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稍晚些时候,常浩南便跟着那架运输发动机的伊尔76运输机飞到了涪城。
常浩南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
他坐在运输着发动机的卡车副驾驶位置上,看着眼前的624所大门,不由得回忆起一年多以前自己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的情况。
之前给涡喷14做测试的时候,他就是在这里完善了国军标有关航空发动机进气口总压畸变评定的操作流程。
一开始,他的想法其实只是要让涡喷14这个具体型号的测试流程有法可循而已。
只不过,在后来的诸多机缘巧合之下,那份操作手册性质的文件最终成为了全新国家标准的基础和范本。
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蝴蝶效应更是直接改变了整个华夏的航空工业发展路径……
应该说,到现在为止的将近两年功夫,他已经取得了远远超过刚刚重生那时所预想的成果。
当然,比较容易短平快出成绩的项目基本也已经被他搞得差不多了。
但他上次来624所的时候,这里理论上的所长兼书记还是刘振响,当时接触过的几位领导里面应该没有眼前这位才对……
卡车刹车时的声音和惯性把常浩南从思绪中带了出来。
“常总,又见面了。”
为首一人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毛呢中山装,还带着一顶皮帽子。
好在对方很快进行了自我介绍:
“李荣在,从去年年末刚从盛京调过来,接任刘振响院士的职位。”
他从副驾驶位置上下车,早已等在这里的几个624所领导纷纷迎上前来。
姜甫和,624所的总设计师,之前在涡扇10设计评审会上,二人有过一些交集。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在SB101试车台完工之后,刘振响仍然在624所担任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院长。
并且通过不知道如何软磨硬泡的方式,从杜义山那谋得了一个常浩南“联合培养导师”的名头。
不过这一世或许是受到常浩南的影响,他已经把组织关系调回了京航大学担任教授。
打过招呼并简单寒暄一番之后,李荣在便亲自指挥工作人员,准备卸车。
剩下的,就都是涡扇10这样的硬骨头。
“之前搞涡喷14的时候,我负责燃滑油输送部分的研发工作,开项目研讨会的时候跟您见过几次……”
现在常浩南发论文,通讯作者都是写的自己……
至于跟在李荣在后面的那位,常浩南倒是熟悉得多。
总之,刘院士显然是准备在教育界继续发光发热,而这位新任的李院长,则是被蝴蝶效应影响到的无数人之一。
不过这事肯定不能表现出来,所以常浩南还是热情地跟对方握了握手。
当然,也就是个名头。
而姜甫和则不知道从哪掏出一本装订成册的纸质材料,交给常浩南。
这样的装扮让常浩南有些陌生,但听对方打招呼这意思,明显是之前跟他见过。
虽然常浩南自己的年纪也才二十出头,但此时此刻,突然有了种“桃李满天下”的玄妙感觉。
“常总,这是我们初步确定下来的测试内容,根据最新版本国家军用标准修改出来的,您看一下。”
后者给航空发动机测试标准打了个样,但毕竟只是完成了有关压气机进气畸变的部分,论工作量连发动机测试流程的10%都不到。
其他部分的完善和修订则是由刘振响牵头,就近在624所完成的。
所以哪怕是常浩南本人,也对如今经过版本更新之后的测试环节不是很清楚。
对于9A-02这样的大改版本来说,需要测试的内容虽然比之前涡喷14那样的全新发动机少,但也不可能是几天功夫能完成的。 光是必要进行的测试项目清单,常浩南就看了差不多半个小时。
“这下子,估计又要在涪城过年咯……”
常浩南掏出一支圆珠笔,在测试项目书的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有些无奈地说道。
姜甫和把资料接到手中收好,听到这样的感慨,有些好奇地抬起头:
“常总以前在涪城过过年?”
常浩南上辈子确实没少在涪城过年,只不过都是在九院那边。
当然,这种事情肯定是不能说出来的。
“涪城倒是没有,但因为工作在外面过年的时候不少。”
好在对方只是随口一问,并未在这个话题上继续纠缠。
……
就在二人一边闲聊一边处理必要文件的同时,9A-02原型机也被从平板拖车上卸下来,通过轨道缓缓向高空台测试车间内部运送过去。
常浩南快步跟上。
没走几步路,眼尖的他就发现在旁边的另外一条轨道上,正有一台体积小得多的发动机正在从里面运出来。
“这边现在还有其它测试任务?”
常浩南盯着那台体积大概只有涡喷9A四分之一的小发动机看了一会,却并未辨认出具体的型号。
98年这会,华夏的航空发动机型号就那么数的出来的几种,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被他直接或者间接地插手过。
突然冒出来一种他没什么印象的属实有些让人惊讶。
“哦,这是我们本地蓉发厂搞出来的改进型号,涡喷6D。”
“这不是歼6的发动机么,现在还在改?”
常浩南整个人都惊了。
涡喷6是1966年就定型的超级老前辈,他一时间认不出来倒也正常。
但这都1998年了,竟然还能看见爷爷辈发动机的改进型号?
“歼6当然早就停产了,但这不是还有强5在用么……”
落后半个身位的姜甫和解释道:
“本来,洪都那边从96年末开始搞强5D,现在已经基本定型了。”
“但是因为镐京那边的歼轰7A改进型进度远超预期,而且很快就可以100%国产,所以这个型号,连带着增推延寿之后的涡喷6D发动机,也就没了定位,转入技术储备了……”
“强5D……”
说实话,自从重生开始,常浩南就从来没想起过还有这个型号。
被姜甫和这么一说,他才记起来,强5D作为强5的最后一个量产型号,原本竟然是1998年才投产、2012年才停产的……
当然,在如今的时间线上,它应该是没机会再进入量产了。
只是可怜洪都集团,本来就只有K8和强5两个主打产品(初教6这功夫停产了,现实中2015年复产),现在又被时代的洪流无情淘汰了其中一个……
话虽如此,这种在歼6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型号,基本属于特定时期面对特定情况的特定解法。
在如今已经马上进入21世纪的大背景下,哪怕是常浩南,也不可能在这种老爷机上面玩出什么花样来……
涪城的夕阳中,两台发动机一进一出,在相邻的运输轨道上交错而过。
就如同华夏航空工业的两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