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反击(二)

美国国会中有一大批人支持以色列,而阿拉伯国家在这一点上根本无可比拟。美国国会中不仅听不到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声音,而且也没有人作任何努力。————爱德华?赛义德《巴勒斯坦问题》。

刘明对金古的行动很满意,掌握了莫迪凯?瓦努努可以说就是抓住了局势中最关键的一点。世界各国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拥有核武器是深怀戒心的,一旦以色列的核计划大白于天下,它会立刻取代伊拉克的位置成为世界核问题的焦点所在。

“干的好!”刘明看着萨内特通过金古情报网传回的前方态势,轻松的笑了。但对于哈纳姆?阿齐兹看他时敬佩震惊的目光,刘明还是微微有些尴尬。毕竟他不能告诉对方,自己未卜先知,知道在英国有个叫做莫迪凯?瓦努努的人能够出卖以色列的核计划……

不过以色列的后台很硬——公元1984年7月6日,在联合国安理会举行的关于中东核问题的特别会议中,美国代表团行使了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否决了以阿拉伯联盟为首的共17个国家向联合国递交的求联合国谴责以色列发展核武器,威胁中东地区和世界安全行为的决议。

美国的强硬态度再度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当天,阿拉伯联盟召开特别会议,对此表示强烈的愤慨和遗憾。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发表言论,对美国采取双重标准的行为进行抗议。而一向为美国摇旗呐喊的欧洲媒体此时却鸦雀无声,显然对自己主子的行为也是心怀芥蒂。

美国的顽固态度并不仅仅只是行使了否决权,随后美国建议在巴黎的巴黎统筹委员会总部(既出口控制统筹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Export Control)召开了特别会议,讨论对伊拉克和叙利亚进行战略物资和高技术禁运的问题。在这次核查行动中,美国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强硬态度和对以色列的庇护,显示了自己的霸权主义行为。

但是——这时的国际社会可并不是21世纪反恐战争时的世界,那时美国一怒,全球噤若寒蝉。此时,那个强大的红色巨人仍然耸立在北方,制衡着全球的战略局势。在美国否决联合国联合国决议的第二天,正在伊拉克访问的苏共中央书记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在参观完了伊拉克南方的塞马沃车辆机械厂后,公开发表声明表示苏联对美国采取双重标准十分不满,同时苏联将加强与伊拉克的科技合作。

出乎美国人的意料,在对伊拉克进行禁运制裁的巴统会议上,美国人的意见也遭到了相当大的阻力。英国保持了沉默,而法国、荷兰、意大利和瑞典表示坚决反对伊拉克研制核武器,但同样反对以色列使用和装备核武器威胁中东地区和世界的安全。在会议上,各方纷纷发表意见,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7月8日,戈尔巴乔夫结束访问,离开伊拉克。在离开之前,伊拉克领导人库塞?阿卜杜拉再度与戈尔巴乔夫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谈,会谈只在两人之间进行,因此外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外界只知道会谈结束后,双方签订了一笔巨大的工业和科技合作协议,涉及多个门类,各行各业。

苏联将向伊拉克出口大批工业设备,包括价值10亿美元的石油开采及炼化设备,这些设备将用于甘英石油城的建设;价值5亿6千万美元的新式工业机床,将用于改造塞马沃机车厂和扩建纳西里耶机械加工厂,价值5亿美元的精密机械加工设备和光学加工设备,将用于巴士拉的航空工业企业和迪瓦尼耶的新式工厂。这些合同总价超过20亿美元,原本属于欧洲公司的合同因为巴统的暂时禁令而被苏联人抢走让欧洲人怒火中烧。

除了民用设备外,苏联再度向伊拉克出售了大量武器装备。包括10架伊尔-76TD型运输机,2架图-16式空中加油机(加装UPAZ-1A型空中加油吊舱),36架米-17式运输直升机,两百套苏制T-62型坦克散件(不包括火炮和观瞄装置),两百套萨姆16型“针”式便携式防空导弹(这是改导弹自1981年装备苏军以来首次出口,包括两百套发射装置和四百发导弹),40辆苏制ZSU-23-4自行高炮,52辆BMP-2型履带式步兵战车,这笔军火合同总金额高达18亿美元。

苏联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蔑视了美国和巴统的禁令。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在明年(既1985年)向伊拉克出口两座10万千瓦的天然铀石墨重水核反应堆帮助伊拉克在乌尔站附近建设一座核电站,为塞马沃和纳西里耶工业区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甘英石油城提供电力,这笔合同价值高达20亿美元(苏联狮子大开口,但刘明也只能接受,就当付保护费了()!)。

消息一出,全球耸动,美国固然强大,可以对伊拉克等国家进行制裁。但美国却制裁不了苏联,因为红色巨人自50年代起就始终是巴统的禁运对象。在1981年12月,美国总统里根已经在白宫发表的一项声明中宣布,鉴于苏联对波兰的事态发展负有“重大的和直接的责任”,美国决定立即对苏联实行经济制裁。

美国对苏联采取的经济制裁措施包括:命令关闭苏联采购委员会;停止签发和延长向苏联出口电子设备、计算机和其他高级技术器材的许可证;推迟举行新的长期谷物协定的谈判;暂停签订新的美苏海运协定的谈判;向苏联扩大出口石油和天然气设备将需要得到批准;命令停止签发向苏联出口这些设备(其中包括铺管机)的许可证;不延长应于近期续订的美苏之间各项交流协定,其中包括能源、科学和技术协定,并将对其他所有的美苏交流协定进行全面的审查。

苏联对美国的所谓制裁早就习以为常,他们连美国的核弹都不畏惧,对小小的制裁更是不屑一顾!戈尔巴乔夫到伊拉克这一趟可谓是满载而归,一共为苏联带来了总额接近60亿美元的巨大订单,这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商人们眼红不已。

尤其是欧洲商人,眼见苏联人连核反应堆都卖了,自己却连机床和电子设备都不能出口,不由的纷纷怨声载道。就连美国国内也掀起了一股风潮,要求美国政府放松对伊拉克的禁运。

此时的美国政府也可以说是有苦说不出,制裁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美国国内犹太人的力量太强大了。

犹太人是美最成功的移民群,在美政治、经济、科技、法律、新闻和文化艺术等领域有着广泛影响。犹太人属于美最富有阶层,全美百万富翁中约20%是犹太人,犹太人掌控着美毛皮业的90%、粮食加工业的60%、电影业的40%和钢铁业的25%。

犹太人在金融界的实力首屈一指,在美一直有“犹太人控制华尔街”、“美国人的钱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等说法。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任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和现任主席本?伯南克都是犹太人。

美1750家报纸中,犹太人经营的占50%以上。《纽约时报》、《新闻周刊》、《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和《大西洋月刊》等世界著名报杂都为犹太人所有。美三大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全国广播公司(NBC)和美国广播公司(ABC)均为犹太人创建。

在政界,犹太人也有无数知名人物,并有着强大的犹太游说集团。他们数量众多,其中主要的犹太游说集团——美以公共关系委员会,号称“国会山之王”。它的主要活动就是游说国会议员,被美国《财富》杂志成为华盛顿“外交政策第一大院外活动集团”。

大量的犹太游说集团不但影响着总统和国会的选举,游说国会,培植国会亲以势力。他们为候选人慷慨解囊,支持亲以候选人当选,是美国选举的主要捐资者。并且在国会中安插亲信,支持犹太人参选国会议员。他们甚至操纵舆论和媒体,影响公众和政府对以色列以及中东的认知,树立以色列在媒体中的正面形象。

这使得美国政府处于了极为尴尬和难受的位置上,如果不支持以色列,对伊拉克核问题采取强硬态度,将遭到来自国内的巨大压力,尤其是在大选时刻,里根总统更是满足犹太人的要求。但如果支持了以色列,以制裁强迫伊拉克接受核查,那就得罪了阿拉伯国家,使之倒向苏联,并使得欧洲盟国心中不满,所以美国政府真是进退两难!

第55章 人才第25章 发展的南方第40章 说服第57章 宫廷人质战第75章 迟到的援兵第5章 前赴后继第88章 天神火炬第52章 断腕(上)第84章 经略周边第29章 王对王(二)第11章 孤注一掷第57章 墓前第42章 向外进发第51章 功名断第50章 幕后黑手第95章 第一军行动(中)第29章 军心第80章 阿舒拉节第101章 第C级援助第19章 伊朗门(一)第78章 全金属狂潮第17章 夜谈发动机第16章 大闹后勤部第101章 沙漠盾牌第80章 哈德港基地第93章 南疆攻城第50章 各怀机心第53章 红场事件第25章 梦想第16章 照片的秘密第30章 海军之魂第93章 以色列反击第8章 装甲突击战第9章 找台阶第71章 剑气冲斗第36章 加火第112章 西北天狼来第15章 伊拉克海军第20章 空袭第30章 海军之魂第35章 见危识人第63章 母驼之死第33章 诛心第2章 伊拉克制造第95章 第一军行动(中)第96章 第一军行动(下)第4章 愤怒第46章 暗云飞渡第62章 尼斯事件第46章 大时代(一)第12章 魂回神州土第55章 和平第28章 螳螂捕蝉第126章 最后的斗争(上)第28章 黑暗影子2第15章 存亡在于将第106章 帝国换代第48章 八爷第119章 一夫如山第35章 进攻第29章 王对王(二)第106章 天隼的回忆第20章 会见奥恩第7章 图穷第31章 置之亡地者第67章 浴血萨珊(一)第107章 失去的天空第12章 武器换人质第32章 超限第35章 落日星条旗(下)第9章 奋战到底第10章 刺杀第8章 修炼内功第18章 碧海硝烟(一)第31章 后勤基地第31章 置之亡地者第38章 自己人(三)第20章 伊朗门(二)第31章 巴格达来客第14章 攻克利雅得(下)第59章 火上浇油第128章 最后的斗争(下)第2章 神之诅咒(上)第6章 挂白旗第58章 全球大势第49章 柏林墙下第31章 新就业方案第13章 醒来第119章 而今从头越第52章 团结与斗争第26章 一鞭直渡(二)第58章 横空出侧卫第68章 风雷大作(五)第53章 断腕(中)第64章 银行家第27章 巴山蜀水地第50章 各怀机心第32章 主动权第12章 艰难选择第100章 石落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