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危机

八月,徐平正式上奏,以李觏所作的《富国安民策》注本刑印颁发各州县,许官民对书中内容各抒己见,由各地方转运使司统一汇整。朝廷出一本册子,选择基中优秀的予以刊登,并给以润笔。此事由直龙阁王尧臣兼职提举,是《钱法类书》之后的又一刊物。同时由判馆阁宋祁组织馆阁官员,对《富国安民策》注疏,溶合各种见解。

紧接着,徐平正式提出总结历朝军制,编纂成书。朝廷同意之后,由参知政事晏殊挂名提举,翰林学士夏竦、知制诰丁度、权三司公事徐平三人主持,直史馆曾公亮、集贤校理朱倸为检阅官,史馆修撰王质组织材料。

此事并不顺利,徐平主张的是总结历朝军制,重点是在制度上。中心只有一个,就是阐明军事斗争是政治斗争的继续,军事必须服从于政治。而夏竦、丁度等人,则侧重于收集历朝战例,类似于三十六计那样的体例,用以指导战争。双方争执不下,最终决定兼顾各个方面,各有分工。徐平带人编历朝军制,夏竦和丁度主持总结战例,并勾陈自古至今的军队编伍和用的武器,双方互不干扰。

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没有几年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徐平只是开一个头而已。

时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就到了深秋时节。朔风初起,树叶摇落,草木凋零,眼看着冬天就来了。今年财政宽裕,三京官员全部废了折支,就连一些实物补助也都折成钱,由官员到市面上自己购买。惟有衣物和粮米,依然发的实物,因为两税收的就是这些。

棉布对绢帛价格的巨大冲击,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两税的征收,原有的税收体系难以为系。朝廷中出现一种声音,把棉布按照一定比例折为绢帛,纳入到两税中,以使旧的体系容纳新出现的棉布经济。这种建议遭到徐平的抵制,三司坚持减少绢帛的征收比例,把夏税中的绢和布逐渐取消,换算成力役,并酌情减免。

两种意见争执不下,只能等到年终看财政预算执行的情况,如果财政充裕,才可以考虑减免两税。减税是德政,赵祯做为皇帝,还是很喜欢这样做的。

十月初一,是朝廷发冬衣的日子,依照官职和差遣不同,分别发放不同数量的绢帛和丝绵。包括公吏,都在这一天开始领冬衣。当然最繁重的是禁军冬衣的发放,每年到这个时候各级军官都严防死守,生怕出事。冬衣质量不一,会直接引起军心动荡。

看看太阳落下山去,李用和裹了厚厚的棉袄,带了几个随身兵士,出了家门。

昏暗的街道上,每到路口都有人在烧纸钱纸衣,如同鬼火一般。人间发冬衣,地府的鬼魂自然不能挨寒受冻,人间的亲人一样要给他们准备冬衣,烧化了送去。今年京西路的大棉袄传到了京城,就连烧到地府的冬衣,也有了棉袄的样式。

李用和带着人沿着汴河而行,等到天彻底黑下来,才到了徐平在城中的小院。

刘小乙带着小厮正要关门,看见李用和到来,吃了一惊,急忙上前行礼:“太尉怎么来了?莫非是有急事?”

李用和道:“没什么急事,只是有话要跟大郎讲。大郎在不在?”

“在的,在的,因为天冷刚刚饮了些酒,还没有歇下呢。”一边说着,刘小乙把李用和一行让进院里,让小厮把马牵到马厩里。

徐平得了通禀,急忙迎了出来,把李用和让进客厅,问他:“阿叔莫非要什么急事?”

李用和摇了摇头:“不是什么急事,不过有些事情为难,过来与你说话。”

请过了茶,徐平见李用和面色凝重,小心道:“这里没有外人,阿叔有话直说。”

李用和看了看门外,才道:“大郎,你有没有听说京城里有人从京师银行贷钱出来,并不用来做生意,专门向外放贷?”

这事情徐平一直关注着,怎么会不知道?只是因为其他衙门不配合,拿不住这些人的把柄,就这么僵持了下来,观其成败,寻找机会。

听李用和问起,徐平道:“此事几个月前我便知道了,也曾经上奏要求严防,奈何大臣们都认为此事无关大局,不必大动干戈。阿叔怎么突然问起这事情来?”

李用和叹了口气:“最近马军司的军营里,有人就从这些人的手里贷了钱出来,聚赌放钱。军营是什么地方?这种事情如何做得!”

徐平吓了一跳:“他们如此大弄!把钱放进军营,再聚赌当作赌债放出去,这样早晚会出大乱子不可!阿叔,此事非小,你可是已经查得清楚?”

“当然是有了确定的把柄,不然我怎么烦恼,要来找你商量?”

徐平想了想道:“阿叔,此事太过凶险,依侄儿所见,最好是立即严禁。不然事情闹得大了,那些军人欠了赌债,轻则做出不法的事情来,重了——”

“唉,我也知道最好是严禁,但哪里那么容易——”李用和摇了摇头,“以前不知道禁军里有这种事,最近他们弄到马军司来,我才听说个大概。据我得来的消息,三衙禁军都有这种勾当,马军司已经是最晚闹大的了。此事上上下下,牵扯到了不少军校。我们自己人,不瞒你,马军司目前为首做这事的,是都虞侯方荣,你说我怎么严禁?”

都虞侯是副职,理论上没有实权,按照制度是正任长官独揽大权。但李用和却是个特例,他没有任何根基,又没有军功,没有资历,更加在禁军中没有自己人,几个月的时间怎么可能真地掌握实权?他就是一个外戚,皇帝的舅舅到这位子上来领厚禄的。李用和又为人谨慎,知道自己身份特殊,一般不与人争执,也不争权,如今在马军司不过是个吉祥物而已。真正的实权,还是掌握在原来的统兵官手里。

此时军政总于三衙,从招募所部阙额,到打造管理所部军籍,到主管军事训练,提名军职的迁补,主管所部的财务、司法甚至士兵的平时生活,都是由三个衙门掌管。具体下去,是由各级统兵官掌管。这个系统的管理方法是一级压一级,下一级的主官对上一级的主官负责,所有权力都在统兵官手里,并没有专门的指挥、管理系统。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之所以会成为问题,正是因这么一个管理体系,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五代时军阀私兵的延伸。一遇到李用和这种,完全没有基础的人来接掌军职,根本就无法指挥管理。正常的军政系统,不管是兵不知将,还是将不知兵,都不是问题,无论以前还是未来,这本来就是历史的常态。只能跟着一个将军打仗,那样的军队才有问题。

三衙禁军大的方向可分为两部分,即诸班直和在营禁军。

马军为班,步军为直,诸班直是禁军中最精锐的部分,天子私兵,可类比于五代军阀的牙兵。诸班直没有行伍,纯以班直为单位,每单位大约百人,统兵官地位相当于在营禁军的军指挥使。这些班直的普通兵卒,出去之后就是小军官,是禁军的最核心人员。不过诸班直的人数不多,三衙全部加起来,也不过一两千人而已。三帅上位,最先掌握的就是自己衙门中的班直,这也是他们的心腹,最靠得住的人。

禁军中占绝对多数的,是在营禁军。禁军编制,一般分为厢、军、营、都四级,时人常说五都为营,五营为军,十军为厢,实际上的编制并没有这么整齐划一。编制最稳定的是营一级,一般称为指挥,下辖五都,马军四百人,步军五百人。再上面,厢和军的编制变幻不定,而且不同的军号编制情况也不一样。

指挥之所以是禁军的基本编制单位,不但是因为人数和编制比较稳定,而且他们平时也是住在一个军营里,训练和生活都在一起,这也是营这个称呼的由来。铁打的营盘,就是指的指挥这一层级。

这样的编制和管理指挥体系,就已经决定了,只有掌握住营这一级的统兵官,才能真正掌握属下军队。李用和这样的身份和资历,时间又短,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要不是还有做为亲兵的诸班直,他可能连下边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

见李用和的面色凝重,徐平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作为马军司的主帅,如果属下真出了问题,李用和肯定要受牵连。但要他去管部下,现在又有心无力。

这种局面才是最危险的,如果真能控制住部下,真出了问题也能压下来。说得难听一点,几十万的大军,出几条人命都不是什么大事,随便找个借口就糊弄过去了。但李用和这种状况,背锅就有他的份,出了事想推卸责任都推不出去。

第44章 细盐第161章 文化往来第110章 广发邀请帖第178章 重商理所当然第227章 超市第61章 官吏斗法第58章 升任副使第111章 根源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30章 疯狂时代(一)第147章 破绽第294章 养起来第186章 应对第195章 简在帝心第41章 中间派第72章 三个关节第18章 娱乐与学习第168章 大新闻第93章 汝州第240章 身后殊荣第104章 丧家之犬第130章 刘太师的烦恼第52章 酒鬼亭第91章 轩然大波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细行(中)第288章 分岐第34章 磨炼第211章 王素田庄第90章 猛虎入狼群(八)第284章 新军第179章 意外第16章 煤球炉第244章 孤单应对第18章 内无寇,外无民第119章 小令与慢词第208章 老花镜第144章 僵局第303章 崇善州进士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129章 新场务第1章 购物券发行第111章 故人来信第195章 反攻第21章 旧人第59章 洞若观火第119章夜战第167章 血肉屠场第80章 契丹的压力第35章 灾民第30章 殿试第119章 小令与慢词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61章 意外第33章 科举第一步第326章 要交给你了第90章 病来如山倒第17章 最难是缺人第75章 僵局第66章 金光洞第178章 贾宪三角第17章 自己的路第201章 一举两得第28章 意外之喜第103章 李觏赶考第123章我们不能置之不理第169章 砲击军营第314章 话不投机第79章 皇帝的后花园第48章 风波第43章 盼盼要定亲了第186章 应对第30章 分道扬镳第121章过门不入第316章 大火第2章 准备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艰第48章 私盐贩子第98章 定策第160章 吕公绰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19章 理通事顺第139章 锄头要挥好第54章 家贼第65章 智云法师第179章 远方的汉人第97章 黄金彪的难处第52章 虚开中路第213章 速回庆州第183章 中书条例第43章 熊二焦五第293章 敕勒川第71章 废后风波(上)第307章 来了就要打仗第97章 钱入户等影响了谁?第63章 你怕死人吗?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133章 杀人不见血第33章 公事中没有我觉得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41章 串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