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搭建生产线

由于C31富勒烯的使用寿命大概在1200小时左右,也就是50天左右。

而生产1吨纯净硅需要1.66吨C31富勒烯。

第一条纯净硅片生产线可以日产50吨纯净硅片,当然生产线是半个小左右生产一炉纯净硅片的,一天生产20炉,也就是说每一炉是2.5吨左右。

所以需要所用的C31富勒烯是4.2吨左右,这4.2吨C31富勒烯是可以使用1200小时的。

因此C31富勒烯生产线日产量是1吨左右。

这些暂时足够用了,毕竟一天生产50吨纯净硅片,一年除去检修之类的,就可以生产1.5万吨纯净硅片了。

12英寸的圆晶片一般重量是100克左右,就算是说如果中子星材料公司生产12寸圆晶片,一个月可以生产1250万片左右。

当然由于工艺的不一样,中子星材料公司生产的硅片是正方形,和一般的圆晶厂产生的圆晶片是不一样的。

黄豪杰设计的硅片是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900平方厘米。

比起12英寸的圆晶片,还大200平方厘米左右。

目前12英寸的圆晶片,一片120~125美刀,还供不应求,所有圆晶厂的订单都排到了2020年去了。

而中子星材料公司的方晶片,一片的生产成本(不包含科研经费)是20华元左右。

黄豪杰打算将30厘方晶片的价格定在1000华元一片。

什么是暴利?这就是暴利,20华元成本卖1000华元,整整翻了五十倍。

……

8月20日。

中子星材料公司的纯净硅片生产线,终于可以进行试生产了。

王博思(星河集团总裁),黄永东(中子星材料公司总裁),张汝京(星河半导体公司总裁),杜微(星图设计公司总裁)。

加上黄豪杰、李建华、李想等人。

张汝京和王博思等人都是半导体行业的精英,显然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样子的硅片生产线。

而黄永东作为中子星材料的总裁,已经在生产线摸爬滚打了半个多月,现在终于可以试一试,这个生产线的情况了。

“各就各位,开始投料。”黄永东一声令下,各个环节的工人们可是操作起来。

被研磨成颗粒物的98%纯度多晶硅,被倒入电融炉之中。

为了避免电融炉中的多晶硅和空气反应,熔炉是密封的,而且里面充满惰性气体。

二十分钟左右,彻底融化的多晶硅之中,被加入C31富勒烯。

不到五分钟,第一片大面积的纯净硅片便新鲜出炉,使用激光进行切割裁剪之后,十六块30厘纯净硅片,便进入冷却区域。

黄永东万分紧张的从中取出四片。

众人包围着检测仪器,不一会四片纯净硅片的纯度、导电性等参数便出来的。

张汝京拿着纯净硅片,双手不由的颤抖起来。

“完美,简直是巧夺天工,哈哈……”

黄豪杰笑着大声的说道:

“从今天起,我们将重新定义硅片,因为我们不叫多少英寸圆晶片,而是叫30厘方晶片。”

“哈哈……”

“没有错,硅片的未来由我们说了算。”

“单凭这座方晶厂,我们星河集团就可以自给自足了。”王博思兴奋不已。

“还早着呢!接下来我们要颠覆整个芯片行业,让三鑫、英特尔他们彻底完蛋。”黄豪杰掷地有声的说道。

“没有错!让三鑫、英特尔、台基电他们通通完蛋。”王博思作为一个华国芯片人,这些年可是受够了这些外国佬的傲慢与偏见。

事实上,硅片是集成电路主要的原材料,占到集成电路原材料成本的32%,是单一用量大的上游原材料。

目前,全球硅片的供应商主要有太阳国的信越和盛高、东唐国东岛区的环球晶圆、汉斯的Silitronic以及高力LG化学,这五大供应商市场份额合计高达90%以上。

而东唐国大陆厂商半导体硅片的生产制造能力较弱,在全球的竞争力不足。

而在半导体制造业中需要使用各种不同尺寸与规格的硅片,通常包括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及12英寸几大类产品。

其中,12英寸产品的市场份额大,接近总体市场的2/3;此外,8英寸产品的市场份额也较大,占据了超1/4的市场份额;而尺寸偏小的(6英寸及以下)产品市场需求相对较小。

国内大尺寸硅片供给缺口大,外商垄断格局明显。

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东唐国大陆硅片供应商主要生产6英寸及以下的硅片,4-6英寸硅片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但大尺寸硅片存在巨大的市场缺口。

据东唐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数据显示,近年国内对8英寸硅片的需求年增长率稳定在10%左右,2016年全年国内需求为804万片,预计2018年的需求在81万片/月左右。

而目前能量产8英寸硅片的仅包括外资在唐工厂的少数厂家,合计产能23.3万片/月,存在57.7万片/月左右的市场缺口。

此外,尽管目前东唐国对12英寸硅片的需求高达50万片/月,但东唐国并没有12英寸硅片的量产产能,需要全部依赖进口。

张汝京曾经预测过,预计2020年后12寸硅片的月需求量将超过125万片,未来市场供给缺口或将进一步扩大。

这也是他之前大力倡导东唐国发展12英寸圆晶厂的原因。

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大尺寸硅片的产能和市场基本已被太阳国、汉斯、高力和东唐国东岛区企业所垄断。

如果东岛区和东唐国是一条心,这还好说,问题是他们和东唐国的关系非常紧张,这样一来东岛的产能和技术,就不能算入东唐国之中。

以12英寸硅片市场为例,同半导体硅片的整体市场竞争格局基本保持一致。

但信越、盛高、环球晶圆、Silitronic和LG这五大供应商的市场份额更高,达到了98%;同时,东岛区的环球晶圆市场份额有所降低。

可见,大尺寸硅片的供应主要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大尺寸硅片自主可控至关重要,国产替代大势所趋。

2017年东唐集成电路进口量高达3770亿块,同比增长10.1%;进口额为2601亿美刀,同比增长14.6%,占东唐总进口额的14.1%,由此可见,东唐的集成电路对外依赖十分严重。

此外,2016年中新通讯事件使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可控这一话题也被提升到新的高度,硅片作为产业上游有望受益。

事实上,早在2014年,东唐就设立了“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项目,即“02专项”,下设大硅片产业化项目,集中力量攻克12寸硅片量产难关。

目前,国内至少已有9个大硅片项目,合计投资规模超550亿元人民币,正在规划中的12寸硅片月产能已经超过140万片。

此外,未来可能的新增产能还有:奕斯伟、芯动能与西安高新区签署合作意向书,将投资百亿建立硅材料产业基地,打破12寸硅片垄断;保力协鑫发布电子级多晶硅产品,欲进军集成电路硅材料产业等。

但是现在他们不用干了,因为中子星材料公司全力生产,不仅仅可以满足东唐市场,还可以出口。

反正国内硅片企业都是半死不活,黄豪杰已经准备将信越、盛高、环球晶圆、Silitronic和LG的硅片业务彻底干死,至少东唐市场他们一毛钱都赚不到。

第四百一十八章 比基尼环礁第六百六十九章 信息素与灵魂第六百一十二章 节外生枝第二百一十九章 全息手环第四百八十一章 基因药剂(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6G狂潮(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入驻第六百三十四章 各自的选择第五百三十八章 璀璨星空第一百九十一章 场景制作第五百四十九章 重要情报第三百五十五章 投石问路第六十一章 漂洋过海第五百六十七章 灵与肉第一百八十七章 问题与解决第四百四十九章 继承原液第五百七十章 首都星之行第一百八十四章 选择原谅第六百六十五章 势均力敌第七百一十一章 无限可能第五十章 收割韭菜第六百九十章 探索外宇宙第三百八十八章 矛与盾第三百七十八章 愿打愿挨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些思考第五百六十二章 捕获与渗透第三百八十九章 贪婪原罪第五百九十八章 翘家(书友20190416095315551加更)第五百七十七章 异常数据第二百五十九章 证券交易所第二百六十四章 并购第一百九十七章 银河协定第八十八章 芯片启航第四百三十一章 克隆与缺陷第六百八十八章 异常能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个艰难的决定第一百六十二章 扩张第七百一十六章 黑球事件第三百三十七章 温水煮青蛙第三百四十章 漳州基地第一百四十三章 竞赛与提名第五百七十章 首都星之行第五百九十七章 访问团第三百八十章 租借法案第六章 埋头苦干第七百零一章 破灭前因第二百六十八章 生命之路第七百一十一章 无限可能第六十章 2016年度总结第七百零四章 合道者第二百三十五章 碰头第一章 怪梦第五百四十九章 重要情报第四百八十二章 基因药剂(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行星防御第二百八十六章 温泉池第三百三十五章 卖身求活第三百四十章 漳州基地第四十七章 技术研发第六百九十五章 巴胡之地第二百七十九章 雄风万里(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些思考第三百一十八章 砺剑2019(三)第六百八十一章 避难所第三百零三章 阴差阳错第四十五章 手机厂商的关注第四百五十一章 克隆器官(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他山之石第三百二十九章 量子困境第二百二十一章 我太难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战略目标第二百八十一章 雄风万里(六)第二百六十一章 此消彼长第五百五十三章 质子幽灵第二百七十八章 雄风万里(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学院第二百五十五章 胜诉与转变第四百零七章 空间站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斥候侦察第二百八十章 雄风万里(五)第四百四十章 南亚风云(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猜测第五百八十三章 宇宙田园第六百九十五章 巴胡之地第一百三十三章 可怕第五百一十八章 火星开发(五)第五十九章 常温超导体第六十六章 一鸣惊人第五百三十八章 璀璨星空第十一章 直播事件第一百七十二章 作死小能手第二百五十章 沙之都(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NASA的报告会第一百五十章 智能翻译第五百六十六章 研究虫族第五百八十一章 质子漂流记第七百二十章 路遇与暂缓第二百四十章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