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的第一场是在八月九日进行,这天大早,天还没亮,几千考生就赶着时间过来,如同搬家一般。
一个提篮作为考篮,另一个是背包,也有背了背篓的。杨继业进如排队人群,然后有不少人同他招呼。孙晓君、钱儒龙等人不在他们这边排队。进考场的排队,是按照区域来划分的,这样,才有本地学政或士林前辈认识考生,防止有人代考。
荆蛮楚地这边的人,见杨继业到来,自然很热情的。作为在文会上拿到第一的生员,那也是荆蛮楚地的荣耀,大家荣辱与共的。
杨猛不能跟进考场,带着东西在门口处,等轮到杨继业被搜检,才将物品递给杨继业,让军士们进行搜检。
平时,军士的地位远远低于文士,不敢得罪任何一个文人。可在科考前的搜检,军士的态度就比较粗暴,也是文士唯一一次被军士可以无礼的机会。
明白这些,杨继业一直微笑着主动配合搜检,也将自己多余的食物,放到搜检存物篮。这些军士就明白杨继业的意思,两只多余的烤鸭、一块几斤中的熟牛肉,直接放在篮中,也不说话。倒是让军士对他有不少好感。
这天是八月九日,早上进场。找到自己号位之后,可以稍做休息。几个平米宽、半封闭的所在,对杨继业而言先有思想准备,倒是很容易接受这样的场合。比较幸运的是,杨继业的位号距离公厕比较远,闻不到臭味。
把物品摆好,坐在横板子上稍微休息,也平静一番自己的心绪。有些号子的考生在生火,要热一热饭食。乘着这时候还没发卷下来,将早餐吃了,然后才有足够的时间来答题。
第一场考生的内容是《四书》内容三道,每一道题答案必须在二百字以上;《五经》内容四道,每一道题答案字数在三百以上。这些答题有比较规范的答案,主要是考考生对经义的记忆和理解。
这里的理解不是考生本人的理解,而是有标准的内容。能够准确答出来,然后适当地将自己的理解、阐释、引论等发挥出来,对经典的自身理解上,如果吻合标准答案,价值观、是非观、认识观等与文朝大众的价值相符合,就会得到高分、评出甲等、甲上等等,不同的阅卷老师给出评语后,最后看谁得到的甲上多。
如果被评为甲,或乙等、乙上、丙等,那么最终的成绩肯定差多了。
杨继业最不担心的就是第一场,觉得自己在记忆力上有绝对优势,对于各种标准答案的版本经典,都有过一遍的,不会出现错误。
第二场是在三天后,也就是八月十二日进场,十四日离场,第三场则是十五日进场,同样三天离场,完成全部的乡试考生程序。
每一场考试,是有其侧重面的,也是在考察一个学子某一方面的能力。第一场是考学生读书多少、读书的效果如何,这是最为关键的场次;那么,第二场在八月十二日,内容是“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语”五条:诏、诰、表、内科任选一道。这一场主要检验考生是否具备做官的基本条件。第三场在八月十五日,考经、史、时务策五道,可视为考安邦定国的见解。
杨继业研究过之前成功的范文,知道文朝的科考与明朝后期的八股文是两回事。考生在答卷上有更多的灵活性,但评卷时,老师们的分歧也会更大。
对于同一份答卷,有人给甲上很可能有人给丙等,这样的差距引发的争论和不公平,显然是存在也是非常现实的。明朝后期和清朝期间的科举,之所以要搞成八股文,最初的起因就是减少阅卷中的作弊。但后来的演化,使得八股文变成束缚生员读书的链条。
真正成长为大儒、大学生级别的存在,自然不同。这些人对经典研学大到一定的深度、广度,对圣人之言,圣人的情怀不仅仅是学习,而是用毕生的精力去践行。
就像后世的读书人,大多数人从小学、中学、大学,然后毕业上班,他们所看的书就是课本、课外几乎没什么阅读量,哪怕有一些阅读,也是由教师制定的统一洗脑所用的材料,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反思。这样的人称为社会主体后,可想而知,会有什么样的社会现状。
又红又专时代,最为明显,而知新人长大、变中年、然后成为老年,几十年的观念从初中就固定下来了。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接受的灌输,就是那么些东西。对于与灌输相左的任何东西,那绝对是错误的。
任何时代,作为紧紧抓住掌控权的级层、作为操控其他人命运的级层,他们需要什么?
正如在历史上有名的句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同的人在理解这句话上,是有完全相反的意义。可以这样说,愚民者看到的自然是民可愚,尊重民者自然看到民重君轻。
对于这次科考,从杨继业自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试但又不是决定性的考试。乡试对于杨继业,只是让文朝士林认可他,对以后自己要做什么,少一些阻力罢了。
有这样的心态,对杨继业而言,只要求考试通过,自然不存在多大压力。早早起来,也没吃东西,做几下小动作的身体活动,将早餐也拿出来。生火,点燃煤炉子,之后每天只要记住加煤,就不会熄火。
优质煤点燃之后,非常便利的。杨继业在想,以后到京城去会试,那时候正是春季二月天,真正大冷之日。要参与这样的考试,就必须多带一些优质煤,才保障自己不被冷着。
吃过早餐,虽看不到外面同次考试的其他人,但听声响,就明白,大家都做好迎考的准备。在一声锣响之后,考官宣布下发试卷。这一次柳省的秋闱,正式开始。
看到考题后,杨继业不由地笑起来。之前复习不算百分百猜中题,但都是自己熟悉的内容,静心下来,提笔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