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649年的春节临近,朱显波率先在朝廷上下发起了总结即将过去的一年的工作。对于大明朝廷来说,1648年继续是一个开疆扩土的年份。
虽然局部省份遭遇了灾害,但朱显波在蒙古和东北推广的土豆种植大大缓解了灾害损失,各地并没有出现大量逃荒的灾民,现在的老百姓已经习惯于呆在原籍等待朝廷救援,或者干脆报名军委的移民计划,前往西伯利亚或者日本或东南亚,最近又增加了澳洲一个新去处。
随着工商业的繁荣,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加,百姓的观念也开始转变,这大大降低了军委移民的开支,很多在老家失去土地的农民,或遭遇灾害的地方甚至整村整村的报名。
而在军事扩张方面,大明在印度洋总算站稳了脚跟,随着加尔各答的逐渐成型,大明在这一片区域的军事投放能力逐渐增强。
马达加斯加对大明商船的开放就意味着郑泰的商船队已经开始设计非洲贸易,大量的象牙、黄金被源源不断的运往大明本土,当然还有大量的奴隶通过走私进入大明在东南亚各地的工矿场。
由于皇帝朱显波的默许以及主管工商业的官员邢强等人对奴隶贩卖的支持。加尔各答和马六甲不再出现用工荒,以前那种当地居民估价待售的情景不再出现,而且工作报酬也相应的有所下降,这位大明也节省了不少开支。
而查理一世的顺利复辟让朱显波原本焦虑的心情得到了缓解,现在,朱显波终于又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了。而在相信不久的将来,荷兰人的崛起将会被英国所拖累。
至于澳洲的开发只能算是抢先一步,在大明牢牢控制住马六甲海峡的前提下,欧洲人没有机会进入东亚,自然就无暇顾及澳洲。
当然也有对大明帝国不利的事情,陈辉从伦敦发回的信函中说到这一年10月24日,《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三十年战争宣告结束,从而结束了天主教徒与新教徒、捷克人与日耳曼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德意志诸侯间的长期战争。
历史上旷日持久的欧洲大路上的皇室之间的混战总算告一段落,这就意味着未来大明的敌人可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
朱显波决定在过春节之前想好政治体制改革方案,然后在过年后陆续争取政务院各部大员和各地方官员的支持。
在方案没定下来之前,朱显波只得找周涛和朱丹等人商议。
“你真的打算改革,这样的话,将来可能皇权不保啊?”周周作为皇后,已经逐渐融入了皇室一份子的角色,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无疑就是皇室的利益。
“要想保持大明的持续向前发展,在世界上保持领先,我们的制度就必须领先欧洲诸国,虽然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暂时被扼杀了,但这个查理也阻挡不了历史的进程,他只是短暂的延缓。如果朕和朕的接班人不能让大明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大明海外的数十个附属国随时都有可能独立。
为了大明,为了亚洲,大明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马克思说过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而强大的国力必须依靠强大军事支撑,强大的军事背后必须有强大的经济。”
“那你想好了什么体制了吗?”周涛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事情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今朱显波突然提出,他也只是附和的问道。
“从个人和家族的利益来看,当然是君主立宪制比较好。但目前还不能完全实行君主立宪制,为了国家的稳定和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最终的决断权必须掌握在皇室。当然立法权和审判权可以适当的下方。你认为引入英国的议会制如何?”
“克伦威尔和查理一世不也打起来了吗?”
“不一样,无论是查理一世还是克伦威尔最终追求的还是独裁。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打破文人垄断、世袭的家族垄断,让朝廷和地方上开始以资本说话,真正的培育市场经济。”
“你就不怕失控吗?”
“这也是我所担心的,所以朕想让朕的皇子们将来除了要继承皇位的人选意外,其余的都应该去商场锻炼,比如各地的工矿企业和银行,海外贸易都是不错的选择。”
“可这样一来大臣们只怕无法接受。”
“无论哪朝哪代,其实争斗比较厉害的还是在下层官员之间,上层之间更多的是走妥协共存的路线。只有那些不知死活的才会明目张胆的进行党争。所以只要利益分配得当,朕相信朝中官员自然会欣然接受。朕打算推广公务员制度,将各省、州、县的非行政长官类工作人员纳入进来。
稳定了公务员,然后再在朝廷上下推行政务员升迁制度,所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公务员只要不犯错,不失职就能保持到退休,然后享受相关的待遇。”
“臣妾以为制度虽然,但明朝人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你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除了要取得朝廷中的大臣们的支持外,也要选拔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干部来执行。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臣妾永远支持你!”周涛说得十分动情,这也是她内心的声音。
既然回不去了,留在这明朝,身为母仪天下皇后除了相夫教子,过多的参与政事只会让朝中大臣们反感。
朱显波想想也对,于是继续去找朱丹。
找朱丹的目的却不一样,至少从朱显波的内心里看来,要改革,要走资本主义,那么皇室的资产除了公有的之外,最为皇上最重要的成员,皇子们应该掌握足够的财富以便在将来的资本说话的社会有足够的力量。
“朱丹,朕想让朝阳接替郑泰担任印度商贸队的统领,你看如何?”
“皇上的的意思是?”
“朝阳是朕的皇子,替朝廷和朕赚钱,朕放心,而且朕希望在国内推行改革……”朱显波又将自己和周涛说的那些话重复了一遍。
“如此虽好,只是朝阳会不会不喜欢贸易,而是希望领兵打仗,到时候只怕生意亏本,还要满腹怨言。”朱丹十分了解自己的儿子。
“朝阳虽然是个武痴,但是天资还是十分聪明的,如果有一个人长期陪在他身边教导他。他一定能从一介武夫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同样,如果能熟悉商场上的一切,那么离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也不远了。只可惜朝廷也离开邢强他们几个。”
“皇上的意思是让我去印度洋辅导朝阳?”
“朕知道,这样虽然不合规矩,但是如果你坚持要守在自己的儿子身边,朕相信朝中和后宫也不会真有人反对的。”
“臣妾明白了,臣妾会立刻着手准备,随时出发。”
“不用那么急,你先给朝阳通通气,让他有个准备,等过完年后,朕就派人护送你前往马六甲。不过如此一来,朕要想要像往常一样见你就难了。”
“臣妾早已人老珠黄,皇上后宫佳丽无数。臣妾就不劳皇上记挂了。”
“你看你,还是把心里话说出来了。还是不情愿去印度啊,这样朕又于心何忍呢?”
“皇上过滤了,臣妾也是说笑的,臣妾这个年纪的女人,阳儿已经逐渐取代了皇上占据了臣妾的大部。”
“哎呀,原来是朕跌份了啊。”朱显波适时的自嘲,缓解了尴尬的气氛。
其实朱丹说的没错,快四十的女人了,儿子都成年了,守护和陪绑儿女是大部分传统中国女人的心愿。何况身为后宫女人,朱丹封后已经不可能,贵为皇妃她不可能自降身价去和那些十来岁的秀女们争皇上。
而作为现代人,她还是有他的优势的,这也是朱显波同意他去印度辅佐朱朝阳的重要原因。别人不明白资本意味着什么,后世人的朱丹却深有体会。
当然在朱显波的计划里还有一盘棋,既然大明的疆土越来越宽广,而中土皇上的位置只有一个,如果朱丹能带头走出去,将来说不定会有嫔妃陆续愿意前往海外属地陪同皇子们在当地经营。如果不能实现邦联,那么让自己的皇子们各领一国也未尝不可。
当然,这些他暂时还不能和各位嫔妃明说,只能成熟一个外派一个。就算皇子们不是每个都能成为统领一方的合格总督,早点让他们接触社会,接触资本,在将来可能出现的资本大战中也能取得先机。
皇家这个最大的靠山,可以让年轻的皇子们在商场轻松自如的成长,不用担心盈亏,只求熟悉行情。
当然朱显波的第三个要约谈的对象就是曾经的中央将军、东南亚海盗王,如今的皇妃张蕾。朱显波不担心张蕾会不会同意自己逐渐将皇子外派的计划,而是担心这女人沉不住气,带着年幼皇子匆匆出发了。那样对于成长中的皇子又不公平了。
朱显波已经亏欠张蕾很多,不希望再亏欠她娘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