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深谋,革命成功的第一条件

陈文强固然是地方实力派,但他的眼光,以及他最终的目的,都是全国。所以,他看似在为两广的利益而与朝廷分庭抗礼,还与洋人开战、交涉,但从实质上来看,他所争的还是国家利益。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李鸿章便是参不透这个道理,想死保北洋集团的利益,消极畏战,却还是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非但本来的目的没有达到,还留下身后的骂名。

其实这也是眼光长短、思路宽窄的问题,也与社会制度和所受教育类型有着很大的关系。

比如现在陈文强所掌握的两大军工企业——崖州兵工厂和郴州兵工厂,对南方编练中的新军都供应着武器。这似乎是为革命军增添着阻力,但反过来不也是强大着国家的武力?

而且,通过这两大兵工厂,陈文强进一步攫取着清廷的关税和财政调拔,并使军工制造产生了经济效益,呈现出良性的发展。

通常来说,由于军用工业品不参加商品流通,也就无法产生利润,所以其发展并不取决于内部的资本积累,而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扶持。当时中国较大的军工企业多为中央出资,主要来自关税及军费的划拨。以江南制造总局为例,在初创时,其常年经费耗银“大约每月总在一万两以外”,由淮军军费中下拨。

鉴于军工企业的特殊性,其资金大都来自政府的财政调拨,关税﹑厘金和军需项下的拨款。除了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等少数大型企业得到中央财政的拨款以外,大多数洋务军事企业都是依靠地方财政的扶植发展起来的。

崖州、郴州两大兵工厂由于得不到中央财政的拔款,便由陈文强截留地方经费,比如厘金、盐税等进行补贴。同时,按照陆军部编练新军的谕令。南方新军的制式枪械定为毛瑟步枪,定由崖州、郴州兵工厂生产制造。陈文强便依此为出厂枪枝定价,要求各地出资购买,一手钱一手货,银货两讫。

敢于违反惯例,自然是有所凭恃。通过聘请德国技术专家。通过科学的管理,通过严格的质量监督和节约成本,更因为所需材料的自给,两大兵工厂所生产制造的枪枝弹药在价格上已经略低于进口货,有资格与洋货展开争夺。

既然在价格和质量上没有劣势,再加上运输路程短,供货时间快,采购国产货便成为了编练新军的首选。各地由于资金问题自然要同陈文强商讨优惠或是分期、延期付款,陈文强便以此为由。上奏朝廷,陈说工厂困难,要求享受江南、金陵等制造局的待遇,得到关税补助,以使各省编练新军的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堂而皇之的理由,西南战事对于编练新军的迫切,使清廷终于准奏,广东海关洋税两成作为两大兵工厂的常年经费开支。朝廷向工厂派驻监督,编练新军所需枪枝弹药一律半价供给。余款分四期两年内结清。

看起来海关关税依然掌握在清廷手中,但关税支撑起两大兵工厂的常年经费后,因为工厂牢牢掌控在陈文强手中,这便等于间接地将部分海关税收的使用权下放给了他。

而武器弹药的供应也逐渐掌握到了陈文强的手中,这从长远来看,对于革命军的胜利便是一个可靠的保障。因为陈文强对新军的弹药供应是限量的。是计算着分批供应的。一旦开战,他可以立即掐断敌对新军的弹药,使其不战而败。

就是在这看似双赢的妥协中,清廷因为分期付款而使财政稍有缓解,使南方各省编练新军的计划得以展开;陈文强则为两个工厂争取到了中央财政补贴。并间接拥有了部分海关税收的使用权。但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事情,更深远的谋划和策略又有几个人知道并洞悉呢?

革命大发动的时间离陈文强的预计是越来越近了,谋划、布局也在全面展开,几个关键条件也即将一一实现。

一九零八年四月二十三日,彬州至韶关段,也就是粤汉铁路的最后一段工程竣工,标志着粤汉铁路的全面通车。

作为工程难点、重点的郴韶段,能够在令人惊讶的时间内修通,原因是多方面的。先进管理、科学施工、人海战术、承包竞争、机械力量等等,都不可或缺。同时,也打破了洋人的权威,使中国的铁路专家凌鸿勋得以扬名中外。

其实,早在很久以前,英国便曾经在乐昌至郴州间作过多次测量,并提出过“柏生氏线”、“威廉氏线”和“狄氏路线”等方案,但都因展长过多、升高太大、隧道又多而未能定案。

而凌鸿勋经过现场的多次勘探,最终否定了英国人的固有思路,确定绕开险峻的大瑶山,绕着武水河谷一路蜿蜒,然后再笔直南下的方案。

因为越岭公路当时尚未修通,施工运料十分困难,而线路要五次跨过白沙水。凌鸿勋又决定就地取材,在同一时间修筑五座石拱桥,其跨径各为四十米,属当时国内最长的,号称“五大拱桥”。

按照凌鸿勋的方案,原来由英国人勘测需建的七十多座隧道减为十六座,施工难度大大降低,工期因此而大大缩短。

凌鸿勋在郴韶段施工中打破了洋人的权威、立了大功,而在整个粤汉铁路的修筑中,最居功至伟的除了陈文强,还能有谁?

如果不是他组建铁路巡警,用各种手段保障工程不被阻挠耽搁;如果不是他长袖善舞、筹措资金,粤汉铁路只能重蹈历史旧辙,修修停停,二三十年才告贯通;如果不是他大胆聘请德美专家和施工队伍,并大量购买先进机械,工程进度又岂能如此之快;如果不是他凭影响和金钱,先后召集百万民工参与建设,工业文明的产物——铁路,又怎能如此迅速地“埋葬”千年骡马商旅行经过的“楚粤孔道”?

………(。)

第172章 首鼠两端第74章 读心,工厂第102章 一枪第171章 法越冲突第31章 信任?第286章 战前大借款第229章 以战促和第203章 党派之争,交涉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获第67章 革命党?第225章 不和谐的声音,陈袁再会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239章 大胜第238章 战云密布,定辽东第76章 黑名单的威慑第30章 暗杀非正道?第122章 谋划设想,回归第81章 秘密会议第160章 起事推后,初识黎元洪第231章 风风火火来改革第279章 制海权和炮舰外交第71章 互动,造势第254章 美国的判断,日人碰壁第56章 急切,原则第64章 生日邀约第182章 海上,领奖,抵德第55章 对德国的分析第188章 赴鄂,贪官第180章 大举南下,密商对策第5章 离国,苏报案转折第137章 正当防卫,雷厉风行第253章 挑拔,灵活第169章 革命领袖的选择,反攻在即第294章 大反攻之胜第70章 双花洪棍第5章 刮目相看第184章 德皇接见第3章 把人当人看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287章 海军准备,德国代表团第175章 实力,跋扈第21章 现实,人脉第28章 压抑,渲泄第155章 抵英,接手铁路公司第1章 奋斗的意义第256章 先国家后政治第72章 准备第281章 载誉而归,海南建设第71章 龙兴堂初立第209章 战局变换,再会张之洞第148章 喧宾夺主,袁大头爽约第22章 青帮会集第37章 悠闲,帮派无处不在第179章 展望:既艰苦又乐观第50章 财动人心,合盘托出第207章 大战第70章 长期攻略第220章 出离愤怒,外交突围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192章 归途杂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219章 外交折冲,专访第70章 双花洪棍第178章 主场设想,地方自保第108章 毛娃娃,山谷基地第1章 奋斗的意义第12章 麻皮的忿怒第213章 编练新军,再谋官职第189章 亡也忽焉,北洋第五镇第189章 亡也忽焉,北洋第五镇第46章 味素问世第210章 繁琐杂事,清廷的两难第41章 亲热第63章 戏园之想,礼物第47章 利剑闪电第151章 大家来跳舞,新药第107章 竞赛选拔,弟兄第110章 奸细,后援第246章 北京,强行筹款第14章 冲突起第120章 狙杀,施恩惠民第109章 攀丹群雄聚第252章 避责巡海第107章 竞赛选拔,弟兄第197章 集结号,风起第14章 交谈,托付第45章 革命起航第246章 北京,强行筹款第211章 猛烈攻击第86章 开导,实验室的秘密第3章 把人当人看第203章 形势难测,别号“光汉子”第149章 长远结交,舞会?第87章 坚强决心,苏报第233章 倚仗实力的反击第195章 退路,形势大变第210章 繁琐杂事,清廷的两难第235章 改组政党,筹边第81章 合译出书,抢先出药第88章 提前避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