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之后,皇上单独留下了刘本和凤旻翊,与他们二人商议了关于江南灾患的事情,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摄政王是懒得管的。
“朕将这次江南水患的事情,全部交由你二人处理,你们当竭尽全力去办好这件事情,朕的身体,你们也是知道的,这两个锦囊给你们,必要时刻可以拿出来保护自己。”
“请皇上放心,微臣定当不负重托。”
他们两人从皇宫中出来,并没有回府,而是各自召集了自己的力量去实施救灾的事情,凤旻翊来到了聚英楼,他点了几个小菜,就让李青去外面查看灾民的情况,自己又来到了二楼的雅间。
“阁主。”
“我有个任务交给你,你立刻派一些人去临城查看水患的具体情况,然后传书给我,记住一定要好好探查当地知府是否在全力的抗灾救民。”
“是”
白衣人打开窗户,一个眨眼不见了,凤旻翊吃完饭走出了聚英楼刚好迎面撞上回来的李青。
“王爷,小的去城门口看了一下,那边聚集着很多灾民,守城官兵不让进,已经开始闹起来了。”
“走我们去看看。”
凤旻翊来到了城门口,这些衣衫褴褛的人,比他想象中还要多,他走上前去对着正在和官兵拉扯的百姓说,“乡亲们,我是东临王,请大家不要急,耐心的在城外等候,本王在天黑之前一定会帮大家安排好住所。”
这些灾民一看是东临王,便不再拉扯,有些让已经在城外的空地上耐心等候了。
回到王府,凤旻翊召集了府里的男丁,还有他手中的士兵,全部去了城外开始搭建灾棚。
刘本这边也没有闲着,两人都暗自铆着一股劲,他动员了京郊附近的地主乡绅,得到了一些米,然后开始熬粥,很快就有些灾民领到了粥喝。
王亦瑶这两天劳累过度,屁股上的伤本来还没有愈合好,她这么一折腾又全部裂开了,疼的她不敢动弹,只能趴在床上等着环儿为她递水送饭。
“小姐,你这样环儿心里也难受,这本来就瘦弱,现在一阵风都能将你刮倒了。我明天去厨房要一只乌鸡给你补补身子吧。”
这个丫头,对她真是没话说,看着环儿忙里忙外的样子,真是欣慰。
方嬷嬷的伤在王亦瑶的精心医治下已经可以下床走路了,她迫不及待的来到了杏寒苑看望王亦瑶。
两个丫环不放心,一路紧紧搀扶着。
一进门可惊呆了环儿,这位嬷嬷是谁?难不成又是那个王爷的奶娘刘妈妈派过来找事情的?看着也不像呀,满脸都是慈祥的笑容。
“这位姑娘,请问王妃在吗?”
在屋里王亦瑶听到了方嬷嬷的声音,“在呢,环儿快请方嬷嬷屋里来坐。”
环儿这才反应过来,这就是小姐所救的那位来自宫里方嬷嬷。
“方嬷嬷屋里请,小姐的旧伤复发了,这几日在床上养着呢?”
“见过王妃。”
“你们俩不必拘礼,快扶方嬷嬷坐下。”
方嬷嬷一看王亦瑶这个样子,心中很是内疚,这脸色暗沉,嗓音沙哑,整个人瘦的只剩下了骨头。
“王妃,真是老身连累了您。”
“方嬷嬷,您这是干嘛,是我自己太冲动,得罪了摄政王,才有了今天这般下场。”
在宫中服侍太后多年,方嬷嬷自然知道摄政王的为人,不用王亦瑶多说,她也明白其中缘由。
她从丫环手中拿过一个盒子,递到了王亦瑶身边,“这是老身自己做的一些阿胶,有补血养气之功效,王妃每日吃一块儿,想必会有效果。”
看着眼前的阿胶糕,王亦瑶泪水忍不住的往下掉,她又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为了让她能有一个好身体,想尽了办法,其中就包括这个手工阿胶糕。
“谢谢,方嬷嬷,我一定吃。”
擦干泪水,拿起一块儿开心的吃起来,不得不赞一下,这古法熬制的真是好吃,不像现代加入好多添加剂和防腐剂。
两人越说越投缘,开心的不得了。
突然外面的一阵骚动和吵闹声传来,王亦瑶有些不安,方嬷嬷看出了她的慌乱。
“王妃不必担心,应该是江南来的灾民。如今咱们王爷被皇上委命,担任此次赈灾的使者,还有刘本刘大人。”
看来这次的水患很严重,这次短短几日,京城中的灾民就大量出现,看来当地的官员赈灾的力度根本不够,不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方嬷嬷这几日都这样吗?”
“是呀,他们一路逃难过来,没有吃的,有的已经半路饿死了,现在看到街边的包子,点心呀,就要上手去抢,真是苦不堪言。”
王亦瑶和方嬷嬷陷入了沉默,在古代女人可发挥的力量实在是太薄弱,她们完全依附于男人生存,就算是有心也没有能力做一些什么。
方嬷嬷坐了一会儿看王亦瑶精神不佳,就带着丫环要走,“王妃,你好生养着,老身改日再来看你。”
“好的,环儿送一下方嬷嬷。”
方嬷嬷走后,王亦瑶陷入了沉思,她想到了现代的水灾之后会遇到哪些事情,应该如何应对。
记得他们学医的时候,导师曾经给她们分析过一些俗语,其中有一句她记得很清楚,大涝之后必有疫症。
她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了,应该好好想想如何研制出一些针对疫症的药物。
这天晚上她趁着环儿和孩子睡着了,打开了医疗包系统,输入了一串数字代码,系统里显示了一些疫症的案例,尤其是水灾之后的案例,她进行了着重的分析。
发现在治疗这些疫症的药物中都含有一种东西,板蓝根。这个还不算,她还查看了古代的一些医术,其中也提到了这种药材,看来这种东西是需要大量使用。
第二天王亦瑶早早的把环儿喊醒了,“环儿醒醒,我有事情让你去办。”
“小姐,什么事情这么着急,也不让人家多睡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