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 只要锄头挥得好

环球遭遇困境,对唱片业的其它公司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

尤其是索尼和华纳,感觉就像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了一般,疯狂地挥舞起锄头,大挖环球的墙角。

毕竟,索尼和华纳都是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厂牌,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品牌形象都做得非常出色。

和他们比起来,才成立没几年的【量子音乐】在这方面就处于了劣势。

在各方提出的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厂牌的名气,往往就是许多明星优先会考虑的因素。

再加上,【量子音乐】与环球音乐集团正面开战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唱片业。

圈外人或许不太了解这些内幕,但圈内,但凡是消息灵通的人,多多少少都察觉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有不少明星都在担心,若是跳槽到【量子音乐】,一旦【量子音乐】在与环球的竞争中最终败北,自己也会受到波及。

再加上,还有不少有足够粉丝基础和资金作为底气的大牌明星,干脆选择了自立门户,这就让【量子音乐】可以争取的明星变得更少。

对于这几天发生的事情,许多人在仔细分析之后,都得出一个猜测性的结论:【量子音乐】憋了一波大招,让环球直接遭到重创,但【量子音乐】自己也没得到多少好处,最大的好处反而是会被在一旁围观的索尼-BMG和华纳唱片拿走。

不过,仅仅只间隔了一个周末,【量子音乐】就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对公司“未来数十年的经营策略”做出重大调整。

在发布会上,卢西恩-格兰奇仅仅只宣布了一件事:【量子音乐】正在就公司旗下,所有签约歌手、乐队,以及创作者的发行合约条款做出重大调整,让出更多的利益。

具体的体现,表现在发行方分成比例,以及版权分割方面。

卢西恩-格兰奇表示,考虑到成本方面的因素,前者的让利不会太多,大约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之间,具体根据签约明星的级别而定。

而后者则是重头戏:【量子音乐】会改变唱片业过去以来的“惯例”,将所有在“替换合约”之后新发行的音乐作品,版权全部归还给歌手、乐队自己,【量子音乐】不再从中分割版权。

这一场新闻发布会,对外界公众来说只是看个热闹,甚至还没有环球的“黑金”丑闻引人瞩目。

但在唱片业内部,卢西恩-格兰奇代表【量子音乐】做出的这番宣言,立刻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地震。

发行合约方面的让利就不说了,这是一个明显的,收入方面的提升。

虽然数字不会太高,但却也没有少到可以让人忽略的程度。

但更加让人关注的,却是在版权方面。

按照唱片业一直以来的惯例,唱片公司——无论是制作厂牌还是发型公司——都是要从歌手、乐队的作品中拿走全部或者部分版权的。

具体的版权分割方式,通常由明星的咖位和商业号召力,以及唱片公司的规模而定。

绝大多数情况下,越是没有名气的小明星,就越不可能将自己的版权留在手中,除非去选择不依靠任何发行公司,独立运作的方式,不过这条路,哪怕到十年后的流媒体时代,也没有几个人走得通,更不要说是现在了。

版权的价值很难界定,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作品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它的版权才会值钱。如果一首歌只有寥寥几个人听过,无论它做得再怎么好,版权也是一文不值的。

就好像诸如烟雨江南、中原五白之类的大神写手,他们的小说版权往往可以卖到七八位数,甚至九位数,但像黑色贝斯这种扑街作者的版权,倒贴钱都没人愿意买。

咳,扯远了。

按照唱片业一贯以来的做法,在签下一名歌手或者一支乐队的时候,第一份合约,通常而言都会比较苛刻。

分成比例姑且不说,如果这位歌手在过去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成绩,那么只要唱片公司的规模不是小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一般来说,都是可以要求获得合约期间内,该歌手所有作品的全部版权的。

就好像罗杰和胖子的第一支乐队【墨菲】,版权就全归唱片公司所有,乐队只能保留词曲版权,以防出现【虫子】乐队那种,自己唱自己的歌,还要被版权方敲诈巨额授权费用的情况。

事实上,这也是许多乐坛新人第一份唱片合约当中的“标准条款”,词曲版权归创作者个人或者歌手所有,而音乐版权则归唱片公司。

好一点的,唱片合约里会规定版权收入的分成,唱片公司在使用该歌手的音乐版权取得收入的时候,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向歌手支付分成。

若是心黑一点的,直接在合约里规定,版权收入与歌手本人无关,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注:再次鞭尸一下披头士,他们被坑走的那批版权就有类似的条款,版权收入和乐队无关,一毛钱分成都不用付,全归版权方所有。)

这类合约,通常被戏称为“卖身契”合约,意思是签下之后就和卖身给唱片公司没什么区别。

当然了,随着歌手逐渐成为明星,咖位提升,到了第一份合约结束,开始谈第二份合约的时候,无论是留在原本的唱片公司,还是跳槽去其它的厂牌,只要自身有足够的资本,往往都是可以就分成比例和版权费用方面与唱片公司展开谈判的。

甚至于有些成名速度极快的明星,在第一份唱片合约还远远没有到期的时候,为了留住人,唱片公司有时也会主动要求替换合约,用更好的待遇促使对方签下年限更长的合约,以避免对方跳槽。

比如说,【量子音乐】旗下,泰勒-斯威夫特的第二份唱片合约,版权就全归泰勒个人所有,仅仅只是将运营权独家授权给【量子音乐】,而且还规定了严格的“授权回收机制”,如果【量子音乐】在运营这批版权的工作中危害了泰勒-斯威夫特的利益,后者就有权收回授权。

至于具体的版权分割方式谈出什么样的结果,就要看明星和唱片公司各自的资本,以及具体的谈判细节。

可以说,这是一个相互妥协的过程。

但除了少数一线甚至是超A巨星以外,在面对【量子音乐】这一级别的唱片业巨头的时候,几乎不太可能有人能够保留自己作品的全部版权,多多少少都要分出去一些。

或许是某一首或者几首歌的全部版权,或者是合约期内所有作品的部分版权(例如数字版权)。

而且,由于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每一个巨星都是从新人走过来的。

基于这一点,可以说,在唱片业内,除了极少数从其它行业,例如影视明星转行过来的人之外,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第一份“卖身契合约”。

而随着明星的成名,许多早期的作品,版权价值比后来的作品更高,这种情况其实是很普遍的。

毕竟,不说大多数,至少一半的明星,其最经典的作品大多诞生于出道的前几年,反而是后来名气高了,咖位更大牌了,推出的作品质量反而开始下降。

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如此,但对于碰巧是这一类人的明星们来说,即使在第二份合约中赢回了“留住自己版权”的权利,实际上也并没有赚到什么。

而卢西恩-格兰奇和【量子音乐】所提出的“全新的合作模式”,却是完全颠覆了这一“传统”。

直接将所有的版权全部归还给明星,【量子音乐】仅仅只要求包括发行权、版权运营权在内的独家授权,并从中抽取适当比例的抽成作为成本维持和利润来源。

事实上,许多明星对于这一点并不在意。

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的明星,都没有自己运作版权收入的能力和经验,即使版权留在自己手中,也是要委托给唱片公司来代理的。

就算是勉强自己开一家公司来运作这些,从收入角度来讲,或许还不如委托给大厂牌来代理。

像【量子音乐】这样的发行大厂,无论是推广能力还是渠道资源,都远远超出“明星”这一身份可以获取到的资源,哪怕扣掉代理佣金之后,明星们所取得的收入也要比自己来运作更加的高。

在新的合约模式发布之后,唱片业内立刻一片哀嚎。

无数唱片公司纷纷惊慌失措,大呼“狼来了”。

而原本正在与索尼-BMG、华纳唱片谈判,准备跳槽的明星们,一大半都当机立断地中止了谈判,转而观望起来。

能够成名的明星,没有一个是白痴。

就算有些明星自己的智商不够高,身边也绝对不缺乏能够及时提醒他们的“聪明人”。

见风使舵,利益最大化,这些都只是最基础的操作。

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之后,【量子音乐】倒是没有急于大张旗鼓地挖角,而是由卢西恩-格兰奇等高层牵头,一个一个地和旗下的明星,以及已经签约,但还没有正式出道的新人去谈判,修改、替换原有的合约。

唱片公司主动“发福利”,又是多送分成,又是更改版权条款的,自然没有人会拒绝。

没有人会嫌弃自己的收入太高,也没有人不愿意留下自己的版权。

虽然【量子音乐】拿出的新合约,基本上都没有多少“签约金”,而且还提高了签约年限,但在更高的预期收入和版权的刺激下,不出一周的时间,【量子音乐】旗下的签约歌手、乐队,所有人都在新的合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普遍来讲,包括还没有出道的新人,再到一线大牌在内,所有人的发行方佣金都有所降低。

从原本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六十,降低到了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四十之间。

仅仅只是这一部分,整个【量子音乐】旗下的明星们,所有人加起来,在未来一年内的总收入就能提高至少两亿美元。

唯一的例外,是罗杰自己的【Darkness】乐队和泰勒-斯威夫特。

前者就不说了,乐队和【量子音乐】之间签订的唱片合约,从MAD唱片时代起,就是完全对乐队有利,唱片公司只是扮演一个“打工者”的角色。

毕竟,乐队就是公司的老板,哪有公司压榨老板这个说法?

至于后者,因为胖子和斯威夫特一家关系密切的缘故,某种程度上来说,泰勒-斯威夫特也是【量子音乐】旗下唯一一个“关系户”。

从第一份新人合约开始,泰勒-斯威夫特签下的就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卖身契”合约,而在之前续约时签订的第二份合约,更是已经达到了超A巨星级别的待遇:唱片公司拿最低的分成,完全不要版权,甚至完全不求在明星身上赚钱,只为把这个招牌留下来。

虽然说现在的泰勒离超A还很远,但凭借着关系户的身份,提前拿到这样的待遇。

从合约本身的条款来说,泰勒的待遇已经没有任何的提升空间了。

专辑发行抽成全渠道百分之二十、巡回演出抽成百分之三十五、版权运营佣金百分之十五、专辑发行权免费。

其中绝大多数业务的成本都由【量子音乐】承担,泰勒-斯威夫特自己,仅仅只承担自己团队的薪酬,以及专辑制作的费用。

可以说,这已经是在如今的唱片业生态之下,明星所能拿到的最顶级合约。

再提,就要和罗杰几人一样,让唱片公司为自己打工,甚至是承受巨额亏损的风险。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关系户的身份,顶多能够让泰勒在【量子音乐】内得到一定的优待,但却不可能凌驾于公司之上。

泰勒-斯威夫特自己也清楚这一点,并没有要求更换唱片合约,反而主动要求以原本的条款续约,连签约金都没有要,直接将原本的合约延长到2019年。

泰勒自己也很清楚,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以双方之间的关系,除非有学习罗杰几人自立门户的打算,否则,无论跳槽去哪里,都绝对不如留在【量子音乐】。

当然,这里边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量子音乐】至少可以保留住唱片业巨头的地位。

在泰勒重新签约之后,【量子音乐】经过了短暂的调整,立刻开始对“艺人服(guan)务(li)部门”进行大规模的扩充,同时挥舞起锄头,开始对整个欧美的乐坛明星开始大规模的挖角。

不仅仅只是环球旗下的明星,就连索尼、华纳,乃至于无数的小厂牌,只要具备不错商业价值的明星,统统先接触过再说!

第657章 豪赌还是败家?第122章 教坏小孩子第198章 五项提名第49章 新的宣传方案第764章第753章 我们不会输第485章 狂暴之路 上第196章 摇滚圣经(7更)第249章 降低心理预期第182章 假期结束第703章 想要股份?第653章第45章 摊牌 上第793章 融资目标:两千亿美元!第582章 机会?第295章 《燃烧》第749章 究竟是怎么想的?第208章 广告代言第619章 鼓王?第10章 二十世纪娱乐公司第467章 斯威夫特第696章 泰勒登顶福布斯?第632章 麻烦第721章 其它的计划第190章 巡演开幕场第765章 安妮的反常第703章 想要股份?第71章 摊牌(第五更)第845章 生日派对第694章 互相伤害第283章 脸厚心黑第155章 不需要证据(第十更)第289章 天价预算第521章 你们去抢银行啦?第142章 翻唱授权第571章 《迷途之家》第149章 华丽的音乐剧式摇滚第245章 “几万美元的小钱”第758章 北美的伤疤第356章 这是误会第509章 决定第233章 犯众怒的安妮第458章 你退群吧第51章 销量和分成第540章 狂欢到天亮第645章第513章 影帝第860章 三专连发第397章 危险的想法第773章 致命的弱点第437章 有钱就会变胖?第569章 谋权篡位第391章 英国重金属新浪潮第476章 哪有不吃苦的第85章 “乐队队长的威严”第475章 分分钟几十万上下第496章 遭遇挖角第200章 最后一站:佛罗里达第387章 大项目第650章 各取所需第728章 街头演出第354章 祝我们的敌人好运第874章 不是没有机会第204章 “休假”第540章 狂欢到天亮第100章 打榜计划第759章 接班人?第137章 朋克礼第767章 守法商人第131章 派对邀请第417章 性格让人头痛的女孩第334章 细思极恐第97章 安妮的提醒第844章 “达成一致”第487章 这是生意第62章 调音与排练 上第375章 史无前例的大计划第74章 尘埃落定第377章 《美国偶像》启动第719章 你是怎么想的?第689章 这样会不会有风险?第497章 别小看她第608章 COO的人选第737章 新专辑中的老歌?第305章 六种风格第712章第418章 一英尺的身高差第447章 我不会跟你客气的第401章 别忘记联系媒体第77章 吉他手的消息第223章 不同的利益诉求第564章 提前庆祝第650章 各取所需第332章 庆功派对第834章第16章 第一个粉丝第73章 吉姆?吉他手?第488章 彩虹第610章 摇滚精神第130章 不该出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