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真服假服

之所以说想法美好,做起来却难,是因为他如果真这样做了,很有可能引起骨肉相残,也容易引起朝廷动荡。

说到骨肉相残,其实即使立了朱慈煊为太子,早早明确其嗣君地位,也有可能发生,关键是看自己对儿子的教育和朝廷掌控能力。

朝廷动荡更不必说了,史上因为嗣君之位的争夺,往往都是血雨腥风,朝臣自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

不过,在立太子与不立太子之间两相比较,立太子倒是有助于朝局稳定,可能也避免不了儿子们你争我抢,但基本上都是在暗中进行,谁也不敢拿到明面上来。

好是好,但若老大是个废材怎么办?岂不是误了国家的命运?

不行,还是再等等。

朱由榔想到这里,道:“皇长子赐名朱慈煊。”

这名子好,日光温暖之意,也可引伸为阳光明亮,正和皇子身份。嗯?还有呢?不立为太子吗?

众人听到这一句,都支起耳朵听下文,却见皇上拿起朱笔,在宣纸上写下了“朱慈煊”三个大字,再也没有了下文。

“陛下,还有呢?”陈邦彦作为新晋詹事府詹事,对此事最为关心,见皇上不再往下说,心有不甘,紧接着问了一句。

“啊?没有了。”朱由榔装傻。

“没有不行啊,陛下,皇长子身份贵重,宜立为太子,早定国本,江山稳固啊。”陈邦彦固执地说道。

“是啊,陛下,臣等附议。”其余六位臣子也都附和道。

在他们看来,皇长子,又是嫡出,占了立嫡立长两条,没有不立的理由啊。

“朕暂不立太子,是有深远考虑的,卿等勿复多言。”朱由榔见几位大臣意见如此一致,顿时感觉到了阻力之大。但他不是轻易改变主意之人,只好含糊以应。

“陛下,莫非忘了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了?”陈邦彦硬梆梆梆地顶了一句。

陈邦彦所说万历年间的国本之本,是指万历帝明神宗册立太子的故事。

当万历年间,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争夺太子之位。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大多拥戴皇长子朱常洛,向明神宗建议立长子为太子,然而明神宗不喜欢宫女所生的朱常洛,却加倍宠爱郑贵妃,并且有意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却受到大臣与慈圣皇太后极力反对。

由于明神宗迟迟不立太子,令群臣忧心如焚。朝中上下也因此分成两个派别,明神宗与群臣争论达15年之久。直到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但是福王迟迟不离京就任藩王。直到梃击案发生,舆论对郑贵妃不利后,福王才离京就藩,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稳固。

至此,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打,明神宗身心交瘁、郑贵妃悒郁不乐、整个帝国不得安宁的“国本之争”,才算告一段落。争国本的官僚多是后来的东林党人,因此它又是东林党争的一项内容。国本之争,使得明神宗悲痛欲绝,他感到自己虽贵为天子,而终被群臣所制,最终和大臣闹掰,逐步对朝政失去兴趣,开始怠政,直到驾崩。

后世有学者认为,明朝的衰败其实就是从万历十五开始的,也就是国本之争开始的,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朱由榔对此自是非常了解,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明面上,明朝的衰败的确是从国本之争开始,但根子里却是万历帝挑战封建礼教的失败。

朱由榔要推行新政,必然会对封建礼教发起挑战,事实上,他已经在做了,比如新政的推行,比如他纳戴忆兰为妃,比如他提出的“以民为本”的治国方略,无一不是对旧有观念和封建礼教的挑战,更何况,他还要推行妇女的解放,禁止人口买卖等。

当然,他也明白,要挑战千百年来形成的这种观念禁锢,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慢慢来,找准机会,抓住突破口。

……

“令斌,你糊涂啊,当年的国本之争是有争者,如今只有煊儿一个皇子,何来国本之争?勿复多言,朕有数,不会重蹈神宗覆辙的。”朱由榔摆了摆手,不叫他再说下去。

“这……”陈邦彦嗫嚅两声,没再多说,退回班中。其他人也互相看了看,没有说话,但心里都在打着小九九。

“陛下,广宁一案对臣触动甚大。都察院负责监察百官之责,却始终因循旧制,人浮于事,作作表面文章,未能沉到下边体察民情,此臣之失职。臣自回广州之后,一直在想陛下之教导,痛定思痛,臣拟了份条陈,请陛下御览。”

黄宗羲见大家不再说话,出班奏道,末了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奏折。

“呈上来。”朱由榔命道。

李洪从黄宗羲手里接过奏折,交给朱由榔。

朱由榔展开一看,略过一些虚话,他的改革措施是两条。

朱由榔看完,想了想后世有效的监察制度,说道:“这两条朕以为可以施行。不过,府州县的监察机构应由省都察院统辖,不与平级官府发生上下级关系。另外,朕意再加一条,建立明察制度,与暗访制度互相衬托。明察则是大张旗鼓地听取民意,发动百姓申冤诉苦。还有就是,暗访的关键是暗,也就是保密,决不能这里还没有出发,那边早就知道了,做好准备了,如果这样,暗访就没有意义了。你好好琢磨,在‘暗’字上下下功夫。”

“陛下圣虑深远,臣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黄宗羲听完,连忙拍马屁。

也不知道他是真服还是假服。

第四章 阴谋第二百一十九章 霹雳手段,菩萨心肠?第二百二十四章 女秘书的志向第九十章 多铎可不是等闲之辈第四十九章 首次“黎明会”第十一章 诈降(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埋雷第一百二十章 三人都赚了第九十五章 文的不行就来武的第一百一十二章 究竟有没有鬼?第一百九十五章 常德大战(二)第二十五章 你先恶心到朕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孺慕”情深第二百一十二章 居功至伟第二百五十二章 母女斗(三)第五十二章 活字印刷术传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军器营炸了第四十一章 合渣店第一百四十八章 牢骚太盛第二百二十五章 帝后反目第七十四章 让你身败名裂第四十四章 无知妇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不击则已,一击必中第五十九章 试探第四十二章 老板娘的伤心事第二百三十二章 试探第二百四十七章 军器营炸了第二十三章 出兵成都第一百二十一章 神曲折服傲娇女第一百二十七章 中路文章从边路做起第一百零三章 永历朝的升迁之道第一百九十七章 常德大战(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这个女人不寻常第九十三章 册封风波(十)第二百二十章 巡抚之争第二百九十六章 三王闹殿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胜隐忧第一百一十六章 狗也有不咬人的时候第九十五章 册封风波(十二)第三十六章 攻守大战(一)第四十一章 攻守大战(六)第八十四章 任你奸似鬼,也喝洗脚水第七十五章 传言四起第二百三十八章 了无生机第二百八十五章 乌石山大战(六)(祝各位书友中秋快乐)第七十四章 让你身败名裂第四十六章 嫁给姐夫?第三百一十章 初显派系端倪第二十五章 你先恶心到朕了第八十八章 恶人原是旧时交第二百零三章 美女爱英雄第二十三章 出兵成都第二百四十章 当兵的好找媳妇第八十二章 母慈子孝第一百四十一章 五味杂陈女间心第十六章 病愈忘郎中第五章 “乞丐五人组”第二百四十三章 秀才遇见兵第五十一章 巧遇名医父祖第七十八章 谁因美人死,谁因美人生?第十二章 密谋第三百零七章 朱由榔最信任之人第七十九章 以退位相逼第二百章 常德大战(七)第三十九章 人不狠站不稳第二百一十七章 诗杀钱谦益第一百零八章 游龙戏凤(四)第一百零六章 哀兵必胜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二百三十一章 请降条件全应第一百二十六章 火烧辎重营第二十二章 烈女新生第一章 悲摧的穿越第十二章 九江历险(二)第七十八章 新婚还是发昏?第五十章 危险悄然而至第一百零八章 李承先尸首成泥第五十二章 质疑皇上的代价第八章 推行土地新政如同旧房拆迁第一百一十五章 风情还是风尘?第一百四十七章 难道这是天意?第一百八十章 掩罪诿过的把戏第二百一十八章 护堤大战(二)第七十五章 朱氏军事思想课(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话说的太难听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定计设伏第一百三十七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窝里斗”还是“勾结外敌”?第九章 穿越之人堪比鬼第十七章 有缘千里来相会第三章 论战第十三章 “吃货皇帝”创“火锅”第一百六十九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三百一十九章 君臣生隙第一百五十一章 奇葩父亲发奇想第三十一章 钢枪诞生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鳌拜发飙第二百四十章 当兵的好找媳妇第九十四章 纺织业的曙光第二百二十九章 傅山大战鳌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