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全在演技

?山峦连绵不断地伸展开来,好象玄学哲理似的奥妙莫测,陈文强的思路也在不断扩展。∑,在一棵大树的荫凉下,他也不知道坐了多久,拿着根树枝在地上不停地划着,又不时用脚抹去。

胜利固然可喜,也为大革命家宋复华的巡回宣传增光添彩,但却给他出了个难题。难道就这么打下去,越打越大,最后把所有隐藏的都暴露出来?虽然说这样做也不是不行,但陈文强觉得是因小失大,并不是理想的结果。

虽然吴禄贞在全歼了一个巡防营后,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有所保留,但依然使一个巡防营遭到了重创,另一个仓惶逃窜。这样一来,广东清军是必然要来增援的,事态正向陈文强所不希望的方向发展。

思来想去,陈文强觉得事已至此,缩手缩脚倒让人起疑,不如就这么干下去。背靠五指山,可进可退,再有囤积的物资,以及崖州、保亭、陵水这一块地盘作为隐藏的后援,就算敌不过清军,进入山林也可以长期坚持。

陈文强站起身,舒展了下胳膊,放下了久思难结的难题,他倒觉得一身轻松。为何要患得患失?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凭他现在的名声和积蓄,在哪里也能活得吃穿不愁。

生活中难免有疲劳,也有痛苦,有挫折,也有酸辛。这些都使人觉得很累,但只要心中燃起一簇希望的亮火,点起一盏明灯,理想便会闪闪发光,生活就会多姿多彩。

陈文强心中的明灯是什么,能有一个生活安定的环境,然后有足够的钱。有漂亮的老婆,有可爱的儿女,有肝胆相照的朋友……

说什么爱国,爱民;说什么忠诚,热血,都是在往自己脸上抹粉。在那个时代。耳闻目睹的都是让人感到郁闷、屈辱的情景,而他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来自于最本能的召唤。也只有最本能的,才是最真实的。

说教太空虚,夸张也不实际,他自信成不什么“高大全”,也不想受那些死板的约束。现实将他抛在那个激荡的年代,抛在民族存亡的岔道口上,他也就只能凭着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去挣扎。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别人或许听都没听过这句话,而陈文强看似在无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体力的同时,在另一方面也为自己憧憬的美好生活创造着条件。完全抛弃自我,完全本着崇高伟大的思想投身于时代大潮之中,陈文强做不到,人都有七情六欲,想必也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正因为有七情六欲。时间也不知不觉地改变着陈文强。他杀过人,也看到不少人在他身边死掉。看到无数人在悲惨死地生活,艰难地求生……

冷酷、无情,杀人连眼睛都不带眨的,这是陈文强;阴险、狡猾,在夹缝中游走自如,这是陈文强;辛苦、劳累。为了在意的人能吃饱吃好劳心费力,这也是陈文强;谨慎、小心,尽量使自己和同伴安全,这更是陈文强……

说到底,陈文强没有真正的革命者那种舍己为国的品质。没有为了理想一掷头颅轻的精神,只是凭着所掌握的知识成为了革命的大金主,凭着对历史的个人见识在时代大潮中不想随波逐流。

……

广州将军诚勋被刺,万宁起义蔓延,琼崖兵备道刘永滇阵亡,巡防营仓惶撤退、已失战心。

这一切都迫使满清朝廷和广东官府要采取行动,制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诚勋被杀,清廷震惊,急命广州满洲副都统孚琦暂署,并令其与水师提督李准共同处置琼州暴动。

其时旗兵已不堪战,孚琦又偷惰,剿灭乱匪的主力自然是李准的巡防营。李准不敢怠慢,急调五营兵马乘船越海驻琼崖(海口),又率四艘舰船赶赴崖州。因为李准有些奇怪,琼南几乎皆被乱匪所攻,唯崖州无恙。再者,他还有一个从崖州运兵,南北夹击乱匪的设想。

甫至崖州,李准便正好看到了一派忙碌景象。两艘英船停于港口,驳船来来往往,正向码头上卸货。而商团的人马持枪荷弹,在码头上戒备,乘着小火轮在海上巡逻。

登陆上岸,李准看着码头上一个个木条箱颇感疑惑,也有些凛惧,难道乱匪与陈文强已经勾连,是从这里接受的粮弹援助。

时间不大,陈文强阴沉着脸赶到码头,身边护卫精悍,与其说是迎接,倒不如说是有兴师问罪的迹象。

“陈大人,何时回的崖州?”按照外面的传闻,陈文强此时应该在上海或者青岛,李准有些奇怪。

“哼,哼。”陈文强哼了两声,草草拱手,“闻听暴乱难制,恐基业有失,我急急忙忙地赶回来的。”

李准笑了笑,意有所指地说道:“暴乱难制倒不见得,可乱匪显是惧于陈大人威名,竟不敢犯崖州。”

“哼,哼,哼。”陈文强鄙视地冷笑,怨气十足地答道:“十万两银子,一百条枪,这花钱买平安,李大人觉得价格还公道否?”

“你敢资匪……”李准真是大吃一惊,伸手指向陈文强。

啪的一声,陈文强毫不客气地把李准的手打下去,唾沫横飞又理直气壮地叫道:“那又如何?要不是你们官兵无能,老子犯得着花这冤枉钱吗?老子在崖州已经投了数百万,就干看着毁于一旦吗?老子指望不上你们,要自己招兵买马,你看到这些木箱子了吗,全是老子从香港抢购的武器,又被那帮洋鬼子诈了一大笔。你们不行,还不让老子想办法了?真是岂有此理。”

“你,你……”李准的手被陈文强一巴掌打得麻木,被抢白了一通,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

“我还告诉你。”陈文强伸手指着李准,忿恨不平地大声说道:“招兵买马只是一个,我已经派人去青岛。花钱请五百德国兵来崖州,谁敢再动老子的基业,老子就打他个落花流水。”

李准的眼睛瞪得老大,没想到陈文强如此霸道,不但敢私自资匪,还私自招兵买马扩充武装。还,还请了洋兵来。

陈文强毫不示弱地瞪着李准,估计这一番挟枪带棒的强硬把这家伙给镇住了。

“好,好,咱们平心静气地商量,不要这么冲动。”李准终于意识到与陈文强顶牛不可能解决问题,反倒会让事态更复杂。

“好,我和你商量。”陈文强摆了摆手,有人拿过两张藤椅。他当先一坐,二郎腿一翘,似笑非笑地说道:“请吧,李大人。”

李准皱着眉头坐下来,长长地吐出一口闷气,努力用和缓地口气说道:“陈大人,且不说这匪乱何时平定,你请洋兵便是大大不妥。不仅朝廷会震怒。民间物议又该如何?”

“谁说我请洋兵了?”陈文强狡黠地一笑,说道:“我请的是洋教官。洋教师,兴师办学有什么问题?”

这不睁着眼睛说瞎话嘛?有扛枪带炮的教官、教师?李准苦笑了一下,说道:“那陈大人可否给本官交个底,你现在买了多少武器,招了多少人马?”

陈文强沉吟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个小本本。翻看着说道:“英国曼立夏步枪三百枝,德国毛瑟二百枝,比利时六轮手枪二百枝,美国六轮手枪三百枝。嗯,枪是就这些。人呢,商团、民团差不多有六七百人,只是刚刚训练,怕是不堪战。”

李准咽了口唾沫,苦笑着说道:“陈大人哪,你是把香港各国洋行的枪枝弹药全都买来了?这个,保护基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欠妥,大大欠妥啊!”

陈文强盯着李准,好半晌才叹了口气,摊了摊手,无奈地说道:“我何尝不知这样不妥,可又有什么办法?这里有我与德国知名企业合作建的厂矿,一旦有失,这信誉就全完了。本来还想琼崖兵备道能平定匪乱,谁想竟是一场更惨的失败。放眼琼州,哪还有能与乱匪抗衡的官兵?花了钱,交了枪,先暂时保个平安。我急着买枪招人,也知道乱匪终不可信,不知何时又要伸手索要。”

李准稍微松了口气,说道:“琼州巡防营久无战事,不比广东匪盗众多,巡防营要经常出征剿杀。刘永滇分兵冒进,轻敌落败,倒也不可就此对官兵失去信心。”

陈文强轻轻摇头,诉苦道:“暴乱一起,影响极恶劣。本已与德方说定德华大学于崖州开办,现在却又要看形势而定,若在青岛,则在德方势力范围,非我所愿;移民开发工作刚刚走上正轨,现在又有谁愿意到动乱之地?给人家钱也不来呢;招兵买马,抢购武器,这又多出了多少额外开支?你也知道,这里的基业不是我一人的,是众家合资的股份,大家都是信得过我,才让我带这个头,若是有了闪失,我又如何自处?我在上海本忙着岑大人交代的大事,却不得急转而回,满肚火气,李大人莫怪。”

李准彻底放下心来,在崖州拥有如此大的产业,在暴乱中又受影响很大,这都是事实,如果说陈文强参加暴乱,那真是不能令人相信。而陈文强先是气极败坏,不择手段地一通乱搞,接着又诉苦叹息,这一番逼真的表演更使李准打消了怀疑。

“陈大人能与乱匪周旋,力保崖州不失,难道陈大从认得乱匪中的首脑人物?”李准话锋一转,已经不说资匪,而是周旋了,可见中国的语言很是精妙,就看你怎么说了。

“李大人忘了下官的另一个身份。”陈文强淡淡地笑着,“我是在帮的,也算是江湖人物。乱匪中有一个叫徐春山的首领,在逃难时曾至上海,受到了本堂的照顾,与我也有一面之识。说起来,他也算是个知恩图报的好汉,只是郑鸿名在上,他也不得不有所交代。”

“徐鸿名已经死了。”李准微皱起眉头,想了想,试探着问道:“那这个徐春山因何参与暴乱啊?”

“那谁知道?估计是生活艰难,铤而走险吧!”陈文强摇了摇头,停顿了一下,开口问道:“李大人此番前来,带了多少兵马,可有把握一鼓荡平暴乱?”

“若是一般的匪乱,岂能与官兵对阵?”李准微皱着眉头,“这个复兴会来头不小,有其在背后撑腰,剿平匪乱恐怕并非易事。”

“哼,说起来也是官府赋税太重,贪官污吏太过苛民。”陈文强直言不讳地表示着心中的不满,“出尔反尔皆属平常,就说这移民两年免赋之事,若不是我暂时压着,恐怕就有人与乱匪勾连,把这崖州也搞得混乱不堪了。”

李准咧了咧嘴,苦笑道:“庚子赔款太过沉重,朝廷摊派下来,各地岂有不凑足之理?此事呢,待我向总督大人说项,说不定会有所松动。当下,暴乱之势必须得到遏制,不能任由其发展了。我拟由琼崖和崖州两路夹攻,只是舰船有限,在崖州的粮秣供应——”

“不是我推托,也不是我小气。”陈文强摇着头打断了李准,“由崖州夹攻乱匪有些不妥,若胜自然是好,若败呢,乱匪岂不迁怒于我?那时再想花钱买平安,也是办不到的事情了。”

“琼崖五营,崖州三营,八营之众,难道还打不过乱匪?”李准对陈文强的过分小心有些好笑,说道:“陈兄莫要涨乱匪志气,对官兵瞧得太低了。”

“官兵什么样子,我见过,倒也不是无由之虑。”陈文强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且不说战斗力吧,就说这军纪,实在令人担心。这商团、民团一经扩充,村镇百姓几乎都有联系,若因官兵骚扰而激起变故,岂不是更添麻烦?”

李准想了想,直言问道:“那依陈大人所见,官兵当于何处登陆,以便南北夹击乱匪呢?”

“琼南靠海的地方多了,何处不可?”陈文强嘿嘿一笑,说出的答案令李准是苦笑不已。

……

第86章 开导,实验室的秘密第141章 列强分制,四方筹划第243章 革命根基稳固第264章 利用的价值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135章 商谈,忽悠第69章 工会设想第210章 手段多样,海外华侨第33章 远方客商第262章 战事扩大第233章 第一轮和谈第223章 血腥震慑,筹谋深远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条件第139章 行难,综合考虑第256章 先国家后政治第264章 挑拔,发动声势第110章 奸细,后援第50章 建厂立基,丑恶近在身边第283章 农民和土地,证券交易所第53章 一箭三雕第132章 暗杀威慑,立宪嘴脸第195章 战略转变,重回广州第248章 北京新面貌第171章 烟幕,三路清军第181章 半年之期第6章 安顿托付第79章 朋友?第172章 援越之议第276章 访德成功,抵美晋见第90章 无间道设想第34章 犹太人第35章 意见,三点会第96章 战士的理想,三驾马车第38章 立威,鸦*片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40章 打响声名,谈妥生意第262章 澳葡惊慌第257章 政党转型,挑衅的想法第14章 交谈,托付第76章 商团的前景第231章 风风火火来改革第78章 赏罚分明的堂规第136章 招安,青岛之行第210章 繁琐杂事,清廷的两难第52章 内应外合第57章 琼州战略第207章 宪政会第40章 中华革命复兴会第190章 畏难不进第1章 奋斗的意义第92章 天涯海角第28章 无题第27章 身跨青红第268章 收手,谈判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216章 北辰归来,同盟会决议第263章 宴会外交第285章 飞机、坦克、青霉素第226章 狂风暴雨的清乡第204章 独立,独立……第273章 访德第160章 起事推后,初识黎元洪第199章 陈袁会第257章 招揽,变化第200章 印象,国路第168章 长期方略,爆发第79章 点评《革命军》第239章 大胜第87章 觐见,新政之弊利第60章 南洋攻略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腾第41章 亲热第261章 惊雷之震第91章 官屠接见,投其所好第229章 战局逆转,战略转向第233章 第一轮和谈第271章 自强,抵英第214章 宗社党,袁氏阻碍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试药?第71章 互动,造势第50章 建厂立基,丑恶近在身边第172章 首鼠两端第174章 炮兵编制第35章 意见,三点会第181章 半年之期第262章 战事扩大第80章 理论班子第一人第244章 革命光复区的招商引资第77章 势力扩张,抢发明第72章 南洋,军火第275章 中德会谈二第248章 突发的“二辰丸”事件第268章 收手,谈判第142章 再回上海,见妹,会友第166章 紧锣密鼓,提前发动第278章 都是利益第191章 无题第196章 政坛地震,发动在即第183章 底线?第200章 轻取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