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东头西头?

正视历史,研究历史,把历史跟现实有效地区分开来,有是非观,有大局观。只要坚持了这些原则,河湟地区虽然民族关系复杂,徐平还是有信心把那里平定下来。

人最怕的不是能力不够,而是不问是非,甚至为了心中的小算盘混淆是非,把黑的变成白的,把白的变成黑的。这样一种态度,不要说本就是庸人之资,就是天纵奇才也是做不好事情的。不会可以学,从一开始就起了别的心思神仙也没有办法。

徐平做事,赵祯还是放心的,他不放心的是跟徐平配合的人。此次把徐平单独安排到秦州,就是跟其他的部分割裂开来,不要被人拖后腿,最后搅成一锅粥。

见徐平心中已经有数,估计早就考虑过治理那里的原则,赵祯便不再多问,对他道:“秦州孤悬陇右,面对的吐蕃又是部族分散,互不统属。不管是出于其他路面对的党项压力考虑,还是免惊动河湟当地豪酋的考虑,给你的兵都不会多。特别是京城禁军,依我看来能派给你的,只有归明神武和宣威两军,其他禁军的统兵官只怕不会想受你的管辖。你曾经管三司多年,找钱粮的本事非其他人所能及,到了那里可以招土人为兵,别给你番号就是了。你手中的兵力有限,如果真有豪酋拒绝归附,不得不打,要如何打?”

“禀陛下,臣闲时也曾观览史书。冠军侯霍去病收河西之地,固然是兵精将勇,但精选天时也出力不少。蕃胡逐水草而居,惯例都是春夏游牧,待到秋高马肥之后出战,所以本朝一直有防秋之策。汉军不然,草精料足,春夏也可以作战。霍去病出征,正是春夏的时候。臣到河湟,当效冠军侯故事,春猎秋防,恩威并用,为朝廷收复诸胡!”

赵祯笑道:“前些年国舅在群牧司,广种牧草,改良马种,养马就可以不避天时。你到了秦州之后,倒是正可以用这办法。春夏出战,蕃胡确实难挡。”

李用和在群牧司的办法还是徐平教的呢,徐平用的比他精多了。汉军当年选在春夏出征,每每对匈奴作战能收奇效,是建立在西汉雄厚的国力基础上。汉军的马不但喂草还喂精料,而且精料占的比例不少,一定程度上不需要在春秋草好的时候补膘,匈奴可没有这样的条件,实际上游牧民族都没有这样的条件。徐平广种苜蓿,还有对草进行调制,制成干草的技术,比单纯的用精料喂马更加科学。

干草可不是简单地把草晒干就算,那样草的营养会丢失大部分,不能代替精料。徐平前世的干草,是有技术条件的,晒多长时间,含水量多少收贮,还要经过调制,留住草里的大部分养分,很大程度上能够代替精料。徐平学的就有如此收割、调制、贮存牧草的内容,用到这个年代足够了。达到留住鲜草的七八成营养,五六成也了不起了。而且压成捆的草料容易运输,因为密度合适,用车说不定比粮食还更好运输呢。

春猎秋防,利用强大的国力与蕃胡部族打时间差,徐平不信不能把那些一心不想跟自己走的人折腾得欲仙欲死。只要两三年,这些部族的人就活不下去了。

第二日,夏竦在审官院衙门的院子里,走过来走过去,不住地搓手。每转一圈,都抬头满含希望地看一看远处皇宫的方向。昨晚学士院锁院,今日必有大除拜。

随着张士逊被贬,紧接着盛度和韩亿也被免去同知枢密院的职务,一下子出了这么多缺,夏竦就不信轮不到自己。章得象已经确定到枢密院去接替韩亿,这样就连政事堂也空了位子出来,夏竦更加浮想联翩。同是执政,参知政事的地位可是要高于枢密副使的,枢密使被王德用占住了,不能再想,夏竦希望的是自己能到政事堂接章得象的位子。

看看快到中午,夏竦急得嗓子冒烟,大冬天汗都流下来了。

等待的时候最难熬,虽然相信自己这次可以入政府,但消息没有确定,总觉得心里有千万只小虫子在爬。那滋味难言难说,让人坐立不安。

突然,外面响起了脚步声,相当急促,直向审官院的院子里来。

夏竦面上一喜,转向门边,满脸热切地看向那里。

一个公吏满头大汗急匆匆地冲进来,显然是路上跑得急了,脸色发红。

夏竦认得是宋庠身边的人,昨晚锁院正是他当值,肯定是来向自己报喜了。快步迎上前去,夏竦一把抓住来的公吏的肩膀,热切地道:“内翰完成制词了?东头,西头?”

公吏看着夏竦,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愣了好一会才道:“回尚书,既不是东头,也不是西头,这次是外头。”

“外头?”夏竦一头雾水。“外头是什么意思?难道要我外任?”

东头是东府,即中书门下,西头是西府,即枢密院,外头是几个意思?

“尚书说的是。学士说,尚书这次要到永兴军去任职,做陕西路的帅臣。”

“什么?我这里巴巴地等着进政府,却被一脚踢到陕西路去了?!”夏竦气得差点跳起来。“既然是外任,那锁什么院,搞什么大除拜!”

来报信的公吏这才有些清醒过来,换上一副笑脸道:“恭喜尚书建节!官家对学士说因为西北战事,去那里的帅臣以职换武,以便统军作战名正言顺。尚书的龙阁税学士,换了奉宁军节度使,出知永兴军,兼陕西路经略安抚使,为一路大帅!”

夏竦一时怔在那里,憋得脸通红。节度使有什么希罕的,他又不是武将。只要进了政府做了宰执,以后出外任职,只要是边地雄州,哪个不带节度使。

赵祯倒是好心,节度使的俸禄比阁学士高得多,西北任职辛苦,给点钱补偿。再一个用文臣作大帅,以前的先例并不多,所以加个武将的品级,以示职在武事。

此次派往西北的文臣大规模地以文换武,是两宋数量最多最集中的一次,夏竦不过是其中一个而已。当然文臣大多不屑于做武将,给钱多也不行,地位不同。以前的陈尧咨就是例子,他被换了节度使,老大年纪还被母亲打了一番,说是状元之身,却去做武将,贪节度使多出来的那个钱,有辱门风。事后陈尧咨上表推辞,死活不肯做。

为了防止再发生此类的事情,这次不是彻底的以文换武,只是用职换武,而官员的文资本官不变。去西北的文官,很多都会是这种不文不武的身份。

第169章 应急安排第18章 春忙第237章 豪华马车第24章 富贵田园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90章 猛虎入狼群(八)第297章 伎艺人第69章 国子监第188章 以何处为准?第139章 朝争第187章 攻防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64章 运筹帷幄第163章 两府议事第149章 席卷谅州(上)第183章 演一场戏第35章 活字第203章 打铁趁热第178章 你不是那块料第49章 事发第5章 报恩第57章 夜战(上)第66章 同年知县第16章 难处第75章 人质第22章 清路第162章 风波骤起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09章 杀人越货第61章 入社第35章 众说纷纭第21章 同年第76章 增兵第266章 走投无路第11章 酒精灯第128章 换相第165章 试探第182章 内部货币第46章 慎选西平王第166章 时机正好第1章 桂州第279章 破城第43章 赐姓第104章 多卖酒第39章 李参的任务第160章 谁的官大?第126章 不是盗贼的盗贼第45章 追来了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23章 流民第69章 姚黄魏紫第89章 抢占要地第158章 桃花运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20章 绣花枕头第122章 烈火烧城第137章 事不怕细上架感言第65章 离开河阴第199章 我给你换尊佛第136章 冲击宰相府第96章 贵客盈门第146章 泉布第89章 你们要做点善事第112章 五军齐出第216章 王拱辰开店(上)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7章 奴仆无私财第314章 偷营第26章 不要失职第21章 欧阳修的疑惑第47章 跑了的状元第97章 布衣上书第13章 折支第178章 大获全胜第49章 现场演示会(下)第299章 桃园三结义第37章 月夜杂谈第38章 青苗贷第170章 思家的情绪第133章 广源州南衙王第102章 帮一把第77章 你倒霉第219章 星空(上)第53章 万民云集第53章 炭价风波第326章 要交给你了第85章 来的都是猪吗!第112章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第107章 吓人的钱数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313章 扬长避短第3章 一路千里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184章 为什么呀?第33章 得失之间第51章 大案第63章 你怕死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