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初进泉州

泉州历史悠久,西周秦汉时期属闽越地,古越族人很早就使用石制工具生产,掌握种植水稻和制作陶器技术。先民就“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掌握海上航行技能。

两晋时期,中原战火不休,大批士族晋民避乱入闽,辗转来此,沿江而居,晋江便因此而得名。他们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促进了本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繁荣。东晋至南朝期间,泉州社会相对安定,滨海先民“以网罟为耕耘”,在发展渔盐业生产的同时,为扩大农桑生产,与江海争地,在晋江下游围垦冲积滩涂,改造为农田;山区先民则开劈山丘造梯田。生产有较大发展,此时海上交通也悄然兴起。

唐景云二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此时泉州造船技术高超,所造海船抗风力强,航行平稳,适于远航。

北宋时期,泉州经济更加繁荣。是全国丝织中心之一,与杭州并称一时之盛!大量泉州生产的东西都是出口外销商品。造船技术更加精良,已能造出远洋大海舶。

后来,朝廷在泉州设置福建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推动刺桐港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到北宋后期,泉州的对外通商贸易已涉足31个国家和地区。

南宋时期,宋朝偏安,泉州距杭州较近,所造海舶船身巨大,设备齐全,乘航平稳,加上舟师水手善于识天象,辨水道,并用指南针导航,所以海舶一直称雄于海上,成为南宋政府海上交通要地和重要的经济补给来源。当时泉州其时已与海外58个国家和地区有通商往来,“涨海声中万国商”,使刺桐港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有很多外籍商贾巨富与皇族绅贵择居泉州,繁衍生息。

吕家也正是借着这个机会,在泉州落地生根,并且不断繁殖势力,到了宋末,仗着中原战火不断,朝廷无暇顾及,已喧宾夺主,完全不把汉人放在眼里。

眼看着泉州城楼已经在望,王竞尧对身边李天正说道:“看到泉州,我倒想起了一个地方,那就是和泉州隔海相望的台湾。”

“台湾?”李天正迷惑地道:“那是什么地方?”

王竞尧这才知道自己失口,这个时代还没有“台湾”这个说法,可又不知道宋朝管台湾叫什么,支吾着说道:“在我家乡管那叫‘台湾’,不知道你们叫什么,就是三国时东吴孙权征服的夷洲。”

李天正恍然大悟:“大人说的是流求吧。那里原本住的都是些未开化的蛮人,隋大业六年汉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到本朝汉人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流求发展,带去了中原的生产技术。其后朝廷将澎湖划归泉州晋江管辖,并派兵戍守。大人怎么会对那感兴趣?”

流求?王竞尧有些迷茫,不知道这个“流求”和后来的“硫球”有没有什么关系。他遮掩了几句,心思却全在台湾上,这地方可是个战略要地,只叹自己现在手中没有海军,要不要一定要进军台湾,把它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也算有了一个可靠的后方。

想到台湾,王竞尧忽然又想到了另一个他所痛恨的地方,日本。那地方现在应该还是个弹丸小国,等自己腾出手来,第一个就要解决了这个国家,为中国永久性的免除一大害。

心思才动,腰间的铁血宝刀就象感应到了他的想法一样,王竞尧按在刀柄上的手微热,竟让他有了热血沸腾的感觉,当时就想指挥着千军万马杀奔日本,杀它个干干净净,寸草不留。

随即苦笑了下,这个想法未免有些太早了,自己当务之急是先把泉州的事情给处理了,然后还得对付蒙古人的进犯。那些事情真的要办,也得等自己有命活到那一天再说。

“老爷,泉州到了。”李天正换了称呼,对王竞尧说道。

王竞尧把刀交给了坐在轿子之中的姚楚菲,笑道:“泉州繁华之地,今天咱们这些土包子也进去开开眼吧。”

哄笑声中,一个守城门的小军官走过来大声呵斥道:“城门重地,严禁喧哗,你们吵闹什么,小心把你们全部抓了起来。都是哪来的,到泉州来做什么!”

李天正应付这些当兵的很有心得,满脸带笑的将一小块碎银塞进了小军官的手里,赔笑说道:“大人息怒,我家老爷是从湖南为躲避战祸来福建的,早就听说过泉州的繁华,初到贵地,未免有些放肆了,请大人不要见怪!”

小军官掂了掂银子,脸上露出了笑容:“你倒也算识趣,本官也不好意思为难你了。给你们个忠告。”小军官说着向四周看了看,低声说道:“进了泉州城内,看到那些番人可得躲着走,不然随时都会把小命送掉。泉州可不是咱们的泉州,而是那些番人的泉州,杀咱们一个汉人,都没人去理会。”

“是,是,多谢大人提醒。”李天正连连点头道。

后面王竞尧几人听得咬紧牙关,恨不得当时就拿出兵刃,杀进泉州,把那些个在中原土地上横行霸道的异族人的脑袋一个个割下来。

正想进城,忽然一顶轿子蛮横地插在了他们前面,轿子里传出一声中年男人的声音:“官爷们整天风吹雨淋,辛苦了,每人给二两银子请他们吃酒。”

小军官大喜,撇下王竞尧等人,乐滋滋的拿着银子恭送轿子离开。

王竞尧只觉得这声音好熟,肯定在哪听过一般,但努力想来,却始终想不起来,试探着问道:“官爷,刚才进去的那人是谁,真正好大的手笔啊。”

“泉州福建大城,每天进出的人那么多,我哪知道是谁。”小军官心思全在银子上,心想今天真是好运气,一下弄到两笔飞来横财,哪有空理会王竞尧,很不耐烦地说道。

第二百五十三章 黄家村的刺杀第三百十五章 太子第四百六十六章 分封第二百零二章 计中计第三百十七章 川军英勇,川心可用!第二百零八章 大军凯旋第三百零七章 李天正之计第一百四十七章 阿里山第四百十四章 皇帝的用人之道第二百七十四章 风暴来临第六十八章 快刀斩奸第二百零五章 杀身成仁第二百十八章 出兵决议第三十八章 池家村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帐汗国第六十七章 斩!第四百二十五章 黑鸦和非月第四百三十六章 解决后患第三百零二章 将军们的婚礼第八章 狭天子令诸侯第四百三十五章 皇帝陛下的安排第三百七十三章 变故第四百九十四章 投降或者屠杀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都风云 (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黄家村的刺杀第二百七十九章 擒贼第一百八十七章 婚宴风云 (下)第一百十三章 秘密第一百零六章 主将的耐心第五十五章 陈墅血战 (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用人之道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师”?第四百十七章 武邑决战第二百零四章 审讯第一百十一章 汉军必胜第二百四十六章 “忠臣”第三百七十二章 进宫第一百三十七章 罢官第一百六十三章 流求美女第三十一章 以纸代饼第四百八十四章 战败者第三百十四章 妩媚的女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军归来第一百四十二章 离别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伐之最后一战 (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流求之王第一百七十六章 前线第四百零三章 大将典霸天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克博多弯第二百八十四章 瘟疫第四百六十章 胜利者书写的历史第三百一十章 囚禁使者第一百九十七章 升龙兵变第一百二十八章 土人首领第三百八十一章 北伐准备第三十六章 为大丈夫者第四十八章 武装割据的想法第一百十九章 法术第四百零六章 残局第一百六十四章 新婚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军归来第三百九十章 释罪第三百三十五章 四路出兵第三百章 操持婚事第二百六十四章 变故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捷第一百二十六章 赴任地方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胆的庄剑第四百零八章 名将对决第二百三十六章 决战山野第三百七十八章 毒酒第四百十五章 主帅第四百三十四章 征日大元帅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 (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换个国王第六十章 纸城铁人 (下)五 党卫军,出击!第四百十八章 金色的太阳第四百三十五章 皇帝陛下的安排第四十二章 遇伏第一百八十三章 占城第四十四章 交心第一百七十五章 寂寞孤独的太后第一百零七章 青芝山歼灭战 (一)第九十三章 一怒杀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灭亡第二百九十六章 情报处的力量第二百四十四章 权臣第一百零二章 狂风大浪第五十二章 陈墅血战 (一)第五十八章 锄奸第四百二十四章 灭亡第三百九十一章 朕在看着你们第一百三十五章 流求统领首领第二十四章 杀了我们第三百八十一章 北伐准备第五十章 浙江大商人第七十八章 杀机四伏第四百三十一章 内城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