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前几日已经先付了五十两定金银子,苏云朵与苏诚志商量妥当以后随即从宁忠平交给她的荷包里拿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准备再拿一锭十两的银锭子一起交给柳东林。
可是苏云朵总觉得这样不太妥当,去县衙办地契过户,谁知道会不会有其他的费用呢?
苏云朵想了想不动声色地将那张五十两的银票收进了自己的怀里,然后将荷包递给柳东林:“村长大伯,地契过户就得麻烦您多操心了,这里是七十八两银子,明日还得麻烦村长大伯与我小舅一起去县衙跑一趟,把地契过个户。”
柳东林没紧着去接苏云朵手上的荷包,在心里默默算了一下地契过户需要的费用,这才露出一个笑容伸手接过苏云朵手上的荷包:“山坡地一亩一两银,若我没记错的话,后山坡连着山坳子是九十八亩三分地……”
“村长记性真好,一分不差,正是九十八亩三分地!”此刻那份地契和区域图正好在七叔公最小的孙子也就是柳玉立的小叔叔柳东海手上,只见他扬了扬手上的地契和区域图大声道,顿时引来四周围的乡亲一阵善意的笑声。
葛山村好的田地少山坡地却多,几十年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愿意出这么大笔银子买山坡地的。
谁都知道村里要办村学,虽然早就说好了村学借用柳氏祠堂,可是既然是学堂就免不了要课桌椅,更少不了束脩和书本笔墨。
虽然村里会贴补一些,可是葛山村穷,村里又能贴补多少呢?
故而村里想送孩子读书识字的人多,真正有能力送孩子进学的却真不算多。
山坡地卖出去,村里就多了一大笔收入,就算要交一部分手续费给县衙,苏家明确表示手续费由苏家自负,那么卖地的银子就全属于葛山村民,这样一来造福的就是整个葛山村的乡亲。
家有村老的人家都已经知道了消息,这笔银子将分别用于办学、援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特困户以及临时有难的人家,总之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不用这么多,你家已经先给了五十两定金,地契过户只需要百收一的手续费……”柳东林一边算着账一边摇头,并不接苏云朵递过去的荷包。
苏云朵无奈,只得从荷包里先拿出另外一张五十两的银票递给柳东林:“这五十两用来补齐买地的银。”又将荷包里的两锭十两的银锭子和八两碎银全倒在手里继续说道:“村长大伯去县衙办事需要打点,总不好让村长大伯倒贴。余下的这二十八两,我也不知够不够支付手续费和打点的费用,若是不够还得麻烦小舅先替我垫着吧。”
柳东林深深看了苏云朵一眼,倒也不再多说什么,只觉得这小姑娘说不定真有颗七窍玲珑心。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交割了银子,当即与柳东林约好次日一早,就由宁忠平赶着马车与柳东林往秀水县衙办理后山坡的过户手续。
虽然苏大志等人不明白为何苏诚志不买良田非要买什么山坡地,却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再出蛾子,只愤恨地看着苏诚志和苏云朵。
有了这些银子,村学就能办起来,村里的孩子至少可以免去置办书本笔墨的费用,那对农家来说可是不笔不少的支出,家里孩子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谁还会去触苏诚志的霉头,自然个个眉开眼笑,恭维的话不要钱地直扑向苏诚志。
在乡亲们眼里,如今的苏诚志不仅仅是他们孩子的开蒙先生,更是村里的金主。
乡亲们的热情烘得苏诚志满面红光,因苏富贵一家生出的郁烦暂时抛开。
回到家苏云朵原本是要与宁忠平说说话,了解一下河间府的情况,却发现刚刚还笑容满面的苏诚志面带郁色,情绪明显不太高。
没办法只得给苏轩使了个眼神,让他先拉着苏诚志去给还在自己家里读书的几个读书郎讲课,她自己则给宁氏细细描述今日村大会上的有关情况以安宁氏的心。
宁忠平在葛山村的时候,村里的大会开了已经有段时间了,虽然他站在后面听了个大概,却并不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听了苏云朵细说前因后果,不由狠狠地骂了一声“无耻”。
宁氏久不出门,虽然知道这些日子村里出了些针对自家的谣言,却没想到如此严重,此刻听了苏云朵说前因,气得脸都白了。
“娘,你别气啊,你若是气出个好歹,可不就让那些个不怀好意的人称心如意了?”苏云朵轻抚宁氏的后背给她顺气儿。
“是啊,姐,你且听朵朵继续说。咱们哪能让那些人得逞?!”宁忠平心里自然也是又气又恨,没想到他不过去了趟河间府,就闹出了那么多的事,不过他已经知道最后的结果,虽然这口气没那么容易散去,却也没有宁氏那般气恼。
待苏云朵将所有的事都清清楚楚地告知宁氏,宁氏得知自家与老苏家彻底撕撸开来分道扬镳,自己又如愿买下了整个后山坡,两件都是喜事,不由捂着脸喜极而泣。
这些年她和苏诚志还有孩子们过得实在太憋屈了,如今总算苦尽甘来。
“娘,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苏泽轩将苏诚志送去特地为几个读书郎收拾出来的书房,也赶紧过来听听今日村会的情况,他前些日子刚开始读《孟子》,这不,就开始摇头晃脑地拽起文来了。
只不过还没拽完脑门上就被苏云朵弹了一指,龇牙咧嘴闪一旁去了。
虽然弹了苏泽轩一记,不过苏云朵还是对着苏泽轩竖了竖大拇指,然后继续轻抚宁氏的后背轻言细语安抚宁氏激动的心情:“娘,过去的就让它们都过去吧,咱们家以后啊,定然否极泰来。”
“朵朵说得好,定然能够否极泰来!姐,你看啊,自你们从老苏家出来,朵朵也好,轩哥儿也好,是越来越能干了,连臣哥儿都机灵活泼了许多。”宁忠平很不喜欢宁氏动辄落泪的毛病,不过还是极力安抚宁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