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徐平的愤怒

本来就是说不清楚的事情,吕夷简自己也心知肚明,如果能够把台谏官员说服,他们也就不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了。

吕夷简微闭双眼,静静站立着听台谏官员引经据典,慷慨陈词。宰相是个很考验耐心的职位,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性子急躁的,比如李迪,在这位子上几乎没一日不与人争吵,最终自己也做不下去。

直到众人说得累了,声音渐渐平息下去,吕夷简才睁开双目,缓缓地道:“诸君既然对此事有异议,不如明天上殿对皇上陈述。”

说完,吕夷简又微闭上眼睛,闭目养神。

闹了几个时辰,此时一众台谏官员又冷又饿,激情过去,在吕夷简面前又有力无处使,也没法再坚持。孔道辅和范仲淹两人商量一番,决定带众人先离去,等到了明天上殿早朝的时候,再在皇上和众官面前与吕夷简争个是非黑白。

自从过了冬至长假,在很多官员的极力上奏之后,原来的两日一朝已经改为****上朝。这样一来,皇上固然是勤政了,很多官员的请假次数也增多起来。

比如徐平是独子,家又在开封城,很多家庭的事情没有人可以替代,请假的次数明显增多。再加上父亲徐正是上朝模范,最近随着日朝同时恢复了转对制度,这些不匣务小官也获得了皇上面前奏对的机会,徐正愈发积极,徐平就更加忙碌。

二十四“交年”这一天,徐平请假未上朝。

天不亮就冒着寒风赶到宫城的台谏官员,刚到待漏院就挨了当头一棒。

御史中丞孔道辅和司谏范仲淹,因为率部下官员伏閤请对,骇动中外,分别被免职改为知泰州和睦州,其他参与的官员各罚铜二十斤。

此时谏院地位不高,范仲淹倒还罢了,御史中丞却地位尊崇,卸任时必然要上殿当面告辞,之前绝无像孔道辅这样直接一道敕命就被赶出京城。御史大夫官位太高,向来是不实任除授的,御史台的长官实际就是御史中丞。作为宪台长官,御史中丞此时又称为“独座”,早朝上殿的时候,包括宰执亲王都是站着的,惟有御史中丞与百官相对,单独设有一把交椅,监督百官,坐着议事。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御史中丞独特的地位。

孔道辅以御史中丞之尊,被一道敕命逐出京城,而且是由内侍押着立即出城,连跟皇帝见一面的机会都没有。这极具侮辱性的处置,使吕夷简从此与台谏结下了深仇大恨。

昨夜把台谏官员支走,吕夷简立即面奏,与皇上赵祯定下了驱逐台谏长官孔道辅和范仲淹,强力压制台谏官员的基调。当夜行动,连说话的机会都没给他们。

这件事情吕夷简做得太粗暴,太过决绝,或许在骨子里,吕夷简根本就瞧不起这些动不动就想弄出轰动天下的大新闻来的言官。帝王无错,有错也是大臣背锅,而且敕命本来就出自中书,这件事情的后果要由吕夷简来扛,他也确实扛了。

废郭皇后,领导台谏抗争的是孔道辅,受打击最大的也是孔道辅。但当时的吕夷简没有想到的是,地位低很多的谏官首领范仲淹,会在后来成为他最强硬的对手,并在一次又一次的对抗中,仇怨越结越深。这仇怨深到后来两人曾经一笑泯恩仇,范仲淹的子孙却还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原谅吕夷简。

徐平并不知道这些,他在家里主持“交年”的一些仪式,最主要的是祭灶。此时祭灶与后世也没有太大的差别,惟有仪式更加隆重,还要请和尚道士念经。

等到中午林素娘带着翠儿回到城外府第,说起昨夜发生的事,犹自愤愤不平。

徐平听了勃然大怒,匆匆处理了家事,便骑马赶往城里。

到了城门处,徐平让随行的孙七郎找到监城官,取了自己昨夜出城的记录,并让监城门的官吏写了书状,画了押,带着径奔宫城。

到了下午,闲一些的衙门已经有官员开始离开,更由于今天台谏官员的大震动,各个衙门显得更加热闹。

以台谏和馆阁职事官员为主,群情激昂,纷纷赶着回家写奏章。宰相如此肆无忌惮地压制言官,以后朝堂里还不成了一言堂?

虽然各人关注重点不同,但主要都在三件事上,一是继续争皇后不当废,二是贬责台谏官员非出圣意,是宰执大臣蛊惑,再一个就是自今以后不许伏閤请对,非国家之福。

徐平没有心思理会这些,他的前世根本没有台谏言官的概念,也没有为他们辨解的觉悟,他今天来就是找昨天晚上到自己家里闹事的几个人的。

谏院在天圣末年才设置,以原门下省为自己的衙门,以前没地方上班的谏官才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此时还处于草创阶段,本来也没几个人。司谏范仲淹一去,新的长官还没有着落,此时谏院之长为知谏院孙祖德。

徐平到了谏院门口,只见这时的谏院一片混乱,官吏进进出出,吵吵闹闹好像菜市场一般。好不容易才找到看门的吏人,让他进去通报。

过了没多少时间,孙祖德从谏院出来,向徐平行礼:“徐副使今天有闲到我们谏院来,可是有什么公干吗?”

徐平只知道昨晚带头的是殿中侍御史段少连,不过听林素娘所说,段少连从头到尾都还算客气,便先来谏院找晦气。

看着孙祖德,徐平沉着脸道:“公干是没有,不过有一点私事。昨晚我因为城外府里有事,没有在城内安歇,惟有内人歇在那里。谁知深夜时候,有台谏官员登门骚扰,在家里下人告知了我不在的情况下,还吵闹不休。孙谏院,昨晚到我府上的是哪个?”

这种事情瞒也瞒不住,孙祖德只好老实答道:“不瞒副使,昨晚是右正言刘涣随着段殿院去的。因为事情紧急,他们一时不察,打扰了府上,还望副使不要向心里去。”

徐平高声道:“那是打扰我府上吗?我内人一人在家,一介女流,你们谏院的言官在门外吵闹不休,四邻侧目!我怎么不往心里去?叫刘涣出来!”

若论本官,徐平高过孙祖德不知多少阶,盐铁副使也已经半步踏上了待制的阶梯。此时待制及以上是一个等级,待制以下称为庶官,明显又是另一个阶层。

在徐平面前,孙祖德的官职低,而且又是自己人失礼在先,硬气不起来,只好老实答道:“不瞒副使,刘涣已经离朝回家,等到明天见了,我让他到您府上赔礼道歉。”

第16章 如和县第231章 陇右游骑第94章 万事俱备第7章 贵人相助第306章 狮子搏兔第53章 秦二第10章 秦州纳质院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绢第234章 独自撤退第126章 你在骗我们?第76章 税改第32章 道路所达,便为宋土第201章 一举两得第61章 裂痕第308章 战争也要本钱第7章 杂谈第62章 刘员外第136章 疯狂时代(七)第58章 怪人知县第84章 猛虎入狼群(二)第181章 天章阁夜对(中)第155章 攻城(下)第6章 酒第118章 渐有头绪第226章 果酒烧烤第106章 败在哪里?第77章 你倒霉第34章 期集第60章 骚乱第6章 手段第16章 岭南故人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212章 满载而归第304章 那便来战!第23章 流民第226章 自助餐第1章 宰相第4章 马政第52章 酒鬼亭第126章 不是盗贼的盗贼第29章 名人第38章 统计学第91章 灾年第33章 公事中没有我觉得第105章 先生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22章 星第115章 徐昌听到的消息第201章 提举官第26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第10章 野味第18章 种士衡第236章 狂徒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98章 定策第207章 玻璃产业第159章 乔大头进京第284章 告罪使第82章 水淹三军第137章 怒骂御史第203章 换相(中)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项人第60章 釜底抽薪第87章 地方耆老第129章 刻漏社第6章 手段第16章 如和县第2章 以盐制蕃羌第53章 甘谷归附第69章 失意者第262章 战是义战第20章 西行第285章 军制大改第4章 炒花生第62章 依稀似旧年第16章 煤球炉第161章 特旨升迁第30章 日月当空,洞烛万民第3章 尽头牙第236章 堵截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59章 民间乱相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278章 杀人越货第29章 名人第223章 各军持重第205章 蜕变第155章 徐徐而进第14章 茶法第69章 光耀门楣第174章 春光第147章 渌州被攻第29章 生活不易第12章 烟花第60章 庆功第113章 旧时浮浪少年第128章 优迁第2章 准备第256章 皇城司出马第9章 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