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自杀的晋州进士

扶着桌子慢慢在凳子上坐了下来,看着桌子上的状纸出了一会神,徐平沉声道:“数十人都是一样的借口,你们觉得可信吗?”

吴遵路冷笑着摇头:“因为三司裁人,这些公吏一起想到闹事我还能让自己相信,连说辞都基本一样,那就是摆明嘲弄我们了!”

徐平抬头看看刘沆和司马池:“你们两人怎么看?”

刘沆道:“这些必然都是编出来的!这几个贱坯,想来是知道有可能被官府抓住把柄,事发前就已经串供好了!要破他们的戏法也不难,只是需要时间,问题是现在抓了数百人,三司的日常政务都停了大半,我们根本没有时间!政事堂也不可能给我们时间!”

司马池犹豫了一下道:“现在天色已经不早,我们必须整理状纸交到政事堂去,不然今天就赶不及了。唉,可这些供状我们怎么向政事堂上报?人员都抓到了,口供也有,要是政事堂就此结案,我们不信这些人的口供又如何?”

徐平紧皱着眉低下头,只觉得脑袋生疼。早朝的时候吕夷简的态度已经很清楚,就是要早早把这案子结了,把事情压下去。如果按照现有的结果上报,正好给了他口实,以影响朝堂政事为由,一封札子下来让几人迅速结案,事情就此不了了之。

如果是这种结果,自己几个人折腾一天又为了什么?这次被一干小吏如此耍弄,以后在三司还怎么做事?什么新开场务,难道就开给这些人这么糟蹋?

“上报吧,既然结果如此,我们总不能压着不报。”徐平抬起头来,看着三人,“但一定要说清楚,我们不相信这些人的口供,因为疑点实在太多。一抓数百人,一天的时间太短,我们来不及仔细甄别,要求最少再给我们几天的时间。要告诉中书,我们就是怀疑这些人串通作弊,如果这次不能审理清楚,以后这种事情会层出不穷!”

司马池叹气:“也只好先如此。写好书状上报中书,一会我还要回衙门里向台主禀报,看台主如何说。”

当下由司马池执笔写了审理的结果,并说了几个人的想法,徐平先画押,其他几人跟在后面具名。

吴遵路和司马池离去,刘沆去收拾残局,徐平一个人坐在桌子后面,看着天边火红的夕阳出神。现在事情上压下挤,徐平觉得前所未有的棘手。

在这一刻,徐平突然觉得官府的手段粗暴一点也是好事,如果能够简单粗暴,现在面临的很多难题都可以应刃而解。

可是大宋立国一直讲究慎刑,真宗朝之后欲发变本加厉,或者说真宗更需要用这一点笼络民心。迁延到这个年代,官员办案更加束手束脚,所谓的治狱名臣,大多都是依靠智计百出解决问题,而不是靠的严刑峻法。

动不动就喜欢上刑的官员,在士大夫中的口碑会差,而且莫名其妙还会受到弹劾。这也是为什么徐平对用刑一直很谨慎,而且尽量不留下伤痕的原因。

慎刑和重典无所谓哪个好哪个坏,关键还是要看度的把握。只要能够保证社会安定和谐,绝大多数人都有安全感,就是社会需要的。一味地讲究仁义,宽大为怀,结果使罪犯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越来越横行无忌,社会治安变坏,也并不可取。

这个年代显然就有这个苗头了,狱空是官员的政绩,判死刑的人少是皇上的仁政,都是要大书特书的。而那些被犯罪所伤害的人,却没有人去考虑他们的感受。

徐平现在也面临这个问题,手上没有明确的指控和证据,不能乱抓人,更加不能乱用刑。虽然明明知道徐昌口中的刘太师必然是个有分量的人物,却不能去抓回来拷问,而只能从街上闹事的人身上找证据。

对手显然也知道这一点,哪里被抓住把柄了就把哪里切掉,就像一只身上有无数只脚可以舍掉的蜈蚣,明明知道它就在那里,却抓不到手里。

看着天边的斜阳,徐平也觉得很无奈。

第二天徐平几人都没有去上早朝,一大清早就聚在盐铁司里,继续对抓来的公吏审理甄别。情况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是让人一筹莫展。

太阳高升,下了早朝的郭谘回到盐铁司衙门,到徐平身边小声道:“副使,今天早朝王相公和吕相公两个在垂拱殿里争吵起来了!”

徐平奇道:“吵什么?

不说王曾一向脾气和善,两人的关系紧密得很,不该吵架啊。

郭谘带着坏笑道:“还不是为了你们现在办的案子。吕相公看了昨天的书状,认为可以结案了,要把为首的几十个人发配,其余盲从的人勒停。王相公不同意,说是案子里还有许多疑点亟需澄清,要再等几天。吕相公坚持,王相公也不相让,两人就在朝堂上争吵起来。蔡参政帮着王相公,宋参政帮着吕相公,嘿嘿,可热闹了。”

徐平哪里还有心思笑,问郭谘:“那最后如何决定?”

“还是让你们审两天,要是再没什么结果,可就要这么定了。”

宰相排名虽然是吕夷简为首,王曾为次,但讲资历到底还是王曾资深。又不是特别重要的朝政,最终吕夷简还是选择了各退一步,再给徐平等人两三天的时间。

徐平把刘沆、司马池和吴遵路三人叫过来,告诉了他们这件事情。

一时气氛有些沉闷,几人都感到事情棘手。

正在这时,一个军将急匆匆地跑进来,到了徐平面前行礼:“副使,外面来了开封府的人,口口声声要进来捉拿要犯。我们拦着也不听,一会就要闯进来了!”

徐平听了心中火气一下就冲上头来,连开封府也欺到自己头上,当三司是软柿子捏?

一边的吴遵路的见徐平面色不对,急忙上前道:“不知是有什么公务牵连到三司,之间只怕是有些误会。副使稍等,我出去看看。”

徐平尽量平息心情,对吴遵路点了点头。

不大一会,吴遵路快步赶回来,对徐平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天开封城里又出大案了!开封府来拿人没错,我已经让他们进来。”

吴遵路是开封府的推官,当然是向着自己衙门说话。

徐平冷着脸道:“什么案子?又牵连到了三司里的什么人?”

“今天早上,有个省试落第的晋州进士在榷货务前自缢而死。死前留下遗书,说是被榷货务的公吏欺骗,偷换了他前去换钱的交引,人财两空,生无可恋。副使知道,这个时节京城里不知聚集了多少天下来赶考的举子。那些省试落第的,都茫然无措,心里面憋着一鼓怨气。借着这个事情闹了起来,一百多落第进士抬着尸体堵了鼓院的大门,要朝廷给个说法。而那进士遗书里说骗他的主事,正被我们抓在这里审问。这是人命大案,什么公吏勾结都是小事了,所以开封府急急忙忙过来拿人。”

徐平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

大比之年,年初开封城里凭空多出来数千来赶考的举人,本就案件多发。省试结果一出来,那些落第的举子各种情况都有。最惨的是那些家里借贷来赶考,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哪怕讨着饭回到家里,以后的生活也没有着落。自杀的,铤而走险的犯事的,这几个月里绝不会少。发生这种案件,落第举子们正好借此发泄心中怨气。

偏偏开封府知府程琳觉得自己没有当上宰执,又知开封府,心里也不痛快。就是在这种时候,他还想着搏个半年狱空,显显自己的手段。

狱空不是不发生案件,而是不管什么案子都当日审理完毕,不关押没有定案的嫌疑人。开封府这种地方,能做到这一点极不容易,不用手段,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发生这种人命大案,程琳必然是要在最短的时间把人犯提回去,太阳落山之前发落完毕。如果不幸延迟到了第二天,狱空的时间就得重新计算。

吩咐手下放开封府的公差进来,徐平只觉得自己头痛得厉害,这事情是越来越复杂了。牵扯到人命大案进来,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

不一刻,开封府的巡检带着差役气势汹汹地进来,向徐平行过了礼,高声道:“奉府公差遣,捉拿嫌犯榷货务主事崔有德,请徐副使放人!”

徐平点了点头,吩咐一个军将去把崔有德提过来。

见到三十多岁的崔有德过来,带队的巡检低头问了身边人确定了人犯,便对崔有德厉声喝道:“崔有德,你偷换交引谋人钱财的案子犯了,随我回开封府过堂!”

崔有德高呼冤枉:“皇天在上,崔某对天发誓,绝无此事!那个晋州进士本就是拿了假的交引到榷货务兑换,前几天已经闹了几次,务中很多人知情,怎么能凭空冤枉我!”

“废话恁多,随我到开封府衙门向府公分说!”

巡检说着,一边吩咐自己手下差役上前拿人。

第137章 怒骂御史第33章 家信第261章 爷爷饶命!第316章 大火第22章 忠州来人第202章 送到口边的肉第40章 谁承其后第323章 雅俗共赏第5章 公路第129章 刻漏社第21章 众人到来第297章 大政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77章 决战第60章 骚乱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138章 翻唱新声第169章 枢府掌军令第77章 账目第270章 震慑第6章 召对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219章 星空(上)第29章 孙沔的麻烦第57章 千里西来第213章 预算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38章 愤怒第131章 一起发财第191章 反击第16章 活在洛阳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15章 对抗第214章 内朝外朝第315章 结个善缘第125章 归正人第4章 针尖对麦芒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75章 僵局第28章 唐大姐第106章 败在哪里?第258章 有一种态度叫沉默第38章 青苗贷第97章 流年第46章 忠州事发第228章 人事变动第17章 盼盼第190章 原来是花枪第157章 手艺差了些第7章 尴尬的接风宴第98章 民思无邪第67章 选择第96章 改天换地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98章 东南茶法第29章 端午(上)第143章 幕后主使第164章 我也不想来啊第82章 别机机杼第88章 猛虎入狼群(六)第164章 我也不想来啊第69章 财帛动人心第116章 清理后患第171章 坐而论道第144章 各司其职第128章 优迁第61章 转机第157章 手艺差了些第266章 我们等得好苦!第228章 人事变动第66章 新鲜第159章 物价要涨第21章 割稻第68章 交易第113章 教阅第58章 怪人知县第119章 审问第84章 蓄势待发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104章 多卖酒第58章 说不到一块第185章 三司商铺第269章 推开一扇门第82章 立足于打第210章 狄青第25章 廷辨第240章 观念冲突第19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第194章 进退之间第38章 两地第6章 手段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279章 黑吃黑第154章 邕州旧部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细行(下)第46章 意料之外第38章 出仕第232章 狼烟第242章 世间哪有这种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