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寿宁大战

祥兴元年,蒙古人以张弘范为汉军都元帅,率领水陆大军八万入侵福建,企图一战而将南宋刚刚复辟的朝廷全部剿灭。张弘范以其弟张弘正为先锋,兵锋直指福建。

元世祖对张弘范极为喜爱。在辞别元世祖的时候,张弘范请求“以蒙古信臣为首帅”,因为他深知此前无汉人统领蒙古军的先例,顾虑难以指挥,无法保证成功。但元世祖鉴于以往安丰之战中,“委任不专”,张弘范之父张柔与蒙古主将察罕捍格龃龉,以至“进退失据”的教训,断然决定把这次行动的指挥大权完全交付给他。为示信任还专门赐以尚方宝剑,并当面交代,“剑,汝之副也。不用命者,以此处之”。

张弘范是个死心塌地的汉奸,见元世祖如此信任自己,感激的连连磕头,发誓此战不剿灭南宋残余势力,决不回兵。

祥兴元年三月初八,蒙古大军先锋张弘正在寿宁与宋军相遇。此时张弘正率兵仅仅五千,而宋军为五万。宋军统制杜焦见优势在己,遂放弃地形优势,贸然出击。这一举动正中张弘正下怀,他当即命令精锐的一千蒙古骑兵在正中冲突,两翼步兵按兵不动。

蒙古骑兵都统制也不鲁花骁勇无比,带着千余骑兵在宋军阵中如入无人之境,把宋军好好的阵型搅得七零八落。杀伤数百名宋兵后,自己仅损十数骑。

在也不鲁花的冲击下,宋军军心浮动,杜焦被也不鲁花杀的心惊胆战,急忙命令全军撤退。谁知道此时,在后面的观战的张弘正,见机会已到,趁着宋军撤退时的慌乱,命令两翼步兵一齐杀出。

宋军大乱,杜焦只顾着逃跑,哪里还管得到手下士兵。五万士兵,在蒙古人的冲击下,竟被杀得大败。等这一战结束后,宋军被杀七千余人,被俘万余人。张弘正以五千士兵大胜十倍于己的敌人,也算创造了一个奇迹。

寿宁之败,二十余万宋军的士气受到沉重打击,军营里到处都在传说着蒙古人的可怕,士兵们的信心跌落到了最低点。

张世杰大怒,他本想斩了败军之将杜焦,但这杜焦却是丞相陈宜中的心腹亲信,陈宜中专门派人来保他,张世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已被押上法场的杜焦,洋洋得意的从自己面前走过。

为了挽回颓势,张世杰集中优势兵力,以十五万大军对寿宁发起反攻。这一战略很快收到了效果,张弘正眼看宋军势大,自己力薄,不敢交战,遂放弃寿宁,暂时后撤。

夺回寿宁的张世杰大喜,一边向朝廷请功,一边整顿地方,防范元军。随后,陆秀夫也带着援军参战,这让张世杰底气更增。

张世杰和张弘范本是同门叔侄,但一个为宋朝尽忠,一个为蒙古鞑子效力,在战场上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仇敌,都想置对方于死地而后甘心。

其后好消息又再传来,宋军水师在水战中取得胜利,海战中蒙古人被歼灭十余条大船,上千蒙古士兵沉尸海底,一切都似乎在预示着宋朝即将取得胜利。

三月初十,张弘范统率主力与先锋张弘正汇合,他不但没有怪张弘正放弃寿宁的做法,反而还大大赞扬了张弘正在敌强我弱时表现出的冷静头脑。

张弘正这还是第一次得到兄长的夸奖,这位都元帅对部下要求极为严格,大军出征前,张弘范特意告诫其弟要勇敢作战,谨慎从事,表示自己不会因私情稍假宽纵。兄长的夸奖也让张弘正信心大增。

为了麻痹敌人,张弘正以为自己过四十寿诞为由,命令部下找来了一班戏子,军营中彻夜鼓乐不停,又让部下饮酒狂欢。宋军见状,果然放松了警惕,就连张世杰和陆秀夫,也按照常理认为元军不会在这个时候进攻。

但让张世杰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第二天夜里,张弘范却突然调集所有兵力发起总攻。此时绝大部分的宋军尚在睡梦之中,猝不及防间,哪里是蒙古人的对手,只看见军营中火光冲天,蒙古骑兵往来冲突,宋军士兵惨叫声不绝于耳。

连盔甲都来不及带的张世杰匆匆从营帐出来,竭力指挥部下抵抗,但此时宋军已乱,只顾着拼命逃命,再也没有人听从他的指挥。

同样衣衫不整的陆秀夫一看到这样的局面,马上知道败局已定,他长叹一声,对张世杰说道:“元帅,不行了,鞑子突然袭击,我军已乱,现在应该立即收拢残部,退往泉州!”

张世杰自责地说道:“都怨我,都怨我,怎么会中了张弘范的诡计,我辜负了陛下和太后的厚爱,万死难辞其罪!”

“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陆秀夫拖起张世杰就走:“此战一败,元军兵锋必然直指泉州,陛下的安危还等着我等去卫护,快些走吧,元帅!”

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天亮,最后以元军大胜而结束。二十余万宋军,战死无数,败兵向泉州方向撤退而去,寿宁全境都落到了张弘范手中。

寿宁前后两次战斗,宋军损兵折将,战死四万余人,被俘二万。以二十八万之众,对元军八万,惨败如此,一时福建人心动摇,大批百姓都做好了出逃的准备。不少官员已经开始考虑向蒙古人投降,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泉州朝廷乱成了一团,先前的信心荡然无存。大量官员纷纷以各种理由请求辞去官职,哪里还有半分抵抗下去的决心。那杨太后每日只能抱幼小的皇帝,以泪洗面。

等张世杰、陆秀夫败退回了泉州,请求治罪的时候,杨太后哪有这个心情,又值用人之机,只能好言安慰,让他们尽心担负起保卫泉州的重任。

当朝廷都在讨论着是战是跑的时候,开国子,福建节度使王竞尧站了出来,他知道这个时刻,是自己和天卫军出面的时候了,为大汉族而战的光荣时刻已经到来。

第四百十五章 主帅第九十七章 战争准备第二百零九章 火炮的威力某篇文章续集:引章 开始还是结束第十六章 丹阳三十六骑第一百七十三章 强袭第四百六十二章 脱欢之死第二十八章 抢劫计划第二百四十一章 烧粮第三百零一章 一字通天第三十五章 常州八勇士第四百零五章 桂平山第四百十四章 皇帝的用人之道第二百五十五章 北伐前奏第四百十三章 萧浪之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流求之王第三百三十八章 平壤城下的血案第二百五十章 刺杀(上)二 向着印度进军第五十八章 锄奸第四十八章 武装割据的想法第二百章 我是汉家好儿郎第三百二十五章 龙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才子第三百五十三章 将士皆免跪第二百三十三章 三十六骑动天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闹敌营第一百三十三章 勾结第九十三章 一怒杀人第一百零七章 青芝山歼灭战 (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条件第五十七章 陈墅血战 (六)第二十八章 抢劫计划第四百二十三章 合围巍野军第一百九十五章 占城之叛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屠杀第八十章 再得大援第四百八十四章 战败者第六十二章 离谱的商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情报第四百八十八章 教皇的末日第二十六章 新军第一百十三章 秘密第四百五十八章 血洗倭岛 (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老对手的较量第六十三章 杀官立威第四十八章 武装割据的想法第七十章 独家经商权第二百三十章 城下用计第三百十九章 殖民地的诞生 (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龙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才子五 党卫军,出击!第一百九十章 山谷第一百十九章 法术第三百九十三章 丁铭的巨大作用第四百四十二章 兵临城下第四百零三章 大将典霸天第二百六十一章 歼灭 (下)第二十四章 杀了我们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伐还是西征第九十一章 商人的要求第一百四十三章 泉州叛乱第二百七十章 隆兴攻防战 (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升龙之变第三十一章 以纸代饼第三百五十三章 将士皆免跪第四百六十四章 海上之王第一百六十章 刘谨坤的宝藏第一百十二章 忽必烈的安排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胆的庄剑第二百九十八章 文武之间第一百一十章 青芝山歼灭战 (四)第二百七十一章 隆兴攻防战 (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使命第二百九十七章 满室生春第一百八十七章 婚宴风云 (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风暴来临第四十八章 武装割据的想法第三百九十章 释罪第一百三十四章 情报第二十八章 抢劫计划第三百二十二章 巴姆巴挲第二十三章 杀得你蒙古草原干干净净第十六章 丹阳三十六骑第一百零六章 主将的耐心第十八章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第二百九十章 步步设计第四百七十八章 殉国第二百三十八章 恐怖分子第二十九章 佛亦有情第四百四十二章 兵临城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讨逆大将军第四百零一章 皇后要杀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擒贼第四百八十九章 太子第四百八十六章 关关雎鸠,在何之洲第九十三章 一怒杀人第二百十八章 出兵决议第七十三章 议取泉州第六十八章 快刀斩奸第二百一十章 王后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