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达曰:“就按照沈楮将军的战略部署执行,咱们立即备战,准备北上,去迎战樊钟大军。”
果然不出沈楮所料,樊钟思忖再三,决定还是先收拾南边的程达。为了消除萧俊大军对他的威胁,他先派遣使者前往风都拜见萧俊,欲与萧俊结为盟友,并且签订互不侵犯协定。
此时的萧俊早就看透了樊钟的意图,很愉快地接受了樊钟提出的条件。因为对于此时的萧俊来说,没有比坐山观虎斗,渔翁得利再好不过的事了。
樊钟之所以执意要与萧俊签订互不侵犯协议,无非就是怕他正与程达交战之际,自己从他背后戳一刀子,他的如意算盘打的哗哗响,怎么可能瞒得过同样贼精的萧俊呢。
但是,萧俊反而是很坚决地答应了樊钟提出的要求,这又是为何呢?
原因在于他考虑到自己刚刚占领风都不久,政权还不稳固,尤其是格塔尔东部,虽说格塔尔东北部已被自己全部占领,但是东中、东南这一块区域还是有很多的起义军在哪里兴风作浪,伺机而动,他正好可以趁这个时间段剿灭他们。所以,他也需要一个和平,一个与樊钟握手言和的仪式。
并且还有最重要一点,他还可以静观樊钟与程达的大战,从中捞取好处或者趁机灭掉他们。由于他去东南部剿匪都是些不大不小、无足为重的头目,对自身实力的损耗不算太大,但是樊钟与程达的交战,他敢肯定,二者无论谁将胜出,必将重伤元气,这也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由此分析,当萧俊听到樊钟派遣来的使者说明他的来意之后,他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此次樊钟激情澎湃,意气风发,带领十万金刚山起义军,挥师南下,与程达的朝廷军决一死战。
但是他不知道,此时的金刚山起义军内部厌战情绪高涨,已经不是原来的哪个金刚山起义军了。他本人也比以前变得骄横矜持,对待下属态度也没有以前那么热忱了。
他再也不像从前那样体恤下属了。
此外,还让金刚山将士心凉的原因有两个:一、金刚山起义军除了粮食什么都没有,所以将士们屡立战功,却得不到钱帛之类的赏赐,更得不到官位;二、樊钟往往对新归附之人礼遇有加,相形之下冷落了旧人。
金刚山起义军内部矛盾在逐步地激化。
连与他关系甚佳的刘霸,也忍不住在一次宴会上暗讽樊钟,希望他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当下存在的诸多问题。
可现在的樊钟已经听不进去任何不和谐的声音了,他的内心里已然被一种叫做“傲慢”的东西所占领,被当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他特别气愤,从此开始疏远刘霸,将他派出去驻守塔利石。表面上看是委以重任,可实际上是将他排挤出金刚山总部。
相反,再来看看程达,程达现在彻底掌握了南方朝廷的军政大权,随时可以调集各郡县兵力对樊钟发起总攻。
一对注定你死我活的冤家,就这样又要上演了,这一次到底鹿死谁手,谁胜谁败呢?
昆仑年2211年十二月,两军对垒于巴斯克平原。樊钟率领十万大军,程达率领五万大军。
樊钟出阵曰:“程达老儿,手下败将,还不赶快下马投降,也好留你性命;若还执迷不悟,定斩汝头来祭天。”
程达出阵曰:“樊钟叛贼,休要口出狂言,若还不下马投降,今日便是你的忌日,有谁敢出战?”
程达麾下猛将韩豹早已按捺不住,骑马出列,使一大刀,冲了出来,怒吼道:“谁敢与我大战三百回合?”
樊钟麾下龚一炀抱拳对樊钟曰:“让我会会这厮,定斩其头。”
忽冲出另一员猛将,乍一看,原来是龚一炀麾下副手武功,曰:“龚将军,杀鸡焉用牛刀,我去会会这厮。”
樊钟大喜,曰:“好。”
没等樊钟话音说完,武功已骑马杀将过去。可是只仅仅一个回合,就被韩豹斩于马下,身首异处。
程达大喜,趁势吹响了进攻的号角,程达的士兵斗志昂扬,冲杀过来。
结果第一战,以樊钟的大败而告终,樊钟不得不退守三十里下寨,方才安脚。
第二日,樊钟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讨论御敌之策。
万旭日谏言曰:“程达此次率兵,基本上是倾巢而出,他的大本营慝筑必定防守空虚。我们可以分出一拨人马,偷偷绕道南下,偷袭慝筑,而我们这边的大军应当坚守不出,只与他进行几次形式上的战斗以迷惑程达军队,等慝筑被陷的消息传来,咱们立刻反击,此一举可以全歼程达军队。”
樊钟大喜,曰:“甚妙,我与万将军意见不谋而合,而且,我昨天观察程达军队,他们武器装备精良,战斗欲望极其强烈,咱们应当坚守不出,避其锋锐。再者,他们此次行路过急,粮草供应决然不济,不出一个月,他们内部必当自乱,那时候咱们出击必可一举获胜。”
应该说,万旭日和樊钟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如果这一仗真的按照万旭日和樊钟的这个策略执行,失败的人肯定是程达,绝不会是樊钟。
然而,命运之神却在这关键时刻背弃了樊钟。
因为除了他俩赞成这样的计划外,他麾下的绝大多数将领不赞成这个计划。
军师格子虚、龚一炀还有龚子龙极力主战,他们坚持说:“程达的军队人数并不多,而且屡屡被咱们打败,早已丧胆,战斗欲望极其低迷。兵法有言:‘人数超过敌人两倍就应该进攻。’再说了,最近向咱们投诚的兄弟们都希望抓住此次机会建立功勋,何不趁他们战斗欲望强烈之际,一鼓作气拿下程达呢?你们所说的率军南下偷袭,那纯属扯淡,程达老儿做事一向谨慎,他怎么可能不在他的心脏处安排重兵,再说了,假设偷袭不成,派出去的这拨人马很有可能陷入四面被包围的境地,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确实,他们所说诚然是有理有据。此时的樊钟也被说动了,他心想:是啊,如果一战就可破敌,又何必拖延呢?
那么,究竟樊钟如何选择呢?是听从万旭日的意见还是采纳多数人的意见呢?要知此事,请看下回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