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历史的重复

蒲阪,站在岸边高处,看着滚滚东去的黄河,韩非的心绪中有一种莫名的激荡。时下的黄河(古称河水),不是两千年后的那条地上河,河水中也没有夹杂着滚滚泥沙,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还只是开始阶段,黄河两岸不乏青山处处。

这就是黄河,这就是哺育了中华文明的摇篮,这就是见证了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劫难,又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黄河。任何一个炎黄子孙,在面对黄河奔涌东去的浪涛时,都不可抑制的感到一种自豪和激动。

黄昏的暮色中,韩非的影子被拉的好长好上,此时此刻,韩非才感觉到一种孤独,一种无人理解的孤独。

远远的看着背着手站在岸边的韩非,信陵君内心涌起一种无法言喻的疲惫。事情的发展正如韩非所料,河水的上涨导致联军难以快速渡河。所幸韩非早早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各军出发前准备了足够的绳索,就地征集大量的罂瓴,砍伐了大量的木材,扎成了一种形状怪异的木排,大军得快速渡过河水。

八十万大军,只用了两天就完全过河,即使是在河水正常的时节,也是难以想象的。信陵君内心的嫉妒,现在已经变成一种恐惧,如果有一天自己去了,拥有韩非的韩国,还是那个谁都可以欺负的临国么?等待魏国的将是什么命运?

这些想法在信陵君的脑海里也只是一闪而过,想到韩非初见自己时眼睛里闪烁的光芒和景仰,信陵君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想到这些,信陵君的脚下不由的移动,朝韩非的身后走来。对于信陵君的来到,韩非察觉到后并没有任何表示,只是继续凝视着面前奔流的黄河。

“非公子,在想什么?”二人并排而站,暮色中的河水反射着金光,将二人沐浴在火红的田天地中,朱亥和季子曾也只是远远的站着,没敢上前。

“大河奔流,泥沙俱下。那看这奔腾的河水,向着大海一往无前,任何想阻挡的人,都会被无情的淹没。”韩非连看都没看信陵君一眼,几乎是在自说自话。

也就是在看见黄河的一瞬间,看着川流不息的河水一直往前没有回头时,韩非总算是明白了许多。命运既然给自己安排了这么一个角色,就应该坦然而对,向命运去争取历史中更重要的角色,而不是一味被动的等待。更重要的是,既然已经来了,就无法回头,只能像这奔流的大河一般,不断向前,去追寻历史赋予自己的辉煌。

说完这些,韩非伏身在地上拾起一段枯枝,奋力丢如河中,只见枯枝落在河中,河水卷起一道旋涡,将枯枝淹没。

做完这一切,韩非走了,朝渡口而去,那里最后一批韩军已经开始登船,在这段宽阔的河面上,各国军队都在使用渡船和木罂瓴渡过最后一批人马。

韩非走了,留下信陵君一个人站在那,目光呆滞的看着滚滚河水,想着韩非刚才话里的意思。是想表达什么?是志向?是气势?还是警告?

暮色中的信陵君再无以往的气势,似乎一下苍老了许多。

“也许,我是真的老了。”自言自语的信陵君缓缓的转过身来,以往挺拔的身躯显出几分佝偻,步履艰难的朝等着自己的部下走去,夕阳中的信陵君,脚步略显蹒跚。

联军成功渡河,脚下顿然一马平川,函谷之险已经被远远的抛在身后,以赵军骑兵为箭头,各国军队齐头并进,后方空虚的关中,再无能阻挡联军步伐的秦军。

联军进展顺利,势如破竹,但韩非中传来的战报中却感觉到一丝隐隐的担忧。沿途诸城,秦军虽寡不敌众,在联军面前几乎是螳臂当车,可就是这样的兵力对比下,各城的秦军还是进行了最坚决的抵抗,个别城市抵抗之剧烈,出乎了韩非的预料。越靠近咸阳,遭遇到的抵抗越顽强,每每秦军皆战至最后一人,少有降者。这也许是因为,联军进入关中,威胁到秦之根本,这才遭致秦军如此顽强的抵抗吧。秦军的顽强似乎在向联军展示一种气势,一种不可征服的气势。这气势让韩非联想到在三秦大地上绵延了数千年的秦腔,悠长而坚韧,挺拔且阳刚。

咸阳城内,突然出现的联军,带来了巨大的恐慌。

赢正身穿朝服,端坐于上,俯瞰着下面的文臣武将们。军蒙骜的故去,以正宗血统自居的秦国军方势力,似乎看见了抬头的机会。赢正力排众意,顶住了吕不韦为首集团的巨大压力,提拔了昌平君、昌文君二人,但此二人根基太浅,对吕不韦独揽朝权的局面只能起到微小的牵制作用,至于内廷的李斯,现在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

二十岁的赢正已经长的身材高大且壮硕,目光炯炯,对于朝政也一再的借着军方与吕不韦的争斗频频做出决定。骨子里充满着对权利的渴望,充满着对天下一统的壮志,这样一个赢正,如何甘心受制于人?

联军势如破竹,逼近咸阳,何人可为将率军破敌?这个敏感的问题摆在了大臣们的面前,也摆在了野心勃勃,气吞天下的赢正面前。

对军方和赢正来说,实在不愿意看见吕不韦获得这次领兵的机会,权倾朝野的吕不韦,现在说是赢正的眼中钉肉中刺都不过分。

可是联军出现的时机,对赢正和军方来说,都是一个尴尬的时间。大将军蒙敖这个中性人物去世不久,时下军方的代表人物王剪威望不组,军方实在找不出一个能无论在声望和能力上能与吕不韦抗衡的人物。

“大王,臣愿意领军破敌,为我王分忧。”吕不韦在众人沉默的时候,挺着胸膛站了出来,这个机会对于在军中人脉不足的吕不韦来说,太重要了,他不可能放过。

赢正笑的其实比哭还难看,目光在其他臣子面前扫了一圈,无人敢上前请缨,毕竟这次战斗对于秦国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即使是王煎和昌平君兄弟俩,在赢正的目光扫过时,都羞愧的低下脑袋,这是一种出于无奈的羞愧。

“如此,辛苦相父了。”赢正语气中的无奈,令在场的所有秦军将领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似乎在预示着一点什么。

此时的吕不韦哪注意到这些,正所谓踌躇满志,欲率秦无敌之师,建不世之功业,推行自己倡导的“义兵”精神,去抗衡秦自商鞅以来军兵以斩首数为功的精神。

满腹不快的赢正宣布退朝,名正言顺的吕不韦召集众将商议破敌之策。此时的秦军将领中,虽无绝对的领军人物,但却是人才济济。王翦、李信、桓龉无一不是日后彪炳与青史的人物,吕不韦有了这些手下,说是如虎添翼一点都不过分。

历史又一次出现惊人的重合,蕞城就在眼前,过了蕞城就是咸阳。号称八十万的联军,在渡河之后,韩非看清楚了一个现实,联军孤军深入,粮草问题摆在面前,几乎所有国家的军队,都要派出三分之二的部队四处抢粮,真正能用于战场作战的,韩军不过三万,赵军最强,五万之众,魏军次之,勉强也能算五万只众。齐燕两国,渡河之后便开始磨蹭,以粮草不济为借口,拖后于其他军队之后五十里,其用心傻瓜都是知道的。至于楚军号称能战着十万,但这是韩非最担心的一个环节,历史上被庞援拉来充门面的春申君没有出现,似乎不应该出现楚军得了情报连夜跑路的事情。

作为箭头的赵军首领,在秦军有准备的情况下,没有发动进攻,而是等待韩、魏、楚、燕各军的到来。至于齐军,居然传来消息,说主将田七屁股生疮,赖在了联军后方八十里处,死都不肯继续往前一步。六国联军,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五国联军,这与历史惊人的相似。

汇集后的联军,在信陵君的主持下,做了简单的分工,经过一夜的准备,次日,对蕞城发起了第一进攻。准备会议上的信陵君,似乎显得有些疲惫,没有了以往的意气风发,这让韩非觉得很不舒服。

齐军的表现,体现了各国之间只想着保存实力的想法,咸阳就在前方,胜利即将到手的时候,各国都想多保存点实力,好到分赃的时候腰杆子硬一点。

相反,蕞城最为咸阳的最后一道防线,秦军再无退路,一味死战,联军各方,却是各自为战,出工不出力的情况严重,其结果可想而知了。

所有这一切,韩非之前并没有料到,一路顺风的联军,在坚城之下时,危机已经悄然出现。

拂晓,战鼓隆隆,各国军队举着盾牌,抗着云梯,排着整齐的方队,朝蕞城之下而来,韩非来到这个时代,亲眼见证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战斗,即将拉开序幕。

韩非更没料到的是,似乎已经改变的历史,却又一次回到了原来的轨迹。蕞城之下,韩非终于亲眼见识了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残酷,三万秦军,面对数十倍于己的联军,表现出了最顽强的斗志。

第12章 冲喜(中)第17章 合纵(下)第64章 使秦第55章 喜讯第4章 谁家有女初长成(上)第53章 惊变第45章 迷惑第25章 问策第63章 马贼第97章 诱惑(下)第50章 悬羊击鼓第一百零六章第12章 冲喜(中)第一百零七章第八十九章第58章 有人请客第八十七章第45章 迷惑第64章 使秦战国末期的战神李牧转帖资料第41章 对策第32章 渡口之战第7章 骚动的季节(下)第102章 宫变(下)第41章 对策第一百零八章第78章 相见时难历史的合纵攻秦之站转贴资料第72章 质子第15章 婚事(上)第80章 御林军第18章 结婚(上)第26章 定策第35章 各有奇谋第94章 夜火第101章 宫变(上)第48章 嬴政出手第一百一十九章第31章 出征第17章 合纵(中)第81章 少年甘罗第一百二十章第15章 婚事(上)第41章 对策第33章 历史的重复第6章 微雨燕双飞(上)第45章 迷惑第一百零六章第47章 临别看咸阳第66章 黑社会历史的合纵攻秦之站转贴资料第4章 谁家有女初长成(下)第55章 喜讯第10章 重大发现(中)第64章 使秦第20章 韩军实力第34章 各怀心思第8章 太子韩安(下)第49章 追兵第11章 连夜进宫第24章 吃鱼第82章 新军筹备第1章 穿越又见穿越(上)第4章 谁家有女初长成(下)第4章 谁家有女初长成(上)第26章 定策第35章 各有奇谋第59章 风玉璇第17章 合纵(中)第一百一十三章第54章 争斗第7章 骚动的季节第2章 新环境(下)第37章 大秦之气第20章 韩军实力第一百零五章第65章 数学的新运用第17章 合纵(下)第65章 数学的新运用第17章 合纵(上)第14章 墨家弟子(上)第一百一十二章第5章 大将军李震(中)第48章 嬴政出手第54章 争斗第一百一十七章第21章 救赵挥金锤第8章 太子韩安(上)第65章 数学的新运用第22章 魏营有女(下)第73章 嬴政的私访第81章 少年甘罗第13章 脱离实际的愿望(上)第102章 宫变(下)第22章 营中有女(上)第98章 盟约第67章 初到咸阳第98章 盟约第96章 诱惑(上)第一百一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