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唯独没有环球的份

时间进入到二月下旬,整个唱片业的局势忽然风起云涌。

先是洛杉矶法院召开了第一次听证会。

在听证会上,被告方环球音乐集团的代表律师,针对原告方蕾哈娜等明星所提出的一项证据:一份来自合作方的财务结算凭证提出质疑。

——这是2007年某一笔款项的结算收据,经销商向环球音乐集团一次性支付了总计2973万美元的费用,而在环球的内部“账本”上,这笔收入的数字却仅仅只有1236万美元。

相差1737万美元!

这份“明暗账单”的证据自然是真的,这一点无从质疑,但环球音乐集团的代表律师,却对原告方取得这份证据的合法性提出了反驳。

这位律师认为,原告方“不可能通过正常的、合法的手段得到这样一份‘机密文件’,因而获取证据的过程必然存在违法行为。”

按照北美的法律,尤其是在宪法第五修正案之后,如果一起诉讼案,在“取得证据”这一过程中违法,那么该证据就会被判定为“无效”。

当然,这一条款在实际操作中标准会有很大的浮动。

比如说,如果是一般的小案子,法官和陪审团就会站在资本一方,根据“需要”来决定是否依据这一法案认可或者否定证据的合法性。

但蕾哈娜等明星起诉环球的这个案件,在新闻集团的不断炒作之下,影响力已经走出了北美,扩散到全世界。

再加上大卫-劳伦斯一番协调之下,加州当地不少的官员也都隐晦地表示了对此案的关注。

一番考量之下,法官对被告方律师的申诉不予认可,宣布证据有效。

同时,还反驳了被告方律师提出的延期开庭的要求,在听证会当场,就定下了开庭审理的时间:两周之后。

在新闻集团拼了老命的炒作之下,这起案件的受关注程度突破天际,几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无论在哪一个国度,公众,尤其是底层的人们,天生都喜欢看到“大人物”倒霉。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在给底层民众一个发泄自身不满的渠道……

咳咳,这个话题不适合深入探讨,点到即止。

总之,环球音乐集团,作为一个巨无霸级别的公司,曝出巨大的丑闻,看上去还要面临巨大的麻烦,这种事天然就能够吸引普罗大众的目光。

【量子音乐】和新闻集团,就是利用这种心理,营造出了一种“环球音乐集团马上就要完蛋”的暗示。

同时,【量子音乐】借助着这样的局面,开始大张旗鼓地挖环球音乐集团的根基。

高价收买环球的合作方、打压环球的渠道资源等等,这些都只是基本操作。

华纳和索尼也不甘寂寞地加入了进来,对环球落井下石。

虽然同为唱片业巨头,但四大之间从来不是铁板一块。

若是相安无事的时候也就罢了,四大甚至还会十分默契地联手,对有可能威胁到自身位置的新兴势力进行打压。

但若是某一家巨头遭遇困境,其它几大巨头绝对不会出手相助,反而会第一时间跳出来落井下石。

原因很简单:少一家巨头来分蛋糕,自家就能多吃下一块。

更何况,环球音乐集团吃下的,还是全球唱片业市场最大的一块蛋糕。

二月末,在Spotify的最新一期扩股融资当中,华纳和索尼也各自获得了百分之三和百分之五的份额,同时加入了Spotify的“音乐流媒体版权计划”。

三月的第一个工作日,Spotify的音乐流媒体模式正式上线运营,电脑端、移动端同时上线,改变了过去的Tunes模式:付费买断制。

并且,在【量子音乐】的建议之下,Spotify还掏出了整整一亿美元的预算,为移动端,即APP端的推广做宣传。

【量子音乐】、华纳、索尼旗下的所有版权均加入了Spotify平台的“包月付费制计划”,除此之外,Spotify还用买断或是分成的方式,签下了数以百计的小型厂牌、独立歌手的版权,真真正正地将Spotify音乐库的正版歌曲数量授权提升到一千万首以上。

Spotify还提出了新的口号:9.99美元,畅听千万首经典音乐。

(注:Spotify的会员费用是按地区定价,为了方便设定成全球统一价格。)

不过有心人却注意到,在Spotify的音乐库中,几乎包含了全球各个地区、各种语言的所有音乐,但却唯独少了一家:环球音乐集团。

作为世界唱片业市场份额最大的巨头,环球旗下的版权库,也同样是最为庞大的。

虽然环球崛起的时间不长,但在无数次的并购中,环球不仅仅只是买下了大量的唱片公司,同时还接手了这些唱片公司的版权库。

缺少了环球手中的版权,Spotify的版权库可以说是有了不小的缺失。

和已经几乎与所有稍微有点实力的音乐版权方达成授权协议的Tunes比起来,Spotify在版权数量和版权覆盖面上,绝对是处于劣势的。

不过,Spotify的包月模式,在价格上却是具备极大的吸引力。

按照传统的Tunes模式,若是用户想要下载一首歌,就必须为它单独付费,通常价格为每首歌0.99美元到1.29美元之间,一旦购买,这首歌就永久归用户所有。

对于听歌数量比较多的用户来说,这种收费实际上是比较昂贵的,在Tunes的使用者中,不乏每月支付数百美元在购买歌曲上的用户。

另一个比较能够体现Tunes用户付费率的数据,是所有Tunes用户平均每年购买的歌曲数量:386首(查不到,瞎编的)。

也就是说,按照每首歌1美元的最低价来计算,平均到每一个客户身上,Tunes的用户每年要支付的费用为386美元。

如果仅仅只是昂贵倒也罢了,关键在于,Tunes对于一首歌是否需要付费买断,并没有一个成熟有效的机制,而是完全遵照版权方的要求。

版权方要求付费,那么不购买的用户就不能听。

正因为如此,几乎每一位用户都遇到过“花钱买了垃圾”的事情。

而Spotify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买断制改为了包月制。

在会员有效期之内,Spotify的用户可以任意收听曲库中的所有歌曲,不需要为此额外付出任何费用。

按照9.99美元一个月的包月价格,这可要比自己买歌去听划算多了。

尤其是,大部分的歌迷,并不会将买回来的所有歌都加入歌单里反复去听,许多歌曲买回来听上一段时间,就丢进角落里吃灰,根本想不起来。

而对于少数特别喜爱的歌曲,Spotify同样支持买断,价格和Tunes一样。

——买断的歌曲,即使在会员到期之后也可以听,不受任何影响。

这样一来,Spotify的模式,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无疑是十分划算的。

再加上移动手机的出现,让Pod和其它传统MP3类设备的核心竞争力荡然无存。

手机本身就已经够方便的了,而且还随时可以联网,绝大多数用户,也根本听不出来手机播放和Pod播放的音质区别。

再加上大笔的推广费用撒出去,Spotify从登录移动端平台之初,用户数量就开始飞快地增长,仅仅只是十几天的时间,新增活跃用户的数量就突破了千万级别。

虽然这些用户当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会选择成为付费的包月会员,实际收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但前景却是非常耀眼的。

(注:现在Spotify的付费率接近一半,但早期付费率肯定要比这个数字低得多。)

有着前世的记忆,罗杰自然是知道,在流媒体行业,无论是视频还是音乐,那些看上去风光无限的巨头,实际上都是在长达十年以上的时间里,不断地烧钱,一直在亏损,从未有过盈利。

哪怕到了罗杰重生之前,Spotify已经做到了音乐流媒体市场占有率的第一,每年的亏损仍然高达数亿美元。

当然,流媒体平台本身不赚钱,不代表投资人不赚钱。

毕竟互联网企业,炒的就是一个热度和信心,只要市场占有率等各种数据好看,哪怕是持续亏损,也不缺愿意投资的狗大户。

只要看准时机套现跑路,投资人大赚一笔的可能性反而很高。

咳,扯远了。

Spotify用户数量的激增,再加上其光明的前景,让唱片业的各个厂牌、独立歌手,都分外的眼热。

对于这些版权方而言,Spotify意味着一个新的版权变现渠道。

哪怕这个渠道的收入并不高,也总比没有得强。

更何况,从Spotify的发展趋势来看,哪怕现在的收入确实一般,但未来却是可以预见的。

而且,Spotify还为版权方提供了两种方案:买断或者按照“付费用户点播次数”分成。

前者,协商出一个固定的价格买断,通常会签一个五年以上的长约,在合约期间内,Spotify怎么用这批版权,赚多少钱,就和版权方没有半点关系。

后者,则是按照付费用户的“有效点播次数”,再加上一定的算法,给予不同版权方一定比例的分成。

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的,可以选分成,想要稳定收益的,可以谈买断,烧钱和亏损的风险,大部分由Spotify自身来承担。

——在接连几轮扩股融资之后,Spotify也有充足的底气去做这种烧钱的决定。

在这种利好之下,加入Spotify的唱片公司和歌手越来越多,从而再一次刺激了用户的增长。

环球自然不可能无视一个新的变现渠道,立刻派人与Spotify接洽,但得到的结果却让环球很不满意。

Spotify表示,由于【量子音乐】、华纳、索尼这三家股东已经达成了默契,虽然不会完全拒绝环球入场分一杯羹,但条件却不可能和其它唱片公司一致。

简单点说,就是抬高环球的准入门槛,从价格或者分成比例上压低环球的收入。

三大巨头加起来,在Spotify的股份也不算太多,不说绝对控股权,就是相对控股权都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要说完全拒绝环球入场,在Spotify的股东大会上根本不可能通过,因为这不符合Spotify的利益。

但若是抬高环球的准入门槛,凭借三家手中的股份,还是能够推行通过的。

事实上,环球的市场份额虽然是业内第一,但却也只占据了全球唱片业市场的百分之三十多。

如果单独只看在线数字音乐这一块,份额还要更低一些,有足够多的用户,Spotify有充足的底气拒绝环球。

Spotify拒绝环球,可能意味着部分潜在用户的流失,毕竟很多歌迷在选择音乐平台的时候,往往是冲着某一位歌手的歌去的。

但是,不可能所有喜欢环球旗下明星的歌迷,都只听环球的作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歌迷A喜欢环球旗下的明星B,但同时也喜欢【量子音乐】旗下的明星C。

如果两者都在Spotify平台,这位歌迷会做何选择自然不必多说。

但若是只有一位,该歌迷也有很大的可能,会选择使用Spotify,大不了要听B明星的歌的时候,再换到其它平台去就是了。

虽然说这个概率不算特别高,但也不低。

Spotify拒绝环球确实会有所损失,但至少在没有其它足够强力的竞争者的时候,损失并没有那么大。

但以环球的版权库数量,若是拒绝了Spotify,却意味着数以亿计的营收损失。

这对于环球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注:早期iTunes和版权方的关系确实是这样,一开始iTunes求着唱片公司放版权,但是拿到一定份额之后情况就反过来了,唱片公司求着iTunes收版权。一直到后来的流媒体平台大战时期,竞争激烈了,才开始玩烧钱买版权的游戏。)

但Spotify给出的价格又太过于苛刻,环球内部,一时半会之间都还达成不了一致,很快就陷入了争吵当中。

趁着这个机会,不需要任何的沟通,【量子音乐】,华纳唱片,以及索尼-BMG不约而同地,开始针对环球旗下的歌手和版权供应方进行挖角。

就连话术都是现成的:跟环球合作,Spotify平台这一块收入,可就要没了!

而如果掏点违约金,结束和环球的合约,加入我们,Spotify这一块的收入可不低呢,我们再给补贴点,这买卖绝对不亏!

反正,绝大多数的明星和版权供应方,也不清楚Spotify只是对环球报出了一个苛刻的价码,而不是完全拒绝环球入场。

在他们的眼里,只看到一个现实:Spotify已经与全球几乎所有版权方达成了协议,但唯独没有环球的份!

第445章第529章 她长大了第651章 收购卢卡斯影业?第358章 八项提名第696章 泰勒登顶福布斯?第873章 《星际穿越》和《奇异博士》第431章 大新闻第133章 紧张的女孩第666章 反击第664章 《纽约邮报》的副刊第252章 Plan.C第367章 霍华德庄园第336章 我们要不要改个名字?第480章 被罗杰始乱终弃的女人第591章 长期规划第497章 别小看她第744章 天价佣金第85章 “乐队队长的威严”第475章 分分钟几十万上下第426章 一觉睡到国庆节第265章 劳资矛盾第285章 1亿2300万美元第205章 第301录音工厂第548章 第四名成员第247章 “只是很纯粹的关系”第335章 “下个月初,洛杉矶见。”第513章 影帝第792章 拆分和并购第578章 大难临头第781章 又是一年颁奖季第808章第810章 两千亿美元的估值第56章 改装巨兽第864章 避税第558章 我可能找到了一个不错的项目关于最近的事,有些话说。第453章 做好背黑锅的准备第120章 斯坦福的精神病院第840章第707章 不可调和第621章 异境入侵者之歌第293章 新的团队第428章 还有一个问题第831章 死嗓+乡村?第27章 制作人玛莎第18章 第一笔收入第136章 吸粉利器第631章 安妮的另一面第328章 不愿透露姓名的罗杰先生第584章 安妮的计划第841章 香江第142章 翻唱授权第253章 你确定你买得起?第857章 选择第608章 COO的人选第469章 理念冲突和内部矛盾第665章 致命一击第745章第653章第628章 《波西米亚狂想曲》第784章 最致命的一环第493章 传记电影?第26章 代号【X】第625章 隐形人贾森和理查森-Best第625章 隐形人贾森和理查森-Best第266章 友情价第687章 抽时间出张新专辑第447章 我不会跟你客气的第363章 融(坑)资(钱)计划 下第219章 这根本不算是什么事第480章 被罗杰始乱终弃的女人第356章 这是误会第563章 享受和折磨第501章 令人惊悚的销量第870章 摸鱼第73章 吉姆?吉他手?第399章 销量口碑双爆第446章 宰人的价格第535章 鲁迅说过……第304章 “什么?我没钱了?”第650章 各取所需第151章 让声音更立体第584章 安妮的计划第616章 《一直以来》第833章 心照不宣第776章 丧心病狂的提议第710章 两个条件第267 忘记看的《公告牌》(万赏加更)第482章 海外巡演计划第460章 钥匙第509章 决定第342章 巡演开始第771章 战略合作伙伴第574章 小心背后第879章 贝斯主音第457章 天堂的阶梯 Tour第357章 这家伙是谁找来的?第206章 昆士兰州的农场第111章 粉丝还是盗版?(5更)第191 摇滚的狂欢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