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归奇顾怪

“双生子?陛下,这可是我大明兴盛之象,大喜啊,大喜。臣为陛下贺,为大明天下贺!”王夫之闻言,连忙躬身道贺。

“哈哈哈,而农,你可真会说话。不过,你说的也是,小户人家生个双生子也是大喜,何况朕呢?”朱由榔笑道。

“雪松,这回你和陈大人可有的忙喽。”王夫之看了一眼在旁边陪着笑的顾炎武,说道。

“而农,你也别说他,你也一样。你虽然不在詹事府任职,但你也一样是皇子们的老师,你那一肚子学问,好好地掏给朕的儿子们吧。哈哈哈……”

“臣甘愿为陛下效力!”王夫之回道。

“而农啊,听说回穗只带了两大车书?”

“是,臣在福建真是搜罗了好多好书,有的还是宋版孤本。”

“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你任福建巡抚,过手的银子跟水淌似的,竟清介不取,朕心甚慰啊。若是我大明官员都跟你似的,何愁清兵不灭?何愁祖业不复?”朱由榔感慨地说道。

“陛下,臣受陛下隆恩,委以腹心,鞠躬尽瘁难报万一,哪敢贪墨,坏了陛下名声?”王夫之躬身答道。

“嗯,不错,朕没看错人。不过,国子监也是个清水衙门,看来你还得继续安贫乐道啊。”

“只要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臣即使衣不蔽体,食不裹腹,也心甘情愿。”王夫之答道。

“切,衣不蔽体、食不裹腹,朕是那样的人吗?朕怎么会让自己的臣子吃不饱穿不暖?”朱由榔道。

“而农,你还不知道吧?皇上已经给你赐了一处宅子,一应家什用具都置办齐全了,只等着你们一家入住了。”顾炎武接着话茬说道。

“陛下,您……,臣粉身碎骨也难报大恩啊。”王夫之一听,眼泪又在眼眶里打开了转。

“行了,别掉眼泪了,要报恩,就好好把差事做好,给朕作育一批得用的人才出来。”朱由榔道。

“是,陛下请放宽心,臣一定尽我所能,为朝廷选取美质良材。不过,陛下,您宅子也赐了,是否再赏臣一些银两?”王夫之抹了抹眼泪道。

“好嘛,你打秋风打到朕头上来了!而农,俸禄太低不够花的?”朱由榔一愕,随即心中感动:“唉,这王夫之为官清廉,真是没说的,难道连安家银子都没有了?”

“不不不,陛下,不是俸禄太低,每月八十两的俸禄完全够了,臣家口不多,实在是用不了这么多。只是,臣喜好买书藏书,大部分俸禄都让臣买书了。之所以厚着脸皮给皇上讨些银子,不是臣矫情,而是因为买书还欠着百十两银子,臣不愿意让人去国子监找臣讨债,故而求皇上赏些银子还债。”王夫之不好意思地说道。

原来如此啊。

朱由榔听了,心里也是十分佩服:“古往今来,清官不少,但像王夫之这么清廉的还真是不多见。”

“而农,这就对了。有困难跟朕直说,朕无有不许。这样吧,赏你五千两银子,够不够?”朱由榔道。

“谢陛下赏!尽够了,够臣买一屋子书的了。”王夫之大喜,连忙谢恩。

朱由榔想了想,觉得这样也不是办法,不能让这种清廉之臣靠赏银过日子吧?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农,这样吧,朕准备成立一个皇家书局,待书局成立之后,你可以写书,书局不但免费给你印书,而且还会给你不菲的润笔,这样书局可以得到好书稿,你也可以得些润笔补贴家用,岂不是好?”

“那可太好了。陛下,若是书局成立,那可是天下读书人。陛下,能否将书局设在国子监?”

“怎么,你想近水楼台先得月?”

“臣想兼这个书局的差,恳请陛下允准。”

“而农,要说你兼这个差也行。不过,朕料这个差事会很忙,怕你忙不过来。这个书局呢,朕的意思是既出书也出报纸,设一个主编,负责编审。主编的事务非常多,得有人专职做。所以,你就别想啦。”朱由榔道。

“报纸?陛下,这是什么纸?”王夫之看了看顾炎武,见顾炎武也是一脸茫然,连忙问道。

“报纸嘛,就跟邸报差不多。不过呢,它面对的是大众,所以内容上得有一定取舍,可以登载文章,也可以登载国家大事、市井见闻、奇谈怪事等,总之,算是一个舆论工具吧。”朱由榔简单地介绍了一番。

王夫之和顾炎武稍一琢磨,就明白了皇上办报纸的深意:报纸就是个喉舌,可以布德传道,可以灌输思想,谁掌握了它,就等于掌握了发言权,就可以化育凝聚人心。

皇上说是舆论工具,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有力的武器。

此举可是深谙治国之道啊。

两人心中暗服不已。

“陛下,臣荐举一人,可当主编重任。”顾炎武道。

“雪松,主编得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自然是学识渊博,第二嘛,得跟朕的治国理念一脉相承。你荐举的人,能满足这两个条件吗?”朱由榔问道。

“陛下,您可曾听说‘归奇顾怪’?”

“当然,说的就是归庄与你顾炎武嘛。咦,你是说,归庄来广州了?”朱由榔眼前一亮,随即反应过来问道。

“陛下,臣之怪是因为臣年轻时性子古怪,从不与世人交,只与友人与复社士子交往。不过,自清兵荼毒江南,臣嗣母绝食而丧,之后结连乡里抗清失败,亡命于江湖之上,性子再也不怪了。”顾炎武不好意思地说道。

哦,明白了,所谓不与世人交往,就是自视太高,看不起人罢了。

人家都是下里巴人,独他自己是阳春白雪。——确实是怪。

第二百三十四章 数说往事心感伤第五十八章 二王之争第九十五章 册封风波(十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君臣知心第七十五章 朱氏军事思想课(二)第五十一章 屠村之危第二百三十五章 这一招太厉害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调旗第三章 醍醐灌顶第三十六章 贪腐背后的肮脏第二百三十二章 试探第一百一十五章 风情还是风尘?第一百零八章 游龙戏凤(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假谈真打第二百零一章 云开雾散第二章 “迁都”之争第二百三十章 俺有钱连,有钱连第三十三章 是不是把知情者全都杀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马宝折服白文选第一百零四章 巨大压力第十八章 心如热炭第八十章 最合适人选是多铎第三百零二章 李定国的心思第十三章 女人心,海底针第二百零五章 脱逃第四十七章 遇雨着凉第一百章 巧舌如簧第二百一十二章 龙岩夜战(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龙岩夜战(三)第五十七章 后怕第二百八十四章 乌石山大战(五)第七十三章 有理说不清第十二章 神人护体第九十九章 疑忌因从辫子起第七十一章 演员的自我修养第一百一十七章 不许你祸害良家第二百八十四章 乌石山大战(五)第二百九十五章 反差太大必有缘故第一百六十章 尴尬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钱谦益受宠第八十八章 恶人原是旧时交第九十七章 酒囊饭袋杨希仁第二百七十四章 中计城破(为书友往事如烟月票加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知府宋应升第六十二章 贤人残诗服贤人第一百六十章 尴尬了第九十九章 不看眼色的吕大器第六十七章 母子治气第七十四章 朱氏军事思想课(一)第七十九章 以退位相逼第十五章 邪陷心肝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探探虚实第二十五章 正是发展好时机第三十七章 攻守大战(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璞玉浑金第一百五十七章 丢官之后第二百一十四章 梅花山遇伏第二十二章 富有深意的人事安排第二章 “迁都”之争第一百三十六章 巧借力暗诫骄纵臣第一百六十一章 捡到宝了第六十九章 为帅之人岂肯为将?第八十九章 只管死活不论喜悲第三十四章 一死百了第一百零八章 李承先尸首成泥第十二章 密谋第一百六十二章 “洗沐”制度改革第一百六十九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十二章 密谋第二百三十五章 财政困境第九十六章 隔门传旨第二百二十八章 心机了无痕第一百二十七章 中路文章从边路做起第六十一章 浪子回头金不换第二百八十五章 乌石山大战(六)(祝各位书友中秋快乐)第一百五十四章 马吉翔有些膨胀了第八十二章 赤祼祼的挑拨第一百一十二章 究竟有没有鬼?第五章 “乞丐五人组”第八十章 最合适人选是多铎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都傻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清第一美女第三百一十三章 龙床岭血战(三)第二百零六章 煮熟的鸭子飞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黎明会”大发作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计梧州(一)第九十二章 较量开始第二百二十四章 调旗第二百一十二章 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七十四章 莽汉气坏智多星第二百八十八章 乌石山大战(九)第一百二十二章 禁军有人要反第二百零三章 美女爱英雄第一百六十七章 斥责瞿式耜第二十五章 壮烈殉国第二百五十三章 母女斗(四)第六十二章 贤人残诗服贤人第二百零九章 多铎偷渡第六十九章 “威压”之功第一百零一章 御花园里的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