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四轮马车

此时已到四月中旬,春天的暖风渐渐开始带着燥热。走在御街上,就连迎面吹来的汴河上的水汽也没有了往日的清凉,带着潮潮的感觉。

天边的太阳已经快要落山,又到了汴梁城里最热闹的时间。吃喝不愁的京城百姓在大道上悠闲地迈着懒散的步伐,挣钱养家糊口的小贩在人群中穿棱,无所事事的闲汉一摇三晃地东走西看。这是大宋京城的傍晚,处处都透着慵懒的气息。

徐平和几人一起骑马到了州桥边,勒马停住对几人道:“这里有油壁车去往城北,彻夜来回不停,我们还是把马寄在这里,坐油壁车去那里吧。”

几个人知道这是在这里安排随从,不让他们跟着去凑热闹。相比州桥附近,城北还是冷清得多,随从要看马,没地方呆着打发时光。而且油壁车是三司经营的,驾车押车的都是三司军将,也不怕路上出意外。

下了马,众人把马寄存了,让随从在这里等候,便随着徐平到了油壁车前。

这是三司特制专营的这个年代的公交车,比原先两轮的马拉油壁车大得多,一般都是采用四轮。徐平并不知道历史上欧洲的四轮马车是什么样子的,但他清楚地知道四轮拖拉机的结构,也知道拖拉机牵引车的结构,对货车的挂车结构也有了解。

拖拉机的牵引车和全挂货车有些类似,前面通过铰接牵引装置与牵引车连接,实际上是历史上西方四轮马车的升级版,适合短距离地人员和货物运输,灵活方便。而在徐平前世使用更加广泛的半挂车,则适用于货物重载,长途运输。

在京城里面运输人员,当然要使用灵活方便的全挂车结构,四轮车厢独立,前面通过转向铰结装置与车辕连接。如果必要,还可以挂接多辆,形成列车结构。

到了等候的油壁车前,曾公亮道:“三司有了这油壁车,官吏不知道方便了多少。租房尽可以到城北去,又不耽误上朝,光房钱一个月就节省不少。”

徐平听了就笑:“觉得划算,你也可以搬到城北,这油壁车免费坐。不过现在租住三司的官房可以压着房钱几个月不交,到了城北租民房就未必有这便利了。”

几个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他们现在住的都是三司店宅务属下的出租房屋,官员们都是这样,经常把房钱一压就是几个月。直到等到皇上有什么恩赐,免房钱的时候才一下子补齐。一年中总是有几个大节日,或者皇宫里有什么喜事,这种好事每年都能碰上。

当然也有老实又以清廉自许的官员,每月的房租都按时交清,不占这种便宜,比如郑戬和嵇颖。其他三个人可就没有这种觉悟了,房钱从来都是能拖就拖。

油壁车上军将认得徐平,见到过来,急忙上来行礼。

徐平道:“我们几个去城北的吃食铺子,你们不必等了,现在就走吧。”

军将应诺,忙上前把车厢的帘子掀起。

徐平当先上车,挑了正面对后门的主位坐下,招呼其他人上来。

郑戬与其他人上来,按次序坐了。官场上的规矩多,就是这种时候,也还是自觉地按照上朝次序落座,这几乎成了他们的一种本能。

曾公亮在位子上挺直腰身,四处打量车厢,口中赞道:“这车好宽敞,平时坐着定然舒适。要是有从州桥到东华门的车就好了,省了每日骑马颠簸。”

郑戬长着一张好像从来没有笑容的脸,此时也是面容严肃,对曾公亮道:“如果是要拉其他官员,坐这车是要收钱的。”

“我们现在也算是三司的人,便就不用给钱了。”

听了曾公亮的话,高若讷和叶清臣都一起笑意地笑了起来。

自徐平上任以来,三司的官吏多了许多福利,其他官员自然看着眼热。但这是在三司每月比以前多收数十万贯钱的基础上加的,不管是羡慕还是嫉妒,别人都说不出什么来。

几个人身子轻轻一晃,油壁车便动了起来,轻便而又平稳,向城北而去。

曾公亮和叶清臣转身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的夜景,觉得一切都那么新奇。以前上朝偶尔也做马车,那车厢狭小,转个身都不容易,哪有这车坐着舒适。而且这车上还装了玻璃窗,路上可以随时看外面的景色,坐多久都不会觉得闷。

车了行了一会,坐在上首的郑戬道:“把玻璃窗子开了吧,现在天色好,透透气。”

“这窗子能开?”曾公亮好奇地伸手摸着窗子。

郑戬还是那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拉住旁边的把手,向一边推就开了。”

曾公亮这才注意到玻璃窗的右边有一个小把手,小心地用手按住,轻轻一用力,玻璃窗移动了下,便出现了一条缝。

“果然是能开的!”曾公亮欣喜地道。手住把手,把窗子推开,一时玩心起,又拉了回来关上,然后再推开。

坐在另一边的嵇颖摇了摇头,转身把自己身边的窗子也推了开来。

傍晚的风从窗子吹进来,带着旁边汴河上的气息,迎面扑到脸上,一阵凉爽。

“好大的风!”

曾公亮挪了挪身子,把风口让开,兴奋地看着其他人。

高若讷为人老成持重,从来没有轻浮举动,嵇颖为人严肃,喜怒不形于色,惟有一个叶清臣活泼一点,却又挨在老友郑戬身边,只当没有看见曾公亮。

徐平看着这场面怪异,不由笑道:“同僚聚会,本就是出来散心,都把心事放下,放开心情才好。官场上的架子端得时间久了,会累的。”

郑戬显然对这种说法不认同,沉声道:“我等读圣贤书,须知圣人之礼。坐则要端坐,目不斜视,不可一时疏忽了。更何况今日与副使同车,岂能失了礼数?”

徐平叹了口气:“天休,你诸般都好,就是这样活得也太累了些。就是孔圣人,也只有进太庙才处处守礼。‘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我们何不学孔圣人?”

听了这话,郑戬的脸色才舒展了一点,车厢里的气氛一下活泼起来。

第68章 山雨欲来(上)第144章 阿申归来第187章 时代特色第144章 僵局第7章 实际演示第120章 破阵子第315章 结个善缘第105章 大败的消息第105章 神道设教第250章 修兵书第15章 闲事第194章 进退之间第99章 搞事情第85章 孙七郎的差事第261章 爷爷饶命!第195章 简在帝心第99章 就松不就严第62章 新场务第187章 包拯第195章 反攻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7章 实际演示第29章 孙沔的麻烦第2章 夜谈第209章 截断后路第149章 伏閤夜对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154章 好借好还第116章 清理后患第112章 似曾相识燕归来第4章 炒花生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93章 新格局第117章 事情败露第24章 嫉妒第106章 败在哪里?第305章 《景祐会计录》第8章 老朽别无所求第185章 倾国之战第13章 两手都要硬第130章 饮鸩止渴第26章 庆祝第62章 这有何难?第207章 战还是和?第94章 万事俱备第138章 愤怒第59章 致太平(一)第84章 重夺甘谷城第121章 风高放火天(下)第195章 荒芜的土地第242章 节制三路第36章 酿酒第20章 绣花枕头第163章 准备应对第23章 秋意第7章 第一权臣第218章 钱是什么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24章 大动作第30章 攻略(二)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7章 尴尬的接风宴第29章 名人第180章 重召旧部第186章 刻摆错了第80章 按规矩来第282章 父子相残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210章 有来有往第123章 出书第186章 应对第117章 事情败露第224章 数字会说话第34章 磨炼第47章 跑了的状元第290章 刀拿在手里挥砍才有用(上)第20章 定计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61章 按户配炭第239章 该论功过了第20章 匪讯(下)第17章 最难是缺人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124章 我是你们学不来的第30章 端午(中)第43章 赐姓第53章 秦二第113章 游骑遍布第26章 不要失职第102章 帮一把第26章 不要失职第5章 岁除第99章 前奏第11章 泼皮第93章 新格局第30章 端午(中)第161章 开课第138章 翻唱新声第11章 泼皮第316章 党项投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