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诡异的局势

突然想起白天的那个面相有些凶恶的大汉,徐平问鲁芳:“这县里只有蒋大有一家上户,那今日酒宴上的童七郎又是什么人?”

“说起来官人不信,这童七郎是个客户,在县里没半分田地。”

听了这话,徐平吃了一惊:“客户?能够在今天被请县衙里去作陪,必然是在县里有些身份地位的,怎么可能是客户!”

鲁芳连连摇头叹气:“所以这河阴县处处透着古怪。童七郎开着几个窖口,烧造瓷器,家资丰饶,偏偏就不在县里置办房产土地,他的窖和住处都是从附近村民那里租来的。而且不单单是他,在他手下做工的也一样都是客户,在本地只有浮财。”

徐平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情,客户虽然不赋不税,但相应的也就少了许多权利。不仅仅是会被主户欺负的问题,凡是涉及到官方的事情,往往会要求他们要找当地的主户作保,不得不去求人。所以虽然客户负担轻,但只要有条件,小农户往往还是愿意置办点资产别立户籍为主户,总体算起来还是划算的。

想了一会,徐平问鲁芳:“那童七郎财产丰饶,必然是故意不置办田产,你可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那样身家的人,难道还忍得住不时去求人?”

“求人?郡侯,你想得差了,童七郎从来不求人。”

见徐平满脸疑惑之色,鲁芳接着道:“他窖口附近的人家,全都是靠着他穿衣吃饭,一个个想巴结他都没有机会,怎么会轮得他去求人!”

徐平想了好一会,才明白其中的道理。这童七郎是控制住了自己产业周围人的经济命脉,别人要想衣食无忧,只有来求他。相应的,官府有事情,只怕附近的主户争着到他面前做保主,他虽然是个客户,却是骑在一众主户头上的客户。

这河阴县地方又小,人口又少,没想到却有这种怪事。一个控制了全县大部分土地的大地主,一个垄断了大部分商业活动的资本家,这种情形只怕全国也找不出几个地方来,却偏偏让徐平在这里碰上了。

视察完了河道,如果雨季来临,则开渠的事情就要放到秋后了。开渠就要调动周围地方的人力物力,河阴县这个样子,怎么调动?

服役的只有本地主户,便是蒋大有手下的那些佃户,他们今年有没有饭吃都是问题,哪里还能够干得动活!这个年代征发徭役可是不管饭的,这些人来了徐平首先要找东西给他们填肚子。而最有劳动能力的童七郎及一众属下,偏偏都是客户,他们不服差役,连修护黄河堤的事情都不参与,更不要说开渠了。

越想越觉得这个地方滑稽,徐平苦笑着摇了摇头。看来要想把河渠开通,首先得解决河阴县里诡异的局势,把人力物力解放出来。

抬头对面前的鲁芳道:“我给孟州州衙的那封书信,你派人送出去了没有?”

“人已经走了,郡侯安心,明天应该就能够到孟州。”

为今之计,也只有等着孟州来人,借助州里的力量,来粉碎河阴县的局面了。不管蒋大有和童七郎有没有作奸犯科,造成这种局面他们就是有罪。

自秦汉时候起,地方官一上任,首要的任务就是打击豪强。晚唐五代虽然消灭了势力庞大的世家贵族,地方土豪却跟野草一样,灭了茬又一茬,生生不息。

河阴县令姚广泽坐视这种情形继续下去就是失职,哪怕他用一些不上台面的手段,也应该消灭掉这两大势力。

入宋以来,严格地说,地方官员都是中央朝廷的派出人员,人本身属于朝堂,到地方只是临时差遣。他们代表的是中央朝廷的利益和权威,绝对不容忍地方势力威胁国家权力,这种时候,消灭地方土豪是一种政治正确。

只要想去做,县令有许多的办法可以让蒋大有和童七郎倾家荡产,不过是要费心费力,还要有上面官员的支持。姚泽广这两方面都没有,便就缩头做鸵鸟了。

孟州州衙后花园,李迪喝了口茶,舒舒服服地靠在椅子上,眯上了眼睛。

还是在地方的日子好过啊,又不用早起上朝,州里的事情也不用自己操心,每天只是吃饱喝足,修身养性。来了兴致,便到周围游览山水,与高僧名士谈些尘世之外的事情,真是神仙一样的日子。

惟一就是偶尔想起朝堂国事,会有那么一丝失落的感觉。辅佐两代帝王,身为帝师,多次为相,想放下不是那么容易就放下的。

正在李迪刚刚神游天外的时候,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州衙里能够这样行路的,除了自己,也只有通判了。

李迪睁开眼睛,看着快步走来的中年人,问道:“清臣,何事如此匆忙?”

快步走来的孟州通判李参忙拱手行礼:“打扰相公清修,恕罪。”

见李迪并没有责备自己的意思,李参把手里的一封书信递上前去,口中道:“相公,前两日盐铁副使徐待制到了河阴县,视察引洛水入汴河的水道,因为在路上发现县里有百姓逃亡,给州里写了这封信来。”

“徐平,又是这个徐平,走到哪里麻烦跟到哪里!”李迪一边摇着头,一边接了书信过来,展开观看。

把信看过,李迪随手放到身边的桌子上,对李参道:“也没有什么大事吗!今年河阴县那里旱灾厉害,虽然免了钱粮,也发了赈灾的粮食下去,总免不了还是有人觉得过不下去,又去他乡寻找新的生路。几个逃亡的百姓,算不了什么。”

“相公说的有道理。不过徐待制巡查河道,兼着按察地方,既然来了信,我们也不好坐视不理。左右最近州里没有什么事情,我便到河阴县一趟,与徐待制当面一起把事情料理妥当,也免得朝里有人闲话。相公以为如何?”

李迪淡淡地道:“州里的事情你拿主意即可,安排妥当了,去便去吧。”

第57章 千里西来第142章 话已说尽第200章 营田务第126章 柳三变的烦恼第31章 端午(下)第36章 他乡遇故知第122章左弼右辅镇南关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248章 送到口边的肥肉第94章 春狩防秋第137章 马踏谅州(上)第36章 孟州通判第228章 人事变动第23章 这就是侠客?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72章 能战方能和第169章 大块吃肉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80章 重召旧部第141章 分头行事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8章 草市第282章 桑怿归来第21章 众人到来第38章 出仕第126章 时机到了第143章 幕后主使第28章 文明世界才有德第83章 以打促和第90章 捉襟见肘第26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第109章 恩例同执政第214章 蜡丸第87章 好事第147章 此事极易为第144章 阿申归来第189章 侧翼牵制第231章 购物券第11章 清贵之选第129章 重贬第211章 困兽之斗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88章 改制第114章 大战将起第58章 步步为营第216章 新的货币第96章 改天换地第172章 夜战第6章 酒第5章 和尚契嵩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76章 那些同年第24章 祖先的呼唤第251章 多争堂除第50章 大典(上)第117章 事情败露第126章 你在骗我们?第314章 偷营第84章 蓄势待发第28章 意外之喜第165章 吕夷简的条件第147章 渌州被攻第62章 算计第56章 钱入户等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52章 童七郎第55章 药银第44章 乡下小铺子第22章 大秦国故事第139章 锄头要挥好第130章 刘太师的烦恼第193章 威胁王城第31章 牛官司第246章 轩然大波第220章 再对天章阁(中)第161章 有样学样第41章 陈公堤徐公路第58章 升任副使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165章 连夜回京第218章 银行(下)第142章 配合第16章 活在洛阳第93章 多方牵连第236章 新的算学第275章 税役改革第314章 话不投机第67章 选择第17章 最难是缺人第3章 进城第192章 不许调一兵一卒第174章 砲战第163章 准备应对第104章 多卖酒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3章 粽子第24章 嫉妒第140章 党项细作第144章 僵局第178章 货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