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离国,苏报案转折

海水卷着风浪不断涌来,冲到船边发出“啪啪”的响声,飞溅起银色的浪花,仿佛在哭着与人们告别。

陈范站在船头,眺望远方的上海,任由海风吹起鬓角苍白的乱发,却沉默不语,眼中满是忧愤。而他的两个妾室和二女儿愁容满面,眼圈发红,似乎刚刚哭过。

《苏报》在发出了一连串的雷霆之音后,终于走到了它辉煌的,也是它的终点。

六月二十九日,苏报登载章太炎驳康有为的长文,冠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的标题发表,矛头指清朝光绪皇帝载湉,斥之为“丑”。这下当道者真的受不了,当即与租界当局勾结,查封了《苏报》,制造了轰动一时的“苏报案”。

案发后,陈范在陌生人的帮助下乘船逃往日本。离家别国,那是怎样的伤感。望着渐渐远去的上海,陈范眼睛潮湿了,他不禁缓缓吟道“东风习习拂征衫,别绪离情不关。却怪舵楼回望处,眼中犹著旧河山。”

“父亲。”陈撷芬走到他身旁,轻声道“上船时,有个人偷偷塞给我一个信封。刚刚我打开看了,里面有一张银行汇票,还有一张字条和一封私信。”

“字条上些什么?”陈范有些诧异地问道。

④∨,“字条上可去东京,持私信找《革命军》的作者邹容,协助其继续办报,以竞未完之事业。”陈撷芬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字条上还,请父亲多加保重,不出十年,必能重回故土。”

“不出十年,我们便能重回故土?”陈范不太确定地问道。

“是的。”陈撷芬用力点了点头,重复道“字条上是这样写的,不出十年,我们当重回故土。”

“好,好。”陈范跺着脚连了两个好,精神也振奋起来。

给你一个希望,给你一个振作的理由,这是伤感失望的人最需要的灵丹妙药。陈文强交代龙兴堂的人多加注意,尽量营救,并将一笔钱送给陈范,只是感佩他毁家纾难的精神,却不知道由此竟改变了陈范的人生悲剧。

“亡命十年,困踬以终,不闻有何怨言”,这便是陈范的真实写照。历史上,陈范流亡东京,贫困几无以自给,两妾改嫁,长子出走,不知所终。次子仲彝出狱以后,清廷一迫他交出父亲,也只得逃走。

名动上海的《苏报》馆主可谓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而历史上当革命告成,民国新建后,多少人以功臣、元勋、伟人、志士自居,无不以为“手造共和”,应该论功行赏。而他甘愿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共和国国民,只口不提自己当年倡言革命的辉煌历史和惨痛遭遇,更不谋求一官半职。最后,陈范晚境凄凉,孤身一人,在上海贫病交加,幼孙病故,两个女儿不在身边,去世时年仅五十四岁。

如果陈文强知道这些,就更不会让陈范这样的“潮流中之长厚君子”落到如此境地。他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邹容血气方刚,经验阅历不足,有陈范这样的老报人相助,他便能放心许多了。

而苏报案的爆发和审理,实际上却暴露满清政府的无能和无耻。腐朽的满清朝廷目光短浅,不学无术,《苏报》案的专案组长慈禧,组员张之洞、端方、魏光焘等人自以为得计,却是自取其辱,为此丢尽了“国家主权”的脸。

堂堂正正的国家政府,却要求“居民委员会”级别都不到的“会审公廨”来主持法律公道,求外国人杀中国平民。尊严何在?面孔何在?从大清皇朝拜倒在会审公廨脚下,清洋律师,求审判官处决中国人的那一时刻起,大清皇朝就等于向国人宣布了自己的完蛋。

法庭上唇枪舌剑,激烈交锋,法庭外各家媒体的舆论也如火如荼,使租界当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也使反清革命思想为众多媒体所热议,影响着更多的民众。

“苏报案”作为晚清最大的,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次重大转型时期一个极富象征性的事件。满清无所不能的权力与一无所有、惟有一腔热血的平民之间面对面交锋的场景,一幕一幕,全无遗漏地展现在民众面前。虽然邹容缺席了,但素有“章神经”、“章疯子”称呼的章太炎却在,庭审中嘻笑怒骂,表演依然精彩。

满清政府为完成太后“懿旨”,将人犯押至南京,凌迟处死以实现“杀一儆”的目的,先是用二十万两白银利诱租界当局,遭到拒绝后,竟然再次出卖国家主权愿将沪宁路的路权让给列强,以换取“引渡”的承诺。就在列强有些心动之际,“沈荩案”的突然爆发,一下子将清政府的野蛮、残忍与不智暴露无遗,使《苏报》案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在年前的沉沉暗夜里,无数仁人志士如同启明星一般,出现在二十世纪的地平线上,禀持着“刀放在脖子上还是要”的执着,让人们看见了光亮,看见了希望。

沈荩也是一个倾向于革命的报人,出于爱国热情,他在报纸上披露了“中俄密约”的内幕。清政府正被苏报案搞得焦头烂额,沈荩又从背后捅了它一刀,揭露了其“见不得人”的卖国行径。慈禧老妖婆恼羞成怒,当时正逢老妖婆的“万寿月”,例不“杀人”,所以由“斩立决”改为“立毙杖下”。沈荩就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杀戮的新闻记者。

沈荩惨死后,立刻震惊中外,天津、上海、广州等地报纸纷纷刊出报道和评论。狱中的章太炎闻讯写下“文章总断魂”等诗句,发表在报端。西人也闻之胆寒,北京的公使夫人们会同向慈禧抗议这种惨无人道的暴行。随后,英美政府向其驻华公使发出训令,绝不引渡“苏报案”政治犯,更不能任由华官审判,理由是清政府严重践踏人权。

在得到确切消息后,陈文强终于可以放下心了。只要不引渡给满清政府,那么按照国际惯例,章太炎这种“国事犯”即便受到处罚,也不过是监禁而已。几年西牢,成就一世英名,或许这正是章太炎所追求的结果,邹容却由于他的插手,而丧失了这次成名的机会,不知他心中是否有遗憾呢?

……

第129章 身处其境的改变,筹款竞争第22章 青帮会集第201章 惊雷,风起云涌第237章 定辽东第259章 计议不定第251章 招商引资,军人责任第27章 身跨青红第128章 天马行空的联系,入门难第138章 迟来的拜见第153章 领先的革命,买古玩第188章 滇省震动第54章 一切顺遂第242章 威胁、末落之势难挽第218章 都是二号人物第52章 内应外合第222章 最后一击第182章 同盟会的孤注一掷第25章 绑架第28章 无题第88章 革命的具体和细节第294章 大反攻之胜第192章 各处的准备第171章 法越冲突第168章 长期方略,爆发第65章 海上第179章 展望:既艰苦又乐观第196章 积聚的实力,总体良好第288章 万一?前提?第75章 伪装立宪派的好处第217章 最后的全力支撑第198章 天津会袁第37章 悠闲,帮派无处不在第204章 独立,独立……第208章 经济、金融战争第114章 无题第68章 谨慎应对,取巧之法第100章 暗杀行动第138章 迟来的拜见第39章 抢土第253章 日美滥觞第6章 安顿托付第172章 援越之议第250章 总统入京,国会多数第176章 强硬不退,踏足上海第198章 天津会袁第193章 谋划深远第14章 交谈,托付第60章 施惠罗登,陈家屈服第120章 狙杀,施恩惠民第182章 海上,领奖,抵德第148章 喧宾夺主,袁大头爽约第200章 印象,国路第135章 商谈,忽悠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杀,伏击第7章 暴力和事佬第274章 中德会谈一第256章 革命吸引,领先意识第163章 威压,赈济第235章 改组政党,筹边第37章 无题第90章 广州第56章 无情杀戮第22章 青帮会集第62章 甬商关注第258章 海陆布署第22章 停不下来呀第24章 结死梁第222章 联合阵线,兵痞闹事第32章 小题大作的刺杀第24章 结死梁第15章 随走有感第233章 第一轮和谈第201章 争高下,中国红龙第87章 觐见,新政之弊利第285章 飞机、坦克、青霉素第165章 国内社会的感触,起事布置第291章 交还青岛,无理挑战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239章 大胜第5章 离国,苏报案转折第251章 招商引资,军人责任第204章 滇西南新布置第261章 强硬背后第216章 北辰归来,同盟会决议第52章 内应外合第81章 合译出书,抢先出药第88章 革命的具体和细节第227章 翻脸如翻书第64章 各有不同两女子第262章 战事扩大第127章 大革命家闪亮登场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战难免第62章 甬商关注第233章 第一轮和谈第218章 诱惑,朱尔典的困难第17章 触痛,招聘第45章 革命起航第40章 打响声名,谈妥生意第217章 最后的全力支撑第260章 诈降?真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