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辩论愈发激烈

大先生都如此说了,毕竟是东道主,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众人也不好再咄咄逼人。

ωωω ▪ttκá n ▪¢ Ο

王青辕认定陆沉的怀柔之策,无外乎就是和亲割地、赏钱赏物那老一套,以此来安抚蛮族,没什么新意,也不想再揪住不放,浪费时间。

在他看来,辩赢“不擅此道”的陆沉算不得什么本事。

他的目标,是百家诸子!

欲使名家理念,经过今日学宴,凌驾于诸家之上,成为天下间首屈一指的最强理念!

方无行亦是同样抱有这个心思,不过宣扬的却并非是自家的传统思想,而是经过自我诠释后的全新理念,也就是所谓的强权强军之道,亦可称之为霸道!

他的理念,特立独行,独树一帜,可以说和墨家“兼爱非攻”的传统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由此可以看出,此人绝不循规蹈矩、拘泥于传统,具有旁人所不及的开拓精神,敢于打破常规,冒天下之大不韪。

须知诸子百家,历经数百载,思想理念早就已经形成了体系,后辈只需沿着先贤穷尽心血而规定好的框架不断延伸发展即可。

然方无行却是敢于打破这个框架,提出和自家截然不同、甚至堪称敌对的思想理念,如果非要上纲上线,这就是典型的数典忘祖、不学无术!

纵使墨家再是包容,恐怕也绝不会容他这么一个异类。

这一点方无行不会不知,可却依旧义无反顾的做了,可见此人,不仅敢于打破传统,而且心智坚韧,做事也必定是雷霆铁血,这些从他提出的强权强军之道中,就能得见一斑。

而事实证明,他的强权强军之道,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为之震撼不已。

名不见经传的他,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名扬天下,列国朝廷,都会争相招揽!

当今诸国林立,不管是实力雄厚的齐楚晋梁也好,还是边陲小国甚至蛮族部落也罢,哪个没有问鼎神器一统天下之野心?

而他的霸道,正好迎合了那些帝王的野心。

强军暂且不论。

只说强权。

加强中央权利,奠定王者至高无上的地位,试问哪个帝王,不会趋之若鹜?

只要将其招揽麾下,不管能不能真正得以强权,充当马前卒也是好的,万一成功了呢?

若是成功,就不必再受朝臣掣肘,亦无须理会谏臣喋喋不休,只需按朕意行事即可。

这对于帝皇来说,简直就是做梦都能笑醒的事。

反正有这位主张强权的干将冲在前面,就算因此而杀的血流成河,也没人会怪到帝王的头上。

总而言之,提出强权的理论,方无行已然半只脚迈进仕途了,至于能否像当年的甘衡等人一般,不仅在学宴上风头无两,入仕之后亦是惊天动地,这就不得而知了,需要时间的检验。

都是奔着扬名立万来的,谁也不甘心落于人后,况且抛去名利的目的不说,无论是哪家的士子,哪个不想证明自家理念,方是这个世道最正确、最强大的理念?

舌儒学宴在短暂的寂静过后,再次因为某个话题继续激烈的辩论起来。

这次百家门人们,都铆足了劲儿,唾沫横飞,以期能够脱颖而出。

陆沉悠闲的看起了热闹,比起和这些人争执不休,他更乐衷于做个看客。

如今名声已经有了,财源自会滚滚而来,他已无须再抛头露面,去向人展示自己的非同寻常,博得响亮的名声。

若非先前被刘雍和云楼点将,他或许眼下都快睡着了。

只等着一梦方休,学宴正好结束,就可以回家抱媳妇了。

舌儒学宴仍旧是热闹非常,百家诸子们针锋相对,又是涌现出不少理念独特、令人眼前一亮的大才。

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在大殿后面,有几个宫里的小太监,一直在注视此间的一举一动,并且不停地在向宫中禀报。

……

皇宫。

后庭司掌印太监得到学宴上最新传来的消息,旋即马不停蹄的跑到养居殿,向皇帝呈报。

皇帝依然还在批着奏章。

按照北齐历来的传统,阅览奏章、在上批红这等事,本该是由掌印太监来做,也就是钱谨的份内事。

可自他登基以来,便大包大揽,事无巨细,皆亲自过问,批阅奏章亦是亲力亲为,使得朝野上下,无不慨叹其辛劳,颂道明君。

而他也自问从未懈怠过。

当今列国帝王,西楚武帝拓拔壅刚愎自用,穷兵黩武,弑杀良臣;南梁虞志帝萧蘅年龄幼小,难堪大仁,形同傀儡,朝政大权,皆为梁赵太后牢牢把控;东晋信陵帝宇文琛沉迷酒色,宠信奸佞,醉生梦死……

唯有他文帝李元亓,励精图治,呕心沥血,颇有帝王风骨。

自登基以来,削税减赋,重用贤臣,兴修水利,抵御蛮族,使得齐国迎来几十年不曾有过的盛世……

他算是明君吗?

肯定算。

如果这都不算是明君的话,那就没有明君了。

可明君毕竟不是圣人,未必事事都那么贤明,也会有不容人触碰的逆鳞。

文帝当然也有,他的逆鳞,就是衍王李玄极。

当初夺嫡之争,李玄极的势头可谓如日中天,但谁也没有料到,最终的胜者,竟是无人问津的李元亓。

皇室的更替换代总是残酷的,当时朝野上下几乎都认为,刚刚登基的文帝,必定会来一场大清洗,以各种罪名将李玄极、还有参与夺嫡的诸王们,全部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可出人意料的是,文帝并没有那么做,甚至还对当初夺嫡势头最盛的李玄极委以重任,将军国大事,半数托付。

可他的慈悲,换来了什么?

换来了衍王李玄极的野心重新生根发芽,乃至于一发不可收拾,平素便昭然若揭的拉拢朝臣,结党营私,最后更是觉得大事可为,反了……

那是一个无月的夜晚。

衍王串通宫中禁卫军副统领,与其里应外合,带领三百王府亲兵,杀入皇宫!

兵锋一度已经逼近文帝的寝宫!

若非最后是内阁首辅杨文昭闻讯,亲率儒家射门弟子入宫平叛,力挽狂澜,文帝必然已丧身于衍王的屠刀之下。

第二百七十三章 整景儿第六百七十章 战争来临第四百九十四章 沈府第四百七十六章 谋划第九百八十八章 武昌叛乱第一百七十六章 杀鸡儆猴第七百四十八章 河东第二百零二章 还有五千兵第四百九十七章 贼喊捉贼第九百八十四章 别无选择第三十七章 老神仙?第九百九十六章 不办第八百二十三章 暗谋第五百二十三章 达成第八百六十二章 坐等第八百九十章 城府第九百一十七章 贴金第四百七十八章 暗潮汹涌第三百七十二章 猖狂第三十一章 放开界限、自由发挥第七百九十八章 击退第九百八十三章 卸职第一百零六章 好大的面子第九百四十一章 将启第二百一十六章 不堪一击第八十三章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第二百三十八章 巨额财富第四百三十五章 忆往昔第八百九十一章 以身为饵第一百五十九章 修罗狱火刀第四十章 楹联会第五百六十五章 意动第七百四十三章 谁敢得罪他第七百零八章 昌平侯第九百零八章 否认第一百零一章 倭国女子第七百九十七章 狗第一百三十章 油滑第四百八十章 有所不为第一百三十八章 入营第二百零四章 迁移第四百一十三章 折磨第二百八十章 招揽第八百四十章 敕命第八百三十六章 害怕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愿相信第八百一十八章 登徒子第七百五十五章 劝投第五百七十九章 重出江湖第八百一十三章 报信第七百六十八章 老奸巨猾第八百八十四章 怀疑第八百九十四章 祝孝安第二百二十五章 未知的仇怨第八百五十九章 深不可测第四十三章 酣畅淋漓第三百二十九章 搜捕第九百五十七章 寒冰真气第四章 赌局第四百零五章 牵扯第八百一十八章 登徒子第六百二十章 宠溺第三百五十三章 强军第二百二十三章 蚍蜉第六百六十五章 臣不愿第七百八十九章 被困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旧都第四百九十八章 攻心第五百零一章 真相大白第十章 据理力争,刺刀见红第五百一十五章 笃定第一百八十一章 耐心等待第三百二十章 入局第六百一十六章 汗颜第九百九十七章 吸血第七百九十二章 突围第七百四十二章 巡查第五百三十六章 饮马月亮河第一百八十四章 俺也想做陆大哥的护卫第三百四十章 余孽第四百七十八章 暗潮汹涌第五百八十六章 霸气第五十九章 国公府的计较第四百三十六章 天经地义第四百一十八章 袍泽手足第一千零六十章 风范第七百三十二章 府台第九百零八章 否认第三百四十四章 君臣之争第五百八十八章 下风第六百一十一章 狐狸第一百三十五章 嘱咐第二百六十二章 回府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击碎第七百六十九章 质疑第九百七十二章 伐强第四百六十二章 跳崖第八十章 辩论愈发激烈第六十八章 前世古人的搬运工第五百五十八章 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