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分头行事

直到门外响起军将的高声禀报,徐平才把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来。

开了门,杂吏引了两个官员进来。

前面一个五十多岁的官员向徐平拱手:“新任御史知杂司马池,奉台主之命前来盐铁司,共同审理昨日三司公吏冲撞宰相御史一案。“

另一人道:“开封府推官吴遵路,奉知府之命前来。”

徐平忙站起身来,与两人叙礼罢了。

司马池是从凤翔知府任上调回京来,年后才上任。本来年前就要调他入京知谏院,他一再谦让推辞,直等到现在才入京。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躲过了年前废郭皇后的那一场台谏言官的大祸,因祸得福。

吴遵路则是天圣年间上书得罪太后,出知常州。在常州任上应对蝗旱灾情得力,因范仲淹之荐调任权开封府推官。

两人都是真宗年间进士,说起来资历比徐平老得多,不过官职却相差甚远。御史台和开封府派这两个人来,也是此事以徐平为主的意思。

说过几句客套话,徐平向两人介绍了目前案件的情况。

司马池道:“我过来三司的时候,王相公亲手交予我昨天记下的闹事公吏的性名,还请副使差人,按照名单拿人。”

徐平笑了笑:“名单仅此一份,为防意外,再抄录一份如何?你们两人都是奉命来参与此案的,什么事都不好瞒你们,便与判官刘沆一起,一边抄录名单,一边按名单检视三司公吏名籍,同时差兵士出去拿人,可好?”

两人一起拱手:“但凭副使吩咐!”

徐平便让门外军将唤了刘沆过来,对他道:“你带知杂御史和吴推官去检视名籍,备好人手,一切听从司马御史吩咐。何人该拿,如何审问,不可马虎了。”

刘沆应诺。

司马池对徐平道:“副使客气,此事还请副使主持。”

“拿的是三司的公吏,我也不好过问太多,司马知杂多费心。”

这种事情没什么花头,徐平又何必参与进去惹人嫌疑。让御史台和开封府的人亲自动手去做,亲眼看着,也让他们知道这事情有多么离谱。

知杂御史虽然官位不高,但作为御史台的副长官,地位却极为尊崇,其出入导丛比徐平这个盐铁副使还要威风得多。既然徐平不参与,三人中便以司马池为主。

三人告别了徐平,由刘沆带着去了兵案的官厅先核查名单,再照名单抓人。

春天的阳光从门口窗户爬进来,暖洋洋地烘得兵案官厅里有些慵懒。

当值的吏人强打起精神,抱着各种名籍往来穿梭,供中间案几上的三位官员查阅。

司马池手里拿着昨天王曾府前记录的名单,在中间高声唱名,姓甚名谁,在三司里的职司,一个一个念下去。

吴遵路和刘沆两人趴在案几上,对照着名籍一个一个搜寻。对上了名字便随手批一张传票,让旁边的厢军军官带人去抓人回来。

把手里的名籍放在一边,吴遵路叹了口气:“这是怎么回事?不过才核对了二十多个人,就有五个查无此人!难不成昨天有很多是随口编的名字?”

这时司马池正念道:“刘三水,盐铁司设案前行——”

刘沆听到不由就笑了起来:“不瞒二位,昨天我也在王相公府前,报的就是这刘三水的名字。当时也没有人查验,也没让众公吏互保,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估计有很多人也是跟我一般,当时随口编一个名字糊弄了事。”

吴遵路摇头:“这是图的什么?”

“哪个知道王相公记下人名来要干什么?心里有疑虑的,自然就随便编个名字让书吏记下来,秋后算账也找不到他的头上。”说到这里,刘沆的脸色严肃起来。“而且,那些带头闹事的心里有鬼,只怕他们根本不会留下真名。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只是按照王相公的名册拿人,那多半就把主犯放过去了!”

这个道理很明白,只有那些一心怕被裁掉,对自己昨天行事又没有什么概念的人才会把名字留下来,这些人偏偏最无辜。

司马池和吴遵路都是多年在底层摸爬滚打的人,如何不知道这个道理?

两人对视一眼,问刘沆:“你昨天一路随行,对事情经过比我们清楚得多,盐铁司这里定然有了对策。何不说给我们知道,一起合力行事!”

“哪里有什么对策,也只是走一步看一步罢了。”刘沆只是摇头,“现在惟有把能够确认的人先抓起来,慢慢审问。数百人之众,只要下功夫,总能问出点什么来。”

与此同时,徐平长官厅旁边的一间小偏房里。

两个壮汉被索子捆了手脚躺在地上,吃力地伸长脖子四处打量周围的环境。

突然听见门响,两个汉子几乎同时在地上打一个滚,回过身子来,看着门口。

徐平抬脚进房,看了看两人,随手把门关上。

见徐平一身紫色官袍,两个大汉心里不由紧张。活了这几十年,还没有跟紫袍官人打过交道,听说这些人都上知天文,下吃地理,极难哄骗,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徐平不说话,抬步走到小屋深处,在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

两个大汉身子在地上滴溜溜地转,眼睛一直随着徐平身子,须臾也不离开。

等到徐平坐下,两人才发现房间的角落里还站了六个兵士,正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

见徐平坐在那里只是看他们,并不说话,两人心里不由发毛。过了一会,一个黑脸汉子再也忍不住,厉声喝问:“我们两个都是良民,从无作奸犯科的事情,官人为什么差人把我们拿到这里来?这里是什么地方?看起来并不是公堂!”

徐平掸了掸官袍下摆,随口道:“这里当然不是公堂,只是盐铁司衙门而已。至于你们是不是良民——”

说到这里,徐平稍微弯了弯腰,看着两人道:“昨天你们两个冒称三司公吏,混在闹事的人群里,又喊又叫,好不热闹!怎么,今天又成良民了?”

第76章 税改第15章 闲事第49章 应有权变第252章 惊梦第180章 重召旧部第65章 永宁侯府第210章 札付两路第283章 斩于军前第120章 风高放火天(上)第22章 星第227章 超市第11章 人选第182章 再起风云第84章 猛虎入狼群(二)第109章 不如结社第317章 苟且岂能偷安第107章 新钱之论第10章 巡视河道第24章 烦心事第165章 试探第61章 裂痕第45章 追来了第49章 串连第57章 孙二郎的生意经第116章 对冲第155章 攻城(下)第161章 文化往来第52章 一指点出佛主第110章 波州来人第65章 要将功赎罪第119章 月黑杀人夜第159章 新的考验第125章 谁得罪谁?第260章 宜将剩退穷寇第42章 方田均税第123章我们不能置之不理第47章 法外之地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国?第71章 北巡第284章 告罪使第29章 邕谅路第160章 吕公绰第40章 炸山第179章 远方的汉人第63章 官声第299章 不吝重赏第38章 统计学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5章 军改第277章 威力惊人第18章 草市第58章 仙人跳第179章 宣传战第20章 绣花枕头第25章 你不明白第15章 理政(一)第111章 根源第33章 有钱才好第155章 攻城(下)第17章 盼盼第77章 你倒霉第180章 重召旧部第45章 人总会长大第127章 堵门要账第92章 可以招兵第175章 李觏的作用第169章 砲击军营第168章 立万世法第242章 交涉第213章 速回庆州第46章 慎选西平王第18章 草市第142章 审问第70章 蜀兵入陇第89章 魑魅魍魉第84章 猛虎入狼群(二)第168章 不平静的夜晚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70章 两个榜样第168章 立万世法第210章 我为什么跟个阉人谈?第278章 杀人越货第12章 一山难容二虎第27章 西南边事第157章 清场第77章 未虑胜,先虑败第303章 崇善州进士第159章 乔大头进京第1章 太后崩殂第75章 弑父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157章 花纹不甚美第139章 谋反诛全族第262章 应对之策第41章 中间派第187章 时代特色第76章 增兵第223章 小术还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