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朝堂之争(三)

“启禀皇上,微臣觉得这件事眼下只是猜测,最好还是小范围调查为妙,以免搞得满城风雨伤了各地官员的心。 ”沈崇名很有眼力劲,眨巴眼的功夫就猜到了隆庆帝的想法,不容别人发言,抢先一步说道。

隆庆帝嘴角微不可察的一挑,心中对于沈崇名更是喜欢,有个能了解自己心思的臣子,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啊。“爱卿言之有理,就按你说的来。”君臣二人一唱一和,没等别人表态就把这件事的大方向定了下来。

隆庆帝的想法非常简单,那就是尽可能的把调查之事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这样的话就算是有那‘胸’怀叵测之徒想要挑起是非,也会忌惮三分无从下手的。而要把调查之事控制在自己手中,那范围就不能出了京城,不然鞭长莫及,纵然自己是天下之主,也敌不过‘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徐阶。

“皇上,正如方才沈大人所言,此事理应有我都察院以及刑部吏部查证,微臣不才,但愿尽微薄之力参与查证此事。”宋清扬不甘落后,虽然明白的晚了一点,但凭着行动迅速,还是抢在了其他人的前面。

“好,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来主办,务必要短日内查清此事。”隆庆帝不容别人说话,张口就把这事定了下来。心中倒也欢快,今天这事做的不错,君臣三人配合默契,竟然没有别人‘插’话的余地。

“是,微臣一定把差事办好。”宋清扬心情很不错,虽然比起沈崇名还要差上不少,但是看皇上的脸‘色’,对于自己今天的表现他还是很满意的。徐徐图之,终究有一天自己会把沈崇名踩在脚下的。

等着他说完,上了年纪反应迟钝的欧阳敬之才琢磨透隆庆帝究竟想干什么。但为时已晚,现在被宋清扬抢先一步,他虽然恨不得大打出手把这差事抢过来,可是碍于身份连口都不能开。

这件事有猫腻,想必这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心中都清楚。可是大家心照不宣,只当这件事就像表面上一样,那就是郭明义确实有贪墨的嫌疑。这样一来皇上也只能跟着装聋作哑,要不然就是再骂朝堂群臣是一群蠢猪。

但是,如果自己现在表现的太过较真,那肯定会给皇上一个借口,说些什么自己别有用心的话。如此一来事情可就变的难以收拾了,搞不好还真的能被皇上抓住把柄,把自己熬了一辈子得来的官位给夺走。

前面的徐阶看着隆庆帝三言两语把事情定下来,也是摇头连连,对于往日不断向自己表忠心的官员们大为失望。真是养了一群不顶用的蠢猪,这么多人竟然被两个后辈抢了先,要他们何用有之。

不过生气也没办法,事情成了这般模样,已经没有了挽回的余地,接下来唯一能做的就是动用手头的力量在宋清扬查案之时多加阻挠,亦或是寻一些假证据用手段送到宋清扬手中,另外再严加监视,就算是‘花’出大力气,无论如何也得把郭明义贪墨的罪名坐实了!

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如果郭明义不下台,那户部尚书牛熙屏可就危险了,只要有人咬住不松口,一个反坐之罪足以将他的户部尚书之位拿下,那可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眼看着众臣各归各位不再言语,隆庆帝微微一笑,气势十足的对着徐阶说道:“徐爱卿,朕前几日对你说安排沈爱卿出任上直卫都指挥使的事情,可曾办妥了?”虽然是询问,但口气强硬,听在徐阶耳中分明就是宣战一般。

“回皇上的话,这件事我内阁这几日仔细的讨论了一下,沈大人不但不合适出任上直卫都指挥使一职,反而应该为他在浙江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徐阶的口气也没弱到那里,说着话转身指向了沈崇名。

这几日徐阶可没有闲着,一边吩咐欧阳敬之弹劾郭明义,一边又飞鸽传书浙江布政司,命和自己有联系的官员搜罗沈崇名在浙江办差事留下的破绽,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沈崇名违法‘乱’纪的罪证。之所以费这功夫,就是想着一计不成再出一计,相辅相成将沈崇名的升官之路截断。

要说沈崇名在浙江做的事情确实不少,其中两件都可以作为弹劾他的罪证。其一就是内阁信差被锦衣卫安了个骗子罪名下狱,另一件就是他一次处置了那么多的卫所将领。

前一件只能算是小罪名,现在沈崇名在剿灭倭寇之上立了大功,这样的罪名对于他来说只能是挠痒痒而已。但是后一件可就不一样了,要知道这些卫所将领多是承袭祖宗职位,大明朝立国百余年,能传到这一代的职位,亲戚朋友肯定少不了,就算是在官场上的亲朋好友也有不少。

当日沈崇名处置这些人,有关系的人只是惧于他的权势才集体沉默,但是心底对沈崇名的愤恨可是一点都不少。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有自己在背后撑腰,这些人肯定会跳出来报仇雪恨的,到时声势浩大,只怕皇上也得畏惧三分。如此,不但上直卫指挥使的位置沈崇名捞不着,说不定还得降职处置呢。

“责任?”隆庆眉头一皱,疑‘惑’道:“徐爱卿,此话何解?”

看着沈崇名一脸无所谓,徐阶心中暗恨,暂且先让你得意着,以后有你哭的。“回禀皇上,沈大人在统领浙江兵马剿灭倭寇期间,独断专行,多次刁难卫所将领。并设下计谋,将随行征讨倭寇的数名将领全部定罪查问。恕微臣斗胆,皇上您难道觉得如此胡作非为之人,能够担任要职吗?”

徐阶的话铿锵有力,久久回‘荡’在大殿之上。殿内众大臣表情各异,满脸兴奋者有之,闭目养神的也不少。虽然这样,大家心中的想法却是一样的,那就是等着看好戏。当然,很多人会在沈崇名处于劣势的时候,紧跟着徐阶的脚步落井下石的。

隆庆帝眉头更皱。这件事他也是知道的,毕竟一次‘性’惩处数名将领,这也是关系到地方安定的大事,不但沈崇名上了折子呈明此事,浙江布政司、都司、按察司三大衙‘门’也都来了折子告诉自己这件事。

战场抗命,依照军法来说领军将领是有权利当场执行军法将其就地正法的。况且沈崇名当时只是将他们关押起来,等着战事结束才定的罪,这一点上无论怎么说沈崇名都是没有做错半点的。

不过一次处罚这么多的将领,也确非可以当作是一件小事,前些日子一直风平‘浪’静,只是没人计较罢了。可是现在忽然间从徐阶口中提出来,隆庆帝立时便知道徐阶狗急跳墙了,这次他不但要让沈崇名无法出任上直卫都指挥使一职,只怕还打算把他治罪啊。

琢磨一下,隆庆帝语气缓和了不少。“徐爱卿,这件事早有定论,那几人战场抗命,沈爱卿依法治其罪名,没有任何不妥啊。”

“皇上,可是据微臣查证,这几人世代忠良,其祖辈为我大明朝立有不少汗马功劳。而这次作战,沈大人明明知道卫所兵丁羸弱不堪驱使,还偏偏让他们正面仰攻,而朝廷派往助战的三千营‘精’锐却只是跟在后面督战。是役,卫所兵丁伤亡惨重,几位将军也是为了减少伤亡才下令后撤。可是沈大人不问青红皂白,当即就命人将几人拿下问罪,这难道不是故意陷害吗?”徐阶的声音越来越高,口中唾沫横飞,满脸愤慨之‘色’。

“这……”隆庆帝刚刚张口,就听得徐阶继续说道:“为此,浙江都司各地卫所将士心中愤慨不已,数次联名呈递文书至内阁,要求朝廷严惩沈崇名。微臣念在沈崇名有大功与朝廷,这才好言相劝暂且稳定局势。可是如今,皇上您却要任命沈崇名为上直卫都指挥使,如此加官进爵,让各地将士何以心服口服?”

在徐阶看来,这次的事情已经不单单是自己和皇上之间的一次较量了,而是关系到自己日后的地位。一旦真的被隆庆帝胜出沈崇名坐上上直卫都指挥使的位子,自己必定威望尽失,再也无法在这朝堂之上引领群臣了。

所以这次徐阶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竟然亲自出马给沈崇名按一个罪名,丝毫不顾及大明律中的反坐之罪。

“这……”隆庆帝有些着慌了,事情被徐阶说到这般严重的地步,若是不能驳倒他,只怕沈崇名真的要获罪了。天下悠悠之口,就算是自己身为天下之主,也没办法堵住的。

徐阶心底冷冷一笑,这把险算是冒对了,竟然把皇上‘逼’到了哑口无言的地步。

“皇上,微臣有话要说。”一直默默听着的沈崇名终于开口了,脸上无悲无喜,竟然给人一种超脱俗世的感觉。

“沈爱卿,你有话就说吧。”看着他这副表情,隆庆帝也安心不少,也许局势并没有脱离自己的掌控。

沈崇名行了一礼,竟然大步走上前来,面无表情的看着徐阶问道:“徐大人,敢问朝廷每年耗费大笔钱粮供养百万大军是为了什么?”

徐阶不屑一哼,“自然是为了保家卫国。”

“对,就是为了保家卫国。国便是我大明天下,而家则是我大明朝的黎民百姓,而我幅员辽阔的大明天下,便是由这些千千万万的百姓组成。所以下官斗胆认为,朝廷养兵,为的就是在天子的带领之下保得天下百姓安泰。”这时候了,沈崇名话里话外还忘不了拍一拍隆庆帝的马屁。

“也正是因为如此,各地百姓才会每年缴纳钱粮给朝廷供养这百万大军。打仗哪有不死人,也许今日战死一名军士,来日就能让数百百姓免于战火涂炭。”沈崇名声音有些低沉。

不过他这番话却无法打动徐阶,甚至是朝堂之上的大多数人。“哼,但你执意妄为,平添近千伤亡,与这又有何干系?”徐阶冷笑着反问道,沈崇名说了半天他都没能听出有何用处。

“有,下官只是想说,那些战死在敌人兵器之下的将士死的其所,也许他们籍籍无名,但是后世之人却会因为他们朝廷将士的身份而对他们钦佩不已。而徐大人您说平添近千伤亡,这一点下官不敢苟同,根据阵亡将士的伤痕来看,多数人都是背后中刀殒命。”沈崇名紧紧盯着徐阶。果然看到他脸上浮现疑‘惑’。心中不由鄙视,这些只会做些口诛笔伐的读书人,又如何会明白背后中刀身亡的含义是什么。

第38章 不谋而合第38章 不谋而合第10章 私通倭寇第38章 强势反击第35章 烽火连天(十)第71章 杀气四溢(三)第60章 大卖特卖第17章 救驾有功(上)第24章 天意难测第38章 自食恶果第38章 不谋而合第80章 暗生隔阂第37章 标有暗记第86章 插翅能逃第13章 改造计划第22章 祭酒召见第11章 练兵轶事第9章 伏兵四起第37章 紫茜姑娘第2章 馒头风波第73章 雷霆行动第27章 尘埃落定(下)第5章 佥都御使(上)第15章 近身护卫第8章 强盗行径第20章 钦差使团(下)第12章 一石二鸟第60章 大卖特卖第42章 改革大计(一)第2章 针锋相对第38章 强势反击第29章 李芳的话(上)第106章 如此结局第31章 速战速决第10章 私通倭寇第73章 虚张声势第31章 广而告之第56章 生死一线第1章 途中巧遇第81章 围而歼之(三)第86章 扬帆起航第13章 惨淡荣华第11章 在劫难逃第29章 伏击之战(下)第42章 扬名立万第55章 风云再起(四)第57章 非常暗示第45章 转任兵部第52章 风云再起(一)第42章 改革大计(一)第4章 兵发朝鲜第91章 京城风云(三)第87章 万象朝新第54章 仇人相见第37章 标有暗记第74章 杀气四溢(六)第74章 寻找证据第6章 诱敌深入第18章 隔空博弈(三)第25章 鼠目寸光第56章 杜绝盗版第50章 小川投降第39章 京城来人第13章 改造计划第56章 杜绝盗版第87章 烟雾迷踪第82章 潜入王府(下)第29章 烽火连天(四)第34章 请君入瓮(中)第15章 大乱大治第40章 抓捕伊始第24章 天意难测第60章 督察经历第38章 海陆大战(四)第13章 改造计划第93章 始料不及第81章 伏击之战第79章 攻城之战(二)第16章 高拱还朝第79章 快刀乱麻第1章 我行我素第35章 对决朝堂(上)第32章 展开报复第5章 肖家老爹(二)第46章 地痞许刻第28章 波澜再起第53章 愿打愿挨第34章 事实说话第24章 百密一疏(下)第59章 决死一战(七)第17章 难兄难弟第73章 雷霆行动第70章 落荒而逃第80章 暗生隔阂第52章 周瑜黄盖第75章 坐地分赃第13章 改造计划第45章 转任兵部第91章 京城风云(三)第59章 主动请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