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T72的新生

对于这种高性能,数量又高达2万辆的坦克,西方社会在长达近20年的时间内惶恐不已。他们恐惧的对象就是无数T-72坦克构成的装甲洪流。————萨苏《是经典还是垃圾——漫谈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阿尔?穆罕默德对着科什别里维奇坦然的说道:“苏制坦克对我们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价格,50万美元加上运输费用和改装费用,对我们来说,代价太大。”

波涅鲁科夫忍不住问道:“您倒底是什么人,代表哪个国家?叙利亚、伊拉克还是埃及?难道你来自伊朗?”

科什别里维奇挥挥手,制止了他,对阿尔?穆罕默德说道:“您也知道,我们买卖这些武器,也是有一定风险的。40万美元一辆,你看怎么样?”

阿尔?穆罕默德沉默了,他正在计算是否能捞到更大的好处,这批坦克的价格确实已经很便宜了,萨达姆在1981年与苏联签定购买合同,1983年交付的首批100辆T-72M,价格可是230万美元一辆,而且防护性能比苏军原版的还要差些。自己能够压到这个价格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好吧——”科什别里维奇看他不说话,于是叹了口气,说:“我们第一次做生意,我给你个最优惠的价格吧!40万美元一辆不变,但买五赠一,这是我最后的底线。在这个世界上,你再也找不到更好的机会了!”

阿尔?穆罕默德心中一喜,买五赠一,也就是说每辆坦克只有33万美元多一点,实在是跳楼大甩卖了。虽然这些坦克不配零部件,但这难不倒伊拉克人,他们原本就装备了200多辆T-72M,还有和苏联人的部件供货合同,这些坦克不用担心缺乏维修服务和零件供应。

他伸出了手,对着科什别里维奇说:“成交,上尉先生!合作愉快!”他当然知道,科什别里维奇不可能是什么上尉,核材料和坦克这种大型的生意,对方是不可能派个上尉来执行的。不过他不在乎称呼对方什么,科什别里维奇也乐意使用这个名字,就这样“上尉”成了科什别里维奇的代号。

科什别里维奇和波涅鲁科夫对视了一眼,脸上露出了笑容,说:“很好,我们合作一定会很愉快的!”

波涅鲁科夫一直在专注的听着他们说话,这时问道:“您——打算买多少辆?”他原本以为对方可能会说“二十”或者“三十”一类的数字。结果那个阿拉伯人哈哈一笑,说:“你们有多少,我就要多少!”

接下来的几天,科什别里维奇和波涅鲁科夫都很忙,科什别里维奇在想办法打通关系,将坦克划为废钢铁和零件,然后为这些“废钢铁”的出口打通道路。而波涅鲁科夫则找到一帮心腹技术人员,将坦克上完好的设备拆下,换上各种废旧设备,甚至铲掉坦克上的油漆,涂上灰尘,让它显一幅衰败生锈的样子。

就这样,在波涅鲁科夫的要求下,当基辅军区派人来检查这批坦克时,看到的是一堆近乎于废铁一样,面目颓废破烂的装备。看着趴在烂泥中好象一堆失去了生机的癞蛤蟆一样的破坦克,基辅军区当然不想接受。他们更想把这批破烂推出去,然后打报告要来全新的武器。所以,双方一拍既合,这些坦克在报告上就成了完全没有利用价值,失去作战能力的废品了。

在这个时候,波涅鲁科夫中校的表弟,克格勃的高官科什别里维奇上校来这里“探望”表兄。看到这一幕,他热情的为他们联系了处理这些废钢铁的地方,解决了基辅军区的大问题。阿塞拜疆的朱利法红星废品回收厂以每吨3000卢布的价格将200辆废旧坦克回收了,付给基辅军区246万卢布。

当然在私下里,科什别里维奇花了170多万美元,买成珍贵的礼物来堵住方方面面的嘴。为了这笔生意的进行,他一共花了200万美元。这不是一个小数字,涉及这些事件的人都很满意,尤其是基辅军区的有关人员,他们得到了一笔不错的实惠,又推脱了一批破烂装备,还和克格勃的人搭上了关系,真是一石三鸟啊!

可是,又有谁知道科什别里维奇在这其中的利益呢?为了这200辆坦克,阿尔?穆罕默德付给他整整6660万美元。

…… ……

朱利法是阿塞拜疆边境上的一座小城市,从这里向南不过十多公里,就是伊朗城市焦勒法,不过现在这个地区已经成为伊拉克的南阿塞拜疆特别行政区了。所谓的红星废品回收厂是当地一家回收废品,尤其是废金属的小企业,它的加工能力非常有限,平时主要回收些废零件,铁丝一类的东西。

且不说它根本就没有切割坦克的工具和回收这么大个零件的熔炉,就是有的话,以它的生产能力,处理这200辆坦克也需要50多年的时间。显然,很多人是等不了这么久的,于是这些坦克只在这个废品回收厂旁边的大块空地上停了三天,就被装上火车,越过了边境,越过了焦勒法,送到了南阿的哈拉库车站。

一个月以后,当库赛?阿卜杜拉将军来到塞马沃机车厂视察时,他看到的不再是癞蛤蟆一样颓败的破烂,而是一辆辆排列整齐,锃亮崭新的主战坦克。它们好象重新获得了生机,金属的光泽在灯光下闪闪发亮,森然的炮口高耸着,有如几百头蛰伏的猛虎,等待着战争的召唤。

刘明很满意,6660万美元购买了200辆T-72坦克,合只有30多万美元一辆。在前世的历史上,这个价格放在苏联解体后的93、94那几年,还是有点偏高。那个时候,花15万美元就可以买上一辆T-72。可是,现在是1985年,那场将T-72打的落花流水的海湾战争还没有到来,T-72依然是让西方敬畏的豺狼虎豹。

坦白的说,刘明不认为T-72是种先进的坦克,在他眼中,这只是一种二代半的过渡性产物。它从来就不应该被用于对抗M1A1和豹2这样的现代化装备,它的作战对象应该是M60,豹1和各种步兵战车。它的设计思想和作战方式都是为苏军大纵深,集群化作战的目的服务的。

况且,苏联出口到伊拉克的T-72M还是缩水版,首装甲缩减到了320mm,简化了火控系统,只配备了普通的钢芯穿甲弹,威力更强的钨合金穿甲自始至终伊拉克都没有得到。试想,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让500辆T-72去面对上千辆M1A1。原本就没有质量优势,现在不但失去了数量优势,性能还进一步恶化,这仗还有得打吗?(至于T55,69,还有必要说吗?)

如果说美国的M1A1是狮子的话,那么T-72就是豺狼,一群狼可能击败狮子,但一只狼对一只狮子是必败无疑。现在却将一只狼蒙上眼睛,再在牙齿和爪子上缠布,然后和两到三只狮子搏斗……如果能取胜的话,刘明就会怀疑上帝抛弃信仰,改信伊斯兰教了。

所以,在1985年的今天,刘明对T-72还是很有好感的。它的到来,尤其是花这么少的资金就买进了这么一大批性能良好的装备,让刘明和伊拉克装甲部队的指挥官都有些喜出望外。这些T-72坦克将集中配备在伊拉克的坦克部队中,取代服役以久的T54/T55坦克。伊拉克陆军中原来装备的大批T54/T55坦克,刘明准备让塞马沃厂进行加工,改装成重型的步兵战车,也就是类似于以色列的阿奇扎里特重型装甲车的那种东西。

虽然现在萨尔贡坦克在高速发展,布拉金斯基已经报告刘明,萨尔贡的原型车已经开始测试。但是这种立足于挑战世界第一流水平的装备,要想完全形成战斗力,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此之前,伊拉克装甲部队仅仅依靠由69式坦克改装的瓦利德坦克打天下,刘明还是感觉有些单薄。伊拉克此时走私T-72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刘明也考虑过从西方暂时购买一批先进装备应急,美国政府表示,可以按每辆240万美元的“优惠”价格提供M60A3主战坦克,这让刘明直接无视了。240万美元,买M60,这种事只有21世纪的美粉和脑残才能做出来。

欧洲能够提供给伊拉克的装备无非是豹1A4,酋长MK5和法国的AMX-30坦克,但这些武器面对T-72都没有明显的技术优势。T-72坦克在进行火控系统的改进,并使用新式穿甲弹之后,性能上比以上坦克毫不逊色,而价格和使用成本又低的多。刘明决定鼓励坦克走私活动,不但自己装备,还要在走私之后推向国际市场……

第35章 重型车合同第54章 建设第114章 崭新的一页第49章 危险的伙伴第128章 最后的斗争(下)第14章 攻克利雅得(下)第25章 鹰击第69章 浴血萨珊(三)第2章 尴尬的埃及第5章 腐败第4章 王者的较量第18章 遭遇第56章 反击(二)第104章 水下格斗(下)第32章 必要第46章 宝刃刀光敛第78章 失去的时机第44章 叫价第18章 伊朗人进攻第42章 千里南下第14章 忆故人第70章 以色列反攻(上)第39章 更强第44章 南方劲风第80章 引蛇出洞第35章 赚钱大计第1章 广场协议第30章 兄弟相残第39章 围点打援(上)第6章 毒蝎斗海豹(下)第60章 最长的一天(下)第104章 烟火的盛宴第25章 神箭密如沙第55章 王宫突击第115章 万南哨战(上)第54章 建设第50章 仇恨的阴影第24章 无米炊难成第97章 二次空战第33章 前方以色列第83章 越境侦察(上)第55章 王宫突击第99章 侦察行动第85章 石油与联盟(下)第1章 空袭第21章 伊朗门(三)第81章 间谍的忏悔第41章 苦战第54章 老朋友来访第32章 南风行动第116章 万南之战(中)第26章 凤凰第34章 西安的轰七第61章 飘摇欲坠第20章 兄妹第31章 大不里士第4章 巧取豪夺第87章 艰难的英国第88章 天神火炬第55章 神兵从天降第40章 火映迭戈海第31章 石油第103章 大武器库第67章 约旦的合作第42章 箭落旌头第95章 远离宁静第61章 飘摇欲坠第3章 东京湾晚风第52章 廉颇不老第17章 平地惊雷(三)第99章 深入敌后(四)第94章 扩大海军(下)第6章 国际风云第26章 骑士团第34章 西安的轰七第23章 瑞玛尔出逃第71章 以色列反攻(下)第56章 VI第109章 战前准备(上)第68章 民心成浩海第89章 崛起的代价第26章 骑士团第8章 暗流(上)第148章 鼎定一战(四)第70章 勿为戎首第32章 山谷对杀战第66章 冥王星第119章 面对制裁(下)第29章 危机第10章 卷海巨澜(下)第25章 神箭密如沙第50章 惊云第36章 分裂与战争第29章 温柔外篇第18章 伊朗人进攻第81章 杀破狼第49章 激战在河岸第21章 合作第121章 狙击手任第55章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