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南北对峙·西域

西京殷切的提议没有得到成都的任何回应,西京各级官吏对成都的态度表示非常不满,以李庆雀为首的西京武臣连续三天上书要南下惩罚蒙琰的大不敬,权博连续三天下旨申饬上表的武臣。

蒙琰轻描淡写只是要求北川大将军顾希风加强对阳平关的防务,只是顾希风的理解上可能有些问题,在接收到成都的指令后顾希风悍然兵出略县、康县、勉县,占据三县后立即分兵固守,让西京和洛辰方面一时惊呆,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三县的防务已经稳固。

“陛下,顾希风现在占据三县,进可攻,退可守,我们对汉中的经略总是不舒服的。”厉正谦在御书房恭敬的说道。

“厉相也认为我们应该南下吗?”权博很有深意的问道。

西京武臣之首是薛彻和李庆雀,对蒙琰拒绝结盟让西京一众武臣非常气愤,但以厉正谦为首的文臣是从成都出来的,对蒙琰的手段是了解的,这次上书事件文臣并未发话。

“老臣以为还是尽力促成与成都的联盟是首要的,南下的事情不可轻易开启,成都这次对深入汉中、陇右拿下三县其实就是一个威慑,但成都一向都是以礼为先,这次出兵也能看出来他们现在的处境并不好。”厉正谦说的头头是道。

“厉相说的不错,但我们的处境与成都何尝不是相似,现在僵在这,怎么破局?”权博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发问,这明摆着是要考验。

厉正谦并没有急于回复,想了一会儿才缓缓说道:“既然里面搅乱了,不如打出去?”

“哦?厉相有妙计?”权博饶有兴趣的问道。

“北慕狼子野心,在西域暴虐不断,当初与他们合作也实属无奈,雍王既然以天下为己任,不如我们趁机收复瓜州,刚好让我们的武将们也有释放精力的地方,陛下以为可否?”

权博故做沉思,说道:“我们兵力有限,如果收复瓜州至玉门关一线,不管是兵力还是粮草都会有所不济,成都或是洛辰的防线总会有一方管顾不了的。”

“这便是打出去的重要性了,我们可以将陈仓的兵力调到疏勒河一线,如果雍王是正人君子自然不会对我们动手,如果雍王有所图,我们凤州的兵马也可以抵挡至大军回援,当然了,雍王如果这么做了,丧失民心的损失就大了,老臣相信雍王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派谁进军西域,厉相心中可有人选?”权博笑呵呵的问道,厉正谦的想法和自己心底的想法大差不差,一直没有动作,只是对收复西域的人选还在犹豫,李庆雀或是薛彻固然是首选,但是两人承担着重任不能轻易调动。

“老臣有三个人选,望请陛下斟酌。”厉正谦拜倒在地,恭恭敬敬的说道。

“厉相请讲,我们君臣来商议着来。”权博放低姿态。

“陈仓将军薛宸,夏州将军厉靖、定西太守耿超。”

“薛宸是薛彻的亲弟弟,不畏生死,有勇有谋,不过不能善待军士,不可为帅,厉靖是厉相族中子弟,年少有为,不过···”权博看了一眼厉正谦。

“陛下,厉靖一直以来是随李庆雀大将军征战四方,的确是从未有过独领一军的经验,老臣只是举荐,能否合用还需多方考虑。”厉正谦面色平静。

“厉相心胸宽广,朕佩服,只是这个耿超朕记得是个文臣?”权博心中原有的人选是以薛宸为主,厉靖为辅,现在多出了耿超备选,着实没有想到。

“陛下,耿超本是关内大族,只是在灵帝年间得罪了权臣,全族被流放瓜州,陛下登基后遴选人才时从肃南县丞的位置举荐上来,他对瓜州很熟悉,班氏在瓜州传道授业多年,对收复瓜州有大用。”

权博站起身来,走到西域地形图前面看了好一会儿说道:“厉相,传朕旨意,分兵三路收复瓜州,征调夏州将军厉靖为左路军先锋,领兵三万出大雪山,征调定西太守耿超为右路军先锋,领兵三万兵出古城,征调兵部右侍郎白泰领兵四万为中路军先锋,兵进玉门,三路大军齐头并进,收复瓜州!”

“陛下,三路兵马,十万大军,若无人居中策应,怕是会有些不妥。”厉正谦虽然对厉靖能独领一军很高兴,不过三路大军没有中军大帐,不合兵法,更是会出现军情延误。

“厉相莫急,再等一会儿。”权博故作神秘的说道。

厉正谦怔了一下,面前这位陛下真是心思诡异,当日辅佐他的时候的确有过揽权的想法,不过对于李、薛二族的遭遇他现在想起来还是胆寒,陛下的雷霆手段实在厉害。

没过一会儿一个重甲之人大步流星的踏进来,厉正谦回头看去,嘴巴差点没合拢,这人他太熟悉,不过按理来说这人的坟头都该长草了,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

“厉相,好久不见!”重甲将军倒是毫不在意厉正谦的惊讶,大大方方的问候。

“杨将军?您这是?”

“厉相不必惊讶,将军早就是我们的人了,不然关中不会那么顺利,哦,将军现在改名为沐易。”权博轻松写意。

“陛下,臣下已经准备好了,这几日就可以出发了。”沐易恭敬的说道。

“沐将军不必着急,朕给你寻的三个先锋还未准备好,你这几日先陪朕巡视陇右。”

“末将遵旨!”

这一通话语直接把厉正谦搞得语塞。

第二日,权博便通告天下收复瓜州,解救西域百姓,大张旗鼓的征调军士和将领,毫无预兆的与北慕解除联盟。

不过几日的功夫西京要收复瓜州的消息就传遍了天下,得到了中原士子的一致好评,甚至风头一时盖过了西府。

“王爷,西京这一招挺厉害,搞得我们被架在火上了。”卓白陵自从卸了尚书台的活计之后反倒是活的轻松了,说话也自在很多。

“太傅,权博这是在逼我们表态的意思,为了证明我们进军三县的态度也必须要和他联盟。”蒙琰颇为无奈的说道,他没想到自己这个昔日同窗现在竟有了这样的本事。

“王爷,西京收复瓜州,不管怎么样都是件好事情,权博此人的心思不过是想拉拢我们西府,有个保障。”卓白陵笑呵呵的说道。

“罢了,随他去吧,这次本王认栽,不过太傅,权博巡视陇右就是等我,您觉得本王要不要去一趟,给他些面子?”

“殿下,老友相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目前七雄已有六雄称帝,独留我们西府,其实对于所谓的正统已经是没有了,我们西府未来的走向殿下还是要早做打算的。”卓白陵话里话外都在试探蒙琰的心思。

“太傅,有些事情不能做便是不能做,一旦做了就会出现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此时的西府不过是一方势力就已经出现了朝堂上的各种纷争,一旦做了那件事,您觉得会出现什么局面?这符合我们当初的本心吗?”蒙琰没有生气,只是平静的说着。

“殿下,心正自然事直,王爷心怀天下,尊重万民,但是万民的心情您总该考虑吧,民情院的人多次希望能直面殿下,还请殿下三思!”卓白陵坚持道。

见卓白陵想要跪谏,蒙琰立刻抬手制止,语重心长的说道:“太傅,今天的话就到此为止吧,既然你们都不能理解本王的心思,那这次陇右会盟之事你选一些人陪我一起去,您也去,厉正谦可是对你仰慕已久。”

卓白陵被蒙琰挡回去,心中本是有些不舒服,不过蒙琰邀请他一起去与权博会盟倒是一个好时机,一路上总有不少话可以说。

“殿下,按照西府惯例,王驾出行总要选一命大将军随驾护卫,您看?”

蒙琰眉头一皱,不解的说道:“咱们西府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惯例了?本王怎么不知道?”

一提到这个卓白陵就来气,没好气的说道:“自从王爷摆脱护卫到京山的时候,各位同僚便定下了这个惯例,已经通报娘娘,娘娘也认可了。”

蒙琰有点不好意思,他不习惯随行太多人,但是既然已经定下了自己也不能随意更改,讨好般的说道:“既然去陇右,让蒙焕或者顾希风随行吧。”

“不可,蒙焕大将军驻扎上庸,防范汉中,顾希风大将军刚取了关陇三县,不可轻动,臣下建议,可临时征调两湖大将军佟严或是岳州大将军董缺。”

“佟严?董缺?”蒙琰陷入沉思,这两个人都算不得什么大才,佟严加入西府较早,资历资格上自是后起的人不能比拟的,而董缺说白了是新效力与西府的将领,更是谈不上在军中有何威望,云梦有陈之庆坐镇,他们二人中间选一个确实不错。

“太傅,你亲自给佟严去一封信让他在剑阁等候我们,至于董缺也不能让他闲着,调他去西川辅佐景逸尽快剿灭诸葛氏残留势力,景逸有些压制不住路平,我不想在他们身上再浪费功夫了。”蒙琰特意在“辅佐”二字上加重了语气。

卓白陵心里一颤,董缺此人他还是有所了解,若论军阵才能甚至都比不上一个指挥使,但是他的优点是听话,特别的听话,以前他听卢崇宗的,现在他只听蒙琰的,看来蒙琰对靳骞还是不放心。

“臣谨遵殿下谕令。”说完就准备离开。

人还没转身就被蒙琰叫住说道:“太傅,言风执掌尚书台也不少时日,最近多次找我想要卸了这份差使,专心两院,您怎么看?”

早晚这一天要来,顾言风的能力和兴趣卓白陵是知晓的,这尚书台对他来说是一个负担,突然想到一人,而后说道:“殿下,尚书台执掌西府政务,难以交于他人之手,不如让禺公接任如何?”

蒙琰笑了,说道:“卓公,卓太傅,这么多年了,您还是不懂我,罢了,此事以后再论吧,去准备会盟的事情吧。”

第六章 七雄并立·婚前第三章 乱世风华·论道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五)第五章 问鼎中原·辰城政变(七)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白衣祠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八)第四章 兄弟阋墙·辰阳郡主第六章 七雄并立·蒙昭之殇(二)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一)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二)第九章 阴阳·女帝(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二)第九章 阴阳·诸葛之殇(二)第一章尘世间·仲氏姐妹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四)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二)第八章 新旧·易帜(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五)第七章 南北对峙·全线溃败第六章 七雄并立·欢迎仪式第九章 阴阳·变(三)第二章 旧世界·蒙氏第七章 南北对峙·截江而击第六章 七雄并立·蒙昭之殇(一)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二)第九章 阴阳·涟漪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四)第九章 阴阳·格局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九)第八章 新旧·西京政变(十)第八章 新旧·阴阳(三)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四)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五章 问鼎中原·父母心第八章 新旧·幽州的抉择(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三年休养第七章 南北对峙·转机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一)第五章 问鼎中原·仲柔萱第四章 兄弟阋墙·双生子第八章 新旧·害怕第七章 南北对峙·清风袭来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二)第八章 新旧·雍王第三章 乱世风华·岳父大人们第八章 新旧·蒙琰的心思第七章 南北对峙·截江而击第七章 南北对峙·庸人自扰第七章 南北对峙·重启战火(二)第九章 阴阳·尸山血海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三)第七章 南北对峙·乱战第三章 乱世风华·岳父大人们第八章 新旧·害怕第八章 新旧·达奚谦弼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一)第六章 七雄并立·东川之战(二)第九章 阴阳·女帝(一)第四章 兄弟阋墙·苍鹰折翼第三章 乱世风华·论道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二)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三)第三章 乱世风华·苏青第八章 新旧·黄雀在后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三)第九章 阴阳·摧枯拉朽第九章 阴阳·杜衡(二)第六章 七雄并立·婚前:第五章 问鼎中原·东南无战事(一)第九章 阴阳·三阳镇第四章 兄弟阋墙·四分五裂第八章 新旧·易帜(四)第九章 阴阳·涟漪第八章 新旧·川西剿匪记(一)第八章 新旧·军制改革(一)第一章尘世间·蛟龙会(二)第七章 南北对峙·庸人自扰第二章 旧世界·大婚(二)第九章 阴阳·故人第四章 兄弟阋墙·双生子第六章 七雄并立·穷途末路(二)第二章 旧世界·鸳鸯谱第七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五)第九章 阴阳·沿江杂事(二)第三章 乱世风华·捷报频传第一章尘世间·蛟龙会(一)第九章 阴阳·直捣黄龙(四)第五章 问鼎中原·迟来的雪第八章 新旧·易帜(四)第六章 七雄并立·涂山分裂第六章 七雄并立·对决第九章 阴阳·变(二)第四章 兄弟阋墙·言风之举第九章 阴阳·尸山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