令降燕了,如今城门大开,燕军已经进了城,正在朝着侯爷走来!”一名宦官打扮的小太监慌忙地朝着朱棣跑来,颤抖地开口道。

“乱臣贼子,乱臣贼子!”

朱棣浑然忘了自己是如何窃取宋国的权柄,只想着自己朱家的悲惨遭遇。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朱棣还能说什么?朱元璋去燕国挖两个人才被燕王衍围殴至死,大哥朱标在梁山占山为王被燕军剿灭。

招谁惹谁了?这么仇视我们老朱家?

朱棣狂笑着,提起利剑,狰狞地喊道:“我朱棣就算是死,也不能死在你燕军手里!”

朱棣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了。

大军围城,无处可逃。

自己已经逃过了两次劫难,而这一次多半是真的没救了。

他现在最后悔的,就是为什么要让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担任主将,而不是亲自出马!

“噗嗤!”

利剑割破自己的咽喉,朱棣只感觉一股剧痛,鲜血瞬间喷射而出,带着怨恨与不满,朱棣离开了人世。

“叮......检测到有能力值单项超过95的人才死亡,朱棣——武力值89,统御值91,谋略值93,内政值96,魅力值82,忠诚度等级为-3。”

“朱棣,即明成祖,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1538年,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与明太祖合称为“明朝二祖”。”

老朱家的基因,实在是因为朱元璋的原因,因此长的并不如刘汉、李唐,甚至还不如司马晋这样的王朝皇族。

主要原因是朱元璋乞丐出身,得国最正。

不早说刘邦也是平民出身,刘邦严格来说,也是寒门级别的。

刘邦祖上曾经是魏国的大夫,迁移后也是有些闲钱,至少可以养活一家五户。

而后面刘邦竟然可以当亭长,这就更证明他与朱元璋的起点不一样了。

一个县公安局局长与乞丐的起始地位,谁高?谁容易出头?

再说岳飞,毫不费力的灭掉明侯朱棣,他并不是很高兴。

因为剿灭明侯朱棣用的时间太多了,他还打算今天一举击败宋军的那个阉人童贯,三日内攻破商丘。

这样一来,也就只有明天才能对童贯交手,而且童贯也必然有了警惕。

......

王翦现在有些苦恼,他的粮草还有三天就要消耗完毕。三天,是秦军最后的时限。

“将军,我军缺粮的消息...被士卒知道了!”副将慌忙地前来禀报王翦,王翦却出奇的镇定。

“本将知道了,查查,是谁干的。”王翦毫不意外,他早就知道了燕军在他军中安插了奸细。

同理,他也在燕军之中安插了奸细。揭露一波粮草所剩无几对奸细来说还是十分轻松的。

“将军,我军该如何是好?”副将慌了,对着王翦道,“还要继续坚守嘛?”

“今晚让将士们敞开了吃...明日,本将率军突围,直至身亡!”

第三百九十三章 兵临咸阳(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中原大战(五)第三百四十一章 牵扯甚广第四百四十五章 十面埋伏第二百一十三章 冉闵突围第一百七十三章 北线焦点(二)第九十五章 恒山之战(四)第九十章 立后(三)第四百四十三章 虞子期的绝望第二百九十七章 诸侯动向第三百四十章 只差一步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攻自破第三百七十八章 克制铁骑的方法第三百二十五章 男儿应是重危行第一百四十七章 中原大战(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唐军败,世民逃第三百零八章 进击的项燕(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辽东惊变(三)第九章 策反第三百一十九章 霸王之威第四百五十章 大唐无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刚正不阿(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唐军败,世民逃第八十三章 中山国现状第三百五十七章 韩信的野望第二百五十九章 伐金(二)第一百八十章 薛氏双雄第三百四十四章 招降第四百二十一章 同武第一百零五章 膨胀的箕子朝鲜第三百五十七章 韩信的野望第二百九十八章 三英战吕布(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背锅侠第三十六章 鬼谷传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中原大战(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水淹大梁(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许负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线决战(四)第三百零一章 倾国倾城杨玉环后记第四百五十章 大唐无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冒顿誓破筱商县第二十四章 三鹦第三百二十九章 剑指四方皆俯首第三百七十六章 秦燕国运之争第九十四章 恒山之战(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历城县叔宝殒命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线决战(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突围第二百五十九章 伐金(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剑指四方皆俯首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原君赵胜第三百五十三章 放榜第一百九十七章 咸鱼翻身第三百九十四章 赵佗与蒙恬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攻自破第四百一十八章 项羽战存孝(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吉思汗第一百二十章 交锋(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楚国老将黄汉升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正的幕后主使第三百零七章 进击的项燕(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邯郸内乱第四百四十六章 乌江自刎第一百七十二章 北线焦点(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围堵函谷关(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背锅侠第四百五十六章 御酒第一百四十五章 中原大战(一)第九十八章 水泊梁山第二百零一章 卫青一家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锋第三百三十五章 蓟城风云第三百一十章 进击的项燕(四)第一百九十章 姬衍的顾虑第二百零二章 辽东战役(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进攻邯郸(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董平造逆(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董平造逆(三)第三十五章 燕公主嫱第八十三章 中山国现状第二十七章 代燕渔阳之战(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拨乱反正(二)第三百零八章 进击的项燕(二)第七十一章 庆功宴第六十五章 收服奕郡第四百五十五章 换将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破季布第五十四章 伏击第三百九十八章 国之将亡第五十六章 攻占无终第二百零八章 赵国群臣第二百五十二章 辽东惊变(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会第三十二章 代燕渔阳之战(七)第七十七章 赵廷文臣第三百二十四章 冒顿誓破筱商县第三百一十章 进击的项燕(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决裂第三百四十六章 初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