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一个满分,一个零分

“冒襄!”

“冒襄?呵呵,这家伙真是个滥情的公子哥啊,惹祸了董小宛又不纳之。如今又看上洁衣,他还真是自我感觉良好啊。”朱由榔不屑地晒笑道。

“可不嘛,洁衣根本没给他好脸色,真接把他的名帖给扔了出来。”杨爱道。

“看来,洁衣等人虽已是官身,但在冒襄等这些所谓名士眼里,还是轻贱她,是不是以为求娶其为妾室,就算是给了洁衣恩典了?”

“是,奴家以为爷说的是,在他们心里,大概还是自诩风流名士,世间女子都会逐之若骛。”

“妇女要翻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朱由榔叹道。

“唉,是啊,任重道远。”杨爱想想洁衣、李香君,也跟着叹息一声。

……

七月初八,殿试。

各位贡生按指定位置在太和殿坐好,考官分发考题,打开一看,是一道策问题。

“朕尝闻温故而知新。

高祖立基,成祖继之,威德遐被,四方宾服,闻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然自神、熹二宗,国势日衰,天灾人祸,绵延不绝,大明江山几如纸矣。

自朕承继大统,知人善任,表里洞达,六师屡出,江南尘清。然虽据江山半壁,亦常思治政之难,百业待兴,百废待举,亦须贤人相助。

我大明自盛而衰,何也?朕其后用兵江北,德泽四序,当取何策?惟望贤才各抒己见,以有益于朕躬。”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都心里一松:“难度不大,对于治国之策,前有各位贤哲之老生常谈熟记于胸,今有皇上治国脉络呈现于目,无非就是析辨历史,为当今施政寻找依据罢了。”

当然,这是大多数贡生的想法,也有数人面对这个题目陷入了长考。

瞿正博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思考皇上这道策问真正用意。

“大明自盛而衰,可以找出很多原因。武备废驰、党争激烈、财政匮乏甚至上失其德等,每一条都可写出花团锦簇的文章来。但,皇上承继大统以来,并未全遵祖宗之法,推行土地新政、妇女解放、重视科学,这些都极大程度上破坏了祖宗成法,然却以数千弱兵屡克强敌,短短数年间,以肇庆弹丸之地而坐拥江南半壁江山,何也?

皇上行事看似天马行空,但并非无迹可循。王大人曾讲过‘物质决定意识’哲学,说这是皇上十分推崇的,他的施政方略也体现了这种哲学思想。

可是,这种哲学思想乃皇上首创,并不能从大明由盛而衰之中得到经验。

显然,皇上并不是要从历史经验中寻找实施新政之必要,也并不是想让各位贡生唱新政赞歌。

然,皇上出此题目的真正意义何在?”

瞿正博想了好长时间,眼看过去了半个时辰,其他贡生都已经在打草稿了,而他迟迟没有动笔。

想不通皇上是何意,瞿正博索性就不想了,开始按题意指定的思路想。

题目明确提到了高祖、成祖之盛,也提到了神宗、熹宗之衰,那么高、成二祖与神、熹二宗之时,有何不同呢?

“有何不同?有何不同?”瞿正博在脑海里念了几句,忽然有所明悟:“是了,高祖、成祖时皇权极盛,而神、熹二宗之时正是皇权式微之时。由此可知,皇权盛,则无掣肘之虞,皇权弱,则内斗不穷,施政也难以善始善终。正如当今,所有军国大事皆乾纲独断,臣下只有参谋之权,无有决断之权。为此,还废了给事中这种以小制大的弊政,还立下后宫嫔妃与太监不得干政的规矩,彻底将司礼监废除,所有这些都是加强皇权。”

“父亲曾经言道:‘皇上乃千古一帝,识见冠绝古今,大明中兴之望全赖皇上一身。’对皇上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而如今,皇上因推新政缺乏人材之故,暂缓对江北用兵,足见其对同心同德之人材之渴盼。”

“如此,这道策问最终目的,是要固皇权,看看我们这些贡生能否为新政助力。谁要是说出‘垂拱而治’的论调,怕是立即会被皇上冷落,黜落也并非不可能。”

想到这里,瞿正博感觉茅塞顿开。

他曾经在《大明周报》当过记者,不同于只会寻章摘句的书生,没少见到百姓对新政的拥护、对皇上的由衷爱戴,对新政的理解更有心得,所以对皇上早就心服口服。

所以,一旦理清思路,瞿正博下笔极快,不到一个时辰,洋洋洒洒千余言,写下了一篇《强国论》,其主要观点即从高、成二祖之盛与神、熹二宗之衰的对比中,提炼出“强国必强皇权”的论调。

瞿正博聪明,别人也不尽是傻子。

会试第二名张永祺也想到了朱由榔的用意,只不过,他想得更深了些:“若皇权太过强盛,君明自是无事,若君昏必然误国。”

言语之中暗指神、熹二宗失德。

他的观点是:强化皇权并非天下强盛根本之道,根本之道在于天子当加强自身修行,行德政,亲贤士,远小人,则“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意思是,只要皇上放权于贤臣,你尽可以尽情游玩,健健身,奏奏琴,听听音乐,何必劳神苦思,做本当手下人做的事?

瞿正博与张永祺的区别之处就在于,瞿正博只是阐述在当今皇上在位这个前提条件之下,强化皇权的益处,而张永祺则将皇权宽泛化,并毫不忌讳地将君主分为君明君昏两种情形。

要说起来,还是瞿正博聪明。

他明白,皇上并不愿意听你讲什么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他什么道理不懂?关键的,他是想看看这些人是否跟他同心同德。

张永祺就比较憨直了,给皇帝讲开了道理。

结果,九位读卷大臣,瞿正博的文章得了九个圈,而张永祺的文章却是一个圈也没得。

一个满分,一个零分。

……

第九十六章 隔门传旨第二百三十二章 假谈真打第二百三十二章 试探第一百八十九章 施琅第七十一章 不能让他轻易脱身第一百九十八章 常德大战(五)第四章 重用锦衣卫第一百四十六章 抓鸡不叫唤——成手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试探第一百三十三章 杨蕙怡身份成疑第二百零四章 常德大战(十一)第三十二章 国有诤臣不亡国第七十七章 自己把路都走绝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夺玺第一百九十四章 常德大战(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薄情第三十七章 案情大白(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谭泰的艰难选择第六十六章 情种皇帝第二百二十七章 夺玺第一百章 苏“政委”的快乐生活第一百三十三章 杨蕙怡身份成疑第二十章 董小碗第七十七章 高级卧底第一百九十八章 都是好演员第六十二章 贤人残诗服贤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不踩你踩谁?第一百二十八章 将计就计第八十三章 焚琴煮鹤第二百三十九章 再下必杀令第六章 怒打恶少第一百八十五章 缺德旨意第二百二十六章 气质美人第八十八章 册封风波(五)第一百三十章 因人而设军机处第四十三章 掩罪欺君第二十八章 偷听秦良玉训话第三十四章 有钱就开银行第二百一十七章 诗杀钱谦益第七十九章 御前会议第三百零一章 揭穿朱由榔的阴谋第四十五章 暗流涌动第二百三十八章 吟诗走火鏊第二百二十章 巡抚之争第二百二十七章 夺玺第九十二章 较量开始第二百七十五章 慷慨赴死第二百二十三章 还吹不?第三百一十六章 防患未然第五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求推荐票)第八十二章 赤祼祼的挑拨第四十章 攻守大战(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神曲折服傲娇女第二百八十七章 乌石山大战(八)第一百九十七章 急则生变第二百二十七章 鳌拜发飙第二百一十八章 奉旨斟茶第三十九章 攻守大战(四)第二十三章 衾温衾冷第六十三章 进退两难第二十三章 衾温衾冷第五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求推荐票)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探探虚实第七十三章 有理说不清第六十八章 爱财通译第二百一十八章 奉旨斟茶第八十一章 歪说圣言(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报恩琪格格第二百一十一章 龙岩夜战(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母女斗(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你真是个傻13第二百零一章 云开雾散第二百六十五章 给顾炎武改字第一百三十四章 盘她第二百一十四章 马宝入瓮第二百七十四章 中计城破(为书友往事如烟月票加更)第一百零九章 游龙戏凤(五)第五十一章 归顺条件第三百一十五章 骂死孔有德第六十四章 赏你一个吻第二百九十二章 乌石山大战(十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决意投降第一百二十章 三人都赚了第四章 细数“金陵四公子”第五十五章 这不是闪人么第七十一章 演员的自我修养第三十章 辕门斩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屋檐之下难低头第十章 诈降(二)第八十九章 只管死活不论喜悲第一百一十二章 美人计第二十九章 清皮明心第二百零六章 漳州之战(三)第三十八章 妖精第二百八十五章 乌石山大战(六)(祝各位书友中秋快乐)第十章 很有心眼的莽撞汉第四章 细数“金陵四公子”第八十六章 取名之难第十七章 柳暗花明第一百七十五章 做戏做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