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910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约翰都不可能阻止埃尔利希回归欧洲。

所以当他得知埃尔利希已经做出了决定之后,能做的只有表达支持,并且对他这二十年为亨特拉尔医学院做的贡献表示感谢!此外和奥斯勒不同的是,埃尔利希如果要回国的话,还有诸多的手续要办——除了研究所的职位以及手头的研究之外,他还有有着不少的股份在手里,约翰也要全部买下来。

对于埃尔利希来说,这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包括肺结核疫苗在内的十余种药物都是埃尔利希主持研发的,因此多年积累下来,他在研究所的股份早就超过了百分之十,而这笔钱如果折算下来的话,至少也有上百万美元。而早在多年前埃尔利希就已经签下了协议,一旦离职就必须将股份卖给约翰……

1910年的亨特拉尔医学院,开始了改朝换代的阵痛。

同样即将要经历改朝换代阵痛的还有中国,当时间来到1910年8月底的时候,一封来自中国的电报让约翰大吃了一惊!

“五千万美元,他可真敢想!”

乍一看到电报上这个数字的时候,约翰差一点忍不住乐了。

按照电报中的说法,袁大头秘密向亨特拉尔银行提出了请求,希望能够贷款五千万美元!这几年因为革命党的活跃和亨特拉尔银行的支持,清政府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罢免袁大头,这位大佬也没有回老家“隐居”,所以在中国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只不过这个数字远东分行当然不可能做主,但是又无法不予考虑,所以只能发来电报汇报了。

1910年的五千万美元,是一个什么概念?

美国的gdp不过三百多亿美元,英国更是不到一百亿美元。也就是说,五千万美元如果拿到未来的话,相当于数百亿美元之多!虽然约翰对自己的祖国很大方,可以拿出一千万美元用来支持汉冶萍,可以每年拿出上百万美元支持那些留学生们,甚至早就决定把在橡胶股票风波中收获的巨资全都投在中国,但是拿出五千万美元支持袁大头?

这不是开玩笑吗!

不过……

在好笑了过后约翰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运行的话,就在10月份的时候,清政府应该会和美国政府——实际上是摩根财团签下一纸贷款合同,金额正好也是五千万美元!在这王朝即将颠覆之际,贷款五千万美元用来做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

沉吟了好一会儿之后,约翰最终还是提起了手中的笔写道:“关于贷款一事可谈,但是数额太高,不能接受。另外,还款时间及方式必须要控制好,且最好以各种机器或军火冲抵……”

对于遥远的中国,约翰追求的是一切平稳。

哪怕现在已经是站在美国最顶端的大人物,前后两任总统背后的大金主,但是在约翰看来,自己依然是一个真正的政治白痴。所以无论罗斯福还是塔夫脱,他都只是在背后出钱,然后享受各方面的优待,但是却从来不去干涉对方的任何事情。比如说现在罗斯福和塔夫脱两人之间的争斗,不管谁想要来找他寻求支持,约翰也从来没有发表过任何看法。在两大巨头的斗争中,亨特拉尔财团也保持着中立,没有倒向现任总统塔夫脱,也没有倾向于在美国影响力更加巨大的罗斯福,约翰宁愿去默默和历史上的下一任总统交好。

对待自己的祖国,约翰也是一样的态度。

上辈子他是个彻头彻尾的理科生,对于历史的了解大多都来自于教科书和穿越小说,自己了解的非常少。尤其是清末明初的这段中国史,本身就非常混乱,除非特意研究过,否则肯定是很难搞明白的。所以很明智的,约翰选择了避开政治领,而从教育、工业等方面来帮助自己的祖国。在政治方面,约翰始终会严守一个底线:只要能保证亨特拉尔财团在中国的各项事业,或者说能让中国更加进步一些,那么不管对方是谁,要钱可以谈,要军火也可以谈,但是不会明确支持某个人或者某个派系。

身为一个“外国人”,约翰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

所以他会支持那位大人物的革命事业,除了不菲的资金之外,还会帮忙联系培养一定的军事人才,但是同时对属于旧官僚的袁大头,亨特拉尔银行也会走得很近,因为如果按照历史的大方向不变化的话,未来十几年里北洋系都将是国内最大的势力……

……

远东的事情自然会交给专业人士去操心,约翰自己的注意力很快就回到了美国国内。

这个年轻的国度,终于从两年前的金融危机中缓过来了。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几年前的时候,虽然比起1909年的火热来说,1910年的经济似乎有一点回落的样子,但是增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此当人们开始纷纷盘算起来的时候,他们无不惊讶的发现:两年前的那场金融危机铸就了摩根金融皇帝的地位,但是同时也催生出了庞大到惊人的亨特拉尔财团!

巧妙的借助这次危机,亨特拉尔财团赚了个盆满钵满。

亨特拉尔银行一跃成为了美国规模最大、名声最好的银行,业务除了遍布全美各州之外,同时扩展到了欧洲、远东和南美;亨特拉尔保险公司更是趁着旧金山大地震的时机,疯狂并购那些破产或者大受影响的竞争对手,规模也膨胀到了全美第一的程度,而且借助着亨特拉尔汽车的绝对优势,推出的汽车保险几乎垄断了全国。

除此之外,危机中收购的大量资产也全都活了。

那些原本就都是优良的资产,比如说矿业公司和铁路公司等等,在注入了足够的流动资金之后,立刻便恢复了原本的价值。不但给约翰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而且还填补了亨特拉尔财团的短板,尤其是在矿产和运输等领域,将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好处。

到了现在,没有人再去质疑两年前的决定了。

所有人都明白了过来,这次金融危机除了摩根之外,亨特拉尔财团才是最大的赢家,而且到手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有些人在私底下已经断言,在卡内基退休,摩根老迈,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陷入到反垄断官司的时代,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登顶世界首富已经是必然,只不过谁也不知道会是在什么时候而已……

……

晕乎乎的,也不知道自己写的啥,大家凑活看。(。)

第42章 1900第23章 最后第54章 安排第30章 疫苗第17章 积累第三十六章第11章 爱迪生第38章 莫名的邀请第41章 护士服第九章第28章 投资第42章 名与利第15章 交易第11章 汉堡第6章 佛莱克斯纳-亨特拉尔报告第1章 1891第14章 邀请第18章 想做的,能做的第二十一章第37章 新方法第31章 分拆第39章 博物馆第32章 出诊第22章 资助第八章第四十七章第18章 两位大人物第45章 朱尔典第11章 未雨绸缪第40章 终章第二十九章第34章 项链第29章 讲座第二十二章第46章 孩子和信第38章 莫名的邀请第24章 否定第34章 裂口第2章 投资第14章 必须给第28章 远东的教育体系第38章 机会第4章 1895第21章 成本第20章 聘请第33章 好东西第41章 1886第四十六章第三章第5章 决定第18章 引导第6章 佛莱克斯纳-亨特拉尔报告第17章 积累第22章 东方快车第47章 橡胶第三十六章第5章 第一个目标第38章 好久不见第23章 重回外科第17章 噩梦第6章 佛莱克斯纳-亨特拉尔报告第20章 形势第20章 课堂第52章 霍普金斯第40章 噩耗第40章 准备离开第24章 战争第25章 电话第28章 完毕第21章 三大发现第20章 世博会第23章 两位大佬第36章 代价第8章 到了第4章 准备与等待第8章 到了第2章 期待第16章 无题第11章 爱迪生第32章 洛厄尔第2章 报纸第24章 战争第6章 又一位汤姆逊第11章 柏林大学第40章 噩耗第28章 切口第32章 外科第一课第7章 血战第30章 美好的东西第34章 怀疑第四十六章第17章 军方采购第46章 彩蛋第三十七章第36章 代价第67章 独一无二的夜景第21章 三大发现第1章 中国厨师第2章 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