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李觏

天上下着小雨,随风飘洒,到处都湿漉漉的,热气又没有退去,身上粘粘的让人很不舒服。

左右无事,徐平与高大全、孙七郎和桑怿围着个火炉吃火锅。

这种围个锅子吃饭的形式宋朝也有,不过现在吃的这种火锅还是徐平带过来的,按他前世的样式,弄个鸳鸯火锅。

徐平自己并不喜欢火锅,当时弄出来也不过是心血来潮,为了怀念一下前世的生活。却没想到高大全和孙七郎却爱上了,两人没事便在自己房里弄个小火锅下酒,今天的锅和菜也是他们两个折腾的。

三人碰过了杯,桑怿看着外面连绵不绝的蒙蒙细雨道:“这雨下了三天了,昨天我们从迁隆峒那里回来,路上还是干干爽爽,新修的路真是错。”

徐平道:“这种小雨倒是不碍事,就怕下大雨,一发山洪,什么路都没有办法。这里地势如,这事情才真是让人头疼。”

桑怿笑道:“那种上天管着的事情,人力岂可抗拒!把路修成这样,云行你已经是邕州百姓历年碰到的最好的父母官了。”

徐平端起杯来道:“喝酒。这种话我们自己说说也就算了,我脸皮厚一点,自己夸自己也接着了。出去可别这么说,让人笑话。”

喝过酒,桑怿道:“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外面的百姓都这么夸你。这些天我走的地方多,不知多少人说你是他们的再生父母呢!”

徐平只是笑着摇头,也不接话。

这个年代的百姓朴实,当官的为他们做点事情真会念着好,也就是这里地处偏远,没有中原汉地的习惯,不然徐平的生祠都立起来了。

但在徐平前世,这话怎么听着怎么肉麻,徐平的心态无论如何转不过来。

说会闲话,桑怿才说:“云行,我问你句话。”

徐平见桑怿的样子认真,忙放下酒杯道:“我们自己人,有话尽管说就好了。你突然这个神情,我怎么觉得怪怪的。”

“这些天我跑了太平县和古万寨附近的蔗糖务,看了你修的路,还听七郎说你在蔗糖务里组织了乡兵,一直操练就没停过。恕我直言,依我的看法,现在蔗糖务一个月里组织起两三万大军不在话下。莫非,你还想去打交趾?要知道就是打广源州,打甲峒,邕州现在下属的兵马也够了,还要什么大军?”

徐平怔了一下,才摇了摇头:“你想多了,我怎么会有那种想法。”

“那干吗组织这么多乡兵?钱物不说,精力也耗了不少。”

徐平想了想才道:“习惯吧,再说那么多当过兵的人,不组织可惜了。”

“习惯?你还有这习惯?”

“是啊,就是习惯。”这问题徐平没有想过,只是觉得事情本该如此,自然而然地就做了。桑怿问起,徐平才认真考虑,也只能用习惯来回答了。

前世的历史课上印象最深的,宋朝作为大一统的王朝,对外战争几乎每战必败,而且开了被其他民族统一全国的先河。这是一个孱弱不堪的王朝,哪怕来到这个世界知道了事情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前世根深蒂固的印象却无法改变,无论什么身份,几乎本能地就是加强军事力量。

以前在中牟做小地主,徐平组织庄客为民兵。现在到了邕州,一样组织蔗糖务的属下为乡兵,还想方设法弄来编制,弄来旗鼓。

无他,就是习惯罢了。

徐平前世有着乡村的记忆,虽然到了他的那个代已经面目全非,但曾经村镇分明,民兵被广泛组织起来。甚至可以说,这套组织曾经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军事动员能力,徐平自然而然地就照搬到了蔗糖务。

“桑秀才,你还记不记得我在中牟庄园里,也曾经组织过庄客?那时候是为了防盗贼。现在蔗糖务家大业大,简直就是朝廷的金山银山,邕州这里南边是交趾,西边是大理,哪个不眼红?没有这些乡兵,我睡不着觉啊。”

桑怿听了,点头道:“这话不错,大理那里不说它,这两年交趾和广源州闹腾得厉害,未尝没有眼红蔗糖务的心思。”

“谁闹腾,我就打谁!一年一千多万贯的银钱,蔗糖务富可敌国!邕州现在七千多厢军,什么时候空出手来先把广源州平了!”

半斤酒下肚,徐平的酒劲也上来,平时出于谨慎轻易不说出口的话也说出来了。广源州才多少人?仗着地形之利闹腾不休,左江道平定下来,现在给徐平找麻烦的就是那里了。

要打广源州,先下门州,那里的路到广源州才便利。侬家闹腾多年,大宋也奈何不了他,甚至后来占了都舍出去,没办法,就那路有多少人都不够向里面填的。相反交趾打一次赢一次,这次要不是吃了火药的亏,还得把侬存福捉了回去。不是交趾人能打,实在是因为他们占着地利。

正在这里谈论邕州局势的时候,一个亲兵来报,说是外面一个年轻人来找徐平,还带来了一封信。

徐平把信接过来,一看原来是自己的进士同年赵諴赵希平写来的。当年赵諴与徐平一样都是一等进士,还在徐平的小院里一起编过同年小录,算是同年中交情相当不错的。分派官职徐平为邕州通判,越諴则为抚州通判,任上两人也有书信住来,并没有断了联系。

信中说赵諴一任做满,改官权三司户部判官,算是从地方进了中央,比徐平的仕途顺利。户部判官事务繁剧,对能力的要求高,也要求久任,一做十年八年的不在少数,官位不变,只是职位上升。

信中说过一些闲话,也说起到了京城会帮着徐平照应他的家人。最后提到,他任职抚州通判时发现了临郡建昌军的一个年轻人,名为李觏,自小聪颖好学,如今成年,要到四方游学。平常对徐平很是仰慕,托自己介绍,愿到邕州来找徐平学习一段时间。

徐平拿着这封信很是愣了一会,自己虽然高中一等进士,学问在这个年代真说不上。肚子里知识是有,可跟时代不合啊,怎么也有小粉丝了。

思来想去,人家拿着自己同年的信千里迢迢来了,不能不见。到时候真说起学问来,再想个办法糊弄过去算了。

收起信,徐平让兵士把人带到花厅,自己先回去换套衣服。这个年头搞儒家学问的,对礼节很看重,郑重一点才不会冷落人家。

刚桑怿几人说了自己有事,回去换了一套正规的衫袍,徐平才转到花厅。

花厅门前站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中等身材,瘦瘦的,看起来就是风尘仆仆,赶了很远的路。手里举着一把纸伞,已经破旧了,好歹能挡雨,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

他的身上一袭青袍半新不旧,倒是干净,想来为了来见徐平是洗过了才换在身上。背上一个包袱,扁扁地看起来也没什么东西。

这副装扮,而且身边连个仆人都没有,看起来是个贫寒出身。

徐平也不敢怠慢,年轻的读书人不能看打扮,他家里再穷,搞不好下年就到京城里中个状元,那时候再想攀交情可就晚了。

所以这个时代的年轻读书人游学的很多,地方官大多都好吃好喝招待,走的时候还送路费。这就是公使库的用处了,反正用的不是自己兜里的钱。

徐平这里因为僻处天南,偶尔来个求学的年轻士子,还是从福建来要进蔗糖务的,并没有碰到过正儿八给的游学年轻人。

什么事情都是第一次稀奇,徐平对自己为人师的第一次也很重视。

走上前去,打个问讯,徐平道:“在下开封府徐平,不知秀才是从哪里来?一路上可还平安?”

那人急忙行礼:“学生建昌军南城人士,自小父亲教着读些诗书,侥幸得抚州赵通判赏识,常与学生谈起先生。先生学问精深,见识深远,学生一向仰慕不已。今年大孝已除,家母幸而身体康健,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冒昧,来邕州向先生讨教。只望早晚侍奉左右,能得一言之教,也是幸事。”

这话说得徐平一愣一愣的,心里怎么盘算,自己的诗文也就科举时做的那些,其他再无大作流传。这兄弟看起来也不像是说客套话,挺真诚的,可他到底看了什么觉得自己学问精深,自己这可真当不起。

雨还在下着,徐平见李觏手里的破伞因为见徐平不敢举在头顶,已经淋湿了衣服,急忙把他让进了房里。

进房坐下,徐平吩咐兵士上了茶,两人又聊了几句闲话。

徐平实在忍不住心里的好奇,问李觏:“赵希平在你面前说了什么话,你千里迢迢来这里见我?我自己知道,这些年实在没做什么文章。”

李觏道:“圣人述而不作,文章不过小事尔。先生自来岭南,建蔗糖务,行括丁法,此都是富国安民之举,什么文章能够比得上?学生听赵通判谈起先生少年时,曾经作过一首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生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可叹现在读书的人,都视孟子为圣贤,反而失了圣人本意,哪个能像先生这样能够看清孟子?”

徐平听了这话,一时呆在那里。

他现在怎么也是进士出身,读多了诗书,眼界不是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能比的。这玩意也是诗?打油诗才勉强算是吧?更不要说内容粗浅,当年连林文思都看不上眼。金庸写射雕时也不知怎么想的,弄这么首诗出来,竟然难住大理状元,那大理状元是傻子吧?

来的这位学生徐平怎么看怎么不靠谱,可想起赵諴,那人又有学问,人又老实,也不像是胡乱推荐人的。

这种事情没办法,只能怪徐平前世读的书少,不知道金庸这诗是抄人家的,现在正主寻上了门来。

这首原诗出自笔记,说的是李泰伯在太学,因为他的学问非孟,有一个秀才为了骗吃骗喝作了这诗送给他,果然李泰伯请客。

李觏字泰伯,这故事原本就发生在他身上。不是大理状元觉得这诗解不出傻,而是到了那个年月,他竟然不知道这位大家的典故那才是真傻。

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38章 与陈尧佐的分歧第110章 波州来人第95章 河边的官署第138章 马踏谅州(下)第20章 绣花枕头第300章 相国寺书会第99章 前奏第51章 三路布防第281章 最后期限第8章 通判厅第65章 智云法师第177章 天下大义第154章 做事过急第201章 两个合一第35章 申峒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207章 战还是和?第90章 发酒发肉第252章 惊梦第253章 亮剑第153章 尘埃落定第220章 星空(下)第79章 麻烦看清楚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57章 两只大肥羊第225章 四轮马车第198章 劳动创造价值第134章 假于阗国第7章 我做好人第132章 兑水再卖第281章 最后期限第56章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第150章 各有各的难处第152章 防微杜渐第136章 疯狂时代(七)第78章 入瓮第55章 晏殊之论第265章 瀚海第178章 你不是那块料第50章 京城故人第239章 该论功过了第42章 动荡第283章 管事还是管人?第148章 由他们去吧第149章 应急措施第160章 谁的官大?第16章 如和县第39章 兄弟夜话第111章 李觏第81章 谈不拢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334章 李璋随军第201章 一举两得第2章 这个技术不好细说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73章 布置第214章 僵局第118章 突围第260章 赶紧还钱!第190章 东还是西?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225章 新消息第187章 时代特色第79章 麻烦看清楚第317章 苟且岂能偷安第235章 天机第222章 军国两张皮(上)第64章 三路出击第80章 伏羌寨前第7章 第一权臣第195章 大变第76章 徐平的愤怒第184章 为什么呀?第10章 除害第234章 独自撤退第5章 家的味道第25章 追捕逃亡第9章 咏梅第3章 洞房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32章 道路所达,便为宋土第270章 以仁为本第275章 税役改革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213章 预算第199章 外任第25章 你们不懂第35章 三轮车第153章 顺势而为第27章 辨司马光第131章 一起发财第319章 使节第107章 再见已非当年第49章 战后忠州第238章 做事难第89章 借口还不好找第16章 煤球炉第200章 谨守其成第170章 文人的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