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官督民办

“合作社?”李参一头雾水,“敢问待制,这合作社到底是个什么?”

“这个——这么说吧,譬如童七郎留下的窑口,除了去了一个童七郎,实际上原先烧瓷的人都还在。若是这些窑工如同先前一样干活,瓷器还是能够烧出来,还是一样能够卖出去,还是一样有钱收。李通判,是不是?”

李参点点头:“待制说的不错,但烧什么瓷,烧多少,怎么定价,怎么收钱,如何发工钱,都得有个主管说了算。若是没有这么个人,别说是窑工自己,就是出了事情官府也不知道该找谁,不是成了无头公案了吗?”

“不错,所以要有合作社这么个地方,把这些事情担起来。”

徐平明白,李参最关心的,不是窑场里怎么组织,怎么生产,怎么分配利润,他最关心的是什么人能够负责跟官府打交道。收税要找到人收,不缴税要有具体的人关到牢里去,各种赋役要能正常摊派下去。至于其他的,官府哪里会操那个闲心。

这个主意也不是徐平心血来潮,是他长时间思索的结果。自己要推行大农庄大商业为主的经济模式,那么在这种形势下,小农户小手工业者应该如何面对冲击?历史给出的答案是互助合作社,今天李参问起,徐平突然就冒了这个主意出来。

长时间地在农村工作,徐平跟很多农村合作社打过交道,相应地也对合作社的历史进行过比较深入的了解。

合作社是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小农户为了应对商业资本的冲击,而自然而然组织起来的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最早的合作社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充分发展的地方,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也正是因为其有效性和普遍性,出现不久即在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起来。

在徐平前世生活的年代,发达国家的小生产者和家庭农场依然是靠合作社参与经济活动,而在中国则刚刚起步。

当然,中国的合作社有着不同的历程,最早与英国一样是从消费合作社起步,应对商品经济的冲击。但由于具体的国情,一直发展得不快。而到了解放后则又发展得过快,实际成了实现公有经济的过渡,发展过程并不连续。

商品经济的到来,必然会对分散的小生产者,甚至是普通的劳动者产生巨大的冲击,而应对这种冲击的手段,历史上最成功的就是合作社组织。甚至可以说,只要徐平在这个年代把商品经济推行下去,下层人民就必然会发展出类似合作社的组织来应对。经济现实必然会催生出这种经济组织,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与其是让这种经济组织以杂乱无章的形式自发地产生,不如提前进行引导。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徐平才在李参面前把这个问题主动提了出来。

李参哪里能够想到这些,觉得一头雾水。商品经济的大潮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徐平也只是刚刚开始推动,李参就天纵奇才,也想不到这上面去。

徐平理了理思绪,对李参道:“总而言之,这个合作社最关键的就是八个字。”

“请待制明言,到底是哪八个字?”

“官督民办,以民为主。官府的手切不要伸得太长,不该管的不要管。”

说到这里,徐平站起身来,地银杏树下踱了几步,转身对李参道:“至于具体的章程,你容我晚上仔细地想一想,明天再与你说。一些大略的问题,我说给你听,你也回去想一想,怎么把事情办得更好。”

“第一,这个合作社就是一个整体,你把它当作乡里的一保一伍都好,但是却没有保长伍长,社里的各家都是一样的。第二,窑场就交给这个社管理,不入社的窑工便跟从前一样,做活拿工钱,余事不管。第三,想入社的自愿,不想在社里了可以自由退出,官私任何人不得阻拦。第四,入社的人要交本钱,不拘多少,只看这窑场需要多少本才能动转起来。所有入社的人交钱的数目一样,不得有多寡之分。”

李参神情凝重,努力把徐平所讲的这些话记下来,分析里面具体的意思。

“好了,今天就是这样。明后两天群牧副使李刺史要来,我都不去黄河边,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过来找我谈。用这几天的功夫,我们一起把河阴县的善后处理好。我到这县里没有多少日子,抓了两家大户,影响满县民生,总不好拍拍屁股就走。把善后的事宜安排好了,也算是一个交待。”

李参起身行礼:“待制心系民生,百般辛劳,实为苍生之福。下官告退!”

“啊,好,还好——”徐平看着李参离去,随口答得有些混乱。来这个世界这么多年,想一想,好像还没哪个正式官员这样夸自己。还别说,被人夸赞的感觉挺好的。

夜色已深,徐平坐在窗前,看过了赵諴写来的信,轻轻放下。

除了平常的问候之语,赵諴还说了小铁钱在汝州的使用情况。经过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民间已经认可了这种新的方便钱币,就连山野乡间的草市以物易物的贸易也越来越少,更多的人开始用钱购货。受此影响,甚至汝州的税收都增加了一些。

除此之外,三司生产的新货开始进入汝州,尤其是一些日用消费品,像是镜子肥皂搪瓷制品之类,州城里已经有几家店铺销售。甚至赵諴提议,等到三司在西京洛阳的铺子稳定下来,是不是也要在汝州开设分铺。

徐平看看窗外,月亮已经升了起来,明显比自己刚到这里的时候饱满。不知不觉间,自己到这河阴小县已经快十天了,又到了月圆的日子。

现在终究还是小打小闹,真正的商品经济大潮,要等到棉布大量地生产出来。到了那个时候,商品才会极大地冲击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即使地里还出产粮食,一旦少了纺织收入的现金来源,而外面世界的货物却什么都要钱买,小民的生活才会真正地艰难起来。粮食,终究不是合格的大规模流通的商品。

徐平一直有些担心,有一天商品经济如同洪水一样冲垮农村,必然会引起大的社会动荡。而合作社组织,便勉强做一做小生产者小农户在这洪水中的救生衣吧。商业大潮必然是要来临,这是自己带给这个世界的,引入了洪水,也得想办法筑起堤坝。

第35章 申峒第139章 朝争第97章 雪中论兵第98章 三人成虎第8章 雪第146章 泉布第41章 购置新宅第108章 另一个世界第201章 提举官第161章 特旨升迁第93章 王师北来第48章 叛国的附马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136章 疯狂时代(七)第69章 山雨欲来(下)第299章 不吝重赏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18章 娱乐与学习第70章 无所不包的三司第81章 各逞其能第56章 钱入户等第284章 告罪使第42章 动荡第35章 众说纷纭第201章 两个合一第21章 旧人第171章 万事操之在我第276章 牵连众多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91章 大势第154章 结硬寨,打呆仗第52章 如和风光(上)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204章 换相(下)第50章 京城故人第236章 狂徒第85章 猛虎入狼群(三)第23章 流民第215章 妥协第25章 官场浮沉第205章 内外交困第37章 阶级法第73章 田二第179章 宣传战第302章 青冢第87章 好事第258章 拆借第96章 三司刻书局第130章 疯狂时代(一)第206章 学士入东府第74章 无妄之灾第196章 三角城第208章 进城走正门第204章 换相(下)第159章 物价要涨第106章 我怎么小心眼了?第17章 奴仆无私财第156章 铜版第194章 去往何处?第79章 皇帝的后花园第95章 契丹的算盘第85章 军权的收与管第240章 观念冲突第69章 光耀门楣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41章 购置新宅第305章 《景祐会计录》第169章 枢府掌军令第143章 新车新炮第149章 应急措施第144章 各司其职第203章 进占外城第60章 新的门路第7章 我做好人第183章 富国安民策第48章 做假货的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国?第132章 战争的脚步第1章 购物券发行第134章 乱局第62章 新场务第138章 愤怒第11章 德政第60章 新的门路第64章 三路出击第18章 徐昌定亲第52章 一指点出佛主第314章 偷营第5章 家的味道第47章 跑了的状元第128章 用才不用德第197章 最后时刻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98章 三人成虎第36章 往事如烟第9章 进殿面对第173章 布置第140章 兵发广源州第49章 串连