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半寸舌

白露,二十四节气第十五,夜来草木见露水,鸿雁南渡避寒。

宁州威泽县,身为上县,配有县尉两名,去年冬末,外乡人宋恪礼来此赴任,剿匪有力,连破马贼匪窝大小十余处,宁州响马闻风丧胆,只是入夏之际,这名小宋都尉就给宁州刺史府毫无征兆地罢去官职,至今已经闲散在家数月,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桩原本已经大致谈妥的婚事也给黄了,那女子是威泽县中等门户的小家碧玉,还称不上公门望族或是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比起原先前程锦绣的年轻都尉,是有高攀之嫌,可比起之后白丁之身的宋恪礼,自然是委屈了。婚事生变,在威泽县城内也没有生起太多波澜。毕竟宁州身处京畿之南,一州老小都在盯着广陵道上的西楚复国,谁顾得上一个落魄读书人的柴米油盐?邻里关系好的,见面还会喊一声小宋都尉,大多数百姓都不爱搭理这位没什么靠山的官场落水狗。不过白露时分的一个黄昏,一名双鬓霜白的老儒生进入县城,也没有问路,就径直走到了早已搬离县衙的宋恪礼私宅,门外停着一驾小马车,才不至于让人觉着门可罗雀,老儒生看了眼帘子一角内的那张清秀脸庞,凄凄惨惨戚戚的,女子见到这栋宅子有客来访,有些讶异,缓缓放下帘子,马车缓缓驶出小巷。老儒生直接推门而入,宋恪礼正在院中翻阅一份托关系要来的朝廷邸报,见着貌不惊人的儒生之后,一脸惊喜,把邸报搁在石桌上,赶忙起身,作揖行礼道:“晚生见过元先生。”

来访之人正是翰林院那个性格孤僻的老翰林元朴,也正是这位翰林前辈与他一席话,胜读十年圣贤书。宋恪礼几乎每日都要细细思量当日翰林院内元先生写在宣纸之上的言语,“士有三不顾,齐家不顾修身,治国不顾齐家,平天下不顾治国。”“天下家国败亡,逃不出积渐二字祸根。天下家国兴起,离不开积渐二字功劳。”当初整座太安城都在看他们宋家的笑话,称霸文坛士林的宋家两夫子,他爷爷气死病榻,名声尽毁,他父亲贬出京城,一辈子无法出仕。而他这位曾经的宋家雏凤,也被流放到了穷山恶水响马为患的宁州威泽县,这还不算什么惨事,当他为民请命做出一番业绩后,先是郡府内的高官,继而是宁州刺史府邸,都有人先后出手打压于他,但这对于宋恪礼而言,心中并无积郁,真正让宋恪礼感到茫然的是一件事,那些短短半年内就受过他宋都尉许多恩惠的百姓,反而跟着那些县衙同僚一起白眼嘲讽。但是宋恪礼并不想与人诉苦,唯独除了眼前这位元黄门元朴。因为宋恪礼有一肚子不合时宜,想要与这位在翰林院自己就吃不香的先生请教。

宋恪礼等元先生落座后,毕恭毕敬问道:“先生怎么来威泽县了?”

原本喜欢写字多于说话的元朴拿起那份邸报,大概是读书太多,眼睛不好,拎高了几分,仔细浏览了一遍,轻轻放下后,开口说话,依旧含糊不清,“太多年没有离开过太安城,就想走出去看一看。”

说到这里,老先生有些感慨道:“王仙芝走出武帝城后,太安城有一位故人也走了。”

元朴望向宋恪礼,开门见山说道:“宁州马患积重难返,是有根源的,这不过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你一个人外人想要去动棋子,旧有的下棋之人,是会让你死的。”

宋恪礼点了点头,释然道:“果然如我所料,宁州这些年蜂拥而起的马贼是那曹长卿的落子。”

元朴淡然道:“曹长卿在二十年里,可没有闲着,还有一名西楚死间做到了赵勾三把手的高位,正是此人在十七年前就提出,要在广陵道各地军伍之中安植密探,在今年这个祥符元年的早春,那些潜伏多年大多已经做到都尉校尉的谍子,准确说来是三百六十七人,半数暴毙,半数则成为了西楚叛军的中坚人物。这一手,是与赵勾联手谋划十多年的兵部,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兵部尚书卢白颉这会儿捉襟见肘,跟此事遗祸有极大关系。否则你以为西楚哪来那么多一上沙场就可死战的精锐?”

宋恪礼一脸愕然。

元朴双指并拢在石桌上横抹了一下,沙哑说道:“局分大小,往大了说,是削藩,是收拢国力,是兴科举,是抑武人,说到底,是为了吞掉北莽,一统天下,完成八百年大秦王朝也没有做成的壮举,再退一步,是某人的千古一帝。”

元朴手指竖划了一下,“稍稍往小了说,是逼迫北凉王用全部家当牵制北莽,是将顾剑棠局限在北线,这是阳谋。以西楚复国为鱼饵,耗去广陵王在内各大藩王的实力和野心,折损顾庐一系的地方军力,并且以此钓出燕敕王赵炳这条占据地利人和的大鱼,这是阴谋。两代北凉王,可怕之处在于有三十万劲军,可敬之处在于父子二人手握权柄,却不会造反,可怜之处在于离阳朝廷不论你北凉反不反,都要你徐家倾家荡产。”

元朴摊开手掌,在桌面上擦了擦,“人生无奈,就像徐骁千方百计想杀我,可他哪怕有三十万大军,一拨拨死士赴京,却始终杀不掉。就像曹长卿空有大风流,却时运不济,生在了西楚。就像张巨鹿,鞠躬尽瘁,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却要面对一个家天下的时局。就像徐凤年,胜了王仙芝,接下来还要面对北莽百万铁骑。他们的无奈,你宋恪礼比之,是大是小?”

宋恪礼瞠目结舌,“元先生?”

元朴笑了笑。

宋恪礼猛然站起身,一揖到底,惶恐不安道:“宋恪礼拜见元先生!”

这一拜,是拜那位太安城帝师,半寸舌“元本溪”!

元本溪没有理睬宋恪礼的郑重其事,平静道:“我本不该这么早见你,只不过我一辈子都待在那座城里,春秋前期,我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那荀平的一个字,比我几斤口水还有用。春秋尾期,又已经没有我什么事情可做了。如今棋盘上落子生根,按照黄龙士的看法,下田种地,有趣的不是在家等着大丰收,而是亲眼去田边看一眼田垄里的金黄。而且你也不宜继续留在威泽县,不妨与我一同看一看硝烟四起的场景,否则咱们读书人光是嘴上说,哪怕心里确实想着哀民生之多艰,可到头来连老百姓到底是如何个苦楚都不了解,未免太过可笑。”

宋恪礼眼神熠熠,欣喜道:“晚生愿为元先生马前卒。”

元本溪点了点头,问道:“方才我见着了巷中的女子,你觉得比之那个为了见你一面,不惜偷偷离开京城的公主殿下,如何?”

宋恪礼一时间无言以对,不知如何作答。

一个是相貌出彩的金枝玉叶,一个是中人之姿的小家碧玉,怎么比?

元本溪眼神有些飘忽,叹息道:“男女情事,有些人本就是好人,对你好,这自然是幸事,但未必是对方真的有多喜欢你。有些人性子差,肯为你改变极多,却是真的喜欢你。那位赵姓女子,愿意冒险离京找你,却绝对不会对家族弃之不顾,到了两者取一之时,会弃你而去。而巷弄里的刘姓女子,性子温吞,却多半能为你不顾一切,生死相随。世间人,总以为有身份的人物付出一些,便感激涕零,对于近在咫尺的父母养育,贫寒朋友的倾囊救济,结发妻子的相夫教子,反而感触不深。”

宋恪礼略带苦涩道:“晚生受教了。”

元本溪突然坐回石凳,“说话比做事确是累多了,拿酒来。”

宋恪礼赶紧跑去屋子里找酒。

元本溪自言自语道:“如果不是北莽,有北凉三十万,西楚如何,赵炳赵毅这些宗室藩王又如能何?”

元本溪自嘲道:“我亦是无奈人啊。”

第77章 兄弟二人,北凉袍泽第266章 侠客行(三)第147章 这世道不痛第61章 以发系发第23章 有女口衔骊珠第163章 呵呵不呵呵第411章 北莽压境拒北城第47章 那山山楂,这湖莲花(下)第325章 不姓徐,名知报第24章 新老庙中新老谋士第195章 丧家犬也有乡愁第150章 要走了吗第173章 两份谋略两颗头颅,贺新凉第146章 死当谥文正第198章 邓太阿弹指有六第28章 起火得长安第232章 两个消息第42章 一张帘子一字请第71章 想拎酒而回第45章 好鸟第99章 孤城白首第13章 带刀老魁,背匣老黄第61章 晚来天欲雪第137章 蟒吞龙第164章 骨灰第128章 皇后第248章 赵家三千甲第85章 戾气第348章 鱼龙齐聚第265章 侠客行(中)第360章 剑气满北凉第342章 风雨如晦,既见君子第109章 魔头坐佛上第348章 鱼龙齐聚第84章 大王第256章 且放心第389章 好一场纸上谈兵第17章 既然气数已尽,那就气吞万里第373章 初代儒圣第43章 人屠第258章 事了拂衣(中)第86章 天下名剑共主第414章 北凉不敢一战第155章 这个人叫李义山第108章 念来念去都是情第142章 先生卖我几斤仁义道理番外第七章第265章 侠客行(中)第331章 以一换五百第29章 烧纸不易死人易第166章 春风翻过页页书第151章 青衣杀白衣第359章 剑开云海第31章 千年未有大气象第155章 红楼第424章 且待我伸伸懒腰第338章 衮衮诸公,滚滚黄沙(五)第105章 女子种桂第241章 噤若寒蝉(四)第319章 北凉扛纛之人第136章 斩龙第135章 一颗大好头颅第64章 两鹅换来大黄门第279章 铁骑风雪下江南(二)第135章 楼上肺腑第132章 火候第150章 别我回第27章 无生离,唯死别第6章 六百声恭送第129章 一万把凉刀番外第八章第365章 四签皆中第61章 泪水第21章 道士下山挑山第386章 西楚双璧(三)第283章 风雪铁骑下江南(六)第18章 东西一线上的拦路石第139章 一青绣鞋第69章 起雾第38章 我以黑剑杀白雪第2章 上下清凉山第175章 能饮一杯无第153章 书生和书生第34章 老匹夫的一步第7章 武媚娘望城头第90章 山中相厌城外相欢第20章 杀人赏雪第341章 有人与国同龄第289章 中原和北凉第151章 青衣杀白衣第300章 西楚霸王(中)第368章 金刚不败第120章 密信自京城来第28章 起火得长安第40章 新无敌(中)第106章 姓徐的第402章 唯死战而已第185章 两人之战,两国之战(四)第43章 一骑当先,一夫当关第94章 江湖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