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这才是真正的截击机!(二合一)

第129章 这才是真正的截击机!(二合一)

从刚才坐进机舱的那一刻开始,付国祥就已经期待着进行高空高速科目的试飞了。

作为试飞员,他在进行地面准备的时候,自然看过飞机的性能报告。

上面显示04号原型机更换的新发动机在飞行高度20000米以上时,性能提升非常明显。

别的不说,光是可用推力就从不到4吨提高到了6吨左右的水平。

足足50%!

一般来说,由于空气密度、温度和含氧量等要素的变化,航空发动机的性能会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而下降。

这种情况在一万米以上的高度会更加明显。

海平面推力这种数据可以作为航空发动机性能的一个参照,但未必有多大的价值。

两台纸面推力相近的发动机,在装机升空之后的性能参数差个一倍出来并不算什么新鲜事。

原来的涡喷14显然就属于实际表现不那么乐观的型号。

作为一款截击机,歼8自然倾向于对高空高速区进行优化。

但这个“优化”是相对而言的。

只能说,相跟同时期华夏空军装备的其它飞机比,歼8的高空高速性能更好些。

但要是和其它国家的同行们比,结果就并不十分乐观了。

比如作为截击机最重要的性能,歼8和歼8B的最大航速实际上都只有2.2倍音速。

不要说跟米格25这种飞到过3马赫以上的怪物相比,就连并非以截击作为主要任务的F4和米格23,在这项数据上都要更强一些。

更何况由于前面提到过的动力响应问题,极速快并不意味着加速快,原来的歼8在高空中的总体表现还是比较笨拙的。

作为一个单纯的导弹发射平台倒是勉强够用了,然而……

直到现在为止,华夏能给歼8使用的导弹仍然只有那五十多枚从意大利进口的阿斯派德。

实际上,付国祥是空军中少数在得知了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的存在之后,仍然认为有必要装备新型号歼8飞机的人之一——

在加入试飞单位之前,他曾经在蓉城军区空军服役过很长一段时间,先后驾驶过歼6和歼8I两种型号。

由于这一方向地理地势的特殊性,华夏空军长期以来只能在3000米以下的机场保持全年驻扎。

尽管海拔高达5374米的高原雷达站视野优越,几乎可以在目标起飞的同时就捕捉到信号并发出预警,但是面对南亚国家装备的米格25R侦察机,从蓉城或者梨城起飞的歼7连航程都不够,歼8I虽然能造成一定威胁,但等它慢慢爬升再加速飞过去,往往也只能吃到两台R-15发动机的尾气……

这导致对方的袭扰行动在十几年中愈发猖狂,有时甚至故意深入领空进行挑衅。

付国祥的一名战友就在尝试采用动力跃升战术突破最大升限发射导弹的过程中发生了事故,最终不得已离开了作战单位。

因此今天,在体会到这两台新发动机带来的惊喜之后,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飞到应该属于这架飞机的速度和高度,去探索极限了。

……

“准备开始进行超音速飞行科目测试。”

付国祥重复了一遍塔台的口令,然后按照过去的习惯,左手缓慢推动节流阀,同时右手稍稍拉杆,让飞机进入浅爬升状态。

他注意到转速表的指针响应仍然和在地面的时候别无二致。

节流阀的任何动作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反映到发动机的推力变化上面。

而且从仪表状态中可以看出,即便在加力燃烧室开始工作的一瞬间,发动机的各项数据仍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

这给了付国祥极大的信心。

如果是以前的04号原型机,为了保证发动机工作状态的稳定性,节流阀从中间推力到最大推力的过程需要控制在20-30秒上下。

但这一次,他用比平时快了差不多一倍的速度把节流阀一推到底。

“已经推动节流阀到最大推力状态。”

付国祥的声音在塔台中响起。

距离向他下达超音速测试的命令仅仅过了大约10秒钟。

在场的外行观众们之中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但旋即被那位长者挥手打断。

“不要打扰到技术单位的同志们。”

指挥室中重新安静下来。

“发动机的状态如何?”

试飞指挥员的声音有些紧张。

他在因为超龄而停飞之前一样是一名试飞员,曾经参与过歼8B型号的试飞,因此非常清楚稳定推加力的技巧。

刚刚的用时太短了。

“报告塔台,我已经突破音速,目前高度11670,发动机的所有数据都非常稳定。”

付国祥沉稳的声音继续传来,但大家都能听出他是在强压着自己的兴奋:

“飞机的动力响应比之前敏捷得多,而且……在当前高度下的推力也更强,我的速度提升非常快!”

在正式进行试飞之前,每一个参与试飞的人员都会经过多次简报会,以了解飞机的各项理论数据。

不过是一方面,通过计算和模拟得到的结果往往并不能和实际情况对上。

另一方面,很多性能也难以在纸面上进行量化。

因此试飞员报告的情况,绝对是超出了大多数人预期的。

然而就在大家还在消化刚刚发生的一切时,04号原型机已经到了新的速度和高度节点。

“当前高度16500,表速1850。”

也就是突破了1.5倍音速。

尽管试飞过程会全程处在雷达的追踪之下,但地面雷达只能给出目标的地速,而对于一架飞机来说更有价值的数据则是空速。

所以一般情况下,数据还是会以飞行员的报告为准。

对于后世更先进的试飞系统而言,地面塔台可以实时检测飞机的状态,不过在眼下这个时候,详细的试飞数据只有等到飞机返航之后才能获取。

机舱里面的付国祥已经远远把声音甩在了身后,在他眼前,速度表显示的数字已经来到了2480,并且仍然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增加。

这架飞机在过去的试飞中也来到过类似的速度,但那个时候,再想要继续加速已经非常困难了。

“高度20500,表速2590。”

这是过去老歼8的理论最大升限和速度。 实际上,在任何一架飞机上,这两个指标都是不能同时满足的。

也就是说,04号原型机还远没有到达极限。

“请求继续进行试飞!”

付国祥终于体会到了一架真正截击机的性能!

……

这个要求让塔台里面的指挥员犹豫了一瞬间。

04号原型机这次虽然不能算是正儿八经的“首飞”,但毕竟才更换了全新的动力系统,实际上是担负着对涡喷14进行载机平台飞行试验的任务。

照理来说,这第一次上天不应该进行太极限的测试。

更不用说还有领导正在参观。

就连目前的两万米高度,2.2马赫速度,都已经超出了原本的试飞计划之外。

但是根据付国祥报告的情况,目前的高度和速度对于这架飞机来说应该还远没有到达极限,并且根据之前的高空台和空中台测试结果,也确实有进一步尝试的潜力……

几秒钟的纠结过后,他回头看向了等在身后的杨奉畑和常浩南。

“先检查一下当前高度和速度下飞机的各系统工作情况。”杨奉畑伸出一只手,按在了指挥员的座椅靠背上:

“尤其是看一下发动机能否稳定供电,这很重要。”

战斗机在飞行和作战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在正常情况下,会由主发动机带动的IDG发电机进行发电。

但是发动机毕竟是有极限的,能够提供的总功率就那么多,如果让飞机长期处在接近极限的状态下飞行,或者发动机的情况不太稳定,就可能出现供电不足的情况。

后世的F35战斗机就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无法维持维持机上设备同时全功率运行,一直到常浩南重生的时候都没听说解决。

所以,如果供电还能够维持正常,至少说明发动机还处在一个比较游刃有余的工作状态下。

指挥口令被迅速下达给了空中的付国祥。

作为一架全状态原型机,04号机上面自然也安装了1471G雷达。

相比于歼8B上面那台本质上是从测距雷达改出来的208A单脉冲雷达,1471G的性能就要好上很多了。

这是华夏第一部X波段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首次具备了(至少是理论上的)下视能力,可以引导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进行超视距攻击。

无论怎么说,对于歼8这样一款飞机来说都是满足需求的。

不过作为代价,雷达开启所消耗的功率也比过去高了不少。

“雷达已经通电,自检成功。”

在两万米高度上开雷达,如果不特地设置一个靶机的话,自然是什么都搜索不到,但只要能够正常工作,至少说明电源方面没有问题。

听到这个消息的常浩南和杨奉畑对视一眼,也是面露喜色。

相比于完全经由他们之手设计测试的飞机机体和航空动力,电科14所负责研制的1471系列雷达属于一个不完全可控的因素。

但是这次既然能在2万米以上的高度完成自检,说明至少在底子上没有问题。

至于霹雳11空空导弹……

严格来说,机载武器并不属于八三工程包含的内容。

不过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还真有可能遇到“有机无弹”的情况。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饭总要一口一口吃。

导弹的问题不是601所能解决的,当务之急还是继续完成试飞。

“允许继续试飞,但必须保证最大速度不能突破2900。”

常浩南低头在塔台指挥员旁边说道。

根据他对换发之后歼8-3性能的模拟计算,限制飞机最大速度的已经不再是动力因素,而是机体。

飞行器在稠密大气中作超音速飞行时,与高速气流的摩擦会引起机体表面温度急剧升高,从而导致机体材料结构强度减弱,刚度降低。

对于歼8-3这样以铝合金为主要材料的机体结构而言,2.5马赫基本上是保证飞行安全的极限速度。

如果想要继续突破,那么就得在机体材料上面下大功夫才行。

例如米格25在机体结构上大量使用了VNS-2高镍马氏体钢和VNS-5高钼高氮奥氏体钢两种在当时堪称黑科技的航天专用结构钢,其材料密度是铝合金的三倍有余,因此满油带弹状态下几乎相当于一辆T72坦克在天上飞。

而速度更加夸张的SR71则使用了大量航空钛合金,同样作为代价,由于材料的延展性问题,在飞机被“加热”到正常状态之前都要一直漏油。

总之即便不考虑成本和技术难度,对于歼8-3这样一架面向21世纪的飞机来说,也没有必要为了突破2.5倍音速在这方面付出太大的代价。

当飞机的速度来到2800之后,付国祥终于发现,仪表上面数字转动的速度变得慢了下来。

他已经处在22500米的高度上,稀薄的空气也让飞机逐渐停止了爬升。

由于阳光无法得到充分的散射,此时付国祥头顶的天空已经不再呈现蔚蓝色,而是逐渐变成了暗黑色。

“达到速度2890,准备减速和下降高度。”

如果选择用速度换高度的话,那么大概可以冲到24000米左右,但那无论如何都不是今天的试飞项目了。

况且由于加力飞行时的油耗巨大,机内燃油几也不再支持他继续挥霍下去了。

他有勇气不假,但不是无脑的莽撞。

……

刚刚呆在塔台里面,又不负责指挥任务的众人都已经来到了停机坪附近,随行的摄影师架起长枪短炮对准跑道。

十几分钟之后,04号机细长的身影逐渐从天边出现,逐渐下降高度接近跑道。

得益于常浩南设计的新机翼,飞机的进近速度相比原来慢了很多,看上去反倒多了几分沉稳的架势。

后机轮首先触地。

橡胶与跑道接触,腾起一阵青烟,并发出“吱——”的尖锐响声。

随后减速伞放出。

飞机最终稳稳地停在跑道末端。

整个北陵机场顿时被欢呼声所淹没。

下午照例还有一章

(本章完)

第668章 万家灯火第1235章 最强之矛第64章 我真上天了第886章 常佳瑶的工作分配第603章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造假了,必须得出第509章 正好是常总关注的方向(日万,求一第765章 十月一日,晴第429章 你的鬼怪我的鬼怪怎么不一样第40章 好好听讲!第109章 抉择第1086章 中低轨道通信第696章 击落B2第662章 那个飞机是我设计的第1144章 我突然有了个灵感第1239章 反卫星?311.第311章 大佬给我当副手!第738章 来自母校的惊喜第458章 要不,送常总一辆车?第73章 特别优待第1282章 火箭动力有问题第114章 市场换不来技术(二合一)第599章 熊猫还是雄猫第858章 航天遥感的价值第722章 俯冲轰炸第524章 总不能去求华夏人帮忙吧?346.第346章 是首相果然没骗我第728章 南亚大国的野望第136章 歼8C,空中表演第1022章 西罗公司的作用这不就凸显出来了么第818章 佩雷尔曼的到访第531章 我们的工作,是对人民有益的第448章 汗流浃背了吧,椿中岛?第1008章 这就开始搞综合电力系统了?第979章 雪中送炭的邀请第22章 院士请去做毕设第93章 塞翁失马第1021章 让华夏参与遄达900项目?第448章 汗流浃背了吧,椿中岛?第973章 邀请他来开会!第473章 半场开香槟的麻省理工第19章 我选择留下第1191章 预测旋转爆震第901章 一年之期已至!第1051章 应对航母,仅仅发现还不够第1038章 国际数学家大会309.第309章 杨韦大佬的震惊376.第376章 华夏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第197章 自己的教材自己写第668章 万家灯火第791章 灵活的胖子第924章 请君入瓮(日万,求一波月票)296.第296章 理论结合实际第536章 涡扇9A,终于熬出来了第974章 要一起过年么?第497章 无需修改,直接发表!第535章 转发式卫星定位干扰第505章 模锻压机,项目重启!第660章 无源定位反隐身雷达306.第306章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降维问题第1065章 常总什么都算到了第581章 好TM大的导弹!(月初求一波月票)第656章 年终总结,与未来规划第452章 进口替代第1040章 数学,只是兴趣(本章免费)第158章 适航认证必须得自己做!第488章 准备搞无人机第544章 打破封锁,还是要用技术说话第540章 AC139直升机,进军通用航空的钥匙!第1181章 缩比风洞第578章 单晶叶片熔模精铸368.第368章 为支线客机彻底扫清障碍!第930章 来自COMSOL的挑战第972章 生产定型鉴定,以及未来的打算第741章 数学不会就是不会第1172章 五种构型348.第348章 江城重型机床厂第30章 一天,解决难题!第1069章 军用产品线?第1147章 推翻全世界的共识!第983章 马赫数0985260.第260章 歼轰7MLU?第1193章 反隐身的新要求281.第281章 老对手,来凑热闹的F4EJ第541章 甚至无需我本人出手,就已经是时代第501章 华夏行,我也行?第119章 摸不透的需求第572章 打破对日本的滤镜,从你我做起第187章 歼7,超进化!(二合一)第199章 高级软卧第50章 抢人第410章 来自马拉内罗的学员第673章 有一句话叫做闷声大发财第574章 真就造假仙人啊?第634章 你的下一枚导弹,何必只是导弹第882章 光电子数据传输第674章 梦想集团,不太对劲第459章 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第1046章 反隐身能力第1060章 遄达900,出大事了第1012章 通信中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