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地汇合之后,罗杰很快又离开了洛杉矶,继续过着“在天上的时间比在地上多”的日子,在北美地图上到处赶通告。
《滚石》专辑发行一周过去,直接登上了Billboard.200的第一位。
在现在这个年头,这差不多是所有大牌明星的标准待遇了。
只要一张专辑在发行前做出足够的宣传,将粉丝们的期待值提升到最高,在发行首周拿下《公告牌》榜首几乎是必然的事情,除非与其它大牌的新专辑撞车。
虽然Billboard.200并非单纯计算销量,甚至销量的权重占比不足百分之五十,但只要是足够大牌的歌手和乐队,单单只凭借发行首周爆发出来的销量,在Billboard.200前排占据一个位置不会有很大的难度。
不过这种爆发也就仅仅只有刚刚发行的一周而已,后面的销量就会趋于平稳,然后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快速下滑。
再之后,就只能依靠漫长的时间来积累一些销量,对于其中绝大多数专辑来说,这个积累都可以无视。
例外总是有的,比如说老鹰乐队的《Their.Greatest.Hits.1971-1975》,这张发行于1976年的精选专辑,发行最初三年里,北美销量连钻石认证的门槛都没有达到。
但在后来的近四十年里,仅仅只是北美地区,这张专辑的累积销量就达到了3800多万张,直接从累积销量排行榜的几百名开外,冲上第一的位置。
同年发行的录音室专辑《加州旅馆》也差不多如此,发行之初仅仅只卖出了不到500万张,而在四十年之后,累积销量已然超过2500万。
(以上数据来源:RIAA认证)。
对于乐队自己来说,在过去的专辑中,销量爆发期过去之后,缓慢增长的销量还算可观的,也仅仅只有乐队的第一张录音室专辑《怪胎》。
这张专辑到现在为止,每年都还能卖出北美一百多万,全球两三百万的销量。
至于其它的专辑……在发行之初的销售高峰期过去之后,后续的销量就基本可以无视,多一点的每年几十万,少点的干脆只有几万,甚至于几千,无论名气上、数据上抑或是金钱上的收益都聊胜于无。
对于绝大多数专辑而言,在一个销售高峰期过去之后,哪怕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于更长的时间,积累出来的销量也几乎可以无视。
发行之初的销量爆发期,才是重中之重。
最多再加上一个“特殊情况下的重新发行”,不过这种情况,【通常】受益人就不是明星自己了,而是唱片公司和明星们的遗产继承人。
随着数字唱片业的发展,这个销量爆发期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从乐队刚成立时超过一年以上,在短短五年之内,就迅速缩短到只剩下两三个月。
而且实体专辑在销售数据中的占比也出现了明显滑落的趋势,虽然大牌明星的专辑依然能卖出八位数的实体专辑,但更多的人,尤其是年青一代,已经开始大幅度减少了在CD、磁带或者黑胶唱片上的投入,将更多的钱花在更加廉价的数字唱片上。
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新的技术总会替代旧的技术,无论是唱片业还是其它行业,都只能去适应它,而不是改变。
无论是否有托拉斯模式的存在,在轻工业这个领域,永远是买方市场。
一张CD的钱够买2~3张数字专辑,而且后者还可以适应更多的播放设备,消费者会倾向于哪一种选择,自然是不用有任何怀疑的。
依照唱片业内主流的声音来看,随着数字播放设备的普及,在北美、中欧、东亚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最多不超过五年,数字唱片就会完全取代实体唱片。
到了2010年代,除了怀旧群体和收藏以外,几乎不会有人再去选择购买CD和黑胶。
对于乐坛明星,乃至于唱片公司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实体唱片和数字唱片的利润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受到数字唱片的冲击,无论是明星自身,还是唱片公司,在专辑上的收入都会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并且随着数字唱片市场的扩大,下滑的速度也将越来越快。
对于罗杰三人来说,这一点已经体现得相当明显。
新专辑《滚石》在发行首周,总计卖出了近六百万的销量,但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二,都是不被唱片业协会所承认的数字唱片。
实体专辑,仅仅只卖出去了一百多万张,这还是在大量宣传之下,发行之初的一个爆发!
根据MAD唱片发行部门的预测,从第二周开始,《滚石》专辑的单周销量会滑落至单周三十万到四十万之间,最终的北美销量几乎不太可能突破五百万这个关卡。
当然,这是指实体专辑的销量。
如果算上数字唱片,总销量反而会有不小的增长,预计会达到2000万以上。
因为数字唱片不分国界,也没有距离的限制。
只要能够登录北美的音乐平台,再拥有一张全球支付的信用卡,哪怕在火星上也可以购买。
事实上,首周的四百多万数字销量中,一大半都是北美之外的粉丝贡献出来的。
虽然几家主流音乐平台均以“不会收集用户资料”为由,拒绝透露详细的数据,但谁都知道这个理由只是敷衍。
详细的数据拿不到,但私下里,通过员工之间的“私人友谊”,MAD唱片还是得到了一些粗略的暗示。
例如“英语区国家的购买量最多”,“中欧、西欧的非英语国家也有大量支付记录”等等。
这些资料看上去没什么用,但却有助于公司对未来的宣传、发行策略做出判断,乃至于调整海外发行的谈判策略。
虽然这个年头还没有所谓“大数据”的说法,但在实际应用上,这一理论早在七十年代就被应用到金融、零售、广告等行业。
到了互联网时代,尽全力收集用户资料,几乎是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去做的事情。
哪怕自己不用,也可以卖一大笔钱,无论它是否合法。
……
这份报告的篇幅很长,理查森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才将前半部分整理出来。
根据三人的分工,在赶通告之余,胖子需要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公司的业务上。
但罗杰和安妮两人也不能对公司的运转一无所知,【金属猴子】和【A】两支乐队那边也需要定期交换资料。
后者还早,没有重要事情的情况下,每三个月召开一次电话会议即可,如果某个乐队有重要事情无法参与,延长期到半年以上也可以接受。
至于前者,安妮几乎是个彻底的甩手掌柜,但胖子并不打算让罗杰清闲下来,这份报告,就是胖子给罗杰的“任务”。
算不上有什么工作要安排给罗杰,只是让对方对公司的发展有个了解罢了。
看了一眼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多,要继续将这份报告整理完,至少还需要五六个小时。
理查森没有继续动手,而是拨通了依耶塔-哈森的电话,问道:“我明天有什么重要的安排吗?”
乐队现在只有依耶塔-哈森这一名助理,因为胖子要负责公司的大部分事务的缘故,在三人分开之后,这名助理也被分派到了胖子身边。
某种程度上,在这段时间里,依耶塔-哈森就是胖子的个人助理。
“下午两点半有《好莱坞新闻报》的采访预约,预计需要两个小时。另外,您约了华纳唱片的执行董事约克先生共进晚餐。”
“只有下午?”
胖子点点头,说道:“没事了,你去休息吧,明天中午记得让人叫我起床,我今晚要熬夜。”
“好的。”
依耶塔-哈森没有多问,直接挂断电话。
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不该问的不要问,这是职场的基本守则,对于秘书、助理一类的职位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虽然依耶塔-哈森还很年轻,但也不至于在这种基础问题上犯错。
放下手机,胖子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问题。
只有依耶塔-哈森一名助理,是不是太少了点?
平时倒是没什么问题,这个小助理的工作能力足够出色,完全足以满足乐队的需求。
但当罗杰三人分开的时候,就有些不够用了。
依耶塔-哈森能力再强,也只有一个人,又不会分身术。
再招聘上几个助理,作为依耶塔-哈森的助手,若是三人再分开,也可以保证每个人身边都有人可用。
至于雇佣助理的薪水,那点钱根本没什么好在乎的。
不过这只是小事,胖子随手在备忘录上记了一笔,就将这个想法丢到一边,继续完成只做了一半的报告。
由于是给罗杰看的,这份报告的大多数内容都和乐队自身相关,而很少涉及公司旗下的其它明星。
至于MAD唱片的另一个重要业务,《美国偶像》,压根提都没提。
《美国偶像》第二季已经结束,第三季还未开始,还在筹备当中。
再加上节目的模式已经足够成熟,按部就班去执行即可,没有必要在这上面多分心。
查阅了一下白天的会议记录,理查森挑出其中的一段。
关于《郊区的耶稣》销量“异常”的问题,在胖子提出之后,公司很快做出了针对性的调查,并初步得出了结论。
原因根本没有胖子想象得那么复杂,其实很简单。
就是因为在《郊区的耶稣》发行初期,被曝出《摇滚圣经》系列作者的身份,所以自己乐队的许多粉丝也对这张专辑进行了收藏。
在总销量上,由于两者粉丝本身就有极高重合度的原因,没有十分显眼的变化。
或者说,其实是有变化的,本应大幅度降低的实体销量,实际跌幅没有预想中那么大,这就是变化。
不过这个变化很不起眼,虽然发行部门的人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却没有产生太多的联想,将其归咎于专辑质量更加出色这一点上。
不过,当典藏版唱片的“数据异常”引起胖子的注意,并重新进行了调查之后,MAD唱片才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初步得出了结论:
许多乐队的粉丝原本并没有收藏《郊区的耶稣》的打算,但在乐队承认了自己是《摇滚圣经》系列作者之后,这一点出现了变化,导致十万张典藏版CD在很短的时间内卖光。
除了少数不缺钱的“土豪”之外,很多歌迷往往只会收藏自己最喜欢的一名歌手或者一支乐队的作品。
即使不止一个,数量也不会太多。毕竟几百乃至于上千美元一张的唱片,哪怕是中产阶级也会感到心疼。
至于其它的,或许也会喜欢,但受限于钱包,只会购买平装版,或者更便宜的数字唱片。
这只是一个意外,几乎不可能被复制的意外。
在得到这个结论之后,理查森显然有些失望。
虽然这对乐队来说是好事,但却几乎不可能复制到其它歌手和乐队身上,对于MAD唱片来说,也没有太多的帮助。
唯一的用处在于,当乐队再发行新的《摇滚圣经》系列时,可以考虑增加典藏版CD、黑胶唱片的发行量,或者小幅度提高价格。
不过具体要如何做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是发行部门和市场部门需要考虑的事,无论是胖子还是罗杰,都不擅长这些需要大量专业知识的工作,也不会在这些琐事上浪费时间。
公司每年支出大量的薪水,为的就是让上千名员工将自己的能力用在“适当的地方”。
未来的《摇滚圣经》系列是以后的事,不过《郊区的耶稣》典藏版唱片大卖,却还会对一件眼下的事情造成影响。
那就是海外发行的谈判。
MAD唱片不具备海外发行能力,只能将海外发行权卖掉,这是必然的事情。
以乐队现在的咖位,合作方只能是唱片业内的巨头,也就是四大。
无论是从关系,还是从利益上来讲,《郊区的耶稣》的竞争者都只会是华纳和环球两家。
谈判才刚刚进入到正式报价的环节,距离达成协议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确认了《郊区的耶稣》典藏版销量大涨的原因之后,胖子立刻要求发行部门提高了海外发行权的报价。
根据胖子的估算,最终很有可能以三千万美元加上不高于百分之二十分成的价格达成协议。
如果是完全买断的方式,胖子心里的底线是五千万美元。
这确实是一个宰人的价格,但以《郊区的耶稣》的销售数据,以及乐队的影响力。
无论是环球还是华纳,都会心甘情愿的伸出脖子,挨上这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