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细柳营

莺莺燕燕地舞姬在蜀王府起舞,乐官奏着迷人地乐谱篇章,一副金迷酒醉的场景浮现在这里。

刘邦潇洒地坐在王位上,高呼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诗,好诗啊!”

李白、白居易等一众诗人自从到了燕国洛阳了,就开始了自己创作之旅,基本上是三天一小诗,五天一名著。

可以说,姬衍同志对文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最起码使后世的中小学生多添了好几首诗与文言文。

刘邦如今也是颓然无比,他已经没有什么办法阻碍燕军一统天下了。

他刚刚得到消息,唐国那边没有顶住压力,最终投降了。这样一说,燕国的敌人也就只剩下了他蜀国一个。

这就很尴尬了。

而蜀国内部本来可是有十五万大军的,结果刘备带着七万大军加上张良、常遇春、徐达三人跑了,无影无踪,这让刘邦更是失去了信心。

这尼玛,要人没人要兵没兵,打个毛啊!

周勃在五年前病逝,如今统御整个蜀国兵马的是蜀国最后的名将周亚夫了。

周亚夫是西汉景帝时期的名将,官拜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后被冤下狱,闭食自尽。

周亚夫的名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并不显赫,他在历史教科书里的地位远远赶不上蒙恬、卫青、霍去病等将领,但却并不能说他的能力不够。

他手下的细柳营可是精锐的代表,堪称古代的特种部队。

诗人也多用细柳营来表示军队的强悍,如:

魏征《赋西汉》诗:“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

庾信《燕歌行》:“自从将军出细柳,荡子空床难独守。”

黄庭坚《谢周文之送猫儿》诗:“养得狸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

顾炎武《大行哀诗》:“细柳年年急,苻岁岁增。”

施肩吾《赠边将》诗:“犹恐犬戎临虏塞,柳营时把降图看,”

杨亿《赤日》诗:“兰室冷光浮玉簟,柳营清吹逐金笳。”

杜甫《春远》诗:“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罗隐《送前南昌崔令替任映摄新城县》诗:“二月春风何处好,亚夫营畔柳青青。”

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五出:“不怕烟尘四面生,江头尚有亚夫营。”

徐铉《从兄龙武将军没於边戍过旧营宅作》诗:“笙歌却返乌衣巷,部曲皆还细柳营。”

王维《观猎》诗:“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市这样记载: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徐行。”至营,将军亚夫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令行禁止是这支部队的名号,古代强军之中能拥有这等荣耀的怕也是没有几个了。

如今细柳营屯兵汉中,前不久周亚夫主动放弃汉中,在蜀地跟燕军打起了游击战,倒是让燕军有所不适应。

这也是刘邦一直可以苟下去的原因:有这样一只强军再打游击战,至少还能享受半年。

正当刘邦将要实行打不过就跑,准备朝西南方向大转移,去攻打夜郎、靡莫、滇、僰、邛都等他平日里瞧不起的“西南蛮夷”。

重心朝那儿转,逐渐深入,最终可以苟延残喘。

刘邦的想法是极好的,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燕国可不仅仅只有李靖一支部队啊!

李靖的部下多来自北方戍边士卒,不太了解这种山地战,因此一时半刻拿不下他们。

但韩信、乐毅等将领的部队却早就熟悉了南方作战形式啊,而且李靖麾下部队对于南方作战方式也是越来越熟悉了,要不了多久他们就能打到成.都来。

刘邦有些慌神,他压根就来不及逃跑。

在这个没有萧何、张良、韩信辅佐,甚至没有丰沛老兄弟的世界,刘邦就是一条比较有野心的咸鱼。

而如今实力差距太大,他那点儿野心早就被消磨殆尽了。

于是金迷酒醉的生活就开始了。蜀国不差钱儿,蜀地的丝绸可是天下一绝,而且蜀国还有一种“人口买卖”。

西南蛮夷之中,有一个名为僰的国家特别受中原人欢迎,僰奴真可谓是富贵家族必有之物。

在这个时代,僰奴就跟菲律宾女佣一样受欢迎。基本上就是有钱人的象征了。

第三个就是粮食。“天府之国”的名头根本就不用多说,现在的蜀国就跟当初的齐国一样,是个产粮大国。

这三大方面给刘邦带来了无数的财产,也给刘邦带来了深深地不幸。

因为这三点也是十分吸引姬衍的。巴蜀之地,历来都是王朝的核心。

因为他太重要了!

资源自给自足,人口丰富。

只要掌握了汉中,把巴蜀的大门一关。呵呵,一个难缠的割据政权就这样诞生了。

当然,这样的政权很难统一天下,只能偏居一偶了。

试问历史上,除了汉高祖刘邦,还有谁从巴蜀打出去一统天下了?

第三百七十八章 克制铁骑的方法第二百零八章 赵国群臣第二百七十三章 桓平六年春(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萨尔浒之战(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廉颇老矣第二百六十二章 伐金(五)第三百五十九章 诸葛亮下来战书第二百四十五章 组建铁骑第二百三十四章 董平造逆(二)第一百零四章 大唐军神第九十六章 恒山之战(五)第三百零八章 进击的项燕(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赵国之盾(四)第六十四章 发兵讨夷第二百二十章 辽东之战(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楚国老将黄汉升第一百零八章 吴汉守勒县第一百三十一章 围剿梁山(二)第五十四章 伏击第二百五十四章 对峙第七十八章 赵之猛将第八十六章 婚宴(二)第十九章 改革(二)第四十七章 鲜卑与山戎第十九章 改革(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临淄之议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线决战(一)第三十八章 唯才是举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原君赵胜第四百一十二章 玄武门之变(下)第二十四章 三鹦第三百七十四章 楚国参战第三百零一章 倾国倾城杨玉环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线决战(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桓平六年春(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进攻邯郸(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倭国使臣第三百九十二章 兵临咸阳(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斗将第四百三十五章 唐楚之战(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玄武门之变(上)第三百零九章 进击的项燕(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武周女相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线决战(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齐燕会盟第二百零三章 辽东战役(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血战破敌第七十四章 代郡之战(三)第二百八十四章 凭什么?第二百六十四章 伐金(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线决战(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霍去病第三百五十三章 放榜第三百七十四章 楚国参战第一百五十三章 联姻第四百一十章 御驾亲征第二百九十四章 全力以赴第三百七十一章 秦将王翦第一百一十四章 方国攻略第四百二十三章 郢都攻防第三百零七章 进击的项燕(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临咸阳(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联姻第二百八十三章 舆论的威力第三十六章 鬼谷传人第一百六十章 破萦第二百五十八章 伐金(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晋阳城外第一百五十三章 联姻第三百三十六章 风雨欲来第九十九章 灵寿攻防战(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宋国风云第四百四十八章 抉择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争暗斗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线决战(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杨再兴独守北疆第二百四十二章 戍北军卒第一百三十九章 萨尔浒之战(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中原大战(五)第三百零一章 倾国倾城杨玉环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上将军王翦第一百三十五章 济南才女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师伐齐第二百二十三章 拨乱反正(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辽东之战(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联姻第三百六十五章 王彦章败退第一百四十章 主动出击第二百二十八章 鬼才病逝第三十三章 代燕渔阳之战(八)第四百三十一章 背锅侠第二百四十六章 燕国长公子第七章 郭隗第九十四章 恒山之战(三)第二十三章 枪神童渊第三百九十四章 赵佗与蒙恬第三十二章 代燕渔阳之战(七)第三十三章 代燕渔阳之战(八)第三百三十五章 蓟城风云第三百二十章 以一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