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劝娶

“宣王最疼这个外孙女,如果她嫁给了烨,我们自然会得到他的支持,再说烨的脾气,我也不放心,不过现在看来,那丫头可不是这么好糊弄的。这样也好,太聪明了也不是好事,我可不想后院起火。”像似想到了什么,她讽刺的出口,“这可给我们的皇上出了难题!”“烨在哪里?不是说今天让他进宫吗?怎么现在还看不到人影!”

碧如欲言又止,“好了,说罢,我也不是不知道他。”

“五皇子刚得了一首好曲子,把自己关在屋里说是……谁也不见.”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皇后揉了揉额头,“哼,没一个让本宫放心的东西,整天不务正业,本宫都想把他那些东西砸了,那些东西有什么用?女人吧,还能引诱男人,让一个个的都为她神魂颠倒”

碧如听着这话,不敢发一言,这些年了,皇后还是对康成郡主心结未了。

瞅了一眼不敢说话的碧如,皇后缓和了脸色,“好了,我也不和一个死人过不去,她也是可怜人。”想了想,她接着说:“不必找那丫头的麻烦,我们等着瞧吧,那一位不是想得到她吗?就让他们先折腾去。看着那边就行了。要说吧,这慕容昊也是一个人才,不过……”她想得到最高的权利,想要看到慕容明失去一切的痛苦,更想慕容明恨自己。她苦笑一声,“本宫累了,告诉慕容烨,如果明天他还不进宫,就不要来了!。”

碧如轻手轻脚的伺候她躺在了床上后,才离开准备亲自去一次五皇子那里看看,这母子之间还是亲亲热热的好。

此时的勤政殿内,总管太监偷偷地看了一眼正在批改奏章的皇上,又对着桌子上未动分毫的食物暗叹了一口气,皇上下了朝朝就来了这里,这……,

“张吴达,干什么东张西望的!”

“老奴哪里敢呐,皇上久未进食,您看是否需要御膳房送过来一些东西?”张吴达笑着轻声问道。

看一下殿中的沙漏,他放下朱笔,揉了揉脖子,张吴达一看立马上前替他揉捏。他舒服的眯上眼睛,“小达子,还是你知道朕的毛病,这些年就属你揉的最舒服。”

张无达脸上笑成了一朵菊花,“老奴谢皇上抬举,”

“小达子,你跟朕多少年了?”

张吴达揉着他脖子的手几不可察的一顿,低声道“老奴一进宫就被分到了您这里,细细算起来也有三十四年了。”

“这一晃就这么多年过去了,岁月不饶人啊……”

张吴达知道这只不过是皇上感慨的语言罢了,只笑着轻捶他的肩膀。

殿外传来小太监急匆匆的脚步声,“皇上,宫外有消息了。”

慕容明摆了摆手,示意张吴达停下来,睁开眼睛含着威慑,“把外边的人叫进来。”

“奴才遵旨。”

“出了什么事?”

侍卫跪身道:“启禀皇上,奴才奉旨监视宣王府和将军府,除了昨天叶将军携同叶大小姐姐弟去了一趟宣王府之外,其他毫无动作。”

“他们出来时,面色有何异常?”

“叶将军面无表情,其公子叶天佑略显沮丧,至于…叶倩墨,我们发现她与宣王府的管家,一个名叫福伯的人说话,面带微笑。”

听过密报之后,慕容明陷入了深思。难道宣王没有得到宫里的消息,他高估了宣王的势力?

“不过……”

慕容明皱眉,“说!“

“叶倩墨刚才进了宫,现在去了皇后那里。

“什么名义?”“进宫陪十公主。”

皇后越来越不老实了,如果不是留着她还有用,他早就把她打入冷宫了。“她自己来的?”

“是,叶倩墨进宫之后遇到了七皇子,稍后又遇到了景候爷。”至于在进宫时与她分开的侍卫,跪在地上的人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件小事,并没有禀报。

“她倒是好运气,朕要见一次七皇儿都要派人三番五次地去催。”说到后半句的时候,他并没有生气,语气中还带着点纵容,“既然他进宫了,张吴达,去把他给朕叫来。”

张吴达应着声离开了勤政殿。

看着跪在下方的人,“你去打听一下皇后同她说了什么。”

等到人走后,拿起刚才放下的奏折,慕容明越看越恼火,‘京城大半店铺关闭,粮食短缺,商人哄抬价格,百姓人心惶惶’,恼怒的把奏折摔在桌案上,“天子脚下,百姓居然人心惶惶!来人,去把吏部尚书给朕‘请来’,朕倒要看看他每天都是干什么吃的?!今天早朝时不是说一切无事吗?!,”

与叶倩墨分开后来到烟霞宫的景逸轩一进门就看见了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出神的母亲,艳丽高贵的妆容也无法掩盖她显得苍白的脸旁,几天不见,她明显苍老了许多。

“母亲。”他放轻脚步,慢慢来到她身旁。站在她身旁的雅山看见走进来的景逸轩一喜,忙向他行礼。

他也笑着点点头。雅山姑姑看着他长大,很是疼爱他。

“你来了,坐吧。”长公主没有看他。“逸轩,你也不小了,该娶妻了。”

“母亲,这事……”

“你觉得平太史的女儿如何?”景逸轩一愣,随即皱着眉头望向她,“平太史掌管翰林,官职清贵,是天下学子的典范,他又是皇后娘娘的母族,朝廷大小官员都让他三分,再说你在赏花宴上也见过他的女儿,我看她容貌端庄,才貌双全,丝毫不输享有盛名的天下第一美女叶语兰,”她一直望着院子,语气又急又快。

雅山不可思议地望着说出这些话的长公主,身为当今的亲姐姐,身份本就超然,在朝臣眼里一直是忠诚的保皇派,而平心蕊身为皇后的侄女,帝后不和,如果小侯爷娶了她,怎么还能够平静的生活下去?虽然老爷去世了,可这些人哪能这么容易就放下心来,成亲后的少爷难道还能依附皇后?可不管怎么样小侯爷势必会成为双方博弈的棋子,受制于人。

平静地听着这些话,景逸轩心底不可抑制的生出一股悲哀,这就是他的母亲,父亲爱到入骨的女子,还是这样的懦弱,这样的天真,“母亲,如果我已经有了自己喜欢的女子,你还会让我娶她吗?”他面带微笑的看着她。

长公主听他这样说才回过头一动不动地盯着他,“是谁?”

“母亲,回答我,你会吗?”

“是叶将军的女儿——叶倩墨?是不是?”

听到她的质问,景逸轩一愣,母亲怎么会提到她?不过想到如火的女子,眼眼里闪过一丝笑意。

看着他的表情,长公主失声,“我就知道,知道…是她。”赏花宴上逸轩看着她的眼神就不对,虽然他自己没有察觉,但那种眼神她再熟悉不过了,那是发现一件新奇事物时的兴奋和喜悦,而那却是毒药的开始,就像当年的司徒修杰,最后无法自拔。

“不行,你不能喜欢上她,过几天你就娶平太史的女儿。”

他望着显得慌乱的长公主,“母亲,娶平心蕊的主意是皇上提的?还是你……自己?”

长公主沉默下来,雅山一看,急忙对着景逸轩道:“小侯爷,公主也是为你好……”雅山说不下去了。

为我好?就是让我去娶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子?还是让她嫁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

长公主面色苍白的毫无血色,“感情可以培养……”

他打断她的话,“那母亲爱上父亲了吗?”望着长公主僵住的身体,张口又合住的嘴唇,景逸轩觉得自己连泪都流不出来,他微笑着看着她,“母亲,您已经知道了吧?”

“我不知道,不知道……”

“父亲死的时候很痛,却一直叫着你的名字……”

“不要说了,不要说了……”长公主捂着头,嘶喊道。

“公主,公主,小侯爷……”雅山拉住陷入疯狂中的长公主。

景逸轩最终把自己想说的话咽进了肚里,他还是不忍心看着母亲痛苦,也许母亲也是爱着父亲的吧,如果不是又怎会这样痛苦?“母亲,我不会让别人主宰我的人生,更不会娶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

走到门口的他背着身说了一句话,低着头的长公主泪水一滴滴落下。

“母亲,如果我娶了平心蕊,等待我的又会是什么?”一声声的诘问不断地在耳旁回响,直击心底。“雅儿,为何他们要这么残忍?难道杀死一个还不够吗?为何要这样逼我?我不是他们的亲人吗?”

“公主,雅儿会一直陪着你……”抱紧了瘫倒在地上的长公主,雅山哽咽。

“我也不想逸轩娶她,可我又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去送死?它是我与云天唯一的骨肉啊!”长公主渐渐安静下来,眼里充满了恨意,“逸轩说得对,即便他娶了平心蕊也不会好过,雅儿,我对不起云天,如果不是因为我的自私,想逃离这里,他也不会死。”想到那个总是微笑着面对自己的男子,长公主闭上了眼睛,唯有眼泪流满了整个脸庞,她狠狠地握住拳头,“雅儿,我要去一趟南燕。”

“公主,您想……”雅山惊呼。

“对,我要去南燕,我要告诉他她还活着。”

第129章 险象迭起第139章 子骞第13章 赏花宴 三第93章 起疑第123章 糟了,穿帮了第11章 赏花宴(一)第30章 耳光第84章 心结第102章 揭秘第52章 公主殿下第32章 摊牌二第89章 重见血玉第119章 命悬一线?第65章 提亲 (上)楔子第11章 赏花宴(一)第89章 重见血玉第48章 救人?第52章 主动请缨第135章 惹事第109章 恼火第37章 凌云候第151章 结局篇(五)第128章 回京第29章 慕容宸的来访第74章 赐婚(下)第113章 蛇蝎美人第54 宜州之行二第152章 结局篇(六)第117章 被恶心了第121章 无题第114章 归来第20章 玩具?眷恋!第19章 疯子的强吻第50章 人妖?第13章 赏花宴 三楔子第27章 归程第101章 训话第117章 被恶心了第149章 结局篇(三)第12章 赏花宴 二第七章 出府(一)第34章 怦然心动第115章 雾里看花第94章 情忧第三章 家宴第124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90章 身事真相第59章 詹台耶尔的死第71章 夏氏的阴谋第103章 忆往事第124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46章 争执第108章 回京第37章 凌云候第140章 扑朔迷离第115章 雾里看花第63章 毒誓第28章 蛇群第63章 毒誓第91章 侍妾第88章 心思迥异第37章 凌云候第117章 被恶心了第46章 争执第110章 歇斯底里第123章 糟了,穿帮了第138章 风雨欲来第110章 歇斯底里第87章 敬茶第39章 巧合第83章 闹剧第20章 玩具?眷恋!第127章 人心(补昨天)第九章 宣王府第105章中毒第68章 叶语蓉第109章 恼火第37章 凌云候第135章 惹事第八章 出府(二)第102章 揭秘第95章 小事第138章 风雨欲来第83章 闹剧第120章 意想不到的女人第95章 小事第46章 争执第102章 揭秘第64章 回京第122章 祸从口出第151章 结局篇(五)第22章 再入宫门第四章 家宴(二)第九章 宣王府第九章 宣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