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皇上在提防谁?

时间紧迫,朱由榔来不及辨别忠奸,只能依靠历史的记载和评价,来简单地划分个好人坏人,暂时先用着,至于何人忠,何人奸,何人可大用,何人是庸才,只能等此战过后再慢慢细辨。

……

不光是马吉翔,就连丁魁楚、瞿式耜、吕大器、李永茂、陈邦彦都认为今天的皇上不同以往,他们也都把皇上的变化归结为韬光养晦。

不想当“御驾亲逃”的窝囊皇帝,可算有志;敢于深入虎穴,可算有勇;能料到清兵会轻兵奇袭广州,定下趁乱夺城之策,可算有智——且不论这个判断是否正确,能拨开云雾,见到别人见不到之处,这本身就是智的表现。

这样一位皇帝,怎么能跟以往那个窝窝囊囊、浑浑噩噩的皇帝相提并论?

那么之前的他,肯定是韬光养晦。

只不过,他韬光养晦是为了提防谁呢?

这帮大臣哪里想得到,他们所拥立的皇帝已经被人夺了舍,成了不是别人的别人。

……

丁魁楚在值房处理公务,一直心神不宁,思来想去,皇帝提防的就是自己。

担任首辅一个多月以来,光卖官鬻爵他就得了脏银五十多万两,不用说,这一切都已经落入到了皇帝的眼中,从今天他看自己的眼神中,丁魁楚已经读到了不信任。

事实上,丁魁楚拥立朱由榔,确实存了很大的私心。他根本不看好朱氏的未来,朱聿粤如此,朱由榔也如此,万里江山都丢了,大清能容你偏安一隅?

他真正的打算是想在将来有一天,把朱由榔的江山卖个好价钱,而买主他早就想好了,就是大清朝的皇帝。

文人重名,他也不例外,只不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在将来的青史上,弄不好,他还成了一个阵前反正的有识之士呢。洪承畴、吴三桂等那么大的名声都降清了,他一个名不出两广的文官,还有什么可忌惮的?

存了此心之后,丁魁楚开始大肆敛财,所有官帽都明码标价——想当官可以,拿钱来!

他的举动之所以肆无忌惮,主要还是欺皇上窝囊。

但今天的皇上,让他大吃一惊!这么精明的人,哪里是那么好哄弄的?莫非过去的他一直在装?

他今天判断说,清军已经到了惠州,不知道他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莫非他还有另外的情报来源?

如果这次皇上大获全胜,弄不好,占领广州之时,就是我丁某授首之日啊。

……

越思越想丁魁楚越是不安,他觉得自己不该这样坐以待毙,应该有所行动。

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赌,赌皇上此次判断失误,不能成功,那么他一定还要依仗自己,即使明知道自己的贪腐行动,也不会或者说不敢对付自己,因为桂林的杨国威将军那可是自己的铁杆,这回要是失败了,皇上如能活命,肯定会逃到广西去,倒时不依仗自己,还能依仗瞿式耜这样的书呆子?

第二条路是博一把。立即派心腹去往惠州,如果惠州确实已经被清军所占,说明皇上已经料敌机先,他成功的概率就非常大了。那么,必须立即投降,把皇上的行动打算告诉清军,引清军迅速攻占广州,继而西进肇庆,博一个助清军一战灭两国的功劳,清朝皇帝应该能赏自己一个红顶子。

如果惠州还在绍武军手中,那么皇上此去必败,自己就可以安坐肇庆,继续当首辅大人了,继续把永历朝养肥,等到合适时机,再投降清朝,同样可以达到赏官进爵的效果。

思谋已定,借口头疼,丁魁楚回到府里,在书房里转了半个时辰的圈子,终于下定了决心。

拿起一枝湖笔,写下一封言词恳切的书信:“佟、李二帅勋鉴:

敬呈者

某久慕天朝,早有归心。兹绍武、永历内斗方剧,正贵军千里跃进之良机,某愿以为二位将军驱使,但有所命,可尽嘱来人,某概不敢辞。

书不尽意,伫候明教。

知名不具。

顺治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写完信,丁魁楚吹了吹,待墨迹干透,装进信封封好,然后吩咐门口侍奉的下人:“把丁圩叫来。”

“是,老爷。”

下人答应一声去了。

丁圩是他心腹家人,也是他的堂侄,自跟随他以来,一直是忠心耿耿,这种卖国求荣的事,非他亲去不可。

“老爷,您唤我?”不一时,丁圩到来。

“丁圩,这些年老爷待你如何?”丁魁楚盯着他问道。

“老爷,您待小人恩重如山。”丁圩连忙答道。

“嗯。有一件机密大事需要你亲自去办,这件事办好了,老爷保你一世荣华,办不好,则有生命危险,不知道你可愿意去?”

“老爷,请吩咐吧,小人万死不辞!”丁圩没有丝毫犹豫地表了决心。

“好,老爷没看错了。”丁魁楚笑了,然后把丁圩叫到跟前,把事情详细地交待了一番。

“听明白了?”

“老爷,小人明白了。”

“知道怎么做了?”

“老爷,信在人在,信失人死。”

“那好,你放心前去。事若不成,你的父母妻儿,老爷替你养了。”

“谢老爷!”

丁圩连忙跪下磕头,非常感激地说道。

说完站起身来,当着丁魁楚的面,把衣服夹层撕开,把书信放进去,然后把夹层缝好。

丁魁楚仔细地看了看,觉得没有什么破绽,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让丁圩走了。

李成栋带的清军,不是旗人,全是汉人,尽管如此,那也不是柔弱的明军可比的。

如何激发士卒的战斗意志,在面对清军的冲击时敢于一战,是朱由榔亟需解决的当务之急。

第三百零九章 李定国出滇第三百一十章 初显派系端倪第十九章 顺治的心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五连杀(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乌石山大战(五)第八十四章 任你奸似鬼,也喝洗脚水第八十七章 册封风波(四)第十八章 心如热炭第九十二章 册封风波(九)第七十一章 演员的自我修养第五十八章 训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急于脱离险境第三百一十九章 君臣生隙第一百一十八章 让钱谦益出丑第二十七章 谁杀了皇帝?第二十八章 真服假服第一百六十五章 万幸没有过夜第二百四十八章 吃相看人品第九十四章 册封风波(十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常德大战(一)第二十八章 真服假服第二百零九章 多铎偷渡第二十八章 真服假服第八十七章 册封风波(四)第六十四章 美梦成空第二百一十章 失意快口第一百七十三章 寿星佬上吊——活腻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奇葩父亲发奇想第一百四十三章 五连杀(二)第一章 悲摧的穿越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线飘红,牛市!第二百六十五章 给顾炎武改字第五十章 施恩后宫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老粗教训老油子第一百九十六章 乱象渐生第三十二章 会不会被冠以“反人类罪”?第二百九十八章 埋雷第三十三章 掺沙子(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第一印象第三十一章 钢枪诞生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生铁之难第一百零二章 谋算深处须用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朝堂争论气氛浓第二百零四章 漳州之战(一)第四十六章 有兵就是草头王第二百八十一章 乌石山大战(二)第八十二章 母慈子孝第一百三十九章 红颜薄命实可怜第一百八十章 养气功夫不到家第三十二章 国有诤臣不亡国第一百零一章 错把奸雄当豪杰第一百二十六章 火烧辎重营第三十章不务正业的律师第七十六章 帝王心思第九十六章 风波定第一百五十八章 知府宋应升第四十六章 南京好像有些乱子第二十三章 分工第二百二十五章 吓坏春兰第七十七章 战后谈心各人不同第二百四十六章 强认女婿第三百一十六章 防患未然第三百二十二章 璞玉浑金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报乘着春风来第三百零二章 李定国的心思第二百三十八章 女儿控第八十一章 歪说圣言(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洪承畴的冒险计划第一百六十一章 看客心得第四章 细数“金陵四公子”第五十三章 李德泗的不平气第五十二章 质疑皇上的代价第一百三十三章 难以选择第六十六章 柳如是死了?第三十三章 风清俊的无耻第二百二十六章 “孺慕”情深第二百一十八章 护堤大战(二)第三十三章 是不是把知情者全都杀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狼狈的王夫之第三百零六章 傅山第三百零四章 露馅(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第二百七十九章 泼天大功的诱惑第四十七章 大胆女人何其多第二百五十八章 原来是误会一场第二百三十七章 宁完我差点被熏死第三百零一章 揭穿朱由榔的阴谋第一百七十四章 右路军的胃口第一百六十六章 杨蕙怡背后之人竟是他?!第七十六章 圣明天子亦好色?第五十五章 避战欲效司马懿第三十二章 欣喜若狂第二百八十七章 乌石山大战(八)第一百零七章 游龙戏凤(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海上历险(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这个女人不寻常第二百四十七章 挥刀斩情思第七十四章 莽汉气坏智多星第二百二十三章 还吹不?第三百零五章 危机第一百零三章 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