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歼7E总设计师的震惊

bookmark

这天的稍晚些时候,蓉城,611研究所内。

59岁的飞机设计师卢育英刚刚吃完晚饭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作为歼7E飞机的总设计师,他如今已经可以算是功成名就了。

这种歼7的深度改进型深受部队好评,并且很快就可能出口到其它国家,换取宝贵的外汇。

卢育英自己也对这个型号颇为满意。

但满意不代表满足,随着歼7E的定型收尾工作结束,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对歼7进行下一步的改进了。

作为611所的一员,他当然清楚十号工程目前进展顺利。

但无论是从预防项目风险的角度,还是单从出口的角度考虑,歼7都还有继续改下去的潜力。

不过在改进思路这块,卢育英却犯了难。

毫无疑问,如今已经是90年代下半叶,继续搞昼间战斗机已经没有任何出路了。

但是之前跟歼7E同步搞的全天候型号歼7C/D却并不成功,部队的评价甚至还不如前者。

所以靠放大机体、牺牲机动性换取极为有限的超视距探测能力这条路……

走不通!

因此卢育英很快开始考虑全新的设计思路。

把机头空间腾出来安装雷达,进气道则放到其它地方去。

但尝试了几种方案之后,要么是性能无法达标,要么是改动幅度太大,总之都不太能让他满意。

最近几个月的时间卢育英正在研究一种下颌进气的方式,但这个看似简单的结构设计难度却不小。

机头部分的雷达罩会对迎面来流产生干扰,影响进气道的正常工作。

大多数设计草案甚至都没能走到完稿。

仅有的一个相对较成功的独苗,吹过几次风洞之后,发现在某些特定速度和攻角下的进气畸变甚至能突破0.3,这无疑会让WP13F发动机本就不太充裕的性能进一步雪上加霜。

现在吃完饭回来加班,也正是为了这件事情。

就在卢育英掏出钥匙准备开门的时候,他注意到门口墙上的信箱里塞着一个信封。

拿出来一看,牛皮纸上面印着几个大字:

《航空学报》编辑组。

作为这本杂志的审稿人之一,他每年自然是会有一些审稿任务需要完成的。

卢育英对审稿并不排斥,也从不拖延,每每收到稿件都会尽量在第一时间看完。

这次他也不准备破例。

只是可惜这一整个晚上怕是又无法推进手头的工作了。

“唉……”

卢育英叹了口气,拿着信封走进办公室。

给自己倒了杯水之后,他回到办公桌前。

点亮台灯,再慢条斯理地把信封拆开。

《双模块下颌式内转进气道/圆锥前体一体化布局研究》

看到题目的一瞬间,他甚至愣了一下——他还以为在看自己手下设计人员交上来的报告。

“有点意思……”

卢育英顿时打起了精神。

毕竟这也正好是自己目前在研究的东西。

他下意识翻到最后一页确认了一下,发现作者来自京航大学。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是一个人,常浩南……”

一个没听说过的名字,卢育英摇了摇头。

京航几个水平比较高的教授他至少都听说过。

看来这大概率是一篇普普通通甚至有点水的论文。

毕竟航空学报的主办方之一就是京航。

自己学校的人投稿,编辑部多少都会照顾一点的。

不过审稿人员的职责还是让他收起内心的轻视,认真地继续看了下去。

万一能带来点灵感呢……

然而当他看完第一页的摘要时,就意识到自己刚才有些先入为主了。

“本设计不仅为内转进气道提供了良好的前体附面层排移效果,还有效避免了传统下颌进气道布局中前体附面层与进气道内部流场之间的相互干扰。”

就这一句话,几乎直接写到了卢育英的心坎里面。

他已经被这个前体附面层和进气道内部流场之间的干扰折磨了小半年的功夫。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却声称他已经把问题解决了。

“M=0.8时,总压恢复系数不低于……0.942。”

当卢育英看到摘要最后那个数值的时候,握着钢笔的右手猛地颤抖了一下。

一滴墨水被甩到了桌面的玻璃上,不过他却完全没有在意到。

相比他之前的几版设计高了10%还多。

卢育英不知道的是,这个令他难以相信的结果甚至还是被常浩南和杜义山专门“处理”过之后的。

但这个数字也足够让他期待下面的内容了。

哗啦——

论文被他翻到了第二页。

在一个简短到有些离谱的引言之后,作者丝毫没有废话,直接开始介绍设计思路和方法。

……

十分钟过去了……

二十分钟……

一个小时……

当卢育英看完论文的最后一页,再次抬起头的时候,墙上挂钟的时针和分针已经重合在了一起。

他竟然不知不觉地看了差不多六个小时论文!

右手边的笔记本上已经被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内容,有些是暂时没太看懂的地方,有些是需要计算或者风洞验证的部分,还有些则是单纯的感叹。

比如:

“既保证了高能主流的捕获, 又把近壁面的低能流排出进气道,妙!”之类。

这篇论文的篇幅有足足十页纸,但语句精炼、言简意赅,并没有半点水字数的痕迹。

全是干货。

而且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晰。

饶是他一个59岁的老同志,也不得不感叹一声严谨!

看来作者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似乎应该有一定的工程经验才对。

卢育英这样想道。

论文在正式发表见刊的时候,在结尾处会附上作者的照片和简介,不过这是编辑部的活,审稿人在审稿的时候是看不见的。

所以卢育英并不知道这个常浩南到底是谁。

只能大概猜测,或许是京航从国外哪个大学新挖回来的青年才俊。

这个年头,国人往外跑的多,出去之后选择回来的几乎没有。

故若真是如此,倒也算一桩稀罕事。

况且看完全文之后,卢育英已经意识到,论文内容应该是做过类似脱密的处理,隐去了一部分数据和过程。

因此明天上班之后,他准备给京航那边打个电话,看能不能跟作者本人交流一下。

只有从对方那里获取到完整的信息之后,才能开始下一步的风洞试验。

因为论文审稿人只负责考察研究过程和思路,并不需要对数据本身的真实性负责。

但作为一个飞机设计师,他得确保自己拿到的数据是完整且真实的。

当然从这篇论文中论述过程的严谨程度上看,卢育英对于结果还是比较乐观的。

第788章 把他们批判一番!第833章 庞加莱猜想已经证明了第1239章 反卫星?第819章 两种证法第435章 十倍寿命374.第374章 箱式远程火箭炮337.第337章 突破拦截,飞越航母上方!第1369章 集中侦察资源!第1145章 沙漠改造的最后一块拼图第790章 歼11B第833章 庞加莱猜想已经证明了268.第268章 空军的财神爷317.第317章 巧合第886章 常佳瑶的工作分配320.第320章 地面测试验收,以及总装备部的诞生第81章 涡喷14(为舵主飞舞的魔术 luppp002第135章 华丽出场(为flankerr的打赏加更)第1189章 提前部署F22(新的一月,求波月票)第797章 提前布局第208章 你好,1997第468章 媒体攻势第101章 能不能去航展?第1188章 反导威胁第1260章 火箭的入轨精度就是导弹的命中精度第866章 国产大涵道比涡扇的装机对象第126章 下一步计划第33章 这个成果,不能公开!(二合一)283.第283章 溜了第1377章 洛德专员的人工湖第472章 路线之争第674章 梦想集团,不太对劲第1143章 不能让华夏人这么嚣张下去了(二合一)第1346章 洛马还是波音?第609章 火炬质量认证体系第621章 不让敌人开出第二枪第209章 安排一班专机!第909章 不是吧,我对常总?第425章 这课是上不下去了第1102章 天基数字图像传输系统第529章 获奖悬念揭晓!第127章 我怎么突然多了篇论文出来?(二合第635章 机弹弹弹组网协同无源定位第1370章 暗度陈仓第138章 由涡喷14引发的连锁反应(上)第450章 法国人的设计,不合理!第547章 合资,但不能当买办第85章 喘振位置,可以算出来!第1149章 科学,没有主流!第1229章 带弹起飞!第946章 常氏湍流第72章 回到京航(为盟主flankerr加更25)第1194章 最好能联系一下常院士第811章 华夏行,我也行吗?第588章 完美的单晶297.第297章 逐渐发力的精工计划,第三代航第76章 关注一下发动机(为盟主flankerr加更第574章 真就造假仙人啊?第602章 给日本人一个深刻的教训!第164章 霹雳震长空!第637章 霹雳13,准备立项第998章 好像有哪里不对劲第815章 加入WTO的得与失395.第395章 涡扇10的全新设计方法第953章 M883上的新型气膜孔第805章 另一种方案的歼10第1252章 我们来拯救国际空间站!252.第252章 搞预警机也要有备无患第452章 进口替代第1124章 不能让华夏人得逞!(跪求一波十月月票)第627章 令人纠结的垂直起降第1216章 磁流体发电?第4章 下一步工作第1213章 一张纸解决的大问题355.第355章 一场大戏第1114章 离子推进的上星难题第1006章 最大秩距离码353.第353章 脚踏实地,从拯救江城重机开始第999章 你赢赢赢,最后输光光第203章 在做了在做了(新建文件夹)第453章 科工委编外副主任第136章 歼8C,空中表演第721章 南亚风云312.第312章 来到华夏的伊尔78第807章 狗中哈士奇,国中341.第341章 七月一日第1046章 反隐身能力第604章 躬匠精神就完事了?第874章 设计定型是新的开始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第465章 友谊计划!384.第384章 人在大堤在!第1359章 点穴式打击第1118章 给我一周时间!第826章 丈量华夏第568章 在你们找上华夏人之前,我们就已经第151章 运8的机翼结冰,老大难问题了第805章 另一种方案的歼10第600章 轴承,坏了第1160章 优化算法也是纯数学!第1215章 能量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